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方臘起義促進北宋滅亡但奠定南宋基礎


方臘起義是我國曆史上一次著名的摩尼教(明教)起義。這次起義讓北宋看到了江南富庶之地兵力空虛的弱點。在童貫的建議下,宋徽宗調遣西兵駐守江南。這些駐守江南的西兵,沒有參與北宋攻打燕京戰爭,也沒有參與靖康之變的作戰,意外的成為宋高宗趙構重構南宋軍事力量對抗金國的基礎性力量。

靖康之變後,宋徽宗、宋欽宗被金國押送到燕京。雖然趙構逃過一劫,但宋徽宗對於趙構能否穩坐皇位,並無信心。當時跟隨宋徽宗北上的曹勳在《北狩見聞錄》如此記錄宋徽宗對趙構穩坐皇位的悲觀:

“徽廟過河數日,宣諭曰:“我夢四日並出,此中原爭立之眾。不知中原之民,尚肯推戴康王否?””

隨後宋徽宗以曹勳年輕,能跑,要求曹勳找機會逃跑,讓他給趙構傳話,要求趙構立即即位,即便得不到擁立,也要學習東漢光武帝劉秀武力一統,保住趙氏江山:

“若不協順,記得光武未立事否?”

基本上趙構沒有讓宋徽宗失望,延續了趙氏江山。但宋徽宗可能沒有想到,正是當年童貫的一個無意佈局,為南宋延續留下了基礎性保障。

為何說方臘起義促進北宋滅亡但奠定南宋基礎

傳聞方臘藏身的方臘洞


童貫在平定方臘起義中的佈局

童貫在平定方臘起義中的佈局策略有二:

一、 平息民怨,下罪己詔、停止蘇杭製造局和花石綱。雖然《宋史 徽宗紀》記錄這些行為是宋徽宗的主動行為。但《宋史 王黼傳》明確記錄這些行為是童貫自行宣佈的,壓根就沒有問過宋徽宗。童貫率領10萬西兵攻打方臘。出發時,宋徽宗給童貫便宜之權,授權童貫可以以宋徽宗名義發佈命令:

“如有急,即以御筆行之”

童貫到了江南,看見花石綱對民眾造成的困苦,就讓幕僚董耘寫詔書,以宋徽宗名義發佈罪己詔,停止花石綱,於是“吳民大悅”。童貫平定方臘有功,原先隱匿方臘叛變消息不報告的王黼,在宋徽宗面前挑撥童貫,說方臘起義的原因是因為茶鹽法(蔡京創設的制度)童貫卻說是因為花石綱,明顯是將過錯推給宋徽宗。宋徽宗大怒。但童貫用起復蔡京來對付王黼,王黼只得作罷。

二、 童貫調西兵鎮守江南。《宋史 兵制二 禁軍下》記錄童貫在平定方臘之後,以駐守江南禁軍孱弱、全不知戰、將軍平時吃空額、全軍大部分士卒都是工匠致使方臘起義時無力鎮壓為由,提出在江南額外添置禁軍;但由於“南人怯弱,素失訓練,終不堪戰”,童貫提出調西兵鎮守江南,防止下一次可能的方臘起義。

““使陝西軍更互戍守。庶幾東南可得實戰之士,於計為便。”詔從之。其後南渡諸屯駐大軍即舊將兵之類。”

這清楚說明南宋中興四將兵力基礎是童貫調入江南的西兵。


為何說方臘起義促進北宋滅亡但奠定南宋基礎

方臘洞


南宋中興的基礎是西兵西將

南宋初期主力將領大部分都是跟隨童貫平定方臘起義。跟隨童貫平定方臘起義的南宋將領有:韓世忠、劉光世、王淵(韓世忠上司)、辛興宗(韓世忠說他搶了自己擒方臘的功勞)、劉光世、劉延慶(劉光世父親)、何灌(開封人,但長期在童貫部下和西夏作戰)、王雲(童貫幕僚,力勸宋欽宗割太原三鎮議和,要求趙構出質)、姚平仲、折可存、劉鎮、王稟郭仲荀。

其中郭仲荀、姚平仲、折可存是方臘被擒獲後繼續留在浙江平定方臘起義餘黨的。

以下是各將在平定方臘起義中的記錄:

何灌擒獲方臘軍將帥呂師襄。劉延慶因平定方臘戰功,得以節度河陽三城。劉光世因攻破衢、婺二州,因功授予耀州觀察使,升鄜延路兵馬鈐轄;王淵,是劉延慶軍先鋒,派遣韓世忠用伏擊計策擊敗錢塘方臘軍,因功授予閣門宣贊舍人、權京畿提舉保甲兼權提點刑獄公事。韓世忠,王淵軍偏將,因功授予承節郎。辛興宗,派遣歸降的部下宋江攻打杭州(據南懷瑾《歷史的經驗》),擒獲方臘(韓世忠指控其搶功)。王稟,在秀州擊敗方臘將方七佛,包圍杭州,攻下睦州、青溪縣,圍攻幫源洞,因功升宣撫司都統制。姚平仲,收復浦江縣。折可存因平定方臘戰功升遷武節大夫。郭仲荀收復上虞縣。劉鎮收復歙州。

《宋史 高宗紀一》記錄靖康之難時駐守江南的西兵並沒有參與。靖康元年,宋欽宗任命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管轄河北禁軍、廂軍、鄉兵等,江南駐守的西兵並不受趙構管束。其後:

“時帥府官軍及群盜來歸者號百萬人,分屯濟、濮諸州府,而諸路勤王兵不得進。”

“以知淮寧府趙子崧為寶文閣學士、元帥府參議官、東南道總管,統東南勤王兵。”

這兩段記錄都明確說明童貫調守江南的西兵並沒有參與靖康之變,成為南宋初的基礎性軍事力量。

為何說方臘起義促進北宋滅亡但奠定南宋基礎

宋朝禁軍弓弩


南宋早期軍事結構

靖康元年閏11月,趙構被宋欽宗任命為河北兵馬大元帥,陳亨伯為元帥、汪伯彥、宗澤為副元帥;12月趙構開大元帥府,兵力為1萬人,分為五軍,以陳淬為都統制,當時張俊、苗傅、楊沂中、田師中已經是趙構部下。宋欽宗要求趙構固守河北。後因為和議,趙構讓宗澤率領萬人防守澶淵但揚言趙構親自駐守,趙構駐守東平。

建炎元年正月,黃潛善、楊惟忠率領幾千人加入趙構,趙構任命楊惟忠為元帥都統制;4月宋徽宗、宋欽宗被俘虜北遷,朱勝非、韓世忠率軍前來加入;5月趙構即位。

趙構即位時的兵力分為三部分:

一、趙構設立的御營軍。趙構即位後,因為北宋禁軍已經崩潰,因而設立御營司,建立御營五軍,分別是由張俊、韓世忠、劉光世、王淵、苗傅五人統帥。苗劉兵變後,楊沂中才成為御營右軍統領。

建炎四年,改御營軍為神武軍、神武副軍,撤銷御營司。

二、宗澤在開封設立的東京留守司軍。趙構即位後,因為和金朝談和不成,趙構南渡,留宗澤留守東京開封。宗澤因此設立東京留守司軍。宗澤死後,東京留守司軍瓦解,成為守衛建康的杜充軍。

三、陝西軍。南宋初,陝西軍依然按照北宋體制存在,為永興軍、鄜延、環慶、秦風、涇原、熙河六路,步兵12萬、馬軍6萬。當然只是名額,實際沒有這麼多。建炎四年富平之戰陝西軍被金軍擊敗,陝西軍退守四川,成為吳玠、吳璘兄弟守衛四川的主力。

其後南宋趙構期間的軍號有:

一、神武軍。神武軍是以劉光世的御前巡衛軍、韓世忠的神武左軍、張俊的神武右軍為主。而先由辛永宗、後由楊沂中的神武中軍,是趙構的宿衛軍,很少參戰。

神武副軍有岳飛的神武右副軍和李橫的神武左副軍。隨後岳飛的神武右副軍升格為神武副軍。紹興三年李橫被劉豫的李成擊敗,撤銷神武左副軍,併入張俊的神武右軍;岳飛的神武副軍,因巨師古的神武后軍被撤,而升格為神武后軍。

二、行營護軍。紹興五年趙構以神武軍名號乃北齊軍號為由,下詔改神武軍號為行營護軍。於是韓世忠、岳飛、劉光世、吳玠、張俊五軍分別為行營前護軍、行營後護軍、行營左護軍、行營右護軍、行營中護軍。

三、御前諸軍。紹興11年,劉光世被罷、吳玠病死,加上金宋議和,趙構收回張俊、韓世忠、岳飛兵權,撤銷行營護軍,將五將兵力改變為御前10軍,屯駐在淮南和四川。御前諸軍又被稱呼為屯駐大兵。

為何說方臘起義促進北宋滅亡但奠定南宋基礎

方臘洞


總結

宣和2年方臘之變成為北宋歷史的一個轉折點:

1、 方臘起義,打斷了童貫趁金國攻打遼朝而以戰鬥力高的西軍攻取燕京行動計劃。當時童貫已經整頓好西兵準備北攻燕京。王黼隱匿方臘起義消息,目的也是要童貫按計劃攻打燕京。只是江南禁軍弱不禁風,方臘軍攻城略地,迫使北宋不得不將攻打燕京的童貫改調取平定方臘起義。雖然平定方臘起義後,童貫依然繼續攻打燕京,但戰力已經大為下降,因為一半西兵已經駐守江南。最後,北宋因為戰力不行,不得不請金軍攻打燕京,引發雙方的矛盾。

2、 方臘起義迫使北宋不得不寬容對待江南,為趙構建立南宋奠定基礎。童貫以宋徽宗名義下罪己詔、停花石綱,隨後宋徽宗又下詔免除方臘起義戰亂地區的賦稅,穩固了江南對趙氏的人心。沒有這些措施,摩尼教還會在江南再次起義。雖然北宋平定了方臘起義,但摩尼教在江南勢力還是很強大,方臘餘部都轉移到福建隱匿。

童貫平定方臘時所率領的將領,在靖難之變後南宋初軍事主力。童貫留在江南鎮守的西軍成為南宋初期基礎性軍事力量。


歷史哨聲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