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大流行凸顯全球抗疫處於關鍵時刻 疫情之下 休慼與共


新冠病毒大流行凸顯全球抗疫處於關鍵時刻 疫情之下 休慼與共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紐約聯合國總部暫停對公眾開放。新華社記者 王建剛 攝

“新冠肺炎疫情從特徵上可稱為大流行。”當地時間3月11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宣佈了這一判斷,引發全球關注。

世衛組織將大流行(pandemic)定義為“一種新疾病在全球廣泛傳播”。從1月底世衛組織宣佈新冠肺炎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到如今宣佈構成全球大流行,意味著病毒在全球蔓延的趨勢並未得到遏制,嚴重程度與應對難度皆有所增加。

警鐘已經敲響,全球抗疫到了關鍵時刻。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一份致辭中說,世衛組織的這一宣佈是“呼喚全球行動的號角”。面對疫情,各國聯手應戰刻不容緩。

何為大流行

世衛組織網站曾在2010年給出大流行的簡單定義,即一種新疾病在全球範圍內傳播。其中,流感大流行就是指流感病毒在全球傳播,而多數人對該病毒沒有免疫力。

流行性、傳染性、跨地域性——按照目前世衛組織採用的標準,大流行必須滿足這三項條件。世衛組織認定或歷史公認的大流行主要包括14世紀的黑死病、19世紀末的天花、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等。最近一次被世衛組織認定為大流行的是2009年從美國和墨西哥暴發的甲型H1N1流感,這場波及全球214個國家和地區的疫情歷時16個月,感染了至少6000萬人口,造成1.85萬人死亡。

大流行並非嚴格的定義,而是一個模糊的概念;界定大流行的主要考量不是病毒烈性與致死率,而是病毒影響範圍。世衛組織原先將流感警告級別分為6級,其中5到6級為世界範圍內人傳人,最高的第6級就是流感大流行,表明某種流感病毒在疫情發源地以外的至少一國發生了社區層面的暴發,並構成全球蔓延威脅。

世衛組織發言人亞沙雷維奇在2月下旬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世衛組織已不再使用6級分類評估流感等傳染病,而是改為流行間歇期(interpandemic phase)、預警期(alert phase)、大流行期(pandemic phase)、過渡期(transition phase)四個階段。

既然如此,為什麼世衛組織仍宣佈新冠肺炎是第一個“大流行”級別的冠狀病毒傳染病?

世衛組織發言人瑪格麗特·哈里斯曾表示,“如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流行趨勢達到了之前大流行病的標準,世衛組織可能會在溝通中使用‘大流行’這個詞”,而當前的疫情形勢已滿足構成全球大流行的流行病學條件。同時,譚德塞在3月1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也給出了判斷依據:一是基於當前病毒的傳播速度、規模與嚴重程度,二是大“疫”當前仍有國家重視不足、防控不力。

全球疫情現狀令人憂心。過去兩週中國以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增長了13倍,受影響國家和地區數增加了2倍;目前,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確診病例累計超過12.5萬例,死亡病例超過5000例;未來幾周,預計確診病例數、死亡人數以及受影響國家和地區數量還將進一步攀升。

除疫情本身,目前一些國家防控力度不足更讓國際社會感到擔憂。譚德塞在3月10日表示,中國近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下降趨勢明顯,中國疫情局勢實現逆轉,病毒正在退卻。世衛組織多次呼籲國際社會應充分利用中國爭取來的“機會窗口”,儘早遏制病毒傳播,但一些國家並沒有很好地把握這一窗口。

大流行敲響警鐘

世衛組織每日疫情報告顯示,截至歐洲中部時間3月12日10時(北京時間17時),中國以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6703例,達到44067例;死亡病例較前一日增加310例,達到1440例。

全球疫情形勢嚴峻,警報“響亮而清楚”。歐洲地區國家累計確診病例超過3萬人,歐盟27國均出現確診病例,其中意大利感染人數超過1.5萬,累計死亡病例超過1000例。意大利總理孔特當地時間3月9日晚間宣佈:3月10日起,意大利將在全國實行封城禁令,並要求意大利全境內,除了供應生活必需品的藥房、超市持續營業,其他商業活動一律停止。法國、西班牙、德國的感染人數也迅速上升,截至3月12日,三國合計確診人數超過8000人。

“沒有一個歐盟國家響應委員會呼籲。這並不是歐洲團結的好兆頭。”3月10日,意大利駐歐盟大使毛裡齊奧·馬薩里發表署名文章,批評歐盟及其成員國為意提供援助速度緩慢,“新冠病毒危機不僅是某個國家的事,它是一場‘歐洲危機’。”

繼上週被媒體曝出德國海關攔截了瑞士一批口罩後,本週德國又一次扣押了本應運往瑞士的一批手套物資。歐盟成員國各自為戰的局面無疑會加大抗疫難度。當地時間3月10日晚,歐盟成員國國家元首舉行視頻會議,反思應對疫情不力的現狀並商討下一步措施,確定了限制病毒傳播、確保醫療設備供應等四項緊急任務,並設立總額為250億歐元的投資基金用於抗擊疫情。

而在位於大西洋彼岸的美國,疫情形勢同樣不容樂觀。3月12日,紐約股市三大股指當天開盤出現暴跌,跌幅超過7%。暴跌行情導致美股再次觸發熔斷機制,暫停交易15分鐘。確診病例人數飆升、資本市場“雪崩”正在瓦解美國此前的樂觀情緒。

3月1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表全國講話,宣佈美歐旅行禁令、取消將於科羅拉多州和內華達州舉行的競選活動等舉措。與此同時,美國社會的恐慌與不滿情緒日漸增長,對政府應對疫情不作為的批評聲浪此起彼伏。美國疾控中心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3月10日在出席國會聽證會時說,美國部分地區已經錯過遏制疫情的機會窗口。在被眾議員哈雷·羅達詢問“美國一些人可能表面上死於流感,實際上卻可能死於新冠肺炎”的問題時,雷德菲爾德首次對上述情況予以證實。

中東地區疫情仍在持續擴散,“重災區”伊朗已累計確診超過1萬例,多位政界要員接連中招,其中包括兩位副總統。3月11日,與伊朗隔海相望的卡塔爾疫情急轉直下,宣佈單日突增238例確診病例,使確診人數從20多例增至263例,成為除伊朗外中東地區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韓國和日本的新增病例數開始回落,防控措施初見成效,但並未得到完全遏制。根據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通報,截至當地時間3月13日0時,韓國在過去24小時內新增110例確診病例,累計確診7979例;截至當地時間3月13日10時30分,日本國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增至690例,此外停靠日本橫濱港的“鑽石公主”號郵輪確診病例697例。

此次新冠肺炎是歷史上首個被稱為大流行的冠狀病毒傳染病。1965年,英國科學家泰瑞在2萬名志願者自願感冒的實驗中發現了冠狀病毒,而這一病毒正是流感等一系列傳染病的罪魁禍首。人類目前已發現7種致病冠狀病毒,其中就包括2003年非典(SARS),它是由蝙蝠攜帶的非典型性肺炎病毒經由中間宿主果子狸傳播給人的;2012年,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冠狀病毒以駱駝為宿主,在中東暴發後被一名韓國人帶回韓國後引起大規模傳播。2019年年末,冠狀病毒又一次來勢洶洶。

然而,就在全球集中精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當下,一些國家仍疏於應對,甚至忙於“甩鍋”推責、攻擊抹黑,未能有效利用寶貴的窗口時間,這也是導致全球疫情更趨嚴峻的原因之一。面對充滿未知與變化的病毒威脅,譚德塞多次強調,各國“需要事實,而非恐懼”,“需要科學,而非謠言”,“需要團結,而非汙名化”。

全球如何應對

“人們從未對一個詞語(大流行)給予如此多的關注。讓我送給大家一些更重要和更可行的詞語:預防、準備、公共衛生、政治領導力,最重要的是,人民。”世衛組織表示,將本次疫情稱為大流行不會改變世衛組織正在做的事情,也不會改變各國應該做的事情。

世衛組織將各國必須採取的預防感染、拯救生命並儘量減少影響的統籌戰略歸納為四大要點:做好準備、隨時應對,檢測、保護和治療,減少傳播以及創新和學習。根據世衛組織此前出版的《大流行性流感的防範和應對》,如果流行病進入大流行階段,世衛組織和各國政府應採取一系列的對策,具體包括各國衛生機構和國際組織加強合作、共享信息、對醫療資源不足的國家進行人道主義援助、加快疫苗研發和抗病毒藥物審批、採取措施減少或暫停引起公眾聚集的活動、發出旅遊警告等。

用大流行來描述新冠肺炎疫情並不意味著疫情發展失控,恰恰相反,得益於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採取了嚴格且證明有效的措施,世衛組織表示,各國不僅仍可以改變新冠肺炎大流行的進程,而且這將是歷史上第一個可控制的大流行。

“這次疫情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全球是一個整體,各國彼此依賴,只掃‘自家門前雪’是行不通的。”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國際社會必須聯防聯控,在科研、疫情監測、信息共享、醫療援助等方面加強互助合作,構建抗擊疫情的命運共同體。

對此,中國已經付諸行動。當地時間3月12日22時31分(北京時間13日5時31分),跨過9619公里的距離、經過10餘小時的飛行,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和中國紅十字會組建的專家組一行9人,攜帶31噸醫療物資從上海飛抵羅馬菲烏米奇諾機場,支援意大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這是繼支援伊朗、伊拉克之後,中國派出的第三支醫療專家團隊。

疫情暴發後,中國公開透明發布信息,及時主動同各國分享病毒基因序列,通過強有力的防控措施為國際社會抗疫爭取了寶貴時間;當疫情形勢呈現積極向好態勢、防控舉措取得良好效果後,中國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派出了抗疫專家組,並向日本、韓國等國提供口罩、藥品、防護服等抗疫物資援助。中國政府還向世界衛生組織捐款2000萬美元,向一些國家出口急需的醫療物資和設備,地方政府和民間機構也紛紛向其他國家伸出援手。

各國根據國情采取相應防控措施,而“中國經驗”可以幫各國少走一些“彎路”。中國-世衛組織新冠肺炎聯合專家考察組外方組長布魯斯·艾爾沃德說,中國是目前全球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最具經驗與成果的國家;中國的抗疫方式可以被複制,有中國的經驗,其他國家不必從零開始。

3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與世界衛生組織以多地視頻連線的形式,共同舉辦分享防治新冠肺炎中國經驗國際通報會。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從八方面分享了中國抗疫經驗,表示“中國的防控策略、方法、技術、標準和案例等經受了實戰檢驗,願與國際社會分享,助力維護全球衛生安全”。同一天,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鍾南山院士及醫院重症監護團隊與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及美國重症監護方面的專家進行多方視頻連線,討論就新冠肺炎臨床研究開展合作。

85年前,美國流行病毒學專家漢斯·辛瑟爾在其經典著作《老鼠、蝨子和歷史:一部全新的人類命運史》中警示,無論現代文明生活看上去如何安全有序,細菌、原生動物、病毒等總是潛伏在陰影之下。只要人類放鬆了警惕,它們就會發起進攻。

地球上平均每平方米空間存在8億個病毒,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認知病毒、戰勝病毒都是全人類的共同目標。當前,新冠肺炎“零號病人”尚未找到,新冠病毒的起源、傳播、演變還有諸多未知,有待各國科研人員攜手解答。

“病毒無國界,各國民眾、醫務人員和科研人員面對疫情所展現出的團結與協作,體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深入人心。”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教授皮埃爾·皮卡爾說。

疫情之下,各國命運休慼與共,唯有守望相助才能共克時艱。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比爾·蓋茨的回信中指出的那樣:“我一直講,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戰勝關乎各國人民安危的疫病,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本報記者 柴雅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