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被囚五國城,命曹勳回國給宋高宗帶話:有一件寶貝藏在太廟

宋徽宗一生只顧著風花雪月,不理政事,最後金人囚於五國城時,他卻讓曹勳逃回國給宋高宗帶話:“有一件寶貝藏在太廟。”你可知道這是什麼寶貝?他又為何這麼做?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

宋徽宗被囚五國城,命曹勳回國給宋高宗帶話:有一件寶貝藏在太廟

宋徽宗趙佶是宋朝第八位皇帝。他治理天下水平是一點沒一點,可是他在書畫藝術上的造詣卻非常高,在書法上,他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也算是頗有藝術成就了,可是書法寫的八方震驚,也不能用來重振朝綱,富民保疆吧。

宋徽宗被囚五國城,命曹勳回國給宋高宗帶話:有一件寶貝藏在太廟

最讓人覺得氣憤的,還是在政事上,他即位之後就重用的大奸臣蔡京等人,這些奸臣無惡不作,使得百姓民不聊生,這種“不務正業”的皇帝,再加上奸臣的推波助瀾,搞得災情四起,起義爆發,在公元1126年,金兵南下攻取了都城汴京,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和皇室貴族,以及後宮嬪妃,朝臣等一併被押解到上京,宋徽宗也被囚禁在五國城,終日鬱鬱寡歡,受盡了屈辱。他並沒有真的就此等死,宋徽宗曾讓曹勳逃出金國,返回中原,並帶給宋高宗一句話:“太廟中有一個寶貝。”宋徽宗想利用太廟中的這個寶貝營救自己。

宋徽宗被囚五國城,命曹勳回國給宋高宗帶話:有一件寶貝藏在太廟

什麼寶貝這麼重要?其實宋徽宗說的寶貝,就是太祖誓碑。

宋葉夢得《避暑漫抄》曾記載道:“宋太祖於建隆三年(962)密鐫一碑,立於太廟寢殿之夾室,謂之誓碑。平時用銷金黃幔遮蔽,門鑰封閉甚嚴。太祖傳旨:唯太廟四季祭祀和新天子即位時方可啟封,謁廟禮畢,奏請恭讀誓詞。”

宋徽宗被囚五國城,命曹勳回國給宋高宗帶話:有一件寶貝藏在太廟

誓碑就是宋太祖留下的,保存的完整又嚴密,一般人沒資格接近,而且北宋的各代皇帝“皆踵故事,歲時伏謁,恭讀如儀,不敢洩漏”。這就說明北宋的每一代皇帝都保守著這個秘密,嚴格遵守宋太祖遺留下的規矩。直到靖康之變,金人闖入皇宮,將祭祀禮器席捲而去,太廟的門也被強行破開,人們才看到這誓碑的模樣。

據史料記載,這誓碑高七、八尺,闊四尺餘,上面刻著三行誓詞:一為“柴氏(周世宗)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連坐支屬”;一為“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一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就是善待柴氏子孫,不能濫殺士大夫,給言官寬鬆的政策,還要嚴格遵守祖宗留下的訓誡。

宋徽宗被囚五國城,命曹勳回國給宋高宗帶話:有一件寶貝藏在太廟

碑文的內容公開後,有學者認為宋太祖和後面的皇帝,確實嚴格地遵循著“不殺大臣、言官”這條原則,就連范仲淹也曾由衷地讚歎:“祖宗以來,未嘗輕殺一臣下,此盛德之事。”這代表著北宋初期,優待士大夫,不輕易誅殺大臣是事實,這項規定對於激發士大夫的人格尊嚴,促進言官言論自由,有著極大的意義。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這碑文上的規定,也使他們獲得特權,使得一些人無所顧忌,橫行不法。雖說這些規定有褒有貶,不可否認的是,碑文內容對於宋朝皇帝的政事觀念,文官大膽進言,確實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宋徽宗被囚五國城,命曹勳回國給宋高宗帶話:有一件寶貝藏在太廟

宋徽宗讓曹勳回國,讓他給宋高宗帶話,是想宋高宗按照碑上的祖訓辦事。他覺得自己“不務正業”耽誤了宋朝,導致國力薄弱,軍事孱弱,這才讓金人鑽了空子。宋徽宗認為,只要宋高宗強兵強國,按照祖宗碑文嚴格要求自己,一定可以早日營救自己。可惜事與願違,宋高宗對迎接二聖回國一點興趣都沒有,宋徽宗也被囚禁了九年,在絕望中去世。

這塊石碑也沒了蹤跡,如同宋朝的江山一樣,最終成泡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