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衛青“後來者居上”

漢武帝反擊匈奴之戰快意恩仇、大獲全勝,一雪百年之恥。第一號功臣,當然首推大將軍衛青。

大將軍衛青“後來者居上”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加冕登基後,憑藉前人勵精圖治而打下的雄厚經濟基礎與軍事實力,立即改變自漢高祖劉邦“白登之圍”以來,在匈奴和戰問題上的卑辭厚賂、曲意和親為主幹的消極防禦國策,對匈奴貴族好戰分子的內侵騷擾,採取以硬碰硬、死纏爛打、積極反擊、寸步不讓的措施。

大將軍衛青“後來者居上”

“陛下用人如積薪,後來者居上”,汲黯的話說得真是到位,而衛青正是漢武帝一眼發現的大將之才。

衛青走上反擊匈奴的戰爭舞臺後,果真沒有讓漢武帝失望。

在漢代的著名將領中,衛青並不是殲滅匈奴最多的將領,但是他確實是漢匈戰爭裡貢獻最大的將領。

漢朝反擊匈奴的第一個勝仗就是衛青打的,龍城戰役雖然只消滅敵人700人,但卻粉碎了許多漢朝主和大臣宣揚的“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使漢朝將士樹立了必勝匈奴的堅定信念。

他曾先後7次統率漢軍精銳騎兵,主動出擊襲擾漢朝邊境的匈奴貴族,“每出輒有功”,共計斬殺、俘虜敵人5萬餘人。

為平定匈奴邊患,保衛華夏地區的核心農耕文明圈,鞏固西漢王朝的統一,維護國家和民族的長遠利益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

大將軍衛青“後來者居上”

衛青的成功是建立在兩個條件基礎之上:個人的軍事才幹、社會提供的機會和舞臺。

他的後代空有貴族的身份背景,因沒有才能,也就很快失去了上層的地位,而迅速下降了。衛青的領軍之才固然是一個重要因素,然而,時代的條件從某種意義上說更加重要。

衛青生活在一個“畤諮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的社會環境中,他作為社會主體人的活力、戰鬥力,實際上反映了社會有機體的生命力和發展力。那個時代以“興造功業”、“後世莫及”的創造力,應對了外族入侵的挑戰,又以蒸蒸日上的活力創造出更多的向上流動機會。因此,衛青轟轟烈烈的人生上升歷程也成為那個時代的定格畫面。

大將軍衛青“後來者居上”

大將軍衛青的一生,出身卑微,鐵血沙場,是當之無愧的大丈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