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這個最大叛徒,帶走一支軍隊讓戰場形勢徹底扭轉註定亡國

文|小熊

前言

1592年,日本為開拓國土,帶領14萬人渡海向朝鮮進攻。防禦力較弱的朝鮮在多次慘敗後,向強大的明朝尋求援助。

鄰國的安全是自身國土安全的一道保障,因此,明朝萬曆皇帝收到求助信後欣然答應,迅速派遣軍隊前去支援,最終,日軍無奈撤兵,並將朝鮮王子完好無損地送了回來。

贏得勝利後,朝鮮國王想要傳位給光海君李琿,並且,先後多次徵求明朝萬曆皇帝的意見,明朝一直因他不是長子覺得不妥而拒絕。

《朝鮮王朝實錄·光海君日記》卷2,即位年五月二十日條:好閔等至京師, 中朝以王倫序失當, 阻之。 好閔等論辨之際, 誤言:

直到1608年,光海君李琿才排除萬難繼位。也因這個緣由,光海君李琿一直對明朝皇帝心存芥蒂。


明朝這個最大叛徒,帶走一支軍隊讓戰場形勢徹底扭轉註定亡國


背景:朝鮮君王的拖延導致了明朝爭鋒的失敗

1618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襲擊明朝撫順,正式拉開了明金戰爭的序幕。

戰爭打響後,明朝皇帝下令讓朝鮮援助,但是,光海君有自己的小心思:“我自己都自顧不暇這仗打了有什麼好處?更何況也不一定能一舉殲滅努爾哈赤,萬一被報復了咋辦?”

於是,並不理會明朝的命令,一直處於中立派。

後來,在明軍主帥的嚴厲斥責之下,他才勉強派出了一萬多人的軍隊助戰。

友軍這麼不情不願加上再三拖延,戰況可想而知——明軍敗了。

自從明朝派兵支援朝鮮之後,朝鮮人民一直感激明朝的“再造之恩”,由於光海君的不仁不義導致明朝的戰敗已經引發不滿,加上光海君不致力改善民生反而“浚剝黎民,凌辱士族”,讓他更失去民心

民戶既縮,田野不得不荒。而徭賦之重,百倍前時。

在1623年的時候,綾陽君李倧順應民義發動政變自立為王,讓朝鮮再次成為明朝的友軍。


沉睡獅子的覺醒:煥然一新的明朝軍隊所向披靡

1619年,當時正值滿清在東北崛起,大明一敗再敗,徐光啟意識到:學習、製造歐洲先進武器已經刻不容緩。


明朝這個最大叛徒,帶走一支軍隊讓戰場形勢徹底扭轉註定亡國

徐光啟


1621年,當努爾哈赤再次挑釁明朝,明朝生死存亡之際,徐光啟主張從澳門的葡萄牙商人那裡大量購進火炮,並聘請葡萄牙炮師到明朝軍中任職,嚮明朝炮手傳授最新火炮技術。

1626年的“寧遠之戰”就讓明軍大顯神威。

當時努爾哈赤對寧遠城發起猛攻。努爾哈赤在戰場上攻無不克,許多人都認為明軍在這場仗中也一定是沒勝算。

令人意外的是,當袁崇煥拿出“紅夷大炮”應敵後,敵金軍在炮轟之下潰不成軍,最終不得不選擇撤軍。經此一戰,明朝的軍事力量世界聞名。

徐光啟由此決定:將國家的軍隊打造成一支完全用西洋火器武裝的隊伍,讓葡萄牙炮手專門負責教導明朝士兵。

但是,徐光啟怎麼也想不到,明朝的軍事優勢成也在此,敗也在這裡。

只因伙食質量不好,叛徒給了明朝致命一擊

1631年,孔有德因為不滿軍隊中的伙食質量,帶頭髮動反明運動。這支叛軍一路上攻城奪地,勢如破竹,很快就讓國家陷入混亂。


明朝這個最大叛徒,帶走一支軍隊讓戰場形勢徹底扭轉註定亡國

孔有德


這次的戰爭中,儘管葡萄牙炮手奮力抵抗,依然出現了12死15傷的慘狀。好在已經訓練有素的明軍,沒用多久就瓦解了大部分叛軍勢力。

1633年,孔有德想趁著自己的隊伍還有利用價值的時候投靠後金,藉助後金的力量以保全自己和弟兄們。雖然他們卻在渡海時遭到了朝鮮派出的水軍攔截,最終還是僥倖逃脫並背叛明朝。

孔有德不僅帶了一支精英部隊,更是將明朝的火炮技術全盤脫出,之後的清軍軍事實力空前增漲。

之後,清軍為攻打明朝解除後顧之憂出征朝鮮(這是後金第二次入侵朝鮮,韓史稱為丙子胡亂)。努爾哈赤帶著十萬大軍親征朝鮮,渡江後長驅直入,只用了十二天就到了朝鮮的京城,最終,朝鮮被迫與之簽訂合約。


明朝這個最大叛徒,帶走一支軍隊讓戰場形勢徹底扭轉註定亡國

丙子胡亂


到了1641年,明、清大戰爆發,皇太極命令朝鮮派遣炮手支援。而朝鮮顧及明朝的恩情,千方百計的拖延。盛怒之下的皇太極逼迫朝廷使其無奈就範,但不少朝鮮人依舊不願傷害明軍,不僅故意將炮彈打進水裡,還在彈藥中摻水,而明軍在面對朝鮮人的時候也會手下留情。

努爾哈赤見狀,下令清朝士兵穿上朝鮮的衣服在明軍看得到的地方發起進攻,讓明軍以為朝鮮人已經為清朝效力,大明和朝鮮的情誼也因誤會戛然而止。

松錦之戰以清兵的全勝而告終,明朝經此一役,元氣大傷,遼東防禦體系徹底崩潰,明朝也走上了滅亡的道路。

《清太宗實錄》記載:“是役也,計斬殺敵眾五萬三千七百八十三,獲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冑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眾,所棄馬匹、甲冑以數萬計。海中浮屍漂盪,多如雁鶩。

總結

都說

“崇禎間有三叛臣,其首惡為孔有德。”想必這句話大家已經聽說無數次了。

但是轉念一想,孔有德於大明是頂級賣國漢奸,於大清卻也是頂級的開國功臣。

從孔有德死於桂林的從容,可以看出他絕對不是怕死之徒,他為何選擇背明投清我們依然不得而知。

奈何這支最精良的軍隊成為了大清攻破中原王朝的主力軍,還是讓人有些痛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