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飈告別游擊隊友,約定革命勝利再會,58年後耿飈只尋得4人情況

1930年9月13日,紅一方面軍撤離長沙,向湘東和贛西南開進。紅一軍團重新佔領了萍鄉、枚縣、醴陵等地。

紅軍每到一地,除了做宣傳工作、群眾工作、籌糧之外,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擴紅。當時提出的口號是"猛烈擴大紅軍一百萬"。地方黨組織廣泛動員青壯年參軍,還把有戰鬥經驗的游擊隊介紹到紅軍部隊中去。

耿飈告別游擊隊友,約定革命勝利再會,58年後耿飈只尋得4人情況

游擊隊員

瀏醴縣委決定耿飈這支游擊隊參加紅軍。縣委領導派人給耿飈送來一封給紅軍的介紹信,並告訴耿飈關於紅軍從長沙向醴陵方向轉移的路線,要他持信帶領游擊隊去追趕紅軍。

參加紅軍的願望,長期以來一直縈繞在耿飈的心裡。現在,這一心願即將變成現實,他感到無比欣慰。耿飈立即把縣委的決定告訴全體隊員。大家都高興地說:"我就盼著當紅軍!""參加紅軍,加人了正規部隊,打大仗,太好了!"也有個別隊員表示不願意離開家鄉,怕當了紅軍要到遠處去打仗。對此,游擊隊也不勉強,耿飈就寫了信,把他介紹到別的游擊隊去。

耿飈告別游擊隊友,約定革命勝利再會,58年後耿飈只尋得4人情況

耿飈護送美軍觀察組赴晉察冀抗日前線

清晨,耿飈帶著30餘名游擊隊員,從文家市出發,向西南方向行進。他們有時走大路,有時卻要走崎嶇的山路,走到傍晚時分,又餓又累;但是一想到馬上要成為紅軍戰士,大家仍然精神飽滿,要求夜間繼續行軍。耿飈看見有些隊員腳上磨起了血泡,就命令大家在路邊休息。

9月30日晚,耿飈帶領的游擊隊終於趕到了紅三軍駐地。

耿飈告別游擊隊友,約定革命勝利再會,58年後耿飈只尋得4人情況

耿飈

負責"擴紅"的組織是贛西南赤衛軍總指揮部。耿飈向他們出示了介紹信,很快,30餘名隊員就被一一編到下面的部隊中去。只剩下耿飈一個人沒有分配工作,工作人員說,耿飈是游擊隊長,要等贛西南赤衛軍總指揮部參謀長、南路赤衛軍政治委員陳奇涵同他談話後再行分配。

耿飈告別游擊隊友,約定革命勝利再會,58年後耿飈只尋得4人情況

於是,耿飈和一起戰鬥過幾年的隊員同志們一一告別。在戰鬥中結成的友誼是最深厚的,他們互相緊緊握住對方的手,久久不放。他們深情地注視著彼此的臉,互道珍重,也互祝在新的戰鬥崗位為革命做出更大的貢獻。他們互相約定:在革命勝利後,大家到瀏陽會面,共敘在瀏陽生死與共的戰鬥歷史。遺憾的是,這個約會沒有能夠實現。因為,分手後戰鬥頻繁,彼此間很少聯繫,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耿飈才知道,瀏醴游擊隊的戰友幾乎全部犧牲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戰場上。

耿飈告別游擊隊友,約定革命勝利再會,58年後耿飈只尋得4人情況

告別游擊隊隊友58年後的1988年,耿飈將僅能瞭解到的4位瀏醴游擊隊戰友的犧牲情況,錄於回憶錄中,寄託自己的哀思:

殷超,醴陵人氏,參加紅軍後被編入紅三軍第七師,作戰勇敢,1931年在泰和戰鬥中犧牲。

譚漢仔,茶陵人氏,戰鬥中以勇猛著稱,1932年在江西一次戰鬥中為革命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周雙才,瀏陽人氏,曾任紅軍第五十四團政治處主任,1933年在遂川戰鬥中英勇犧牲。

毛守先,平江人氏,曾任紅軍副團長,機智勇敢,1934年在廣昌戰鬥中不幸陣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