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擊匈奴過程中,霍去病為何不吃漢武帝賜給他的十車肉?

秉燭讀春秋


【曉史馬車伕】獨特觀點:“吃肉”是人之常情,也是天性索然。攻打匈奴的戰爭中,漢武帝賜的十車肉補給是非常重要的,可是霍去病卻反其道而為之,不準將士們吃,自己也絲毫不掛念。

霍去病不吃十車肉在歷史上有記載!

“其從軍,上為遣太官齎數十乘,既還,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者。其在塞外,卒乏糧”——《資治通鑑》

簡單解釋一下上面的內容:霍去病準備攻打匈奴的時候,皇帝派遣負責糧草的官員贈送數十輛的糧草給軍隊。

等到軍隊歸還的時候,仍然這幾輛車的肉,雖然已經腐爛,但是將士們仍然不可吃。霍去病軍隊在塞外的時候,經常缺乏糧食,但是這幾輛車卻絲毫不敢動。

很顯然歷史上真實的記載了這件事,同時也是這件事讓霍去病在歷史上能名垂青史,從而做出來不可磨滅的貢獻。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將從三個方面來闡述原因:

首先,作戰紀律嚴明,軍紀如山。霍去病當時肯定是一聲令下:不到迫不得已千萬不要使用。對將士們說不能吃這些糧食,這些肉可能成為攻打匈奴的“救命稻草”。糧食的補給十分重要,而匈奴在西北戈壁之地,後邊補給隨時會失去聯繫。而這十車肉可以在糧食缺乏的情況下使用,用以恢復戰力。

其次,為了驗證霍去病軍隊的實力,騎兵速度當之無愧。後人也稱霍去病為“匈奴大將軍”,這等名稱可不是一樣人可得的。霍去病當時肯定信心滿滿。因為騎兵速度非常快,加之霍去病軍隊實力雄厚,攻打匈奴不在話下,也可能成為霍去病不準士兵吃肉的原因。

驃騎將軍亦將五萬騎,車重與大將軍軍等,而無裨將。悉以李敢等為大校,當裨將,出代、右北平千餘裡,直左方兵,所斬捕功已多大將軍。

最後,有意識去培養霍去病軍隊的綜合素質,尤其在士兵的狼性,兇猛性。歷史上的“胡服騎射”學習遊牧民族優點,“師夷長技以制夷”來攻擊匈奴。遊牧民族之所以兇狠,無畏地攻城掠地劫掠四方。

除了機動性,戰士的素養從小馬背上長大還有“餓狼戰術”。在遊牧民族準備侵略一個城池時,將領會讓戰士丟掉所有輜重,只帶足1-2天的糧食。而漢武帝一下子給這麼多糧食與霍去病的初衷不符。於是,禁止士兵吃這十車肉也是有原因的。

總的來說,霍去病所做的都是以長遠利益出發,以霍去病軍隊的綜合素質出發,培養軍隊,從而做到出征打仗,糧草不足的情況之下也能夠取勝。這也是霍去病的高明之處,值得我們學習。

—END—

【曉史馬車伕】始終相信:“上知天文,下知歷史,就是馬車伕的代名詞!”

我是【曉史馬車伕】,洞察細微,分析有道。如果你覺得我的建議有用,希望【關注】點贊、轉發分享,讓更多的人看到!


曉史馬車伕


提起漢武帝,那麼就不得不提起霍去病,霍去病被很多人稱之為“戰神”,是我國騎兵使用閃電戰的鼻祖,也是我國曆史中第一個敵後作戰的發起者,在漢武帝對戰匈奴的時期內,霍去病雖然早早去世,但是他的軍功卻是無人可比。

根據記載,霍去病一生之中對戰匈奴從未敗過,先不算他抓捕的匈奴人,僅僅計算他斬殺的匈奴人就達到了驚人的11萬,衛青、李廣等人加起來的斬殺數量都沒有霍去病的多,尤其是他對戰匈奴的最後一戰也就是漠北之戰,就斬殺了超過7萬人,這真的是太可怕了。

而霍去病之所以能獲得這麼好的戰績,除去他個人的作戰思路以外,漢武帝對他的信任也是很重要的,霍去病少年的時候,是漢武帝手把手的教他兵法,當霍去病準備開始敵後作戰的時候,是漢武帝准許他接納匈奴士兵,而在他敵後作戰,幾個月沒有任何消息的時候,更是漢武帝無條件的信任他,雖然霍去病的死和漢武帝脫不了干係,但是霍去病依然可以得到漢武帝的信任,而這正是霍去病的聰明之處。

在記載中,很多書籍都記載霍去病是一個脾氣非常暴躁的人,霍去病手下的士兵,經常面黃肌瘦,四肢乏力,如果說霍去病的部隊中沒有食物也就算了,可是每次出行前,漢武帝都要以私人名義送給霍去病十車好肉,大家要注意這個計量單位是“十車”,但是每次霍去病歸來,這十車好肉都完好無缺的帶了回來,甚至都放臭了,也不會給士兵吃上一口,他為什麼要這樣對待士兵呢?其實是有原因的。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那就是霍去病本人對待士兵是非常好的,他脾氣不好這一點是真實的,但是他從不隨意打罵士兵,士兵們和霍去病的關係非常好,在歷史中,霍去病手下的士兵從未出現過反對的情緒,所以這一點可以排除,那麼霍去病為什麼不吃漢武帝給他的肉呢?其實主要有兩點原因,一個是趕不上吃,另一個是這個肉士兵是不能吃的。

1. 士兵趕不上吃肉

我想大家都知道,霍去病作戰的特點就是機動性,用騎兵去治騎兵,而為了保證部隊的機動性,霍去病的所有部隊是不攜帶任何糧草的,每個士兵僅攜帶大概夠吃三天的乾糧,用敵人的物資去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

所以說,漢武帝贈送給霍去病的這十車肉,其實並不在霍去病的手中,在部隊出發之後,就會將這十車肉放在大部隊這裡,漢武帝賞賜給霍去病的肉,其他人當然也是不敢吃的,所以霍去病戰鬥完只能將這是車都給帶回來。

至於霍去病的士兵為什麼面黃肌瘦的問題。這也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長途奔襲戰鬥,營養跟不上,自然面黃肌瘦。另一個原因就是霍去病和他的部隊,基本上都在食用敵人的食物,而匈奴作為草原民族,日常的飲食也就是牛羊肉,漢朝士兵經常吃這些東西是很難消化的。有人猜測,霍去病英年早逝,就是因為常年吃這些牛羊肉的原因。

2. 不能吃

其實很多人沒有了解過,這十車都是漢武帝以私人名義送給霍去病個人的,換句話說這並不是軍中物資,而是皇帝的賞賜,所以普通的士兵不但不能吃,霍去病也不能以私人名義將這些肉賞賜給士兵。

而且,在古代,利用皇帝的賞賜去分發給士兵,會讓皇帝猜疑,如果漢武帝聽說他賞賜給霍去病的肉,被霍去病做的好人,賞賜給了下面的士兵,他會不會感到警惕呢?所以霍去病就沒有將這些肉賞賜給士兵,而他自己也是不吃的。至於霍去病在軍中脾氣不好,自然不會和將士們有太好的關係,這一點就會讓漢武帝非常放心,因為漢武帝會覺得霍去病不會給自己帶來危機。

正是通過這簡單的十車肉,霍去病獲得了皇帝的信任,而霍去病的英年早逝,同樣讓漢武帝心懷愧疚,於是漢武帝就非常用心的去關照霍去病的弟弟霍光。要知道漢武帝在晚年也開始有點神志不清,喜歡殺人,當年衛青、衛子夫等人的後人悉數被殺,但是霍光以及他的子孫全部都活了下來,由此可見,霍去病當年靠著這十車肉,換來了什麼樣的結果,很難想象,霍去病和那些將士,當年憑藉怎樣的毅力,才能對那十車肉不為所動。





月夜luck


漢武大帝對這個外戚格外倚重,親力親為的培養扶植了他,由於霍去病第一次岀徵氣呑山河反其道而行,躍進千餘里岀其不意的斬獲了匈奴王庭幾位親王和丞相,從而聲名大震勇冦三軍,被封為驃騎大將軍,岀於對霍去病生活和起居的重視,漢武帝將自己皇宮廚師配屬於霍去病以茲榮耀,岀徵漠北時還親賜肉乾十餘車以供其享。然霍去病的大軍皆為輕騎馬陣,有五六萬騎,它們也習從匈奴人習慣,自帶七天干糧和食物,日行百里以上,兵無常勢,水無常態。將資重部隊遠遠拉在後面,但霍去病軍中規據肅嚴,軍規等級分明,將軍和將士兵卒不食同鍋飯,以激勵將士奮勇殺敵,見功立業。所以他的部將中立功受封者多於大將軍衛青部,他也學匈奴人走到那裡吃到那裡,打無後勤的閃擊戰而聞名遐邇,是閃擊戰的始祖,以致於多次缺糧少食時,也從不吃皇帝親賜的肉乾。以激發士卒從敵方陳中尋奪糧草,絕非霍去病麻木不仁,心狠手辣。以致於肉乾腐敗了,也未曾食過一次。











94310417小云


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衛青本身地位並不高,由於衛青的姐姐衛子夫得到了漢武帝的寵幸,衛青的地位才顯貴起來。霍去病十八歲就在漢武帝身邊擔任侍衛,他擅長騎馬射箭,深得漢武帝的喜愛。

霍去病劇照

後人經常把霍去病的死和漢武帝聯繫起來,在小編看來,這是經不起推敲的。首先,霍去病常年伴隨在漢武帝身邊擔任侍衛,足以見證漢武帝對霍去病的喜愛與信任,另外,霍去病死的時候只有24歲,只是在北擊匈奴中戰功赫赫,但是對漢武帝構不成任何威脅,沒必要除掉他,這麼能打的將領在漢武帝眼裡那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漢武帝時誰啊。縱觀歷史,他是明君,不可能不愛惜自己的人才。

如果要說對他有威脅的那也是衛青,但是衛青特別低調,他才幹絕人,對士大夫們有禮,對將士們有恩,戰場上也能與之同甘共苦,即使常有人評價衛青過於“和柔”,但作為七戰七捷,自立漢以來始破匈奴的將軍,亦或出入禁中掌議論的侍中、太中大夫和參決政事、秉掌樞機的內朝大司馬大將軍,衛青都謙虛過人,從來不居功自傲。

所以小編覺得漢武帝對衛青和霍去病這兩人是沒有殺心的,畢竟還有衛子夫這個護身符呢,但是作為君王來說對權高位重,戰功赫赫的臣子有提防之心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霍去病在河西之戰的時候暫露頭角,此後一發不可收拾。

公元前123年,匈奴來犯,霍去病跟著舅舅衛青一起去抗擊匈奴,此役霍去病是以校尉的職務只帶領了800人,就是這800人立了奇功。

他帶人從後路抄到了匈奴的營帳,瞅準最大的一個營帳衝過去就是一頓殺,結果把單于一個爺爺輩的王給殺了,還殺了2000多士兵,俘虜了兩人,這兩人一個是擅於的叔叔,一個是單于的相國。

公元前121年,已經身為驃騎將軍的霍去病率精兵萬人出戰隴西,結果他速戰速決,大敗匈奴。此役殺敵8000餘人,俘獲渾邪王子、相國、都尉等數人。

此次漢武帝派霍去病遠征匈奴的初衷是考察一下他的軍事潛能,沒想到得到了一個比衛青還能打的將領,漢武帝高興的要給他修建府邸,但被霍去病拒絕,他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是多麼振奮人心的愛國言論啊。

劇照

此後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更是一發不可收拾,他的快速出擊的“閃電”戰術也許是很適合在漠北這種環境中打匈奴,這一仗更是俘虜王、將軍、相國以及都尉這一級別的達83人,更是俘獲7萬多士兵,而不是有的版本殺了7萬多人。仔細想一想,7萬多人什麼概念,就是匈奴人不還手也得殺一陣子,更何況匈奴人也是非常善戰的,就說霍去病再厲害也不能殺那麼多人。

漢武帝給霍去病送了十車肉,這個沒有準確的記載是在那個戰役送去的,也沒有記載說送了幾次十車的鮮肉,反正霍去病是沒有吃,小編覺得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戰術的關係,沒有時間吃肉。

我想大家都知道,霍去病作戰的特點就是機動性,閃電戰,用騎兵去治騎兵,而為了保證部隊的機動靈活性,霍去病的所有部隊是攜帶很少糧草的,每個士兵僅攜帶大概夠吃三天的乾糧,然後用繳獲敵人的物資去解決補給問題。

所以說,漢武帝贈送給霍去病的這十車肉,霍去病不可能隨時帶在身邊,在部隊出發之後,就會將這十車肉放在大部隊這裡,漢武帝賞賜給霍去病的肉,其他人當然也是不敢吃的,所以霍去病戰鬥完只能將這是車都給帶回來。

劇照

二,這肉也不能吃。

霍去病的作戰能力有目共睹,漢武帝對此更是瞭解,但是讓這樣一位干將常年在外作戰,難免會讓帝王擔憂。其實對於當時漠北的作戰環境來說,十車美味確實可以讓戰士們欣喜雀躍,但是如果霍去病用這些美食犒賞軍隊,那自然全部都是以霍去病的名義來關照士兵的,也容易被當成是收買人心的做法。所以霍去病為了打消漢武帝的這層顧慮,他沒有那樣做,而且還將十車美味全部運回,看來霍去病不僅打仗有一套,也懂得如何維繫君臣關係。

三,這肉也的確是“不能吃”了。

霍去病在漠北一帶作戰,經常帶病深入到敵後千八百里遠,在漠北之戰的時候,更是縱深到2000裡以外,你想一想啊,在古代那個運輸條件,等這十車肉送到霍去病手中的時候早已臭的不能吃了。

只可惜,年輕有為的霍去病英年早逝,否則以他的軍事才能,輔助劉徹的大漢江山,指不定還能達到什麼樣的高度呢!

謝謝閱讀,歡迎交流。


品讀歷史者


(1)一、霍去病是紈絝子弟:有些人認為,霍去病是衛子夫的外甥,漢武帝是他的姨爹。自小時候起,霍去病就在宮中生活,養尊處優,不知士兵們的疾苦。他之所以不恤士卒,都是在耍少爺脾氣,畢竟霍去病還非常年輕,既挑食,也愛玩。(2):在古代,利用皇帝的賞賜去分發給士兵,會讓皇帝猜疑,如果漢武帝聽說他賞賜給霍去病的肉,被霍去病做的好人,賞賜給了下面的士兵,他會不會感到警惕呢?所以霍去病就沒有將這些肉賞賜給士兵,而他自己也是不吃的。至於霍去病在軍中脾氣不好,自然不會和將士們有太好的關係,這一點就會讓漢武帝非常放心,因為漢武帝會覺得霍去病不會給自己帶來危機。



歷史爛番茄


首先我們讀史料瞭解一下霍去病是什麼的人,這對我們分析他為什麼不要漢武帝的十車肉任由其發臭也不分給將士的動機,有很重要的作用。

史料《資治通鑑》記載的霍去病,他18歲從軍,在短短6年時間內多次大破匈奴,斬獲敵人首級多達11萬級,超過其他將領的總和。在他人生中最後的漠北之戰中,霍去病更是斬獲了70331顆匈奴人首級。

根據史料,我們可以知道,霍去病在漢朝是非常卓越的將領,戰績甚至超過了衛青。如此輝煌的戰績,難道說霍去病是不懂打仗的,不知道打仗“糧草先行”補給的重要性?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認為有以下兩點,恰恰反應霍去病高明的戰術。

1,機動性。我們都知道匈奴騎兵的特點,機動性強,神出鬼沒,居無定所。漢騎兵不是打不過匈奴騎兵而是抓不到。因為遊牧民族作戰不像農耕民族那麼在乎糧食補給。遊牧民族的士兵一般一人配幾匹馬,不僅機動性強,而且馬上攜帶乾糧牛羊肉,馬奶也可以充飢,實在不行,可以殺一匹馬得馬肉。漢軍要想抓到匈奴騎兵,就必須比他們機動性更強,那麼大量的輜重補給就會成為累贅,拖累漢軍的前進速度。

2,培養士兵狼性。這點像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學習遊牧民族優點來對抗遊牧民族。遊牧民族為什麼厲害,攻城掠地劫掠四方。除了機動性,戰士的素養從小馬背上長大還有“餓狼戰術”。在遊牧民族準備侵略一個城池時,將領會讓戰士丟掉所有輜重,只帶1,2天的乾糧,讓士兵向死而生。只有打破城池,才能得到糧食。這樣的士兵,就像餓了幾天的餓狼一樣,看著農耕民族城池裡的糧食,金銀珠寶,婦女等口水氾濫。這樣的士兵最有野性,每一個都以一當十。霍去病正是用“以夷制夷”的戰術,想吃飯想建功,那麼去匈奴的家裡找糧食吃!大家跟我來!史書記載霍去病的部隊,“輜重人眾攝讋者弗取……取食於敵,卓行殊遠而糧不絕!”才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

也有人認為,霍去病是紈絝子弟所以浪費,還有認為霍去病政治需要避諱漢武帝疑心的“自汙之術”。我認為有點牽強,霍去病只是一個優秀年輕的卓越軍事將領,想到的是“匈奴未滅何以為家”想到的是如何戰勝匈奴。為此他什麼都可以犧牲。政治上的分析有點牽強。他只是年輕的膽大心細有勇有謀帶些衝動(私自射殺李廣之子怎麼沒考慮政治影響)的將領,這樣的人往往能開陳革新,不拘於老一輩衛青等的戰術戰法,才能取得輝煌的戰績。更大的原因還是漢朝武帝時的國家綜合實力強盛!


上帝視角讀歷史


霍去病,漢代有名將領,其軍隊以徐如風、掠如火文明,堪稱古代版閃電戰。他18歲從軍,在短短6年時間內多次大破匈奴

但是根據《資治通鑑》記載,霍去病為人比較飛揚跋扈,不關心士兵:“其從軍,上為遣太官齎數十乘,既還,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者。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蹴鞠也。”

簡單來說就是,霍去病出徵時,漢武帝為他專門準備了數十車食物。但是凱旋後,精米和好肉都被放臭了,霍去病都不肯吃上一口。而周圍的士兵,卻面帶飢色。到了塞外,士兵們缺乏糧草,連起身的力氣都沒有。但是霍去病卻命令士兵們修建足球場,他一定要踢球。

那麼霍去病為何寧願粱肉臭掉,都不願分給士兵們吃呢?

說法一:霍去病是紈絝子弟

有些人認為,霍去病是衛子夫的外甥,漢武帝是他的姨爹。自小時候起,霍去病就在宮中生活,養尊處優,不知士兵們的疾苦。他之所以不恤士卒,都是在耍少爺脾氣,畢竟霍去病還非常年輕,既挑食,也愛玩。

還有些人認為,霍去病之所以不吃漢武帝的肉,是因為他有著特殊的戰法,這數十車美食,會成為他建功立業的累贅。

說法二、軍隊快速作戰不能攜帶大量糧食

眾所周知,霍去病打仗講究以快制勝。這是因為與匈奴交戰,可怕的敵人並不完全是匈奴強悍的鐵騎,同時也有廣袤無邊、寒冷乾燥、缺糧缺水的漠北戈壁。漢軍進入漠北,必須要承擔極大的後勤負擔。而漫長、拖沓的後勤,只會拖累軍隊的前進。面對來無影去無蹤的匈奴人,漢軍必須比他們更快;若要快,就必須甩開自己的輜重隊伍,直接取食於敵。而在史書中就曾稱讚霍去病:

“輜重人眾攝讋者弗取……取食於敵,卓行殊遠而糧不絕。”

也就是說,霍去病打仗,從不依賴輜重。相反,他還能搶走匈奴人的牛羊,吃匈奴人的糧食。《孫子兵法》有云:“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我覺得這才是一個合格將領應該有的本事,所謂以戰養戰。

因此,霍去病絕非挑食,他和其他士兵一樣,都要吃匈奴人的糧食。漢武帝賜予的美食,霍去病實在沒有機會吃,只能臭掉。

三、自汙之術

還有部分人認為,霍去病之所以不吃漢武帝美食,也不和士兵們分享食物,實際是一種自汙的韜晦之術。作為君王,最害怕的就是將領太得軍心。畢竟,天子唯兵強馬壯者為之。史書記載,“去病為人少言不洩,有氣敢往。”因此,霍去病看似狂傲,但實際與他的舅舅衛青一樣,均是性格謹慎之人。前文也提到,那數十車美食,是漢武帝以個人名義贈送給霍去病的。若霍去病將食物分給將士,是用漢武帝的禮物來樹立自己對將士的私恩。若漢武帝聽聞此事,不僅不會感到欣慰,反而會感到警惕:“長期以往,軍隊到底姓劉,還是姓霍?”

因此,霍去病雖然做了壞人,但卻反而證明了自己對漢武帝的忠誠。因此終霍去病一生,漢武帝都對他萬分信任。霍去病去世後,漢武帝將他的兒子霍嬗視如己出,總將他帶在身邊,想讓他未來也當將軍。只可惜霍嬗福薄,僅活到10歲便夭折了。


皮卡te


祁連山

這個問題還要從兩次河西戰役勝利後說起,漢武帝為了獎勵他的卓越戰功,特意命人在長安為他建造了一座豪華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滿意。霍去病謝絕了漢武帝的好意,氣概豪壯地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傳誦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輝一生的寫照。但是霍去病少年顯貴,平步青雲,沒有統帥下級兵士的經歷,因而缺乏對士卒的關心。他率軍出征時,漢武帝派負責朝廷膳食的太官給他送去數十車酒肉(不止十車),等到班師時,車上仍裝有吃剩下的酒食,但士兵們許多卻餓著肚子。霍去病的本意是等到勝利凱旋而歸的時候再用酒肉犒賞將士,結果是仗打勝了班師回朝後酒肉還剩下很多。

戰役經過是這樣的:

公元前 121年春天,漢武帝任命霍去病為驃騎將軍,率領精騎一萬人,從隴西(今甘肅省臨挑縣)出發,攻打匈奴。在霍去病的指揮下,漢軍所至,勢如破竹,穿過五個匈奴王國,轉戰六日,越過焉支山(今甘肅省山丹縣境內)一千多里,在皋蘭山(今蘭州黃河西)與匈奴發生激戰。霍去病率部勇猛異常,橫衝直撞,陣斬匈奴折蘭王、盧侯王,活捉了匈奴渾邪王的兒子及相國、都尉等,殲敵8900多人,並且繳獲了匈奴體屠王的祭天金神像。漢軍大獲全勝。漢武帝非常高興,下令增封霍去病食邑2000戶。  這年夏天,漢武帝決定乘勢全部掃除匈奴在河西地區的勢力,打通進入西域之路,於是發動了第二次河西戰役。  這次戰役,以霍去病、公孫敖率領的幾萬騎兵為主力,從北地郡 (在今甘肅環縣)出發,另派李廣、張騫率一萬多人從右北平出發,攻擊匈奴左賢王,策應西征的主力軍。霍去病與公孫敖出塞後,分兵前進,公孫敖由於中途迷失方向,而未能參加戰鬥。霍去病與公孫敖聯繫不上,只好孤軍深入,越過居延海(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北),穿過小月氏部落,抵達祁連山。匈奴被他神妙莫測的戰術搞得暈頭轉向,祁連山麓一戰,被打得大敗。這次戰役,總計接受匈奴單桓王、酋塗王及相國、都尉等2500人投降,俘虜了王母、單于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當戶、都尉等 120多人,殲滅匈奴兵30200人。  漢武帝加封霍去病食邑5400戶。從此,霍去病的聲望日益顯赫,地位日益尊貴,幾乎與舅舅衛青相當了。 

兩次河西戰役之後,漢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區,這對匈奴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匈奴人非常惋惜,他們悲傷地唱道:“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匈奴伊稚斜單于對於渾邪王、體屠王的屢次戰敗,非常惱火,派使者徵召他們,準備治罪。渾邪王新失愛子,本來就夠心煩的了,又聞單于將要加罪,於是與休屠王商量,決定向漢朝投降,並派使者來與漢朝接洽歸降事宜。當時負責藩屬事務的大行李息,正在黃河邊上築城,見到渾邪王派來的使者,馬上派人向中央報告。  漢武帝得到這一消息,很高興,認為這樣可以分化匈奴,減弱匈奴的力量,但是又擔心其中有詐,於是派霍去病帶領一萬騎兵。前往河西,見機行事。  霍去病還沒有到達河西,情況就發生了變化。體屠王聽信部下的讒言,不想投降了。渾邪王騎虎難下,痛恨休屠王的背信棄義,於是 一不做二不休,他率兵衝入體屠王的營帳,殺死了休屠王,收編了休屠王的部隊,然後列隊迎接漢軍的到來。 


嘉峪關

霍去病渡過黃河,與渾邪王遙遙相望。渾邪王的部下很多。本來意志就不堅定,現在看到漢軍陣容嚴整,心存疑懼,紛紛逃走。霍去病望見渾邪王陣營人群騷動,當機立斷,親率幾名精騎飛馬馳人渾邪王營帳,與渾邪王談判,下令將私自逃跑的匈奴將士8000人全部殺死。這樣才把匈奴軍隊穩住了。然後,霍去病派輕車快馬先把渾邪王送往長安拜見漢武帝。接著,他把四萬多匈奴降兵編隊列陣,帶回長安。  在河西戰役期間,漢武帝特地從京城送來一罈美酒,霍去病沒有獨自享用,而是將酒倒入泉水中,讓全軍將士飲用,後來,此泉就稱為酒泉,當地也就以泉命名。漢武帝隆重地接見了渾邪王,封他為漯陰侯,食邑一萬戶。匈奴小王呼毒尼等四人也被封侯爵。漢武帝把這五侯連同他們的部眾分別安置在隴西、北地、上郡、朔方、雲中等地,保持他們原來的生活和風俗習慣,號稱“五屬國”。渾邪王舊地設置武威、酒泉兩郡,連同後來設置的張掖、敦煌二郡,被稱為“河西四郡”。霍去病受降有功,加封食邑1700戶。  從此,匈奴的軍事力量大大削弱,不得不退到遙遠的大沙漠以北地區。漢朝西部的威脅徹底解除,通往西域的道路完全暢通了。  匈奴主力雖遠逃漠北,但仍未放棄對漢朝邊境的掠奪。公元前 120年秋,匈奴騎兵萬餘人又突入定襄、右北平地區,殺掠漢朝邊民一千多人。漢武帝決定遠征漠北,徹底消滅匈奴軍隊。 

嘉峪關

公元前 119年,漢武帝調集10萬騎兵,隨軍戰馬14萬匹,步兵輜重隊幾十萬人,由衛青和霍去病各領五萬騎兵,分東西兩路向漠北進軍。衛青從定襄出塞,北進1000多里,與匈奴伊稚斜單于所率主力相遇,經過激戰,大敗匈奴單于,斬獲 19000多人,一直追到真顏山趙信城才勝利班師。  漢武帝原來的計劃是由霍去病專力對付匈奴單于,所以給他配備的全是經過挑選的精兵強將。霍去病率軍從代郡出發,大膽地重用匈奴降將趙破奴、復陸支、伊即軒等,在大沙漠地帶縱橫馳騁,行軍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相遇。漢軍發動猛攻,左賢王大敗而逃。這次戰役,活捉匈奴屯頭王、韓王等三人以及匈奴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殲敵七萬名。匈奴左賢王部幾乎全軍覆滅。役的勝利,霍去病在狠居胥山積土增山,舉行祭天封禮,又在姑衍山(狼居背山附近)舉行祭地禪禮,並登臨瀚海(今貝加爾湖),刻石記功,然後凱旋還朝。  霍去病因功加封食邑5800戶,並與大將軍衛青一起被拜為大司馬。 從此以後,匈奴向北向西遷到更偏遠的地方去了。

霍去病墓

公元前 117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4歲。對於這位青年名將的過早離去,人們都感到無比的悲痛和惋惜。漢武帝特地命人在自己的茂陵旁邊為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形狀象祁連山的墳墓,並發動隴西、北地等五郡的匈奴人民,身穿黑甲,把霍去病的靈柩從長安護送到墓地安葬。


一半是火焰


霍去病,中國著名軍事家,“閃電戰”的鼻祖。他18歲從軍,在短短6年時間內多次大破匈奴,斬獲敵人首級多達11萬級,超過其他將領的總和。在他人生中最後的漠北之戰中,霍去病更是斬獲了70331顆匈奴人首級。

據史書記載霍去病出徵時,漢武帝為他專門準備了數十車食物。但是凱旋後,精米和好肉都被放臭了,霍去病都不肯吃上一口?

一、閃電戰的需要

眾所周知,霍去病打仗講究以快制勝。這是因為與匈奴交戰,可怕的敵人並不完全是匈奴強悍的鐵騎,同時也有廣袤無邊、寒冷乾燥、缺糧缺水的漠北戈壁。漢軍進入漠北,必須要承擔極大的後勤負擔。而漫長、拖沓的後勤,只會拖累軍隊的前進。面對來無影去無蹤的匈奴人,漢軍必須比他們更快;若要快,就必須甩開自己的輜重隊伍,直接取食於敵。而在史書中就曾稱讚霍去病:“輜重人眾攝讋者弗取……取食於敵,卓行殊遠而糧不絕”

也就是說,霍去病打仗,從不依賴輜重。相反,他還能搶走匈奴人的牛羊,吃匈奴人的糧食。

二、自保之術

霍去病之所以不吃漢武帝美食,也不和士兵們分享食物,實際是一種自保之術。作為君王,最害怕的就是將領太得軍心。畢竟,天子唯兵強馬壯者為之。史書記載,“去病為人少言不洩,有氣敢往。”因此,霍去病看似狂傲,但實際與他的舅舅衛青一樣,均是性格謹慎之人。

如果霍去病不是英年早逝,絕對功高震主。因此,霍去病雖然做了壞人,但卻反而證明了自己對漢武帝的忠誠。因此終霍去病一生,漢武帝都對他萬分信任。霍去病去世後,漢武帝將他的兒子霍嬗視如己出。


柿子殿下


霍去病是西漢帝國的不世英雄,年紀輕輕就開疆拓土,斬殺匈奴如砍瓜切菜一般;如流星在天空劃過,雖然璀璨,但也短暫,讓後世人們聞之嘆息不已。這樣的英雄如果能長壽的話,西漢帝國的疆域將有多麼大的想象空間!

霍去病之所以有這麼大的戰功,完全是身先士卒、奮勇殺敵,拿命換來的!每每快速長途奔襲、出人意表,一直保持高強度的消耗。

霍去病以最大限度殺傷敵人、擴大疆土外防線為自己畢生最重要的目標,至於封大將軍、賞酒肉什麼的,根本不在主要考慮之列,真正的忠心為國,否則他已經很高的位置、很大的功勞,又那麼年輕,也沒必要這麼拼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