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日韓不供手機設備和材料?小米高管迴應,國產手機廠商都撐不住

智能手機時代,國產手機取得的成績遠超於功能手機時代。在目前的手機市場,國產手機廠商佔據了超過一半的份額。國產手機巨頭HOVM(華為、OPPO、vivo、小米)四家的銷量已經超過了國外巨頭蘋果與三星之和,所以目前國產手機廠商在全球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歐日韓不供手機設備和材料?小米高管回應,國產手機廠商都撐不住

小米

因為國內手機市場競爭激烈,所以不得已將利潤率壓在了一個很低的水平。這也導致與國產手機極高的銷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產手機的利潤率極其低下。三星和蘋果幾乎拿走了所有的行業利潤。其中,Apple每年的利潤更是其他手機廠商利潤總和的三倍之多。

歐日韓不供手機設備和材料?小米高管回應,國產手機廠商都撐不住

蘋果

其實,Samsung和Apple的利潤如此之高,一方面是因為其產品力的強悍,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有著較高的品牌溢價。而歸根結底,是因為這兩家手機廠商掌握了手機行業的核心技術。

三星,是唯一一個能自家構建起整個智能手機供應鏈的企業。蘋果因為有自家的芯片和系統,所以在關鍵元件上的成本相對於其他廠商低了很多,這也是其利潤高的一個原因。而國產手機基本都或多或少採用了高通處理器。而處理器的售價相對高昂,這也造成了這幾家利潤率偏低。

歐日韓不供手機設備和材料?小米高管回應,國產手機廠商都撐不住

三星

目前,相對於其他國內同行,國產手機廠商只有華為可以自主研發手機處理器

經常有人說OVM不重視核心技術的研發,更有甚者認為,如果高通斷供,這幾家企業都將一夜消失。這種說法也有道理,因為處理器是手機最重要的部件。也有人認為臺灣省的聯發科也可以供應國產手機廠商。

歐日韓不供手機設備和材料?小米高管回應,國產手機廠商都撐不住

華為

對於國外企業斷供國產手機廠商就消失的說法,一部分消費者是不相信的。華為就是很好的例子。華為已經拿下了芯片和操作系統這兩大技術堡壘,谷歌如果斷供華為,反而會迫使鴻蒙迅速佔領市場。

一個最直接的例子,手機AMOLED面板是三星首創,作為新一代顯示技術,三星顯示幾乎壟斷了AMOLED市場。在前期產能吃緊時,三星顯示90%的產能都供應給三星手機,這讓三星旗艦在與蘋果的競爭中佔據著一定的主動權。這是產業垂直一體化的優勢。


歐日韓不供手機設備和材料?小米高管回應,國產手機廠商都撐不住


鼎盛時佔據日本製造業半壁江山的東芝是產業垂直一體化的典型代表。也是創造一切、掌握全局的全球半導體行業的龍頭企業,即便是《美日半導體協議》簽訂之後的十年,其半導體銷售額依舊是全球數一數二,並將擁有協議優待的英特爾擠出DRAM市場。

但後來呢?隨著個人電腦市場的爆發,割捨不下也無法割捨垂直產業鏈上下游的東芝輸在了靈活度和專業性更高的模塊作業上,錯過了信息化浪潮,最終被中美韓企業拋在身後,靠變賣家產維生。

歐日韓不供手機設備和材料?小米高管回應,國產手機廠商都撐不住

東芝

說產業垂直一體化有弊端並不是說產業垂直一體化不好,每一種商業模式都有弊端。在智能手機行業,三星是產業垂直一體化的代表,而蘋果則將生產製造看作低附加值的機能,依靠協同企業外部資源來整合生產能力。

採取不同的商業模式並不妨礙三星、蘋果在同一個領域都取得不菲的成績。模式之爭不應該是非此即彼的單選題,一個充滿活力的市場應該百花爭鳴。

歐日韓不供手機設備和材料?小米高管回應,國產手機廠商都撐不住

潘九堂微博

在我個人看來 :

潘九堂的言論,麒麟芯片的架構和製造工藝仍然掌握在國外公司手中。


總之,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手機作為集成度相當高的產品,還是要依靠全球供應鏈的積極配合。

文 :數碼火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