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的回答

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的回答

每到夏天畢業季,有一個話題總會引起大家的爭論——對於即將踏入職場的畢業生們來說,學歷和能力,哪一個更重要?

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的回答


站在用人單位的HR的角度來看,他們會偏向於學歷更重要。許多單位雖然沒有明說,其實都對學歷有嚴格要求,於是有些心直口快的HR會坦言,“非211、985學校的畢業生根本不考慮。”雖然是實情,但多少帶有學歷歧視的嫌疑,經常遭到大家的口誅筆伐。

站在畢業生的角度來看,主流觀點是認為能力更重要。名校的畢業生,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基本認同這個觀點;普通高校的畢業生,個人能力是自己與名校畢業生競爭的唯一底牌,就更認同這個觀點了。

由於立場和觀點不太一樣,於是以畢業生為主體的勞方,與以用人單位為主體的資方,經常發生小糾結、小摩擦、小衝突,上演了一幕幕喜怒哀樂的職場故事。

這樣的故事,每年都在上演,這樣的爭論,每年都在重複。有沒有結果或定論呢?對不起,目前還沒有。

為什麼會這樣?比較靠譜的解釋是,學歷和能力,其實都很重要。

既然都重要,大家為什麼一直爭論不休?可能的原因,是因為在不同的時間點上,它倆的重要程度是有所變化的。

先不下結論,來看個真實的故事吧。

這是發生在2017年的一件真事,當時引發了大量的媒體報道,有點兒起伏跌宕,帶點兒黑色幽默。

一中年男子任某,本身只有小學文憑,他為了找工作,偽造了一大堆高大上的背景:身份證明、清華研究生學歷、北京戶口、名企任職經歷、甚至正兒八經的離職證明。他把這些資料發佈到招聘網站,立刻引起了獵頭的注意。隨後被獵頭推薦到某知名企業出任高管,居然順利通過了面試,高官厚祿,走馬上任。

可是上班沒幾天,公司發現其能力平平,完全不給力,就解聘了。把他請走了之後,公司跟獵頭嘀咕,此人背景如此深厚,為何表現這麼糟糕,莫不是有什麼貓膩吧。後經招聘網站一調查,真相大白,任某整個就一騙子。

隨後公司一紙訴狀,把任某告上法庭。傳喚他的時候,他已在另外一家公司上班,依然是高官厚祿。法院讓任某取保候審,他當時的那份工作當然是丟掉了。

事情到此本該告一段落,可是生活中從來都不缺少意外。在取保候審期間,任某再次上網求職,如法炮製,居然又順利地在外地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直至警方依法抓捕了他,鬧劇才宣告結束。

此事經過媒體爆出後,大眾輿論譁然。許多網友衷心佩服這哥們兒的心理素質和臨場演技,簡直有衝擊奧斯卡小金人的實力啊,曲折的劇情也堪稱神劇。

當然,更多的人有了一系列的疑問: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讓騙子大行其道?那些招聘網站、獵頭和HR們,各自要負什麼樣的責任?學歷和能力,究竟哪個更重要呢?

前兩個疑問,只能一筆帶過。

出問題的環節應該不少,比如招聘網站的審核、獵頭推薦的程序、HR面試的過程,應該都存在問題,否則也不會出現這樣的鬧劇,而且是多次反覆地出現。如果追責的話,網站、獵頭及HR,誰都脫不開干係,具體負什麼責任,只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真正值得好好討論與反思一下的,是最後一個問題:學歷和能力,究竟哪個更重要?

這就回到前面的話題了。有人說,學歷更重要。這哥們兒要不是把自己包裝得高大上,誰會理他,根本就沒有得手的機會。有人說,能力更重要,這哥們兒要不是因為能力欠缺而露餡,說不定到今天還在高管的位置上坐著呢。

這兩種說法都成立,只是不夠全面。因為站在不同的邏輯起點,就能得出不同的邏輯結論,誰也駁不倒誰,同時誰也說服不了誰。

按照我的個人理解,學歷和能力,都很重要。只是,在不同的時候,它們的次序排行有所差別。換句話說就是,在該看學歷的時候,學歷就比能力重要;在該顯能力的時候,能力就比學歷重要。

這也許就是學歷和能力的辯證關係。

什麼時候該看學歷?應聘/招聘的時候。

就拿前面的那出鬧劇來做例子。如果任某沒有精心偽造一系列假證件,把自己包裝得很豪華完美,他哪有機會入獵頭的法眼,根本就沒後面的故事。學歷一直是職場“敲門磚”,手裡沒這個傢伙什,連敲門的資格都沒有。

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全球都在追逐高學歷的原因,有了高學歷,就有了敲門的資格,而有了這種資格,一切皆有可能。你說學歷重不重要,當然重要。

什麼時候該看能力?工作的時候。

任某憑藉過硬的心理和演技,過關斬將,成功忽悠住了獵頭和HR,算是小成功。只是在實際工作中露餡,名不符實,被掃地出門。要是他能力堪任,東窗無事,可以算大成功。

這就是源遠流長的能力至上論,比如大家熟知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真金不怕火煉”“腹有詩書氣自華”等等,表達的都是這個意思。能力一直是事業“助推器”,只要有真本事,走遍天下都不怕。你說能力重不重要,當然重要。

既然學歷也重要,能力也重要,那都重視起來不就好了嗎,為什麼非要“一較高低”呢,而且由來已久,年年重複?

原因很簡單,很多人,尤其是涉世不深的年輕人,經常把它們放錯位置,所以老是出事,造成了職場上各種各樣的喜怒哀樂。

錯誤分成兩種情況。

第一種:在該講究學歷的時候,有些人卻在強調能力。

比如大學畢業生求職的時候,關於學歷和能力的爭論就沒消停過,不少人會高舉“學歷歧視”的大旗來討伐各用人單位。幾乎每年下半年,都有那麼幾齣戲不定期上演。

可是HR們也很無奈,他們的最終目的當然是招攬能力優秀的人才。初次接觸,他們並不瞭解求職者的能力,因此只好藉助學歷來篩選,這是提升招聘效率的好辦法,有什麼問題呢。在沒條件沒時間考察應聘者個人能力的初試階段,學歷就是一個分量很重的依據。招聘總得有點依據不是嗎,總比抓鬮抽籤要科學吧。

退一步說,你的學歷不怎麼樣,但是能力很強,最好的辦法不是在應聘受挫之後到處叫屈,而是在應聘的時候拿出實實在在的證據,證明自己能力的強大,足以彌補學歷的不足。這樣的人才,HR其實更願意招,來之能戰啊。可惜的是,沒幾個人能做到這一點。

第二種:在該比拼能力的時候,有些人卻拿學歷說事。

在實際工作中,學歷包括但不限於學位和畢業院校,也包括資歷在內。計劃經濟體制下,單位都講究論資排輩,但市場經濟環境下,能力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現在的大多數公司,“能者上,庸者下”已是基本共識。

可是,即使有這樣的大環境,在年底評優、幹部提拔、升職加薪等關鍵時刻,總有人心懷不滿。他們的理由千奇百怪,源頭卻差不多,“憑什麼是他不是我,我的學歷比他好,我的資歷比他老……”自己在單位勤勤懇懇地幹了好幾年,都沒挪窩,那傢伙才來幾天,憑啥升職?

當然是憑能力。別人的學歷或資歷也許比你差得多,但是別人的能力比你強得多。領導當然喜歡能力強的下屬,因為別人貢獻突出,被提拔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自己要想獲得升遷,必須加強自己的能力才行,熬資歷的時代早就過去了。

只是,人在失落的時候,基本上不會有這份清醒,只有眼紅腦熱、惱羞成怒、羨慕嫉妒恨。

職場上向來充滿榮辱沉浮,很多時候,正是由於上述那些情況,把學歷和能力放錯了位置,才造成了爭論不休,映射出眾生百態。

一言以蔽之,學歷是“敲門磚”,能力是“助推器”,人們在追求學歷的同時,也要注重實際能力。學歷和能力,都很重要,不用比較誰更重要,只要別放錯位置就行。

如果運用兩軸四分法,職場人士可歸納成四類。只有學歷沒有能力,繡花枕頭;只有能力沒有學歷,民間高手;既沒學歷也沒能力,江湖騙子;既有學歷也有能力,職場達人。

學歷和能力都重要這是沒話說的,但是學歷確實是能力的一到門檻線,你沒有學歷,別人是看不到你的能力的,這就是現實。所以大家如果真的很有能力,但是又得不到提升,提升學歷就是唯一的出路,學歷和能力都在手還擔心找不到高薪的工作嗎?與其在這裡爭論學歷和能力那個更重要,還不如抓緊時間提升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