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骑兵连已经被日军包围,为何日军不直接开枪而是白刃格斗徒增伤亡?

毒刺剑客


《亮剑》是近代最有真实性体现当时抗战时的一部好电视剧,日军和中国骑兵连白刃战的原因我总结是这几点。



第一骑兵连被包围,在双方都骑马进攻时用枪可能命中率低,还有可能在近距离时被对方砍下马,在混乱劈砍中用枪也有可能伤到自己人。



第二就是日本的精神就是武士道精神,双方对立最有面子的就是白刃战。我估计日本的白刃战死比用枪打死的荣誉要高。


第三他们是我们中国骑兵连得敬佩,我们骑兵连宁愿战死也不投降的精神被鬼子看的很重。骑兵就用骑兵的方式对战。



中国骑兵连,进攻。。。


穷开心519


1941年的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日军的骑兵战术运用的很有成效,第三和第六两个精锐师团的骑兵联队,在追击作战中专门寅夜袭击中国军队的宿营地,连百战之将方先觉将军也大吃苦头。虽然第十军军军长李玉堂下令对瓮江公路严加警戒,鬼子骑兵还是从山间小道偷袭过来,把正在酣睡的预备第10师和190师官兵杀个措手不及,仅预10师牺牲在鬼子马刀之下的就有300多人,损失可谓惨重。



一般来说,在正面抗日战场上日军骑兵是不敢白天向国军精锐部队发起进攻的,因为这些部队机枪火炮数量较多且弹药充足,目标明显的骑兵冲上去就是活靶子。但是在华北敌后战场上,日军骑兵确实是肆虐横行的,因为八路军装备低劣弹药匮乏,很难压制住日骑的快速突击,而一旦骑兵闯入步兵阵地或队形,稍有军事常识的都清楚,那将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

《亮剑》里孙德胜的骑兵连死死缠住日军骑兵联队,就是拖延他们截杀八路军主力部队的时间,让独立团等突围部队有机会撤进山区,否则一旦被鬼子骑兵拦截在平原上必然伤亡惨重,所以即便付出全连牺牲的代价也是值得的。在三四十年代,我军的步兵在对等兵力情况下是打不过“马家军”骑兵的,而事实证明马家军也是打不过日军的,这就是我们必须承认的差距。



马家军的暂编骑兵第一师(后番号改为骑八师)曾经运赴江淮地区参战,隶属于四省边区总司令汤恩伯节制,他们比较精于马上格斗,所用的马刀环柄宽刃,形同西北军步兵使用的大刀片,在轻骑对砍时并不输于鬼子。但问题是日军拥有重炮、坦克和装甲车以及大量的轻重机枪,这些都是骑兵的克星,骑八师曾经有一次在撤退中留下一个骑兵连200人断后,战至最后纷纷折断马刀,或用断刀自刎,或投水自溺,无一幸存。

所以为了突出“亮剑精神”,剧中的这一桥段并不太真实,首先是日军步兵旅团并没有“骑兵联队”的建制,它只存在于日军师团和骑兵旅团的单位中;其次是日军的骑兵联队不全是乘马骑兵,还装备有轻装甲车中队,九二式和九七式“骑兵装甲车”就是专门为骑兵部队研制的;再者一个鬼子骑兵联队有1400多人,百余人的独立团骑兵连如果与敌人正面交火的话,几乎一个照面就要被淹没了。



不过,真若发生八路军小股骑兵与日军骑兵联队遭遇的情况,鬼子还确实不会全部用火器解决战斗,这一点倒是认同《亮剑》的演绎。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关键的是日军骑兵经过长期专业的训练,以及三八式、四四式骑枪的普遍配备(骑兵联队还有个机枪中队),而我们八路军的骑兵都是仓促组建的,一般只有战斗骨干才有骑兵专业经验,骑枪和马刀都未必装备齐全,双方的战斗力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因此日军有很强的心理优势。

另外中日双方的骑兵都缺乏速射武器的装备,八路军不用说了,鬼子的三八式、四四式骑枪也无非就是缩短版的“三八大盖”,五发弹仓一会功夫就打光了,在颠簸的马背上补充弹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在初期的交火之后,如果一方弹药耗尽应该会出现马刀对砍的情况。这就如同八路军和日军步兵经常发生白刃战一样,八路军可能是没有子弹了,鬼子难道也缺乏子弹吗?显然不是,那是军事条令和战斗实际的要求。



注意细节,骑兵连并非一开始就与鬼子马刀对砍的,而是经过血战后只剩下几个人时,小战士才报告子弹打光了,孙德胜于是下令扔掉枪支准备白刃格斗。日军6.5毫米的有坂子弹穿透力很强,双方人马混杂一起抡刀的时候,鬼子开枪很可能伤到自己人,既然有强烈的心理优势,而对手已经只剩下寥寥数骑,1000多鬼子完全没有必要再开火了。

日军的骑兵部队数量并不很多,到1940年前后野战师团数量激增,师团属骑兵联队都改为“搜索联队”,大多以轻装甲车和摩托化步兵为主。这一方面说明骑兵是“夕阳兵种”,一方面说明日军的预备役和后备役骑兵不足。因此能够在早期骑兵部队中服役的官兵遴选严格,普遍素质较高,就像《亮剑》里的黑岛联队长是男爵一样(硫磺岛的西竹一中佐也是男爵,奥运会马术金牌获得者)。



素质高的部队其军人荣誉感也较强,远比那些后入伍的预备役垃圾们正规(军纪最差的也是这些),你说武士道也好,说鬼子装叉也罢,既然小股八路军打光子弹进行“自杀式冲锋”,人多势众的日军骑兵再开火射击就不公平了。

所以在骑兵连全体壮烈牺牲后,黑岛大佐还特别下令厚葬,这是符合日军“欺软尊硬”之传统的,张自忠将军血染沙场后,日军在撤退前也给予下葬,尽管是比较匆忙的简单处理。


度度狼gg


相信骑兵连的最后一战,与日本骑兵联队的对决,让很多观众迷惑不解,虽然在这一战中骑兵连打出了属于自己的血性,孙德胜最后的那句“骑兵连冲锋”,更是捍卫了一个中国军人的荣誉,以至于全军覆没也同样赢得了日本军人的尊重,但相信很多观众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在已经形成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围攻八路军骑兵连的日本骑兵联队,为什么没有选择开枪,而是同样选择以马刀进行冷兵器对决呢?



首先需要说明的一点,在二战期间无论欧洲还是亚洲战场,都有着相当规模的骑兵部队,而这一时期的骑兵部队,所配发的武器就是枪械和马刀,考虑到骑兵快速的冲击力和移动速度,在实战过程下马刀的使用频率并不比枪械要低多少,尤其是在冲入敌方阵地的过程中,在绝对的近距离最小,枪械的使用已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近距离经常采用马刀砍杀的形式对敌人造成杀伤,所以在八路军骑兵与日军骑兵联队的对决当中,日本军队使用马刀作为武器并不奇怪。

当然肯定会有人想到一个问题,八路军骑兵连在与日本骑兵联队进行最后的对决时,曾经是拉开距离的,在双方彼此有距离的情况下,日本军队为何没有向八路军直接开枪射击呢?



以笔者的观点,恐怕有以下原因:

1、在日本骑兵追击骑兵连的过程中,双方曾经进行过开枪对射,随后骑兵连被逼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并且弹药打光,于是就举起马刀向日军联队展开反冲锋,而对面的日军自然也看出了八路军早已弹药用尽,出于特有的骑士精神,他们并没有选择使用热兵器而同样选择用马刀展开对攻,这也算是发扬了一种公平精神。

2、尽管放弃使用枪械,但对面的日本鬼子丝毫不担心这场对决会失败,原因也非常简单,如果比较马上的格斗能力,日本骑兵连队的功夫要远胜于八路军,毕竟日本骑兵是专业制式化的兵种,尤其在二战时期,由于机械化的推广日本骑兵的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但也造成了不断裁剪所剩下的骑兵皆为日军精锐,甭说单兵素质,即便连马匹都是精挑细选,但对比独立团的骑兵连,则完全是山寨货,马匹方面都是从民间和伪军方面所收缴的马匹,很多并不是真正的战马,而从单兵素质上,整个骑兵连唯一能拿出手的恐怕也只是专业出身的孙德胜,其余半路出家的八路军骑兵,也许在单兵素质上由于其他八路军官兵,但在真正的日本专业骑兵面前,完全差了一个档次,因此在马刀砍杀之下,八路军骑兵连则完全展不到任何便宜。



所以面对这场还未开战,就将会发展成一边倒的对决,日本骑兵恐怕更愿意利用自己的马刀来解决战斗,因为对面的骑兵连在他们的眼里,简直不值得一提!

3、除了技术层面之外,在这一段路上也多少存在神剧的性质,为了弘扬我军的英勇,用一场冷兵器的对决来强调中国军人的血性也完全在情理之中,事实上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武器匮乏的中国军队也没少利用冷兵器来向日军发起绝死冲击,事实上很多类似的对决中国军队迎来的只是日军飞来的子弹,对手可没有这么绅士化,但根据上述艺术需要,把日军也改成了迎合八路军的冷兵器而展开同样的反击,那也就在情理当中了。



所以当骑兵连最终全军覆没之后,战场上的场景也给日军骑兵留下了太大的震撼,这场一开始就知道结果的对抗,对面的中国军人却没有选择放弃,以全军覆没为代价捍卫中国军人的荣誉,虽然是敌人,但中国军人舍身忘死的勇气也赢得了日本军人的尊敬,最后包含孙德胜在内的八路军骑兵连全部得到了日军的厚葬!


辽宁资深球迷


《亮剑》骑兵连已经被日军包围,为何日军不直接开枪而是白刃格斗?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谈日军的情况,亮剑中日军骑兵是一个联队,而且都是东洋大马。在与八路军刚刚组建的骑兵连对比中是占绝对优势的。日军平素很注重战术训练,骑兵的战术是相当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人从小就接受过为天皇尽忠和武士道精神的教育,日军都不怕死,认为战死是效忠天皇,引以为荣。日军在平时训练中很喜欢白刃格斗和摔跤格斗。在战场上也同样喜欢与对手短兵相接展开白刃战。日军的一个联队对付八路军简直是天地悬殊。吃掉八路军一个刚刚诞生的骑兵连胜卷在握。好比猫捉老鼠的游戏戏,所以不开枪,以武士道的精神开展白刃战。而八路军骑兵连则是一支刚刚组建的部队。训练时间短,战马与日军相比也不占上风。又未经过正式战斗,经验不足,在弹药毫尽的情况下才不得己与日军展开白刃战。简直是以卵击石。日军藐视八路军骑兵连,所以不开枪而展开白刃格斗。



天高云淡839


那么简单的问题还要思考吗?答案是导演安排吹牛的!

真实的抗战情况是中国军队(国军)被日军现代化武器打的尸体遍野,所谓的大刀根本无用武之地,也不是机枪的对手,宣传大刀是无奈之举,也是为了鼓舞士气。

拼刺刀,只在特殊紧急情况下才会用到,否则没有日本军队放着机枪不用,让单兵去拼刺刀!

日军同时代跟苏联、美国打仗过,深深领教了先进武器的厉害,可以说被打怕了!但是,日军却从来没有对苏军、美军放下机枪拼刺刀过!苏军、美军更没有放下机枪去跟日军拼刺刀过,除非苏军、美军像中国导演那样脑子进水了!

你也许会辩解说“日军对中国人不同”,那么你就是不了解真实的抗战情景,而且,你把日本人当傻子!真实的抗战情况是日军根本不给中国军队拿刀冲过来的机会!

你应该这样想:同是日军,怎么可能面对中国人的时候变傻子了?其实不是日本人变傻子了,是你就是个被人骗的傻子!


文强再来


《亮剑》电视剧中,在日军大扫荡的过程中,李云龙独立团的骑兵连被日军两个联队包围了,最后双方进行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战,战死为止,那么为何日军不直接开枪而是白刃格斗徒增伤亡?小编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1.这是由这部电视剧的导演与编剧决定的,需要突出亮剑这个主题,同时也是歌颂我们的革命先烈无私奉献、英勇牺牲的革命精神,正是有了他们才有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吃水不忘打井人。

2.当时包围孙德胜骑兵连的是日军两个联队,这是绝对的优势,他们有这个自信无论以哪种方式都可以消灭这支部队,日军这么做既可以激励自己的士气,又可以学习八路军这种敢于亮剑的精神。

3.骑兵在古代就是奇兵,具有灵活的机动性,往往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出奇制胜,但是到了二战之后,机械化取代的他们,这是骑兵主要配置是马刀加步枪,真正可以进行刀对刀的PK这种机会还是很小的,而且刀对刀的砍本来就是骑兵原有的对战模式,不用枪就是对对手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尊重,消灭只是时间的问题。


剧空间


军人也有荣誉感,既然对手已经选择宁可战死也不投降的姿态,所以对于优势方来说,答案无非两个,要么一枪打死,要么接受挑战,刀对刀,公平一点。

日本武士道精神严重,陆军操典里明文规定,拼刺刀必须退子弹……当然,也有钻家解释说三八大盖穿透力强,拼刺过程中开枪容易误伤友军……其实这种解释是苍白无力的,我个人还是觉得是武士道精神作祟


善良之子86


日军作战,信奉两点:精准射击和近身肉搏(白刃战)。

日军认为:“一门百发百中的大炮要胜于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同时,这个理论也指导日军进行步枪精准射击训练。

对于近身肉搏,日军更是非常狂热。日军认为进行白刃战有利于激发士兵血性,是最能体现日军武士道精神的作战方式。所以,日军不仅步枪上装上刺刀,就连冲锋枪上也配有刺刀。(当然,也是因为穷。)

在《亮剑》中,日军骑兵和李云龙的骑兵连搞白刃战,其实就是在练兵。

日军练兵主要是上面说的两点:精准射击和白刃战。射击好说,平时日军就可以靠靶子练习射击就行,跟实战差距不大。而白刃战就不一样了,戴着护具拿木棍训练和拿真武器的贴身肉搏,是两码事了。木棍捅身上,跟刺刀扎真人身上的感觉和带来的心理压力是不一样的。

侵华日军为了训练士兵,曾使用俘虏进行活人“拼刺”。这种情况下,日军是将中国人绑住以后,然后让新兵拿刺刀刺杀。这种刺杀俘虏的优越感,让日军士兵兽性暴增。

紧接着,就该让新兵进行实战。日军不会盲目的让新兵冲上前线当炮灰,而是先让新兵找机会慢慢适应实战。对于日军来说,最理想的训练方式是让士兵和少量“赴欧顽抗的”“敌军”拼杀。日军到战场扫尾阶段,就会轮番派出士兵(尤其是新兵)拿残余的“敌人”练手。

这样的情节,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也有介绍。当团长带着剩余士兵被困在南天门时,日军觉得赢定了,就不急着一口气攻上南天门,而是让各小队,中队,大队,对他们进行轮番攻击。其目的,就是练兵。

在《亮剑》中的日本骑兵,也是这个想法。反正独立团的骑兵连已经没有子弹了,不用担心我军打冷枪。日军骑兵联队长觉得,此时让士兵冲上去训练下拼刺,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于是,骄傲的日军骑兵和独立团骑兵连展开了白刃格斗。

好了,说多了都是泪,勿忘国耻吧!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关于日本骑兵,其实电视剧里面表现形式更多的是一种艺术上面的夸张!历史上面日本的骑兵可不是单纯的只有占吧,很多都拥有那种豆丁坦克,也就是最近几年随便到哪个阴沟群里面挖出来一辆铁皮比那饺子皮还薄的那种小的坦克!这个坦克是日本骑兵的标配,日本骑兵其实也一直在走现代化的道路,毕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打架你都看到了什么机枪啊,坦克大炮这些东西的威力,真的拿血肉之躯去对抗这些东西,这是不可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证明了这个道理,所以拿骑兵部队去撞人家的机枪阵地,你除非是脑子犯抽了!

但是由于高机动性的存在,所以骑兵部队往往就能够扮演那种出其不意的角色,在这之后亮剑里面对于这段也有过描述,比如说在得知楚云飞的358团一营叛变的时候,为什么李云龙能够短时间之内解决战斗,就是依靠着他手里面骑兵连的高机动性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等到对方反应过来时候,人家骑兵都已经举着马刀来到你的面前了,你都来不及把枪掏出来!

在真实的抗日战场里面,日本的骑兵部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日本骑兵部队由于走的是制式化的骑兵,因此战斗力不俗!骑马经过训练的国军骑兵部队在面对日本的骑兵部队的时候是要吃大亏的!战斗力不俗,这也使得日本人在面对武装力量更差,装备更差的敌后抗日武装的时候,更加放心大胆地使用自己的骑兵部队,这个里面大家也可以稍微理解当时的骑兵部队没有出现豆丁坦克!

但是,没有豆丁坦克这可以理解,可为什么还不使用枪去解决战斗呢?尤其是在最后八路军那边都没子弹了,为什么这个时候还不使用枪呢?

关于骑兵部队究竟是使用马刀还是使用长枪,这一直存在一个问题!上个世纪初英国人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时候,当时针对未来战场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而骑兵部队承担什么样的作用?曾经进行过一次激烈的讨论!这个时候英国一项比较具有争议的发明,嗯,也是军事上面的装备出现了这个就是英国人在20世纪为骑兵部队专门设计的马刀!

从各方面来讲,英国人设计的这一款马刀是英国字百年战争,所有的战争经验经过汇集形成的一个集大成者设计的很巧妙,而且确实也让人眼前一亮,但是关于这款武器究竟是否配备骑兵部队,很多人都打了一个疑问,但是真实的战场确实让很多人大跌眼镜,虽然武器自动化已经逐步的开始占据主流,但事实上在颠簸的马背上面真要想做到换,但这个简直比登天还难!那其兵部队更多的是使用刀,而不是使用长枪!只要条件允许,士兵更加愿意相信的是手中的骑兵刀。

所以骑兵部队之间最后以刀战的结束来作为尾声,这是可以想象的事情,毕竟当时按照亮剑里面的剧情设定,骑兵连跟鬼子的骑兵联队已经拉锯战拉了这么长时间了,双方肯定已经把敌人的后续部队彻底给甩开了,此时要求鬼子骑兵部队再去配备一批挺机枪放在地上,把人家全给扫死,对方估计直接就撒开马蹄子狂奔了!等你把机枪阵地给架设好,人家早就跑得没影儿,然后再上马去追!

就当时的情况而言,鬼子指挥官所做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因为在近距离作战的时候马刀比长枪更管用!毕竟在电光火石之间,此时脑子能够做的决定很少,能够做的动作也很少!武器装备,尤其是长枪,无论是装弹到瞄准到射击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可比挥舞一把长刀来得更加的麻烦!如果说八路军的骑兵部队在熬过了鬼子第一轮设计以后,趁鬼子换刀的时候冲上前与鬼子骑兵展开厮杀,那么鬼子的骑兵部队势必会造成大乱!这个时候鬼子的骑兵部队肯定会遭到重创!徒增没有必要的损失,这一点是必须要规避的事情!

所以日本人看似用刀解决战斗,增加了战争的伤亡,但事实上这样的战斗更加干净利落!而且不拖泥带水!

不过,其实按照当时的情况而言,骑兵部队毕竟已经属于没落的兵种,一个士兵要想学会骑马,而且还要坐上军官的位置,没有一定的家庭背景,这是不可能的!Ye日本的骑兵指挥官,一般来讲都拥有显赫的身份,秉承的是那种贵族主义的精神,人家要跟你打白刃战,这种事情求之不得!


漩涡鸣人yy


这种情况很难说清楚,你说真的吧,编的成份相当大,你说编的吧,真得也真不是没有。电视剧当然是编的,而且真正骑兵对战也不是电视里那种反复玩二马错蹬,真骑战电视也没法拍啊。古代中国唐朝很盛行马球,马球场的要求就是要坚实平整的硬地,在古代没别的法子,就是隔三差五的用人力打夯,要比赛了,在场地上铺设厚厚一层小石子,厚度要超过三寸,要选用山溪里收集来的比黄豆略大,轮廓圆润,不易破碎的小石子。然后在场上泼麻油,整个场子都要泼透。这些准备工作对比赛有很多作用,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里面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压制尘土飞杨,使得比赛可看。所以真正的骑战,到了一定规模,有个几十骑,冲杀起来往往就是烟尘滚滚,其实别说打仗,光是骑兵行军,那个尘土飞杨就一向是斥候们侦查目标,有经验的军人,可以根据烟尘大致估算对方人马数量。



在很多文艺作品里,我们也可以看到用少数骑兵拖树枝扫出大量灰尘来伪装大部队的桥段,最著名的就是张飞独断当阳桥,他挡着桥,后面树林后就喊人拖着树枝装有部队埋伏。而影视作品里,有骑马的拍摄,则都是使用了降尘手段,否则真没法拍,真在土路上骑马,就一个人骑个把小时,都能给自己弄的灰头土脸。所以以前骑兵对战,二马一错蹬,直接就陷进战争迷雾了,大家远距离放一轮枪,就开始耍马刀,估计最大的可能,还是跟日本兵拼刺刀前会卸子弹一样的理由,这种时候开枪属于瞎打,误伤太高。二战时日本骑兵非常厉害的,马都是专门培育成功的东洋大马,这个马种到今天都还是非常优秀的品种,骑兵军官都是日本未破落的贵族子弟,很多人都拿过奥运会马术名次。日本海军的人一贯看不起陆军马粪,可从来不敢看不起陆军里的骑兵部队,所以对八路骑兵这种优势对决条件下,日本骑兵除了战场条件没法开枪外,也未必没有荣誉方面的矫情,毕竟敢于刺刀见红的才是真好汉这种话,其实是各国军队都有的一条标准,日本兵这方面做的也属于死硬派,那么特别注重荣誉,本身在二战已经属于情怀兵种的骑兵,这这方面瞎讲究,自己感动自己也不是没法理解。正史上八路军这边骑兵的传说不多,后来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梁大牙,就是八路军第一个骑兵侦查连连长。


据说南方新四军彭雪枫部队骑兵很有名,彭雪枫有支骑兵团,在沙山集一战打垮日本26骑兵联队,成就中国红色哥萨克之名。而日本26骑兵联队,曾在日俄战争中,会过真正的哥萨克骑兵,也没吃什么亏,不过我查资料,日本第26骑兵联队一直驻扎在通辽地区,战败后还在,随第四骑兵旅团一起投降缴械的。还有部电视剧《战马》是专门讲八路军骑兵部队作战的,里面日本骑兵也是跟亮剑里差不多。不过同样看正史资料,二战时日本骑兵部队的使用,其实是按龙骑兵使用的,就是骑马赶到战场,然后下马步战,真正发生骑兵对冲,不太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