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為何魏蜀都要極力爭奪上庸之地?

湖北省西北部有個十堰市,十堰市區西南就是大名鼎鼎的武當山。在武當山的西南有個竹山縣,瀕臨漢江的支流堵河。你似乎覺得竹山縣的知名度不算很大,可能還沒武當山的名氣大呢。別急,給你說一個竹山縣曾經的地名,你也許會恍然大悟,這就是漢魏時期大名鼎鼎的上庸。

三國時期為何魏蜀都要極力爭奪上庸之地?

《三國演義》第八十五回講蜀主劉備在白帝城含淚託孤於諸葛亮,魏主曹丕納司馬懿之計,大起五路兵討伐蜀漢。司馬懿說這五路兵各引十萬,讓諸葛亮首尾難顧,其中一路就是降將孟達起上庸兵十萬,西攻漢中。

《三國演義》的軍隊數量往往都是誇大的,比如曹軍八十三萬,蜀軍七十五萬,還有孟達的上庸兵十萬,上庸不可能擁有十萬士兵。我們看魏蜀爭霸,往往會把注意力集中在漢中,這是魏蜀的主戰場。實際上,蜀漢出漢中北伐只是一個比較無奈的選擇,這就說來話長了。

志在復興大漢王朝的劉備寓居荊州時,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諸葛亮在給劉備制定的職業規劃《隆中對》說得明明白白:先取荊州,後取益州(西川),然後使上將引荊州兵北伐,劉備引川兵主力北出漢中伐魏。

很多人認為《隆中對》最大的敗筆是諸葛亮忽略了荊州對東吳的門戶意義,關羽北伐時,東吳不惜與蜀漢撕破臉,襲荊州殺關羽。丟掉了荊州,其實並不意味著蜀漢北伐的失敗,至少蜀漢還可以兵出上庸,也能起到北伐的效果。

上庸在兩漢時期本是益州漢中郡的一部分,到了東漢獻帝建安年間,上庸縣升為上庸郡。劉備當時還在荊州爭地盤,上庸為曹魏所有,申耽領上庸都尉。劉備取荊州、益州,開始與曹操爭奪漢中。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劉備得到漢中。劉備此時的勢力急速擴大,他派宜都太守孟達從秭歸北上攻房陵。劉備早就盯上了上庸,派養子劉封從漢中順水東下,與孟達會合後直取上庸。申耽自知不是劉備對手,舉上庸降蜀。

如果說丟掉荊州對蜀漢來說等於丟掉了東大門,那麼丟掉上庸對曹魏也產生了巨大的威脅。劉備據上庸,曹魏有兩座重鎮最受威脅,一是洛陽,一是襄陽。曹操當年取荊州,在赤壁雖然慘敗,但拿到了襄陽。襄陽在荊州以北,曹魏得襄陽,就可以隨時南下荊州。無論是蜀漢或東吳佔據荊州,襄陽在魏對他們來說都是巨大威脅。

咱們看地圖,襄陽在漢江中游,而上庸恰好在漢江上游。上庸地勢高,襄陽地勢低平,蜀軍如果從上庸攻襄陽,則有居高臨下的優勢。對曹魏來說,一旦丟掉襄陽,一則丟掉了進攻荊州的跳板,二則等於讓蜀漢打開進入中原的門戶。

上庸為蜀漢所據,為何說又對洛陽產生威脅呢?很簡單啊,上庸距離洛陽比較近。蜀漢據上庸,完全有可能兵出河南伏牛山,從南線攻洛陽,或切斷曹魏洛陽與襄陽的聯繫。

孫權偷襲荊州得手後,蜀漢勢力大衰。魏黃初元年(公元220年)七月,蜀漢上庸太守申耽降魏。上庸得而復失,讓蜀漢失去了進攻中原的方便通道,此後只能兵出漢中奇險之地,蜀漢為此不得不消耗大量資源。蜀漢意識到上庸對於北伐的重要性,諸葛亮死後,新執蜀政的蔣琬就打算造舟船,順漢江東下取上庸等地。只是蔣琬得病,事不能成。

三國時期為何魏蜀都要極力爭奪上庸之地?

如果蜀漢能再次取得對上庸的控制權,北伐這盤棋就有活過來的可能,蜀漢將取得戰略性主動。當然,負面作用也有,這將嚴重刺激控制荊州的東吳,蜀吳關係可能會出現波動。不過在總體上,蜀漢如果得到上庸,可以吸引魏軍重兵佈防於上庸以北,再加上東吳在東線進攻魏軍,蜀漢主力依然可以出漢中,取隴涼。

上庸在三國爭霸大棋盤的重要性並不遜於荊州,而今事過一千八百多年,金戈鐵馬早被雨打吹去。上庸這個地名在南北朝西魏時就不再用了,改為竹山,沿用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