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乐人万宝常

前些天琴友在读目录书时,看到其中有个音乐著作的作者叫万宝常

,是饿死的,结局凄凉,发来与琴友们一观。几年前老汪在整理古代音乐理论时,曾读到万宝常的音乐理论,对这个人名熟悉,却不知他的生涯如此曲折,于是搜了搜他的相关资料,发现上世纪有个“著名”的姓郭文学、史学家,专门写过万宝常的生平,出成一书。

但此书错误很多,如果仅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的小说式的虚构还罢了,关键这虚构扭曲了事实真相,作者顶着名家的头衔,误导了许多读者,后来有其他学者写文章批判郭氏的著作。

老汪决定直接查阅最早记录万宝常生平的史书,来看看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万宝常是隋代初年的人,他的主要事迹记录在《隋书·艺术传》里。根据正史的体裁来看,《艺术传》是属于“合传”,即把一类人合并在一篇传记里,这样的合传,每个人的生平事迹只有短短一段话,说明这个人在史上不是特别重要的人物。重要人物会专门列单篇的传记。

《隋书·艺术传》的“艺术”,不完全是我们今天音乐、绘画这类艺术的概念,主要指的是技术型人才。《艺术传》里记录了善于占卜、算命、精通数学与天文历法的人,有医生,也有万宝常这样的音乐人。《北史·艺术传》沿用了《隋书》的万宝常传记。万宝常还有些事迹,记录在《隋书》的《音乐志》和《律历志》里,这基本就是关于万宝常的所有记录了。

隋代乐人万宝常

乐舞图

隋朝是统一了南北朝而建立的王朝。南朝在南方,有四个朝代先后更替——宋、齐、梁、陈;北朝在北方,最初是北魏,后来分裂成东魏、西魏,西魏又变成北周,东魏变成北齐。隋文帝的女儿是北周太后,隋文帝从北周小皇帝手里夺得权利,建立隋朝,隋文帝接着向南进军,灭掉陈朝,统一中国。

万宝常与父亲就生活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万宝常的生卒年、籍贯,都不清楚。他的父亲是个官员,叫万大通,是梁朝大将王琳的下属。梁朝被陈朝取代后,王琳不愿意投降,在北齐的支持下与陈朝对抗,战败后王琳逃到北齐。万大通跟着上司逃到北齐,但一心想回到南方故国,结果密谋回南方的事情泄露,被诛杀。

万大通因获罪被杀,他的儿子就被牵连,从贵族性质的官员之子贬为“乐户”,成了身份低微的音乐工人,隶属于官方,属于贱籍,自由受限。这是万宝常人生的第一次不幸。

万宝常应该很聪慧,史书说他“妙达钟律,遍工八音”,“钟律”指音乐的乐律理论,“八音”指各类乐器。即万宝常在音乐理论和乐器演奏上,都广博而精通,是非常专业的音乐人。他在北齐时,给官府造乐器,

有一次他和人一边吃饭,一边谈论音律,手边没有乐器,他就用饭桌上的各种碗碟杂物组合,用筷子把曲调演奏出来,可见是音乐天才了。他创作的曲调很好听,但没有被官方重用。

他在北齐时,还跟当时的大音乐家祖孝徵学音乐,祖孝徵的父亲祖莹是北魏的大学者,《三字经》里“莹八岁,能咏诗”就是指祖莹。祖莹曾与同事合作,订正了北魏官方的雅乐和乐器制作。祖孝徵也给北齐的官方订正过雅乐。所以万宝常跟祖孝徵学习,就学到了北朝官方的雅乐,被称为“洛阳旧曲”。

“雅乐”成为了万宝常推崇的音乐理念。雅乐指官方在重大的政治军事活动里所用的音乐。当时社会上层还流行“燕乐”,“燕”就是“宴”,即官员、贵族宴会享乐的音乐,相对“雅乐”来说,比较优美、繁华,更受欢迎。

隋代乐人万宝常

燕乐图

到了隋文帝开皇初年,新王朝建立,官方的音乐又要修订。当时一个封爵为“沛国公”的官员郑译主持修订。万宝常的身份低微,但大概因为他技术高,郑译经常和他讨论音乐问题。但郑译最终没有采纳万宝常的意见。

郑译订正好雅乐后,隋文帝曾询问万宝常对新雅乐的意见。万宝常认为这是“亡国之音”,即过度华丽、不利人心灵的音乐,他建议隋文帝不要用,惹得隋文帝不高兴。后来万宝常提出采用“水尺律”(一种长度测量方式所形成的音律),修正雅乐,调整乐器,隋文帝同意了。

万宝常重新制作了官方雅乐的乐器,整体音律的高度比郑译的低,在听觉上就是音比较低沉、舒缓。他还写了《乐谱》六十四卷,阐发自己的音乐理论。当时的人怀疑他复古的音乐理论不靠谱,在乐器上试验后,发现“应手成曲,无所凝滞”,就是说符合音乐规律,演奏顺畅、好听。

万宝常对乐律和乐器的调整虽然在隋文帝的支持下执行了,也收到实效。但是他的音乐比较淡雅,当时的人不喜欢,乐官们就排斥。当时有个任太子洗马职位的苏夔,他的父亲是高官。苏夔嫉妒万宝常,一些官员、乐工就附和苏夔,诋毁万宝常。

万宝常在不受待见的情况下,想要改变,但他大约精通音乐,而在人际交往上比较白痴。一个和尚跟他说:“皇帝喜欢讲‘符瑞’(即神秘预言一类的东西),你就说你的音乐理论来自外国和尚的传授,皇帝会喜欢。”

哦豁,当苏夔的父亲当众责问万宝常的音乐理论来源时,万宝常说来自外国和尚。苏夔的父亲说外国音乐不能用于雅乐,万宝常的所有修订全部作废。

后来万宝常听到乐官演奏的音乐,哭了。因为他从靡丽的音乐里预知,天下不久将要大乱。当时隋朝正是盛世,没人相信,可是不久后隋炀帝即位,隋朝陷入战乱,很快灭亡。

隋代乐人万宝常

唐代宫乐图

史书说隋文帝时,有许多音乐家,写了不少音乐著作,但在“天然识乐”方面,万宝常把他们远远甩在后面。“天然识乐”应该就是指音乐天赋和灵感。除了音乐家,还有些技术流的乐工,这些乐工写流行曲虽然受欢迎,但比较俗。唯有万宝常的音乐作品是雅致的。这些乐工虽然嫉妒万宝常、不采用万宝常的音乐创作,但心知万宝常的音乐才能很神奇。

可见这又是一个天才而郁郁不得志的故事。更让老汪叹息的是万宝常的结局。万宝常作为低贱的乐户,很穷。他也没有儿子。他的妻子就趁着他卧病在床,把他的钱财、物资都卷跑了。万宝常躺着床上又病又饿,却无人救济,最后饿死了……

他将死时,把自己写的音乐书拿来烧掉,说这种东西拿来干嘛?大约有“百无一用是书生”感叹的人,能体会他的心情。有人见他烧书,抢救了几卷出来,可惜他已经救不回来,死了。他的几卷残稿流传于世,人们得知他的经历,纷纷哀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