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人過五十,窮不管二事,富不管二人”,古人的處世之道

農村俗語通俗易懂,反應農村生活經驗和一種願望,俗語稱老話、常言,這三者同為一種含義,段口語可能言談比較長,而經過簡化之後簡單易懂,成為眾口皆知的口語。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而俗語就是其中帶有文言色彩的一種文化。

俗語:“人過五十,窮不管二事,富不管二人”,古人的處世之道

以前文化知識傳播受限,尤其在農村很多人根本接觸不到文化知識,而他們就會通過老輩人的生活經驗學到很大知識,就像俗語說的好“端人家碗,受人家管”意思就是在別人手底下做事一定要受制於人。而俗語之所以能傳承到至今,主要就是因為它富含的一些哲理,教育一代又一代子孫少走彎路。

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個和做人做事相關的俗語“人到五十,窮不管二事,富不管兩人”,這也是老輩人的經驗之談,它更是描述一種教育後人的思想,那麼從字面上來看可能比較好理解到了五十歲就不能管兩件事和管兩種人,那麼到底是哪些事情和哪些人呢?又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俗語:“人過五十,窮不管二事,富不管二人”,古人的處世之道

“人到五十,窮不管二事”

第一不管隔代子孫的事

在農村老輩人時常會說“完成任務”,這任務所指就是兒女都已經成家立業,而人生中的大事也已經完成,而子女自己也可能有了孩子,就需要他們去撫養,作為老人來說五六十歲就是該到享福的時候,身體力不從心,無能力再去撫養隔代子孫。而老輩人常說這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子孫的事情就不應該再去管了。

第二不管超出能力的事情

在農村人們把管閒事做瞎操心,人到了五十歲身體不如以前,並且看待事物的觀念可能也有所改變,如果這個年紀再去管自己可能無法掌握的事情,不光是對自己的身體有影響甚至還影響自己的精神。因此不能管超出自己範圍的事情,學會把握分寸。

俗語:“人過五十,窮不管二事,富不管二人”,古人的處世之道

“人到五十,富不管兩人”

第一不管忘恩負義之人

當一個年過半百,可能看到事物的問題也不同,尤其很多人對於人情冷暖比較在乎,那麼老輩人常說這忘恩負義之人可能還會再有求於你,以前可能你已經幫助過他,但是他並沒有好好回報你,當然不求回報也是每個人做人的道德品質,但是再次來求你可能還是肉棒打狗一去無回,而自己可能也沒有多少能力去幫助這種人。

第二不管勢利眼的人

勢利眼的人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都是比較多見,比如有的人以前家庭比較敗落,而親戚都瞧不起他家,不和他們家來往,即便是親姑姑在貧窮的時候都不願意來往,經過即便努力敗落的家庭從新過上富足的時候,那些曾經看不起你的親戚都主動來攀關係,這樣的勢利眼的人在儂蹙非常多,當然可以說是人們看的比較現實,人同樣等別人富足了你再來,可能別人不會拿你當作親戚。

俗語:“人過五十,窮不管二事,富不管二人”,古人的處世之道

這句俗語簡單易懂,它富含的哲理確實很值得大家深思,“人到五十,窮不管二事,富不管兩人”,它沒有華麗的文字,但是它卻比一些文人名句更符合人們的生活,它也是在教導後人,什麼樣的人不可交什麼樣的事不能做,讓後代子孫能少走彎路,懂得做人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