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华亭》“哭包”太子萧定权被虐真相是什么?

“无欲则刚,关心则乱。”当太子萧定权想要保护好他所在意爱护的哪些人与事时,命运的风雨早已一股脑的吹向了那里,而那个世界也就瞬间凌乱了。

《鹤唳华亭》“哭包”太子萧定权被虐真相是什么?

就像有时,我们越想要拼命留住的失去的反而越快,越想要紧紧握住的手里的沙子越是所剩无几。

1.

从前的优势,变成了皇帝老爹眼中的恶劣因素了。

《鹤唳华亭》“哭包”太子萧定权被虐真相是什么?

萧定权是先帝选定的接班人,智商过人,独此一点就足够让好猜疑的皇帝萧睿鉴戒备的了,更要命的是,竟然还有一个手握重兵的舅舅,最要命的是,这个孩子对舅舅的感情又仿佛超过了爸爸。

皇帝被称为寡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孤独和孤傲,以及唯我独尊,而萧定权很像个高明的对手,这已经很让他的皇帝老爹萧睿鉴头痛的了,储君与外戚难免让人想到逼宫,不管是否实情如何。

这个皇权的未来究竟姓顾还是姓萧,谁也说不好,当一个未来的掌权者也就是储君,他对外戚的信任超过了自己的老爹皇帝,可是对于重情重义的太子而言,这根本无法避免,但对皇帝萧睿鉴而言,却是极大的隐患。

如果说这个外戚始终如一别无二心还好,可是就连皇帝自己的帝位也是以逼走了自己的手足为前提的,所以一个储君对于外人没有任何防备,这简直就是致命的bug。

萧睿鉴不敢也不允许萧定权冒这个大险,哪怕是莫须有的,也绝不可以,所以这是他想方设法想要去削减顾思林一族势力的原因所在。

大家可能还记得那个场景,就是在行宫里面,太子萧定权去找他的老爹萧睿鉴时,李重夔说过的一句话:皇帝在博弈。而他所谓的博弈,就是在权衡各方,用一方压制另外一方,用一派打击另外一派,而皇帝才是所有事件背后的那个真实的推手。

他就是要让各派相杀相斗,然后他这个皇帝才能坐收渔翁之利,这对于他那个皇位来路不正的人而言,就是最安全的,否则,一旦各方势力胆敢纠集在了一起,那就是他这个皇帝火烧眉毛的时候了。

2.

带着不得不的情绪培养接班人,多少有些强人所难,难为自己也是一样。

《鹤唳华亭》“哭包”太子萧定权被虐真相是什么?

这里就要引出来一个培养接班人的问题了,本着这个原则,皇帝萧睿鉴对于太子萧定权也一定不会好到哪里去,因为就在国库亏空,打仗中因为贵妃的父亲投机取巧差点导致军需供不应求,当时皇帝萧睿鉴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丢掉了祖宗基业,他死了之后连祖坟都埋不进去,无颜面见先帝。

可见他对于祖宗交给自己的这个基业还是相当看中,不是不是一般,而是非常看中,所以他既然不允许自己把萧家的祖业拱手让人,自然也绝不会允许萧定权把自己辛辛苦苦瘦下来的江山拱手让人。

当他看到太子的重情重义可能置身陷阱的时候,他就很愤怒,他很明白太子的那些感情,甚至有时会有些心疼,但是他就是不允许他们存在,正是因为努力过,仿佛得到过,最后又失去过,所以他才到了如今这种孤独理智到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境界了。

心系天下的君王没有私人感情,也不允许存在小我的生活,所以当他看到太子萧定权的那些心慈手软时,不得不做一个冷脸黑面的冷漠父亲,他把他内心的柔情与爱护都给了那个名叫萧定棠的人。

至于萧定权,他既然要做未来的国君,坐拥天下,他就不该贪心不足蛇吞象到还想既要江山又要美人,江山与美人是没法共存的,这在多年的皇帝生涯中,萧睿鉴早已经洞悉了其中的道理,然而太子萧定权却不明白,他因为失去了太多,所以太在意他遇到的美好,也太想要去守护住他仅有的美好。

然而正是因为如此,所有太子萧定权在意的,都会让太子萧定权在无意识中露出了他的弱点,成为别人打击甚至扼杀他的把柄与漏洞。

无论是在科举时,太子设计想要让卢世瑜免受陷害事件,还是他被设计不得不牺牲陆英父子或者卢世瑜其中一个去平息祸端,而两件事情,对太子的伤害在于,都是他心里有所牵挂的人和事情。

也正因为心有所系,才因为关心而引发了不理智的判断与行为。

3.

对老师痴迷般神话式的崇拜与尊崇引发了更深层次的矛盾,原本身为皇帝的父爱被太子太傅剥夺了。

《鹤唳华亭》“哭包”太子萧定权被虐真相是什么?

在鹤唳华亭剧中,太子萧定权对于老师卢世瑜的敬爱就像一个孩子对一个父亲,而卢世瑜对于太子萧定权的感情也是倾其所有,无畏生死。

而正因为他们是如此相互爱护敬重的两个人,政治态度与情趣爱好一致,眼中永远都只看到彼此,才成为了太子的负累以及皇帝萧睿鉴的心结。

哪怕卢世瑜只是一个文官,太子太傅,他的存在令皇帝不满甚至可恨的地方就在于,他对太子的影响力超过了一个父亲,对太子的爱与关心也超过了父亲,这哪怕作为一个寻常普通的父亲都可能很难接纳,何况这个父亲还是当朝皇帝,君王卧榻,岂容他人安睡?卢世瑜一世大儒忠贞,却忽略了帝王之心的可怕之处。

妒忌会让人丧失理智,甚至可能变得丧心病狂,即使是自以为早已超然物外的皇帝萧鉴也不例外。所以在卢世瑜的名誉与陆英一家的生死冤案上,皇帝萧鉴给了萧定权一个单选题。这个单选题不是要负卢世瑜就是要负陆英,这对于萧定权而言,辜负任何一方都是揪心的痛。

对于皇帝萧睿鉴而言,以他的权谋纵横之才,想要两全太过容易,但是他就是不肯,就是要让太子萧定权痛恨自己的软弱与美好,所以因着对卢世瑜神仙一般的敬爱,萧定权不得不放弃了陆英父子。

对于太子萧定权而言,这个选择,既是出于敬爱,更在于他的政治前景,作为太子太傅,如果卢世瑜真的犯下了扰乱国基的大罪,那么无疑对于太子的从政之路也肯定蒙上了一层迷雾,对于整个国家的伤害都是显而易见的。

而太子太傅卢世瑜对于太子所有的教育,都是光明磊落而从大局出发的,所以这就注定了太子也会同他一般,凡是思虑再三,投鼠忌器,少了许多魄力与年轻人的血性与冲劲。

4.

父母无爱的结合,无辜的孩子遭遇了父母关系的冰冻与瓶颈,最终成为了一方攻击仇恨甚至报复的替罪羊。

《鹤唳华亭》“哭包”太子萧定权被虐真相是什么?

家庭中父母的关系往往最终影响亲子关系甚至更确切的令父子关系走向亲近还是疏远,也是最终父亲决定为孩子付出还是虐待孩子。其实在这点上,萧定权与萧定棠两位母亲给萧睿鉴的待遇肯定是截然相反的,这就导致了在萧睿鉴心里:萧定棠先是儿子,再是臣子,而萧定权先是臣子再是儿子。

剧中据说萧定权的母亲顾思卿在嫁入皇宫以前,早就心有所属,而那个人正是肃王所以这样的顾皇后与萧睿鉴的感情又能好到哪里去呢?所以皇帝萧睿鉴对于萧定权的所有爱恨纠结,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当年不爱自己甚至还帮助肃王的萧定权的母亲,这几乎是致命性的因素。

这也就是很多的亲子关系的糟糕,其实始于更糟糕的夫妻关系,而夫妻关系糟糕的状态下,亲子关系很少能反其道而行之,几乎大多数都是一边倒的糟糕,而作为父亲,因为孩子母亲的关系也会更加少的去为孩子投入太多,无论是感情还是财物,放在古代帝王家里就是皇权帝位。

所以,就在故事开篇,明面上顾思林是为了皇帝排忧解难,实际上是皇帝萧睿鉴用萧定权的前程与顾思林做交换,所以才有了开始的那一幕年迈的顾思林重掌兵权再次出山征战到远方平疆拓土的情形。

5.

命运的推波助澜让一个没法选择出生,而他也没有从一开始就勇敢的去面对和融入那种环境,最终却妄图去强力证明,可惜路漫漫其修远兮,这终将是一条吃力不讨好的行程,即使终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没有换来想要的认可。

《鹤唳华亭》“哭包”太子萧定权被虐真相是什么?

剧中的太子萧定权对每个人都仿佛有情有义,可是却唯独自己那个身居高位的父亲,却始终是敬而远之,莫要说是萧睿鉴,换任何一个人来做皇帝都要意难平的,毕竟这可是一国之君啊,也许这个孩子他并不想如此,可是在他出生的以后,他周围的一切势力就把他高高的推到了这个位置上。

无论是过世已早的先帝,还是顾思林以及顾皇后顾思卿,他们把他推到了那个位置上,却没有很好的去疏通他与萧睿鉴的关系,也许他们也努力过了,但是却没有作用。

就像先帝给萧定权留下了太子太傅,果然太子太傅并不太被萧睿鉴所信任,所以他扶植了一个中书令李柏舟,处处为难卢世瑜,难道萧睿鉴就不知道中书令的谋略吗?其实正是因为他知道,所以他才用了那样一个人。

而顾思林就更不用说了,为了保住家族的利益以及保护太子,那么烫手的兵权他即使交出去了,又不得不重新掌握在手里,可是他与皇帝萧睿鉴那些面和心不和的气氛,也许不止皇帝,大多数人都知道吧,不然顾逢恩都敢在皇宫里堂而皇之的说,当初皇帝萧睿鉴就是依仗他们,才把这个皇位从愍太子手里抢来的,可见顾家顾思林一门确实有居功自傲之嫌。

而作为萧定权的母亲,因为曾经的爱人被皇帝萧睿鉴杀害,她对他的感情又能好到哪里去呢?很大程度就是冷落清淡,这也就导致了皇帝最终把对顾思卿的不满情绪全部转嫁到了虐待太子萧定权的身上,尽管萧定权用尽一生的努力,甚至牺牲自己的性命也没有换来皇帝父亲萧睿鉴的信任与爱,想必最后他也绝望了吧。

结语:

如果太子萧定权能早些知道父母之间的关系渊源,早些放弃了那些莫须有的期待,是否他的人生,甚至整个时代的命运,会否有什么不同或者另外一种发展呢?

《鹤唳华亭》“哭包”太子萧定权被虐真相是什么?

时代就像个大锅,我们每个人都在被一下又一下搅动,在时代发展中被命运捶打煎熬,有时候奋力向前,有时候即使付出了全身努力,也终只是一声叹息,毕竟谁也拗不过历史发展的齿轮与时代独有的印痕。

但也许正如太子太傅卢世瑜所言:正因为大道艰难,不容易,所以我们才选择了它,而不是去选择那些简单的。

可是无论我们选择了什么,最终终究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些命运不认也由不得自己,太子萧定权与他的老爹萧睿鉴正是活生生赤果果的现实例子啊。

在我们的一生中,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的追逐着,我们能否成功或者最终得偿所愿,有时候真的不是付出了就会有收获。

毕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而我们唯一能做的,也许始终就是那句:尽人事听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