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击匈奴过程中,霍去病为何不吃汉武帝赐给他的十车肉?

秉烛读春秋


【晓史马车夫】独特观点:“吃肉”是人之常情,也是天性索然。攻打匈奴的战争中,汉武帝赐的十车肉补给是非常重要的,可是霍去病却反其道而为之,不准将士们吃,自己也丝毫不挂念。

霍去病不吃十车肉在历史上有记载!

“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资治通鉴》

简单解释一下上面的内容:霍去病准备攻打匈奴的时候,皇帝派遣负责粮草的官员赠送数十辆的粮草给军队。

等到军队归还的时候,仍然这几辆车的肉,虽然已经腐烂,但是将士们仍然不可吃。霍去病军队在塞外的时候,经常缺乏粮食,但是这几辆车却丝毫不敢动。

很显然历史上真实的记载了这件事,同时也是这件事让霍去病在历史上能名垂青史,从而做出来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原因:

首先,作战纪律严明,军纪如山。霍去病当时肯定是一声令下:不到迫不得已千万不要使用。对将士们说不能吃这些粮食,这些肉可能成为攻打匈奴的“救命稻草”。粮食的补给十分重要,而匈奴在西北戈壁之地,后边补给随时会失去联系。而这十车肉可以在粮食缺乏的情况下使用,用以恢复战力。

其次,为了验证霍去病军队的实力,骑兵速度当之无愧。后人也称霍去病为“匈奴大将军”,这等名称可不是一样人可得的。霍去病当时肯定信心满满。因为骑兵速度非常快,加之霍去病军队实力雄厚,攻打匈奴不在话下,也可能成为霍去病不准士兵吃肉的原因。

骠骑将军亦将五万骑,车重与大将军军等,而无裨将。悉以李敢等为大校,当裨将,出代、右北平千馀里,直左方兵,所斩捕功已多大将军。

最后,有意识去培养霍去病军队的综合素质,尤其在士兵的狼性,凶猛性。历史上的“胡服骑射”学习游牧民族优点,“师夷长技以制夷”来攻击匈奴。游牧民族之所以凶狠,无畏地攻城掠地劫掠四方。

除了机动性,战士的素养从小马背上长大还有“饿狼战术”。在游牧民族准备侵略一个城池时,将领会让战士丢掉所有辎重,只带足1-2天的粮食。而汉武帝一下子给这么多粮食与霍去病的初衷不符。于是,禁止士兵吃这十车肉也是有原因的。

总的来说,霍去病所做的都是以长远利益出发,以霍去病军队的综合素质出发,培养军队,从而做到出征打仗,粮草不足的情况之下也能够取胜。这也是霍去病的高明之处,值得我们学习。

—END—

【晓史马车夫】始终相信:“上知天文,下知历史,就是马车夫的代名词!”

我是【晓史马车夫】,洞察细微,分析有道。如果你觉得我的建议有用,希望【关注】点赞、转发分享,让更多的人看到!


晓史马车夫


提起汉武帝,那么就不得不提起霍去病,霍去病被很多人称之为“战神”,是我国骑兵使用闪电战的鼻祖,也是我国历史中第一个敌后作战的发起者,在汉武帝对战匈奴的时期内,霍去病虽然早早去世,但是他的军功却是无人可比。

根据记载,霍去病一生之中对战匈奴从未败过,先不算他抓捕的匈奴人,仅仅计算他斩杀的匈奴人就达到了惊人的11万,卫青、李广等人加起来的斩杀数量都没有霍去病的多,尤其是他对战匈奴的最后一战也就是漠北之战,就斩杀了超过7万人,这真的是太可怕了。

而霍去病之所以能获得这么好的战绩,除去他个人的作战思路以外,汉武帝对他的信任也是很重要的,霍去病少年的时候,是汉武帝手把手的教他兵法,当霍去病准备开始敌后作战的时候,是汉武帝准许他接纳匈奴士兵,而在他敌后作战,几个月没有任何消息的时候,更是汉武帝无条件的信任他,虽然霍去病的死和汉武帝脱不了干系,但是霍去病依然可以得到汉武帝的信任,而这正是霍去病的聪明之处。

在记载中,很多书籍都记载霍去病是一个脾气非常暴躁的人,霍去病手下的士兵,经常面黄肌瘦,四肢乏力,如果说霍去病的部队中没有食物也就算了,可是每次出行前,汉武帝都要以私人名义送给霍去病十车好肉,大家要注意这个计量单位是“十车”,但是每次霍去病归来,这十车好肉都完好无缺的带了回来,甚至都放臭了,也不会给士兵吃上一口,他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士兵呢?其实是有原因的。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那就是霍去病本人对待士兵是非常好的,他脾气不好这一点是真实的,但是他从不随意打骂士兵,士兵们和霍去病的关系非常好,在历史中,霍去病手下的士兵从未出现过反对的情绪,所以这一点可以排除,那么霍去病为什么不吃汉武帝给他的肉呢?其实主要有两点原因,一个是赶不上吃,另一个是这个肉士兵是不能吃的。

1. 士兵赶不上吃肉

我想大家都知道,霍去病作战的特点就是机动性,用骑兵去治骑兵,而为了保证部队的机动性,霍去病的所有部队是不携带任何粮草的,每个士兵仅携带大概够吃三天的干粮,用敌人的物资去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

所以说,汉武帝赠送给霍去病的这十车肉,其实并不在霍去病的手中,在部队出发之后,就会将这十车肉放在大部队这里,汉武帝赏赐给霍去病的肉,其他人当然也是不敢吃的,所以霍去病战斗完只能将这是车都给带回来。

至于霍去病的士兵为什么面黄肌瘦的问题。这也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长途奔袭战斗,营养跟不上,自然面黄肌瘦。另一个原因就是霍去病和他的部队,基本上都在食用敌人的食物,而匈奴作为草原民族,日常的饮食也就是牛羊肉,汉朝士兵经常吃这些东西是很难消化的。有人猜测,霍去病英年早逝,就是因为常年吃这些牛羊肉的原因。

2. 不能吃

其实很多人没有了解过,这十车都是汉武帝以私人名义送给霍去病个人的,换句话说这并不是军中物资,而是皇帝的赏赐,所以普通的士兵不但不能吃,霍去病也不能以私人名义将这些肉赏赐给士兵。

而且,在古代,利用皇帝的赏赐去分发给士兵,会让皇帝猜疑,如果汉武帝听说他赏赐给霍去病的肉,被霍去病做的好人,赏赐给了下面的士兵,他会不会感到警惕呢?所以霍去病就没有将这些肉赏赐给士兵,而他自己也是不吃的。至于霍去病在军中脾气不好,自然不会和将士们有太好的关系,这一点就会让汉武帝非常放心,因为汉武帝会觉得霍去病不会给自己带来危机。

正是通过这简单的十车肉,霍去病获得了皇帝的信任,而霍去病的英年早逝,同样让汉武帝心怀愧疚,于是汉武帝就非常用心的去关照霍去病的弟弟霍光。要知道汉武帝在晚年也开始有点神志不清,喜欢杀人,当年卫青、卫子夫等人的后人悉数被杀,但是霍光以及他的子孙全部都活了下来,由此可见,霍去病当年靠着这十车肉,换来了什么样的结果,很难想象,霍去病和那些将士,当年凭借怎样的毅力,才能对那十车肉不为所动。





月夜luck


汉武大帝对这个外戚格外倚重,亲力亲为的培养扶植了他,由于霍去病第一次岀征气呑山河反其道而行,跃进千余里岀其不意的斩获了匈奴王庭几位亲王和丞相,从而声名大震勇冦三军,被封为骠骑大将军,岀于对霍去病生活和起居的重视,汉武帝将自己皇宫厨师配属于霍去病以兹荣耀,岀征漠北时还亲赐肉干十余车以供其享。然霍去病的大军皆为轻骑马阵,有五六万骑,它们也习从匈奴人习惯,自带七天干粮和食物,日行百里以上,兵无常势,水无常态。将资重部队远远拉在后面,但霍去病军中规据肃严,军规等级分明,将军和将士兵卒不食同锅饭,以激励将士奋勇杀敌,见功立业。所以他的部将中立功受封者多于大将军卫青部,他也学匈奴人走到那里吃到那里,打无后勤的闪击战而闻名遐迩,是闪击战的始祖,以致于多次缺粮少食时,也从不吃皇帝亲赐的肉干。以激发士卒从敌方陈中寻夺粮草,绝非霍去病麻木不仁,心狠手辣。以致于肉干腐败了,也未曾食过一次。











94310417小云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卫青本身地位并不高,由于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得到了汉武帝的宠幸,卫青的地位才显贵起来。霍去病十八岁就在汉武帝身边担任侍卫,他擅长骑马射箭,深得汉武帝的喜爱。

霍去病剧照

后人经常把霍去病的死和汉武帝联系起来,在小编看来,这是经不起推敲的。首先,霍去病常年伴随在汉武帝身边担任侍卫,足以见证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喜爱与信任,另外,霍去病死的时候只有24岁,只是在北击匈奴中战功赫赫,但是对汉武帝构不成任何威胁,没必要除掉他,这么能打的将领在汉武帝眼里那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汉武帝时谁啊。纵观历史,他是明君,不可能不爱惜自己的人才。

如果要说对他有威胁的那也是卫青,但是卫青特别低调,他才干绝人,对士大夫们有礼,对将士们有恩,战场上也能与之同甘共苦,即使常有人评价卫青过于“和柔”,但作为七战七捷,自立汉以来始破匈奴的将军,亦或出入禁中掌议论的侍中、太中大夫和参决政事、秉掌枢机的内朝大司马大将军,卫青都谦虚过人,从来不居功自傲。

所以小编觉得汉武帝对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人是没有杀心的,毕竟还有卫子夫这个护身符呢,但是作为君王来说对权高位重,战功赫赫的臣子有提防之心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霍去病在河西之战的时候暂露头角,此后一发不可收拾。

公元前123年,匈奴来犯,霍去病跟着舅舅卫青一起去抗击匈奴,此役霍去病是以校尉的职务只带领了800人,就是这800人立了奇功。

他带人从后路抄到了匈奴的营帐,瞅准最大的一个营帐冲过去就是一顿杀,结果把单于一个爷爷辈的王给杀了,还杀了2000多士兵,俘虏了两人,这两人一个是擅于的叔叔,一个是单于的相国。

公元前121年,已经身为骠骑将军的霍去病率精兵万人出战陇西,结果他速战速决,大败匈奴。此役杀敌8000余人,俘获浑邪王子、相国、都尉等数人。

此次汉武帝派霍去病远征匈奴的初衷是考察一下他的军事潜能,没想到得到了一个比卫青还能打的将领,汉武帝高兴的要给他修建府邸,但被霍去病拒绝,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爱国言论啊。

剧照

此后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他的快速出击的“闪电”战术也许是很适合在漠北这种环境中打匈奴,这一仗更是俘虏王、将军、相国以及都尉这一级别的达83人,更是俘获7万多士兵,而不是有的版本杀了7万多人。仔细想一想,7万多人什么概念,就是匈奴人不还手也得杀一阵子,更何况匈奴人也是非常善战的,就说霍去病再厉害也不能杀那么多人。

汉武帝给霍去病送了十车肉,这个没有准确的记载是在那个战役送去的,也没有记载说送了几次十车的鲜肉,反正霍去病是没有吃,小编觉得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战术的关系,没有时间吃肉。

我想大家都知道,霍去病作战的特点就是机动性,闪电战,用骑兵去治骑兵,而为了保证部队的机动灵活性,霍去病的所有部队是携带很少粮草的,每个士兵仅携带大概够吃三天的干粮,然后用缴获敌人的物资去解决补给问题。

所以说,汉武帝赠送给霍去病的这十车肉,霍去病不可能随时带在身边,在部队出发之后,就会将这十车肉放在大部队这里,汉武帝赏赐给霍去病的肉,其他人当然也是不敢吃的,所以霍去病战斗完只能将这是车都给带回来。

剧照

二,这肉也不能吃。

霍去病的作战能力有目共睹,汉武帝对此更是了解,但是让这样一位干将常年在外作战,难免会让帝王担忧。其实对于当时漠北的作战环境来说,十车美味确实可以让战士们欣喜雀跃,但是如果霍去病用这些美食犒赏军队,那自然全部都是以霍去病的名义来关照士兵的,也容易被当成是收买人心的做法。所以霍去病为了打消汉武帝的这层顾虑,他没有那样做,而且还将十车美味全部运回,看来霍去病不仅打仗有一套,也懂得如何维系君臣关系。

三,这肉也的确是“不能吃”了。

霍去病在漠北一带作战,经常带病深入到敌后千八百里远,在漠北之战的时候,更是纵深到2000里以外,你想一想啊,在古代那个运输条件,等这十车肉送到霍去病手中的时候早已臭的不能吃了。

只可惜,年轻有为的霍去病英年早逝,否则以他的军事才能,辅助刘彻的大汉江山,指不定还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呢!

谢谢阅读,欢迎交流。


品读历史者


(1)一、霍去病是纨绔子弟:有些人认为,霍去病是卫子夫的外甥,汉武帝是他的姨爹。自小时候起,霍去病就在宫中生活,养尊处优,不知士兵们的疾苦。他之所以不恤士卒,都是在耍少爷脾气,毕竟霍去病还非常年轻,既挑食,也爱玩。(2):在古代,利用皇帝的赏赐去分发给士兵,会让皇帝猜疑,如果汉武帝听说他赏赐给霍去病的肉,被霍去病做的好人,赏赐给了下面的士兵,他会不会感到警惕呢?所以霍去病就没有将这些肉赏赐给士兵,而他自己也是不吃的。至于霍去病在军中脾气不好,自然不会和将士们有太好的关系,这一点就会让汉武帝非常放心,因为汉武帝会觉得霍去病不会给自己带来危机。



历史烂番茄


首先我们读史料了解一下霍去病是什么的人,这对我们分析他为什么不要汉武帝的十车肉任由其发臭也不分给将士的动机,有很重要的作用。

史料《资治通鉴》记载的霍去病,他18岁从军,在短短6年时间内多次大破匈奴,斩获敌人首级多达11万级,超过其他将领的总和。在他人生中最后的漠北之战中,霍去病更是斩获了70331颗匈奴人首级。

根据史料,我们可以知道,霍去病在汉朝是非常卓越的将领,战绩甚至超过了卫青。如此辉煌的战绩,难道说霍去病是不懂打仗的,不知道打仗“粮草先行”补给的重要性?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认为有以下两点,恰恰反应霍去病高明的战术。

1,机动性。我们都知道匈奴骑兵的特点,机动性强,神出鬼没,居无定所。汉骑兵不是打不过匈奴骑兵而是抓不到。因为游牧民族作战不像农耕民族那么在乎粮食补给。游牧民族的士兵一般一人配几匹马,不仅机动性强,而且马上携带干粮牛羊肉,马奶也可以充饥,实在不行,可以杀一匹马得马肉。汉军要想抓到匈奴骑兵,就必须比他们机动性更强,那么大量的辎重补给就会成为累赘,拖累汉军的前进速度。

2,培养士兵狼性。这点像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学习游牧民族优点来对抗游牧民族。游牧民族为什么厉害,攻城掠地劫掠四方。除了机动性,战士的素养从小马背上长大还有“饿狼战术”。在游牧民族准备侵略一个城池时,将领会让战士丢掉所有辎重,只带1,2天的干粮,让士兵向死而生。只有打破城池,才能得到粮食。这样的士兵,就像饿了几天的饿狼一样,看着农耕民族城池里的粮食,金银珠宝,妇女等口水泛滥。这样的士兵最有野性,每一个都以一当十。霍去病正是用“以夷制夷”的战术,想吃饭想建功,那么去匈奴的家里找粮食吃!大家跟我来!史书记载霍去病的部队,“辎重人众摄詟者弗取……取食于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绝!”才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

也有人认为,霍去病是纨绔子弟所以浪费,还有认为霍去病政治需要避讳汉武帝疑心的“自污之术”。我认为有点牵强,霍去病只是一个优秀年轻的卓越军事将领,想到的是“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想到的是如何战胜匈奴。为此他什么都可以牺牲。政治上的分析有点牵强。他只是年轻的胆大心细有勇有谋带些冲动(私自射杀李广之子怎么没考虑政治影响)的将领,这样的人往往能开陈革新,不拘于老一辈卫青等的战术战法,才能取得辉煌的战绩。更大的原因还是汉朝武帝时的国家综合实力强盛!


上帝视角读历史


霍去病,汉代有名将领,其军队以徐如风、掠如火文明,堪称古代版闪电战。他18岁从军,在短短6年时间内多次大破匈奴

但是根据《资治通鉴》记载,霍去病为人比较飞扬跋扈,不关心士兵:“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蹴鞠也。”

简单来说就是,霍去病出征时,汉武帝为他专门准备了数十车食物。但是凯旋后,精米和好肉都被放臭了,霍去病都不肯吃上一口。而周围的士兵,却面带饥色。到了塞外,士兵们缺乏粮草,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但是霍去病却命令士兵们修建足球场,他一定要踢球。

那么霍去病为何宁愿粱肉臭掉,都不愿分给士兵们吃呢?

说法一:霍去病是纨绔子弟

有些人认为,霍去病是卫子夫的外甥,汉武帝是他的姨爹。自小时候起,霍去病就在宫中生活,养尊处优,不知士兵们的疾苦。他之所以不恤士卒,都是在耍少爷脾气,毕竟霍去病还非常年轻,既挑食,也爱玩。

还有些人认为,霍去病之所以不吃汉武帝的肉,是因为他有着特殊的战法,这数十车美食,会成为他建功立业的累赘。

说法二、军队快速作战不能携带大量粮食

众所周知,霍去病打仗讲究以快制胜。这是因为与匈奴交战,可怕的敌人并不完全是匈奴强悍的铁骑,同时也有广袤无边、寒冷干燥、缺粮缺水的漠北戈壁。汉军进入漠北,必须要承担极大的后勤负担。而漫长、拖沓的后勤,只会拖累军队的前进。面对来无影去无踪的匈奴人,汉军必须比他们更快;若要快,就必须甩开自己的辎重队伍,直接取食于敌。而在史书中就曾称赞霍去病:

“辎重人众摄詟者弗取……取食于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绝。”

也就是说,霍去病打仗,从不依赖辎重。相反,他还能抢走匈奴人的牛羊,吃匈奴人的粮食。《孙子兵法》有云:“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合格将领应该有的本事,所谓以战养战。

因此,霍去病绝非挑食,他和其他士兵一样,都要吃匈奴人的粮食。汉武帝赐予的美食,霍去病实在没有机会吃,只能臭掉。

三、自污之术

还有部分人认为,霍去病之所以不吃汉武帝美食,也不和士兵们分享食物,实际是一种自污的韬晦之术。作为君王,最害怕的就是将领太得军心。毕竟,天子唯兵强马壮者为之。史书记载,“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因此,霍去病看似狂傲,但实际与他的舅舅卫青一样,均是性格谨慎之人。前文也提到,那数十车美食,是汉武帝以个人名义赠送给霍去病的。若霍去病将食物分给将士,是用汉武帝的礼物来树立自己对将士的私恩。若汉武帝听闻此事,不仅不会感到欣慰,反而会感到警惕:“长期以往,军队到底姓刘,还是姓霍?”

因此,霍去病虽然做了坏人,但却反而证明了自己对汉武帝的忠诚。因此终霍去病一生,汉武帝都对他万分信任。霍去病去世后,汉武帝将他的儿子霍嬗视如己出,总将他带在身边,想让他未来也当将军。只可惜霍嬗福薄,仅活到10岁便夭折了。


皮卡te


祁连山

这个问题还要从两次河西战役胜利后说起,汉武帝为了奖励他的卓越战功,特意命人在长安为他建造了一座豪华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满意。霍去病谢绝了汉武帝的好意,气概豪壮地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传诵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辉一生的写照。但是霍去病少年显贵,平步青云,没有统帅下级兵士的经历,因而缺乏对士卒的关心。他率军出征时,汉武帝派负责朝廷膳食的太官给他送去数十车酒肉(不止十车),等到班师时,车上仍装有吃剩下的酒食,但士兵们许多却饿着肚子。霍去病的本意是等到胜利凯旋而归的时候再用酒肉犒赏将士,结果是仗打胜了班师回朝后酒肉还剩下很多。

战役经过是这样的:

公元前 121年春天,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精骑一万人,从陇西(今甘肃省临挑县)出发,攻打匈奴。在霍去病的指挥下,汉军所至,势如破竹,穿过五个匈奴王国,转战六日,越过焉支山(今甘肃省山丹县境内)一千多里,在皋兰山(今兰州黄河西)与匈奴发生激战。霍去病率部勇猛异常,横冲直撞,阵斩匈奴折兰王、卢侯王,活捉了匈奴浑邪王的儿子及相国、都尉等,歼敌8900多人,并且缴获了匈奴体屠王的祭天金神像。汉军大获全胜。汉武帝非常高兴,下令增封霍去病食邑2000户。  这年夏天,汉武帝决定乘势全部扫除匈奴在河西地区的势力,打通进入西域之路,于是发动了第二次河西战役。  这次战役,以霍去病、公孙敖率领的几万骑兵为主力,从北地郡 (在今甘肃环县)出发,另派李广、张骞率一万多人从右北平出发,攻击匈奴左贤王,策应西征的主力军。霍去病与公孙敖出塞后,分兵前进,公孙敖由于中途迷失方向,而未能参加战斗。霍去病与公孙敖联系不上,只好孤军深入,越过居延海(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穿过小月氏部落,抵达祁连山。匈奴被他神妙莫测的战术搞得晕头转向,祁连山麓一战,被打得大败。这次战役,总计接受匈奴单桓王、酋涂王及相国、都尉等2500人投降,俘虏了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当户、都尉等 120多人,歼灭匈奴兵30200人。  汉武帝加封霍去病食邑5400户。从此,霍去病的声望日益显赫,地位日益尊贵,几乎与舅舅卫青相当了。 

两次河西战役之后,汉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这对匈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匈奴人非常惋惜,他们悲伤地唱道:“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匈奴伊稚斜单于对于浑邪王、体屠王的屡次战败,非常恼火,派使者征召他们,准备治罪。浑邪王新失爱子,本来就够心烦的了,又闻单于将要加罪,于是与休屠王商量,决定向汉朝投降,并派使者来与汉朝接洽归降事宜。当时负责藩属事务的大行李息,正在黄河边上筑城,见到浑邪王派来的使者,马上派人向中央报告。  汉武帝得到这一消息,很高兴,认为这样可以分化匈奴,减弱匈奴的力量,但是又担心其中有诈,于是派霍去病带领一万骑兵。前往河西,见机行事。  霍去病还没有到达河西,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体屠王听信部下的谗言,不想投降了。浑邪王骑虎难下,痛恨休屠王的背信弃义,于是 一不做二不休,他率兵冲入体屠王的营帐,杀死了休屠王,收编了休屠王的部队,然后列队迎接汉军的到来。 


嘉峪关

霍去病渡过黄河,与浑邪王遥遥相望。浑邪王的部下很多。本来意志就不坚定,现在看到汉军阵容严整,心存疑惧,纷纷逃走。霍去病望见浑邪王阵营人群骚动,当机立断,亲率几名精骑飞马驰人浑邪王营帐,与浑邪王谈判,下令将私自逃跑的匈奴将士8000人全部杀死。这样才把匈奴军队稳住了。然后,霍去病派轻车快马先把浑邪王送往长安拜见汉武帝。接着,他把四万多匈奴降兵编队列阵,带回长安。  在河西战役期间,汉武帝特地从京城送来一坛美酒,霍去病没有独自享用,而是将酒倒入泉水中,让全军将士饮用,后来,此泉就称为酒泉,当地也就以泉命名。汉武帝隆重地接见了浑邪王,封他为漯阴侯,食邑一万户。匈奴小王呼毒尼等四人也被封侯爵。汉武帝把这五侯连同他们的部众分别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等地,保持他们原来的生活和风俗习惯,号称“五属国”。浑邪王旧地设置武威、酒泉两郡,连同后来设置的张掖、敦煌二郡,被称为“河西四郡”。霍去病受降有功,加封食邑1700户。  从此,匈奴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不得不退到遥远的大沙漠以北地区。汉朝西部的威胁彻底解除,通往西域的道路完全畅通了。  匈奴主力虽远逃漠北,但仍未放弃对汉朝边境的掠夺。公元前 120年秋,匈奴骑兵万余人又突入定襄、右北平地区,杀掠汉朝边民一千多人。汉武帝决定远征漠北,彻底消灭匈奴军队。 

嘉峪关

公元前 119年,汉武帝调集10万骑兵,随军战马14万匹,步兵辎重队几十万人,由卫青和霍去病各领五万骑兵,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卫青从定襄出塞,北进1000多里,与匈奴伊稚斜单于所率主力相遇,经过激战,大败匈奴单于,斩获 19000多人,一直追到真颜山赵信城才胜利班师。  汉武帝原来的计划是由霍去病专力对付匈奴单于,所以给他配备的全是经过挑选的精兵强将。霍去病率军从代郡出发,大胆地重用匈奴降将赵破奴、复陆支、伊即轩等,在大沙漠地带纵横驰骋,行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相遇。汉军发动猛攻,左贤王大败而逃。这次战役,活捉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以及匈奴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歼敌七万名。匈奴左贤王部几乎全军覆灭。役的胜利,霍去病在狠居胥山积土增山,举行祭天封礼,又在姑衍山(狼居背山附近)举行祭地禅礼,并登临瀚海(今贝加尔湖),刻石记功,然后凯旋还朝。  霍去病因功加封食邑5800户,并与大将军卫青一起被拜为大司马。 从此以后,匈奴向北向西迁到更偏远的地方去了。

霍去病墓

公元前 117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对于这位青年名将的过早离去,人们都感到无比的悲痛和惋惜。汉武帝特地命人在自己的茂陵旁边为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形状象祁连山的坟墓,并发动陇西、北地等五郡的匈奴人民,身穿黑甲,把霍去病的灵柩从长安护送到墓地安葬。


一半是火焰


霍去病,中国著名军事家,“闪电战”的鼻祖。他18岁从军,在短短6年时间内多次大破匈奴,斩获敌人首级多达11万级,超过其他将领的总和。在他人生中最后的漠北之战中,霍去病更是斩获了70331颗匈奴人首级。

据史书记载霍去病出征时,汉武帝为他专门准备了数十车食物。但是凯旋后,精米和好肉都被放臭了,霍去病都不肯吃上一口?

一、闪电战的需要

众所周知,霍去病打仗讲究以快制胜。这是因为与匈奴交战,可怕的敌人并不完全是匈奴强悍的铁骑,同时也有广袤无边、寒冷干燥、缺粮缺水的漠北戈壁。汉军进入漠北,必须要承担极大的后勤负担。而漫长、拖沓的后勤,只会拖累军队的前进。面对来无影去无踪的匈奴人,汉军必须比他们更快;若要快,就必须甩开自己的辎重队伍,直接取食于敌。而在史书中就曾称赞霍去病:“辎重人众摄詟者弗取……取食于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绝”

也就是说,霍去病打仗,从不依赖辎重。相反,他还能抢走匈奴人的牛羊,吃匈奴人的粮食。

二、自保之术

霍去病之所以不吃汉武帝美食,也不和士兵们分享食物,实际是一种自保之术。作为君王,最害怕的就是将领太得军心。毕竟,天子唯兵强马壮者为之。史书记载,“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因此,霍去病看似狂傲,但实际与他的舅舅卫青一样,均是性格谨慎之人。

如果霍去病不是英年早逝,绝对功高震主。因此,霍去病虽然做了坏人,但却反而证明了自己对汉武帝的忠诚。因此终霍去病一生,汉武帝都对他万分信任。霍去病去世后,汉武帝将他的儿子霍嬗视如己出。


柿子殿下


霍去病是西汉帝国的不世英雄,年纪轻轻就开疆拓土,斩杀匈奴如砍瓜切菜一般;如流星在天空划过,虽然璀璨,但也短暂,让后世人们闻之叹息不已。这样的英雄如果能长寿的话,西汉帝国的疆域将有多么大的想象空间!

霍去病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战功,完全是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拿命换来的!每每快速长途奔袭、出人意表,一直保持高强度的消耗。

霍去病以最大限度杀伤敌人、扩大疆土外防线为自己毕生最重要的目标,至于封大将军、赏酒肉什么的,根本不在主要考虑之列,真正的忠心为国,否则他已经很高的位置、很大的功劳,又那么年轻,也没必要这么拼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