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一輛永久自行車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小幹探


我是80後,父母當時供職于山西省某地級市的商業系統,家裡就有一輛永久自行車,所以對這個問題還是挺有感觸的。

可以肯定的說,在八十年代想買一輛自行車是很困難的。一是因為自行車的價格很高,一般工薪階層得攢幾年錢才能買到,和現在買私家車一樣。

二是因為自行車並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得有票才行,現在買車則不受限制。

自行車的價格

我家那輛自行車是花300多塊錢買的。300塊錢放到現在也就是一頓飯或者一雙鞋子的價錢,一眨眼就花完了,但300元在當時可是一筆鉅款。

80年代工人的平均工資大概是每月30塊錢左右,一年下來也就不到400塊錢,剛好買一輛永久自行車。而我們這裡現在的平均工資不到3000元,一年下來掙3萬5左右。所以當年一輛永久自行車相當於現在的3萬5左右。

不過這沒有拋去必要的生活開銷,當時一人一年能攢個200塊就很不錯了,所以當時想買一輛自行車至少得節衣縮食攢兩年的錢,和現在買私家車的情況差不多。

如果是雙職工家庭,小兩口也得緊巴巴攢一年錢才能買起一輛自行車。我父母就是這種情況。如果是農村的,想攢夠一輛自行車的錢就更困難了。

買自行車還需要有票

現在買車只要有錢就能買,不過當年想買一輛自行車不是攢夠錢就可以買到的,還需要有票才行。

因為當時施行的是計劃經濟,生產力水平不高,自行車、電視機、電冰箱等算是“稀缺商品”,由國營商場統一銷售,憑票購買。

而票並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的。以國企為例,上級每年都會分派票給企業,讓企業來分配給員工。一般來講,資歷、職級高的員工會優先得到,沒有得到的只能等下一年。而得到票的人如果不想買車,可以把票倒賣給其他人,從中賺一筆錢。

所以在當時買輛自行車的難度要比現在買輛車高多了。


石頭說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80年代初,鳳凰和永久自行車都是很貴的,記得是200元左右。

而當時工人的工資很低,80年代初學徒工一個月只有18塊錢,普通工人也就是三四十元。到了1985年全國職工平均工資也不過1148元,平均月工資96元。

以80年代初來算,買一輛自行車就要四五個月工資,相當於今天一二萬元了。

看看,一二萬元買輛自行車,奢侈不奢侈?誇張不誇張。

這還是城市,如果農村就更誇張了。

當時農民收入很低,一個月賺不到幾個錢,自行車就像今天的奔馳寶馬一樣,是看到買不到的東西。

當時農民們還有個笑話:寧可借老婆,不借自行車。

這還是80年代,如果在往前六七十年代,自行車就更值錢,更稀有。

大家看過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嗎?

那群小流氓出去打架,都是騎著自行車的。

今天看起來似乎沒什麼,其實當年就是身份的象徵,只有這群部隊大院的高幹子弟才能做到。


不過,自行車的價格是逐步下降的。

1983年,全國自行車實際產量達2758萬輛。

到了80年代末,北京人已經做到每家每戶都有自行車,一家還可以幾輛,不當回事了。

同時,大概從1985年開始,鳳凰永久這種老式樣的車子,逐步不被年輕人所喜歡,尤其是女孩。

很快,市面上出現了女式彎梁車、摺疊自行車和變速自行車、表演自行車等,越來越豐富了。

大概是90年代,自行車根本不算什麼,摩托車開始流行了。

當時南京街頭已經開始出現不少摩托車,騎車的人都昂首挺胸的。

不過據說南京最早一批買摩托車的人,不是摔死就是摔殘了。

寫到這裡,薩沙有點哭笑不得的感覺。

大家知道當時的世界上什麼樣子?

70年代,南越西貢的大街上已經滿是摩托車了。

日本的私家車保有量在1972年超過了1千萬輛。相當於每10個人中有一個人擁有私家車。

1979年日本的乘用車保有量突破2千萬輛。進入80年代,每5個日本人中就有一個人擁有私家車,郊外消費變得愈發活躍。


薩沙


這個問題我太有感觸了。我87年8月參加工作,攢了一年的工資,就買了一輛鳳凰牌自行車,花了330元。永久牌、鳳凰牌是當時自行車的名牌,價格只差幾塊錢。

因為我在鄉鎮上班,而父母住在8公里外的行政村,不通班車,週末要去看望父母,沒有自行車很麻煩。去了就回還能借到自行車,去一天兩天,那就肯定借不到了,只好走路去。於是攢錢買一輛自行車就成了我工作後的第一個目標!

當年我的月工資是82元,和哥哥嫂子一個單位,交伙食費30元。米是0.14元/斤,肉是0.6-0.8元,秋冬季哥哥還有種些青菜。

為了攢錢買自行車,每個月我要強制省下30元存銀行(30元存銀行,現在想起來真的很搞笑),零食和零用每個月只用幾塊錢,剩下來的十幾元攢了偶爾買件衣服。到了88年6月底,我估計錢攢夠了,就去供銷社看有沒有貨。

要知道當年有了錢可不一定能買得到你要的東西。買自行車是要票的,供銷社統一供應。我的運氣不錯,剛好供銷社有一張26斜槓鳳凰牌女式自行車的票,因為貴還沒有人買。

雖然我也嫌它比其它雜牌的貴了一百多,但是其它牌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有貨,而且這個價剛好我付得起,於是我就毫不猶豫的順利地拿到了票,幾天後付錢取車。

就這樣我終於有了人生第一輛屬於自己的專車,想什麼時候騎就什麼時候騎,想騎去哪裡就騎去哪裡的自行車。

現在我們來算算330元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1、按米價算

當年米是1毛4,現在2塊8左右,20倍,因為米價國家有調控,價格漲的不會太多。330元的20倍是6600元,現在可以買部中檔摩托車。

2、按肉價、青菜價算

現在五花肉12元,排骨23元,是當年的20-30倍。按肉價算當年的330元值現在6600-9900元。青菜價只記得小白菜,當年哥哥種的小白菜可以釆摘的時候是5分1斤,平常是1毛。他還說辛辛苦苦種的可以吃了,街上又賣便宜了。現在小白菜3-6元,60倍。按白菜價算當年的330元值現在的19800元。

3、按工資算

按我當年82元的工資,330不吃不喝要4個月。現在我同事剛入職的月工資3000出頭(未扣保險,因為當年我們也未扣保險),4個月工資在1萬3左右。如果像我當年這麼儉省,一年可以留1萬5多點。

4、按服裝費算

當年普通服裝十幾元,最高檔的毛料西裝也不超過一百元一套,現在同等面料沒有大幾千上萬不可能買到。服裝費漲了五十倍以上。

5、按車票價算

當年我們從鄉鎮到縣城車票是8毛,現在9塊,11倍多點。從縣城到省城普通火車票差不多漲了10倍。

6、按電器價、電話算要貶值

87年我哥結婚,買一臺20吋電視花了2千3,現在32吋液晶電視才1千多。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裝個固定電話初裝費三千,夫妻倆要攢兩年的錢。

綜上所述,衣食住行各項平均算,漲了30-40倍,也就是說八十年代一輛永久牌自行車,相當於現在1至1.3萬。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有書共讀


74年3月份,我擁有了一輛鳳凰牌自行車。價145元,錢從那裡來,?現在告訴大家,我從72年起承包了生產隊的一口壙,利用早上天不亮就去割草養魚,投放魚苗草魚200尾,白鰱100尾.,胖頭60尾,青魚20尾,自清明節後,到國慶節,每天早上天未亮,4點半鐘,起床出門割草去。6點鐘必須回來6點半生產隊出工去。不管颳風下雨,沒有一天休息的。到國慶後至元旦前,僱魚網捕魚分次拉到縣城批給魚販子,價格平均5角一斤。每年有收入300多元。那時錢也沒其它大筆開支,父母同意就買了。我父母親很開明的,73年我就託杭洲姑姑買了一塊上海手錶,憑票,120元。我可以很牛皮的說,我是我村〈1500〉人口第一個有上海牌手錶,鳳凰自行車的後生。只可惜等我有了這些後初戀女友已經嫁給別人了。那時是不充許搞承包的,私底下搞。有一年貧協代表到公社開會,有一跟我家有意見的向公社報告說我搞資本主義,租壙養魚。有風聲說公社裡要把我賣魚所得全部沒收。擔驚受怕了好幾年。還好沒有沒收。一連養了6年。後來是村裡都租不到了,78年就末養過了。不過也已經先富起來了。


老爺子82172724


七十年代永久51型載重車|79元飛鴿62型`載重車176元永久18型全鏈罩輕便車l86元永久26吋全鏈罩女式65型168元。雲南大理價。當時百貨公司倉管員售貨員月工資27元5角至35元。經理4O多元。商業局長官很大喲!月54元。當時我們縣百貨公司自行車由我安裝後出售。每輛工資二元五角,全鏈罩三元。永久每箱六輛,飛鴿五輛。我每天可安裝一箱五至六輛。一天可掙十多元。時間段六九年至八十年代初十四五年吧。但不可能月月都有車來裝。`每輛車值現在多少錢對比一下工資就行。

六六老翁。


老七35341


我生於80年代,由於年齡小,對那個時代的經濟沒有概念,認真請教父母以後,才敢回答這個問題,有不準確的地方,敬請各位前輩批評指正。

我的老家位於山東一個貧困縣,縣城旁邊的一個農村,當時自行車的品牌主要有永久、大金鹿、鳳凰、飛鴿等,永久是牌子最硬、檔次最高的,至少需要300塊。

80年代初,企業工人月平均工資在30元左右,一年是360元,刨去家庭必需的生活費和其他支出,剩下的錢不夠買一輛自行車,只有經過多年積累才能買得起。

如今30多年過去了,經過改革開放,我國經濟面貌和人民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明顯的就體現在交通便利,原來只有少數家庭才能擁有的自行車,連“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時代都過去了,現在“飛入尋常百姓家”是小汽車。

當然,現在企業工人月工資在3000元左右,一年是3.6萬元,刨去家庭必需的生活費和其他支出,剩下的錢也不夠買一輛小汽車,只有經過多年積累才能買得起。

80年代的國產永久自行車300塊左右,如今的國產高檔汽車也不超過30萬元,因此就購買“交通工具”而言,80年代的一輛永久自行車大概相當於現在30萬元。

但這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在於現在只要你錢就能買到小汽車,錢少的買普通的,錢多的買高檔的;80年代時,即便你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到自行車,即便買也沒多少選擇。

這是因為供給和需求的矛盾發生了變化。

80年代初,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已經發生一定改善,對物質生活的需要不斷增長,但當時供給嚴重不足,老百姓手裡有錢,想要買自行車,首先要有“票”。

“票”是計劃經濟模式下特有的,老百姓想要買東西,光有錢不有,還要有票,有的家庭已經攢夠了錢,想要買自行車、買電視機,但沒有票,人家國營商店是不賣給你的。

票不是人人都有,必須等單位發,一個單位有10張自行車票,卻有100個職工要買自行車,沒辦法只好論資排輩,年齡大、工齡長、級別高的職工優先,或者直接抓鬮抽籤,誰的運氣好給誰。有的職工分到票,但不想買,可以把票轉給其他人,從中賺一筆錢。

在那個供給嚴重不足的時代,商家會搞活動、打折、促銷、提高服務水平?那是不可能的,你求著人家國營商店,人家營業員鼻孔朝天,理都不理你。

城市職工還算好的,因為有辦法搞到票,農村就沒有這麼好的條件了。

我家是農村的,父母雙方家庭的經濟條件都一般,父親迎娶母親時,是從縣城同學家裡借了一輛自行車,把母親接回家的。後來經過幾年打拼,攢點錢想買自行車,但農民低人一等,撈不著自行車票,最後只好從城市職工手裡買了輛舊自行車,還花了120多塊錢。

說到比較,就難免有人懷舊,因為現在物價高了,“錢不值錢”了,但就生活必需品而言,相比80年代,如今的供給極大豐富,能夠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方面的物質需求,以前那個“憑票供應”的年代一去不復返了。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不會因為我們的懷念而倒退,但過去的那些時光永遠不會被忘懷,因為這些就是我們的歷史,我們彌足珍貴的回憶。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現在的錢和八十年代的錢相比較起來,貶值的很厲害,當年可能幾角錢就可以買的肉,現在十幾塊錢有時都買不上,當然物價高的同時,人們的工資也提高了不少,生活水平也相應提高。那麼那個年代的自行車現在花多少錢能買上。

要知道當時很多物品都需要拿票購買,自行車也不例外。當時有人購買過普通的永久自行車,大約話120元就能買上。在那個年代人們的工資是比較低的,平均下來,每人每月只能賺到三十多塊錢,這樣算下來一輛自行車就要花費四個月的工資,積攢的時間也是夠長了。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一萬多塊錢。

普通的永久牌自行車可能只需要120就夠了,但是全包鏈的自行車還要比普通的貴上四十塊錢。這個價格對於農民工來說簡直就是不敢想,因為當時的短工,勞累一天只有八角錢的收入,想要買這樣一輛自行車,他們得幹200多天,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生活中也會有花費,要是買了自行車,那就餓死了。如果以工人的工資來衡量自行車,一輛車得需要四萬塊。

還有一些更好的永久牌自行車,它的價格更高,差不多要180。當時的企事業單位員工的工資一個月只有四十五元,看來也得攢上四個月才能購買。如果按照現在企事業單位員工的工資水準計算的話,一輛自行車大約是兩萬塊錢。其實二十多塊錢,要是這樣計算的話,那些員工可能花將近一年時間才能買起。

其實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買永久的自行車是有錢人才敢想的,因為只有解決了基本的溫飽,才能更好地享受這些交通工具。在那個年代,很多人發下工資之後先會去購買糧票,剩下的錢則會去購買些鹽,醋等。除了買這些之外,大多數人剩不下多少錢,買自行車也是遠遠不夠的。甚至有人說過,當年的自行車可以換現在的轎車。

在那個年代,買自行車不僅僅需要錢,也需要關係。當時的自行車並不是有多少供應多少,而是緊供商品。


孔夫子說歷史


我是七零後,八十年代年齡還小,那個時候我父親在鐵路系統工作,工資是好像是三十八塊六,母親沒有正式工作,我家買的第一輛自行車是鳳凰二八全包鏈的,我的印象跟永久的價格差不太多,都是是一百多塊錢,好像是一百五十多還是一百六十多(我說的是北京這邊的價格,關鍵是,還得憑票!購物票證這個東西對於九零後以後的人來說可能是個傳說中的神器,他們可能很難理解買東西不僅要花錢,還需要資格,光有錢沒毛用)。關於價格只有一個模糊的印象,就清楚的記得車子,呵呵。對比一下我父親的工資就能看出來,一輛自行車基本上要花去他四個月的工資,我記得那個時候家裡包餃子買肉餡只用幾毛錢,普通冰棍二分錢一根,最好的也就一毛錢。我還記得在我女兒小時候在幼兒園學了“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這首歌,回來跟我說這個詞不合理,一分錢誰撿?我跟她說你老爸小時候一分錢能買三塊水果糖,絕對有人撿的時候,我女兒一臉不可思議的表情。那是個再也回不去的純真年代,懷念。根據消費水平來看,八十年代一輛永久自行車的價格,我認為大約相當於現在三到四萬之間。


燕國術士虎胤空


我八十年代未去一個山村裡教書,學校離家十多里山路。那個時候我女兒在家附近學校上五年級,兒子才四歲多一點點,也上一年級了!為了早晚在家照顧兒女,我不能住校,只能早去晚歸。我就買了一部女式永久牌單車。價格268元。當時我的工資137元,單車的價格將近花去了我兩個月的工資。按我工資的對照,那永久牌女式單車現在應該在8000元以上!不過,說真的,當時我花兩個月工資去買卻得心安理得,沒有感覺到很貴!但是,現在要我花8000元以上去買個單車回來,我肯定不會了。我再添幾千萬把塊就可以買部四個輪子的電動小汽車了!這大概就是時代的不同,隨著市場經濟的變化,物質的繁榮,人們的消費觀念變了!對生活的日常用品,交道工具的要求也高了!想想當年,我教書的學校在家的正東方,那年的冬節出奇的好,天天太陽。我騎著永久牌單車,每天迎著朝陽上班,夕陽照著我回家。我騎在車上,手握龍頭,下坡時不捏剎車,還稍稍用力,順勢衝上陡坡,上坡下坡,不費吹灰之力。山路彎彎我左衝右拐,飛行自如,衣服飄飄,感覺十分瀟灑!現在想想,還是年輕好呀!最值得炫耀的是,我三十年前騎著今天8000多元的永久牌單車還是蠻拽的噢


心如蓮花173349538


看到這個問題,我的思緒又回到了1978年,那年,我剛上一年級。當時還是生產隊掙工分的時代。農民辛辛苦苦幹一年,生產隊年底張榜公佈個人工分和錢數。

記得那年父親開支了二百多元,一年的總收入。當年是我們生產隊比較多的一個了,趁著熱乎勁,父親就買了一輛永久牌的雙手剎自行車,一年的收入差不多都用了。家人別提多高興了。

當時村裡一共不超過3輛。因為從此到姥姥家,我們不用步行了。父親後座帶著母親,前面坐著弟弟,我只能站在後座上,是站著!一輛永久自行車馱著四個人。當時的情景至今想起來還記憶猶新。永久是雙手剎,不像當時的大金鹿是腳剎,這個特點影響了我後來買摩托車都選擇踏板無級變速的,習慣了手剎使用了。但當時的永久自行車有個缺點,就是它的鏈條在盒子裡包裹,又是手剎,一到下雨天農村路上泥濘,泥巴一會就把輪子塞死了。需要用樹棍不斷的去摳掉。

我們家這輛永久自行車,從我二年級學會騎行,一直陪伴我到高中畢業,整整十二年。高中三年,都是騎著它。後來參加工作,就是父母在使用了。

不得不說,當時的自行車質量真的過硬,從1978年一直到前幾年家裡父母買了電動三輪處理賣掉,幾乎都在使用。就是更換了剎車皮,其他硬件真沒什麼大毛病。現在想起來,還是很懷念那輛陪伴了我們全家的自行車。它是那個年代的記憶。

當年父親用近二百元購買的,他一年的收入,換成今天的比例,應該差不多兩三萬了吧?從感情上講,在我們心裡它是無價的,因為這輛永久自行車陪伴了我們多年,經歷無數風風風雨雨,我的學生生涯更是少不了它。它是那個時代硬朗和堅韌的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