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如何修炼创造力,从凡人跃迁为天才

如果我问你,你觉得当今世界最具创造力的人是谁?你最先想到的一定是爱因斯坦或史蒂夫·乔布斯。但是,经过研究发现,这两位世界级创造大咖的一生中,竟然都受到过同一个人的影响,他就是

列奥纳多·达·芬奇

达·芬奇具有多大的创造力呢?大家都知道,世界十大名画中,达·芬奇的两幅作品都入选其中,一幅是作为卢浮宫三大“镇馆之宝”之一的《蒙娜丽莎》,而另一幅则是《最后的晚餐》。500年来,人们都在探索蒙娜丽莎微笑背后的秘密,又特别想发现《最后的晚餐》中犹大面容下的情绪。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如何修炼创造力,从凡人跃迁为天才

《蒙娜丽莎》

如果只是艺术领域上的单一创造,还不足以影响整个世界。但是,达·芬奇还是一名“跨界奇才”。他有多重身份:学识渊博的科学家、机械师、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家、雕塑家、建筑师、植物学家、音乐家及作家。

连乔布斯都说:“列奥纳多在艺术和工程技术中都能发现美,而他将二者结合的能力让他成了天才。”但是,《列奥纳多·达·芬奇传》这本书却表达了截然不同的观点:才华可以靠后天的努力练成,这种创造力是能够学习的,并且通过刻意的练习,这些才能可以得到提升的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的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是当下最优秀的传记作家。早期艾萨克森写过《本杰明·富兰克林传》,还有《爱因斯坦传》。当然,我们最熟悉的还是他 2011 年出版的爆款《史蒂夫·乔布斯传》。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如何修炼创造力,从凡人跃迁为天才

《维特鲁威人》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的起点不是达·芬奇的艺术杰作,而是他的笔记。通过解读七千两百多页留存下来的笔记手稿,这本书向我们展现了五百年前的超级信息存储技术,同时深刻讲述了好奇心给人们带来的影响,达·芬奇提升创造力的很多智慧和技巧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好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达·芬奇如何修炼创造力,从一个凡人跃迁为天才的。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如何修炼创造力,从凡人跃迁为天才

列奥纳多·达·芬奇自画像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创造力从何而来?

首先,作者艾萨克森认为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创造力和他的出身有着很大的联系。

大家一定会有这样的疑惑:达·芬奇是不是出生在一个艺术之家,从小就受到艺术的感染呢?并不是。相反,达·芬奇出生在一个公证员世家,从他的曾曾曾祖父米凯莱开始,家族的男子都以继承公证员的职位为荣。意大利商品经济的发展,让公证员的社会地位逐步提升。达·芬奇家几代人的奋斗,让家族产业得到很好的累积。

相比于爷爷安东尼奥的懒散,达·芬奇的父亲皮耶罗有着更强的事业心。1451年,皮耶罗二十五岁的时候,就到佛罗伦萨开创了自己的事业。一次,皮耶罗在回到芬奇镇的时候,与一位未婚的当地农家女有了肌肤之亲,1452年春天,他们的儿子出生了,而这个孩子正是列奥纳多·达·芬奇。

所以,达·芬奇实际上是一个 “私生子”。但是,有一个有趣现象。私生子在当时并不是公众眼中的耻辱,19世纪的文化历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将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称为“私生子的黄金时代”。对于统治阶层和贵族阶层来说,私生子的身份是不影响职业选择的。但是,中产阶级对于私生子就比较排斥。特别由法官和公证员组成的行会,从不接收私生子成员。

能够子承父业,的确是不错的选择,但对于达·芬奇的创造力来说,真的是一次巨大的毁灭。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原本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达·芬奇,现在却要小心翼翼写各种法律条文,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所以,公证员行会拒绝了达·芬奇,实际上给了达·芬奇发挥创造力的机会。

正是“私生子”的身份让达·芬奇少了许多世俗的约束,虽然这种身份的模糊感让他认为,他既属于这个家庭,又不完全属于这个家庭,但是,这样一种心理让他更具有冒险精神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而他们身处的时代正需要有这样创造力的人才

其次,除了自己的“私生子”身份,达·芬奇的创造力还来自于他所处的环境。这块最有创造力的地方正是15世纪的佛罗伦萨。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如何修炼创造力,从凡人跃迁为天才

1472年,当达·芬奇住在佛罗伦萨的时候,散文作家贝内代托·代曾写道:“美丽的佛罗伦萨拥有完美城市的七个基本要素。第一,在那里可以享受到充分的自由。第二,那里有一大批衣着优雅的富人。第三,那里有清澈的河水和建在城内的磨坊。第四,城堡、市镇、土地和民众都被管理得井井有条。第五,有一所教授希腊语和会计学的大学。第六,有各行各业的大师。第七,银行和商业的分支机构遍及世界。”

这样看来,佛罗伦萨非常适合达·芬奇的成长。在达·芬奇从芬奇镇来到佛罗伦萨的那一年,著名的洛伦佐·德·美第奇继位,作为一个伟大的赞助人,洛伦佐对艺术的慷慨资助让佛罗伦萨孕育出蓬勃发展的艺术和商业,洛伦佐常常举办一些庆典,在演出的设计上,富有创意的人们将不同领域的想法结合在一起,并发挥了出来。

有趣的现象是:在佛罗伦萨狭窄的街道上,染布工隔壁就是金箔匠,金箔匠旁边就是眼镜店,休息的时候,店主们聚在露天市场热烈地讨论。在作坊中,年轻的雕塑家和画家在研究解剖学,艺术家在学习透视科学,以及光照的角度如何产生阴影和纵深感。真是热火朝天的氛围,融合、跨学科成为这个地域和这个时代的标杆,而达·芬奇就在这里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

最后,达·芬奇创造力的来源就是他的引路人。当然,达·芬奇的引路人不只一位,学徒师傅安德烈亚·德尔·韦罗基奥是他的第一位引路人。韦罗基奥是他父亲的客户,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和工程师,韦罗基奥的作坊在佛罗伦萨排名十分靠前。

韦罗基奥有一套严格的培训内容,包括表面解剖学、力学、绘画技巧,以及物体上的光影效应。学徒的培训中的三大练习——衣褶写生、明暗法和晕涂法为达·芬奇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韦罗基奥对于几何学的研究也深深影响了达·芬奇。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如何修炼创造力,从凡人跃迁为天才

达·芬奇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也具有强大的探索能力与学习能力。他的第二位引路人是安东尼奥·德尔·波拉约洛。波拉约洛是韦罗基奥的主要商业竞争对手,他也是“第一个为了研究肌肉,以及用更现代的方式去认识人体而进行解剖的大师”。

达·芬奇从来不是固定跟从哪个老师学习,他拥有很多老师。他除了跟从韦罗基奥学了几何与雕塑,从波拉约洛学那里解剖,他还从布鲁内莱斯基那里学到了透视理论。达·芬奇这种擅于学习的动力为他今后开启“斜杠人生”做好了准备。

开启“斜杠人生”后,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创造力有了怎样大跨度的发展?

1482年,达·芬奇离开佛罗伦萨来到米兰之后,就开启了自己的“斜杠人生”。

除了画家,达·芬奇最早是以一位演出制作人的身份进入宫廷的。早在佛罗伦萨,庆典文化就深深影响着达·芬奇,对于舞台的设计上,达·芬奇首先运用到了透视理论,其次,他还运用了机械装置,设计了场景切换和特效。

但其实,达·芬奇刚开始并不想做一名演出制作人,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军事工程师。到达米兰不久,达·芬奇就给统治者卢多维科写了一封求职信。这封信中,达·芬奇没有提到自己的任何画作,也没有提到被派到米兰的原因,而是大力突出自己的军事工程技术专长。如果一个人完全不理解军事工程领域,他很快就会被识破,但是,达·芬奇并没有吹牛,相反,他开始从书中汲取更多的军事知识,认真研究起武器的制作。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如何修炼创造力,从凡人跃迁为天才

很多人都说,达·芬奇的很多武器设计只是“纸上谈兵”,但是,达·芬奇有勇气去创造,并且将自己的构想过程在笔记的草稿中“有血有肉”地呈现出来。看到他画的超过三十张草图,而且细致、精确地画出齿轮、蜗杆、轴、扳机和其他构件,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在认真创造。即使有些作品只能被看作想象力的产物,但是他展现的“技术概念”已经很超前。并且,达·芬奇不是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的,15世纪90年代达·芬奇设计的簧轮点火装置就被应用到了手持武器中。

所以,达·芬奇这时候的创造力已经不局限于绘画,好奇心是动力,绘画成为他探索其他领域的呈现工具。并且他的探索具有的强烈方向感,让达·芬奇选择迎难而上,差什么就补充什么,最后建立起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并拿出作品。

达·芬奇还试图成为一个城市规划师,虽然他的设计没人采纳,但还是给我们展现出一副地下水运的宏伟蓝图。接着,在米兰要在大教堂顶上修建一座穹顶塔楼,并且为之征集设计方案时,达·芬奇知道自己成为建筑师的机会来了。现在,我们总是懊悔的原因,是机会来了,自己总是没有能力抓住,但是达·芬奇却敢于一试。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如何修炼创造力,从凡人跃迁为天才

最初,当达·芬奇还是一名年轻画家时,学习人体解剖学主要是为自己的艺术服务。现在有了建筑学的启发,他更关注人体的比例,所以研也究更深入。在笔记中,他列出一系列的医学探究选题。例如,研究闭眼的神经,研究扬眉的神经,睡眠,口渴等等。接着他开始钻入进去,从各个角度展现血管、肌肉、神经和其他组织,并用把它们的样子以解剖图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其精细程度,连当代的医生看了都说“看起来完全不像那个时代的作品”。

很多人也许对达·芬奇感到不理解,看到他今天研究几何,明天就捣鼓机械,好像从没有定性,专注力实在太差。但是,达·芬奇所做的一切,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最后都殊途同归,并且都运用到了他的绘画中。正是因为几何机械原理、建筑学的启发,他才会对人体的比例更加关注,从而更深入地研究解剖学。

这样的研究方法,让达·芬奇不再局限于捕捉人物表面的动感,而深钻精神与心理,细致到每一根血管和神经,追溯到胚胎的源头。正是这样由内到外的刻画,让达·芬奇笔下真正拥有了生命与灵魂。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如何修炼创造力,从凡人跃迁为天才

《最后的晚餐》

我们总以为《蒙娜丽莎》微笑很神秘,但实际上,这只是致观察下的一次完美捕捉,从心理到嘴角肌肉的变化,达·芬奇恰到好处地把它表达了出来。《最后的晚餐》中,达·芬奇运用精妙的透视设计,让光线汇集于耶稣的前额,而十二门徒的姿态,达·芬奇也充分考虑每个人不同的心理变化,才将惊慌、愤怒、不解、懊悔的情绪传递给了我们。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自己的斜杠人生,实际上,早在15世纪的“跨界天才”达·芬奇就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我们可以自由研究不同的领域,但最终我们要找到其中的联系,让我们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得到发展。

破解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创造力密码,我们如何提升创造力?

在《列奥纳多·达·芬奇传》一书中,作者始终有一个观点,那就是达·芬奇不是“神”,达·芬奇身上也会有一些缺点,但这也说明达·芬奇是可以亲近的。

达·芬奇并没有被上天赐予深不可测的才华,相反,是达·芬奇自学成才,并矢志不渝地让自己成为“天才”。所以,达·芬奇的人生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作者列出了达·芬奇创造力密码的关键点有二十个,在这里,我们将关键词简单归纳一下。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如何修炼创造力,从凡人跃迁为天才

首先,我们要像孩子一样保持好奇。在我们小孩子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把“为什么”挂在嘴边,但是,我们长大后,就开始觉得很多现象已经没什么稀奇了。我们会发现蓝天的美丽,但是不再去思考为什么它是蓝色的。爱因斯坦曾经在一封信中说:“我没有特别的才能,我只有热切的好奇心。”他好奇物质的运动,所以他不遗余力去研究,最后他发明了伟大的相对论。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想法:“学习这个知识有什么用,即使知道了又怎样,又不能变现”。一直带着功利心去学习,就会忽视学习本身的快感和乐趣。达·芬奇在画《蒙娜丽莎》的时候,并不需要了解心脏瓣膜的工作机制,但他在探索的时候发现更多联系。所以,我们从达·芬奇身上可以学到的是,不要太急功近利,我们不是为公司创造,不是为客户创造,有时候我们是表达我们自己的内心。

其次,只有多观察、多融合、多尝试,才能长久得到创造的灵感。达·芬奇最厉害的地方,其实是他非常会观察。这不是什么神奇的天赋,而是他自身努力的结果。达·芬奇和别人分享过一个练习技巧,:一个人站在墙上画一条线,其他人站在远处,然后试着截一段与墙上那条线一样长的秸秆。谁的长度最接近实际长度,谁就是赢家。

除了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观察,我们不要给专业设限,也到别的领域去多观察一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自己的“斜杠人生”。当然,拥有“斜杠人生”其实并没有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在选择有目的性跨界学习的时候,打通了每个领域的通道。从而找到跨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样思维的融合、交汇其实就是创造力的最好体现。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如何修炼创造力,从凡人跃迁为天才

最后,也是达·芬奇创造力密码的核心,达·芬奇不断修炼笔记术,借助清单,并用视觉化的效果呈现出来。爱因斯坦曾说,如果达·芬奇的研究手稿在当时就被公开,人类的科技进程将至少提前五十年。

达·芬奇一生都在不断修炼自己的笔记术。达·芬奇用笔记养成善于收集的习惯,凡是有趣的场景、人物、想法,他都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达·芬奇的笔记算不上工整,各种感兴趣的事物可能会出现在同一页笔记里,但正是这样一种记录方式,让他的思维打破学科的界限。不仅如此,他在笔记中还利用了图文结合的方法,不管是即兴设计,还是不断构思的草图旁,达·芬奇会用文字写下自己的想法或者心情。有时候是先画出草图,有时候是先写下自己的想法,总之,用这样一种图文结合的方法,让达·芬奇的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达·芬奇的笔记中还有一个亮点,那就是他列下的任务清单。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目标管理方式,大家一定会惊讶,这不是现代人使用的方法吗?其实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早就开始使用了。达·芬奇在清单中列出自己要做的事情,比如研究解剖学的选题,提醒自己向水利工程师请教等。正是这样一种管理的思维,让达·芬奇更好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而我们可以向达·芬奇学习的是,建立自己的笔记体系,将点滴的感悟和思考记录下来,并且可以用视觉化的呈现效果帮助自己记忆,借助清单让人生之路更有条理。

小结

这本书是一个“宝藏”,给予我们太多启迪。它讲述的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一生,他是一个跨界天才,但是,达·芬奇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才华可以由意志和抱负锻造而成,这种创造力是可以学习,并且通过刻意的练习得到提升的。我们可以崇拜达·芬奇,但是要更加理性地破译他的创造力密码,并从中找到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