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D3期臨床特點和治療-如何正確認識血肌酐升高的臨床意義?

伴隨著疾病的進展,血肌酐逐漸升高。血肌酐處於264-528umol/l(3-6mg/dl)

:相當於CKD3期,主要是評價和治療併發症,延緩腎功能惡化:適當休息,避免熬夜和勞累,至少每月門診隨訪一次,根據醫囑調整生活方式。此期患者易發生營養不良,對患者實施優質低蛋白飲食治療後,更應規律的密切監測血中一些生化指標變化:①人體測量:包括體重指數、肱三頭肌皮褶厚度和上臂肌圍等。②生化指標:包括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轉鐵蛋白及血清膽固醇等。患者可出現併發症:如高血壓、貧血、鈣磷代謝紊亂、神經病變、腎性骨病等。高血壓是慢性腎臟疾病最為重要的併發症之一。高血壓與腎臟進行性損害有密切關係,高血壓能加速腎臟疾病惡化,血壓最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但應注意限制使用ACEI(**普利)和ARB(**沙坦)類降壓藥。由於ACEI和ARB減輕了腎小球的“三高(高壓、高濾過、高灌注)”狀態,從而對腎臟起到保護作用。當肌酐大於356umol/L後,本身的腎功能已不足以維持腎臟對體內廢物的排洩,需要腎臟的“三高”來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此時繼續用ACEI和ARB可能會更加影響腎臟對廢物的排洩,從而加速腎臟的損害,出現血肌酐進行性升高,還會導致高鉀血癥,此時此類藥物需要停用。此外,如果患者因為合併冠心病或心功能不全,服用螺內酯(安體舒通),更需要密切監測腎功能變化,預防高鉀血癥發生。

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的主要合併症,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主要採取綜合措施,包括適當限制水分攝入,控制高血壓、高血糖,調脂、戒菸、改善氧化應激、防治代謝性酸中毒等。水負荷過多患者會發生心衰:定期按壓下肢脛前皮膚有無浮腫,監測體重和BNP,胸痛患者及時檢測心電圖和CTnI。此外,患者有發生高鉀血癥的風險,應適當限制飲食中鉀的攝入(比如,香蕉、橙子、葡萄等)。如果患者逐漸出現浮腫加重、血肌酐急性升高,伴食納差,小便減少趨勢,血壓不易控制達標,偶爾出現輕度高鉀血癥,尤其糖尿病患者,則建議儘早行動靜脈內瘻成形手術或腹膜透析置管術。

部分高齡的早期腎性骨病患者可表現為骨痛、骨折、骨畸形以及轉移性鈣化所致的皮膚損害和心肌、冠脈系統的鈣化。應定期檢測鈣、磷、PTH、骨密度,維持正常血鈣、磷水平,補充活性維生素D,預防和治療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參見

好大夫科普文章《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尿毒症患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