简述《大江大河》里的人物 小编认为杨巡的形象才货真价实

从这部电视剧来看,作者着重描写了三个人物——宋运辉、雷东宝和杨巡。而这三个人物中,笔墨用得比较多的是宋运辉和雷东宝,在他们身上代表着两类人——知识分子和改革弄潮儿。

简述《大江大河》里的人物 小编认为杨巡的形象才货真价实

要说十一届中三中全会对后世带来最深远的意义,那就是知青返程、恢复高考和农村实行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前者让知识分子不再受人鄙视,不再是臭老九,考卷面前人人平等,这才让宋运辉这类"特殊家庭成分"的人有进入社会上升通道的机会。假如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小编也可能和大多数人一样,将不会有机会被推荐念高中或者大学,现在不知道在哪个旮旯里打哈欠呢……

简述《大江大河》里的人物 小编认为杨巡的形象才货真价实

至于后者,它直接影响是:提高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你勤劳有本事,田里收成就会比别人家的好;你好吃懒做没有本事指望天地,那就只能喝西北风。另外一点,人们有了自留地后,一家老小不但饿不着,而且还有余粮了,这导致了农村副业的产生——以物换物,小杨巡拿包子换馒头就是典型例子。

简述《大江大河》里的人物 小编认为杨巡的形象才货真价实

看完剧后,小编觉得对于杨巡的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都是实实在在的。与其他两位相比,人物形象反而更加丰满。因为小编认为其他两位更多的是代表一个集合体。比如宋运辉。一上来编剧就给宋运辉一个"大面包"——主角光环,初中生也能考上大学,而且还是县第一名,这就算了;考上大学后,一个从小连人民日报都很难读到的人,竟然还能在学校里保持学业领先的位置,这我也忍了;刚进厂没有多久,就解决了生产中的大困难,这我怎么也不能相信,要知道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说,首先最大的困难就是适应环境,没有两三个月根本就不行,尤其是在危险度极高化工厂。

简述《大江大河》里的人物 小编认为杨巡的形象才货真价实

杨巡的成长过程有三步

1)学徒工:从小就担着馒头跟生产队里的人换鸡蛋,然后再到镇上换粮票,赚差价。这就相当于现在初入职场的销售员人"扫楼"——混个脸熟和锻炼自己的销售水平。

简述《大江大河》里的人物 小编认为杨巡的形象才货真价实

2)闯东北:崭露头角的阶段,虽然还是没有发财,但是这一阶段塑造了他的商人的品性。你以为卖货只是卖货吗,不是,人家买的并不是货而是他与你之间的友好关系,买的是信任。所以,杨巡一把火把有问题的货全部都烧了,生意不但没有变坏,反而越做越大了。

简述《大江大河》里的人物 小编认为杨巡的形象才货真价实

3)经营电器城:从小的方面来说是借鸡下蛋,从大的方面是空手套白狼。这个时候的杨巡身上已经有了一种商人的野性,看到机会,就绝不撒手。没销售渠道,就想方设法的找合伙人;没有现货产品,就找代理;没有钱,就从亲朋好友借……要是小编我,早就不干了……据小说讲杨巡后来成了富翁,我想大差不离吧,只是时间问题。

简述《大江大河》里的人物 小编认为杨巡的形象才货真价实

最后,小编想问大家,你们认为杨巡这个人怎么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