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红楼梦》妙玉为什么要把刘姥姥喝过茶的杯子扔了呢?

月盈红袖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红楼梦中有几个人的来历,很是玄幻。

可卿算一个,妙玉算一个。

她和贾府的瓜葛,要从元妃省亲开始

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

从这个时候,她的性格就已经显露出来了

王夫人不等回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他来。”林之孝家的回道:“请他,他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笑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他何妨。”林之孝家的答应了出去,命书启相公写请帖去请妙玉。

请她,不来。必须要下了帖子才成。

高兴了,请你喝体己茶

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宝玉便走了进来,笑道:“偏你们吃梯己茶呢。”

送你很多的梅花-这是怡红公子的面子

宝玉笑向宝钗黛玉等道:“我才又到了栊翠庵。妙玉每人送你们一枝梅花,我已经打发人送去了。”

祝你生日快乐

晴雯忙启砚拿了出来,却是一张字帖儿,递与宝玉看时,原来是一张粉笺子,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

带着你们吟诗作对到后半夜

妙玉笑道:“明日再润色。此时想也快天亮了,到底要歇息歇息才是。”

不高兴了怼宝玉

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怼黛玉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

怼李纨,佛爷似的珠大奶奶,居然可恶妙玉为人。

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去取一枝来。”

怼天怼地怼空气啊。

十足的性情中人,却自认槛外人。

清高,万人不入她的眼

爱干净,贾母走了都得着人洗院子。

宝玉接了,又道:“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妙玉笑道:“这更好了,只是你嘱咐他们,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宝玉道:“这是自然的。”

她扔杯子并非刻意针对刘姥姥,这是她一贯的生活方式,她是真有洁癖。

妙玉自我意识极强、从小金尊玉贵、长大带发修行,成长环境落差极大。

这样一个官宦人家的姑娘,怎么也不能强求她能体恤民间疾苦,了解刘姥姥的疾苦。

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性格决定命运,可惜了,这姑娘最后的命运实在不怎么样。


束发


妙玉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年轻尼姑,原出生豪门,却因身体病弱而不得出家,她自视甚高,便是对神仙一样的妹妹,林黛玉也不假辞色。对贾府的凤凰蛋贾宝玉也敢捉弄。



但是,妙玉的地位也很是尴尬,她自称槛外人,却又羡慕槛内人,做着槛内人也不大会做的事情。如要林黛玉和薛宝钗去喝体己茶,如让宝玉用她自己常用的杯子喝茶,如用粉红色信笺给贾宝玉写祝寿信等,因此,曹老先生给她的画与判词都非圆满。画是一块美玉,落在泥污之中。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而这个“洁”字,大约是指他不屑世俗社会的纷纷扰扰,欲独善其身,也指她生活中不欲与粗卑之人为伍吧。而最典型的事例就是妙玉让下人去把刘姥姥喝过茶的杯子,一只名贵的成窑杯子扔掉。



刘姥姥是一个乡村老妇,来到贾府打秋风,被王熙凤和鸳鸯捉弄,戴的满头花朵,有言语粗俗,在妙玉眼里,那就是一个笑话,但是就是这个笑话,让我们看到了妙玉"欲洁不能洁"的结局。妙玉在贾府的拢翠庵出家,本应是闲杂人等不得打扰,但贾母兴致来了,就带着众人到他那里讨茶喝,她不但要拿出自己名贵的茶盅,精心储藏的雨水,还要为贾母准备贾母最喜欢的六安茶,对贾母把茶递给妙玉说看不起的刘姥姥喝,她也只能是后泄愤。



妙玉嫌弃刘姥姥,但刘姥姥仍然用了她的茶杯喝了她的茶,这就像妙玉的结局一样,虽然他出家为尼,追求高洁,最终却是陷入泥淖之中。而这里的泥淖,大约是指妙玉被某个老翁买去做妾。因为有一条脂批说:“瓜洲渡口……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虽与高鹗续书写的被强盗掠去有别,但却同样的不堪。


萍风竹雨123


妙玉把刘姥姥喝过茶的杯子扔了,一定是嫌弃刘姥姥,这毫无疑问。但与刘姥姥穷和脏无关,了解妙玉的行为,要从妙玉的精神世界入手,不能说妙玉看不起穷人。

妙玉给贾母上茶的成窑五彩小盖钟因贾母将喝剩的半杯茶给了刘姥姥喝,妙玉坚决不要它,还是贾宝玉劝说才交给贾宝玉转交给刘姥姥带走。

(第四十一回)宝玉和妙玉陪笑道:“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那贫婆子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你要给他,我也不管你,只交给你,快拿了去罢。”宝玉道:“自然如此,你那里和他说话授受去,越发连你也脏了。只交与我就是了。”妙玉便命人拿来递与宝玉。宝玉接了,又道:“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妙玉笑道:“这更好了,只是你嘱咐他们,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

从原文看,妙玉并没有主动张罗要处理刘姥姥喝过茶的那个名贵茶杯,而是贾宝玉对妙玉太了解,知道她一定会不要那个杯子。

而且贾宝玉的话里话外对刘姥姥也不恭敬,“贫婆子”“脏”都是贾宝玉说的。可见并非妙玉瞧不起刘姥姥,在贾家人心中,刘姥姥脱不了穷和脏的标签。

妙玉对贾宝玉提议将茶杯送给刘姥姥卖了“度日”并不反对,可见她并无厌恶穷人之心。愿意将自己的茶杯给刘姥姥,固然是看贾宝玉面子,也表示她心中有怜悯之心。

既有怜悯之心,又讨厌刘姥姥,“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妙玉这矛盾的情绪是为何?说出来很简单,只因刘姥姥伤了妙玉的自尊心。

(第四十一回)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

妙玉给贾母的茶一定是最好的。刘姥姥不会说话,说茶“淡些”,还说“再熬浓些更好了”。这话对妙玉来说很不尊重,也是刘姥姥私心没把妙玉放眼里。换成王熙凤或者贾家任何有地位的主子,刘姥姥绝不会这么没分寸。

妙玉不是贾家烧水煮茶的丫头,而是王夫人下帖子请来的贵客。她的性格目下无尘,大观园众人谁都不敢怠慢她,贾母带着一群人来搅扰,妙玉私心不愿意接待,只因寄人篱下没办法。

嫌弃茶淡茶浓,若贾母如此说也罢了,刘姥姥同样是客人,虽说无心也让妙玉下不来台,自然排斥刘姥姥。这是其一。

其二,贾母王熙凤留下刘姥姥主要为取乐解闷,刘姥姥自己也知道,她越卖力,贾家越不会让她空手而归。所以她处处抖包袱,说妙玉的茶淡也是如此。她一说完“贾母众人都笑起来”,不啻当面打脸妙玉,妙玉的性格怎么能忍受被迫与“小丑”为伍。第二十二回林黛玉因王熙凤说小戏子像她而迁怒贾宝玉:“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做什么拿我比戏子取笑。”妙玉之心,与黛玉相同。

其三,刘姥姥来贾家打抽风(原文没有打秋风一说),是攀附贾家。妙玉寄人篱下被贾家供养也是“攀附”。甚至林黛玉、薛宝钗在贾家走不了都是“攀附”。

妙玉之所以拉着钗黛一起喝体己茶,只因三人寄人篱下、同病相怜。

刘姥姥白吃白拿出尽洋相,被贾家当成“女篾片”耍笑,放在妙玉、黛玉、宝钗三人身上,难免不“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如果不是在贾家,妙玉不用伺候这批吃了酒肉还上门的“恶客”。林黛玉不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薛宝钗不用借《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委婉对贾母说:我知道您要像五台山和尚撵走鲁智深一样撵走我。薛姨妈也不用在贾母发火骂了她妹妹后,还被小丫头拽着去陪贾母打牌取乐(第四十五回)。

都是寄人篱下身不由己,刘姥姥没有尊严甘愿被耍笑,必然伤害同为客人的妙玉等人自尊心。妙玉不要刘姥姥喝过茶的茶具,林黛玉给刘姥姥取名母蝗虫,薛宝钗不但对母蝗虫拍手叫好,还详细讲解其中奥妙讽刺更甚,只因三人对刘姥姥“同仇敌忾”。

综上,并非刘姥姥穷或者脏让妙玉排斥她,从妙玉愿意给她茶杯就能看出妙玉也有怜悯心。但刘姥姥借妙玉制造气氛逗贾母开心,为客毫无尊严,贪食“嗟来之食”,才令妙玉大为反感。妙玉嫌弃刘姥姥低三下四的“乞食”行径,不耻与之为伍。

注:刘姥姥的行为现在看是大勇,但古人对“嗟来之食”持严厉批判态度。尤其刘姥姥家并非穷的吃不上饭要饿死,只是不富裕生活艰难而已。妙玉瞧不起刘姥姥,也瞧不起薛家。从它给薛宝钗的茶具“(分瓜)爮斝”也能知一二。薛宝钗从始至终不说话,只因刘姥姥游览大观园最难受的就是她。

文|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妙玉为何耍把刘姥姥喝过茶的杯子扔掉,見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刘姥姥二进荣國府,飯飽酒足之后,跟随贾母来到妙玉修行的栊翠庵。妙玉为取悦贾母,用成窑五彩小盖杯,以旧年雨水冲泡“老君眉”奉于贾母,贾母吃了半盞,递于刘姥姥,刘姥姥一口飲尽。后来,妙玉让道婆“将那成窖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吧。宝玉会意,知为刘老老吃了,她嫌腌臜,不要了”。

这就足以说明妙玉是个有“洁癖”的人。“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定。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原本出身宦门的千金,修行于贾府大观园中,既依付贾家的权势和供养,却又自称“槛外人”自我标榜“清高,脱俗”,一心皈依佛门。在妙玉眼中就是连林黛玉也未免俗气,但却又暗恋宝玉。她既珍藏晋代豪门王恺的茶杯,却因刘姥姥仅喝过一口茶伪成窑杯,嫌脏而弃之。岂不是自我莫大讽刺,因此所谓的“诚和洁”难免因阶级不同而异,在封建阶级社会中,任何人都要打上阶級的烙印,就是自称“槛外人”的妙玉也是如此。


老兵4200




刘姥姥的丈夫毕老爷是个猎户,刘姥姥虽成老妪,体壮不输男子。归根到底是刘姥姥爱吃肉。毕老爷打来的猎物刘姥姥总是留下一部分给家里享用。



刘姥姥计划游大观园时为了增强体质,提前一个月增加营养,三餐不离野生动物。至于刘姥姥进贾府讲的鬼故事,也不是凭空捏造,是刘姥姥年轻时因为一曲山歌唤出了老鬼,山林里经历了人生的高潮。



妙玉虽然沦为人下人,毕竟出身豪门贵族,六代御医世家,爷爷刘罗锅官至一品宰相。妙玉实名刘玉洁。在写红楼梦时曹雪芹曾经备注了妙玉档案,妙玉之出身远高贾府。



妙玉相见刘姥姥,情非得已,看到刘姥姥脸色暗红,已知此妇身含抗体,妙妙通过望闻问切,看到茶杯之上所留姥姥唇印,知道刘姥姥吃过不下几百只蝙蝠穿山甲。妙玉问刘姥姥以何为业?刘姥姥说靠拙夫捕猎为生。妙玉豁然明白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妙玉知道蝙蝠传染病菌的厉害,虽然扔了刘姥姥使用的杯子,还是被传染到。美艳不输黛玉的妙玉,正值青春年少,怎么可能得中风之疾。在刘姥姥离开后的一星期,妙玉一命呜呼,临走前眼含热泪说【毕老爷,为什么让姥姥吃蝙蝠?我恨你……】,据曹雪芹记载,黛玉也是因为探病妙玉被传染,妙玉蒙了头不肯相见黛玉,轻轻抽泣道【妹妹,别靠近姐姐,来生再做姐妹吧……】。黛玉泪流满面,想起自己的身世,何尝不是如此结局?黛玉顾不上许多了,把妙玉拥在怀中说,天堂路遥,由我们姐妹相伴才不孤单。二人哭成泪人,第二天,妙玉香消玉殒。再27天,黛玉香魂和妙玉相聚月宫,与嫦娥一起被封为广寒三仙子。


白这个颜色


分析妙玉的行为,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这个人。其实,不单单是刘姥姥喝过水的杯子会被妙玉扔掉,其他人用过的杯子也不能免掉被扔或者被废的结局。我们来看看书中,妙玉给唯一招待过的宝钗黛玉和宝玉吃茶的场景:“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妙玉斟了一乔皿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可见妙玉对于饮茶用的器皿是非常考究的。而她也只会拿出自己的珍藏给她认为配得上的人。 而刘姥姥不管是外形,还是身份地位,都不被妙玉瞧在眼里,更兼之刘姥姥上门求人,惯会做的是做低伏小的态度,更惹得妙玉不满,扔掉杯子也是情有可原了。妙玉本出身官宦人家,自诩清流,平常俗物丝毫不看在眼里,傲气程度不逊于林黛玉,只是奈何命比天高心比纸薄,连女主林妹妹都不得不去死。妙玉这种清高的不合常理,又没有日常共情心的人,死的就更加气惨了。



二虎胖虎都是虎


自认高雅洁净身,

心中鄙视劳动人。

如今世上多此辈,

兜有金钱装作神。



费玉山905


世间之人,

普通平庸者十之八九,

古怪之人为少,

文学多为记录各种古怪之人,

与众不同之人。

普通人活着,

无非吃喝拉撒,

交配繁殖吵骂打架。

古怪之人,

有如妙玉,

是山中高士,

冰清如月,

满腹诗文才华,

对宝玉姊妹,

冰冷倔强独立却有情,

对下人和乡间老妪,

却极端嫌弃,

但仍显其人性之善,

仍显其人性之洁,

让人爱之而不敢进之。

独特之人!

有趣之人!

悲剧之人!

感叹之人!



我认识的世界


妙玉是什么人啊?一个万贯家财的出家人,她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出家人,这个不普通是说她本来应该是大家的闺秀,因为说她先天带有一种业障,所以从小送出家保命,贾府修建大观园的时候为了迎接贵妃也就是元春回家,在大观园中盖了一座庙,请了妙玉来主持的。

她有多有钱呢?看一下贾母带刘姥姥等人去栊翠庵时见到妙玉的用品:海棠式雕花填金的云龙献寿小茶盘、给贾母奉茶用的是成窑五彩小盖钟,明清的雕漆要100曾以上的漆,每层不同颜色,成化窑更是明朝成化时期的瓷器,贾母让刘姥姥尝一下,回来妙玉就叫把这个杯子丢了,这么名贵的瓷器,她是不在乎的,她觉得被污染了。这也原于封建社会,等级观念重,妙玉这样的大家出身的人物的阶级观念是非常重的!她就是看不起这种穷人,一点都不避讳,她觉得刘姥姥这样的人是鄙俗的,她没有过那种贫贱的生活,她一出生就是锦衣玉食的,她认为人都应该是这样高贵的,她不能够理解人怎么能那样完全没有品位。所以这说成洁癖也可以,精神上的洁癖,没有这个品位我是不和你交朋友的,换句话说,在她的世界中,只有薛林这样的人才配与她交朋友。

林语堂说他最讨厌妙玉,说她做作,假清高。其实我觉得没必要这么苛刻的评论一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妙玉她自己也很矛盾啊,她有欲望却年纪轻轻在出家修行,她自称槛外人,实际上并不能够迈出尘世的门槛。况且有才的人,高傲一点也很正常。曹雪芹还是很看重妙玉的,前八十回妙玉就出场过两次,金陵十二钗她是唯一一个和四大家族没有亲戚的人,但十二钗中,她排第六,甚至在王熙凤前面。

大家不喜欢她,因为我们总用现在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她,这对妙玉来说也是一种不公平。


陶陶陪你研究事儿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判词写的好,妙玉虽说入了空门,其实最世俗,最矫情,爱炫耀,假清高,不僧不俗。

妙玉客居贾府,却处处与人格格不入,讨人嫌。宝玉在诗社作诗落了第,李纨罚他去翠栊庵折红梅时就说:才看见翠栊庵红梅开的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去折。

妙玉给宝玉寄个贴子,要写个“槛内人”。分明是六根不净,才会有什么槛内槛外之论。后来妙玉遭劫都是有定数的。

再说刘姥姥喝过的那个成窑杯子,妙玉也不见得会扔了,成窑杯存世量少,就是在明朝当时也是天价。妙玉只不过当着宝玉的面故意矫情,嫌刘姥姥脏,嫌刘姥姥贫。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带着他遍游园子,又游至翠栊庵,妙玉接着,贾母说:我们吃了酒肉,你这里供着菩萨,冲了罪过,我们只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

宝玉留神看她是如何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玉云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

贾母说不吃六安茶,妙玉答说:知道,这思老君眉。贾母吃了半盏递与刘姥姥,刘姥姥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

妙玉又悄拉黛玉、宝钗去吃茶,宝玉悄悄跟去。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脏不要了。

妙玉另取两杯,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三个隶字(古字打不出来),后有一行小真字“晋王恺珍玩”,妙玉斟了一斝递与宝钗。

另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杏犀皿”,妙玉斟了一皿与黛玉。

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绿玉斗斟与宝玉。宝玉笑道:常言说‘世法平等‘,他俩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

宝玉这话问的好,世法平等,可是在妙玉眼里,就分高低贵贱、贫穷富贵。一个杯子贾母能用,刘姥姥为什么就不能用?另外妙玉把自己吃茶的杯子给宝玉用,红尘之心连掩饰也免了!

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宝玉道:入乡随俗,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物。妙玉听了十分欢喜!

妙玉炫富好斗,完全犯了出家人的忌,宝玉恭维他把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物,实在对他是莫大讽刺,他还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