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作品選》郵票上那枚印文的“故事”

自從《吳冠中作品選》郵票圖稿公佈之後,很多小夥伴都在糾結這個版張的設計,特別是前三圖的油畫,撕四方連的時候會,會破壞原有美感。

但是很多人都忽略在這套郵票上,猶如靈魂存在的那一枚吳冠中生前使用的印章。

《吳冠中作品選》郵票上那枚印文的“故事”

中國郵政發行的“名家作品選”系列郵票,從2002年發行《八大山人作品選》特種郵票時,首次採用八大山人“哭之、笑之”的署名作為設計元素,放置於作品之外,郵票的右上方,這個設計當時一經推出獲得廣泛稱讚。

《吳冠中作品選》郵票上那枚印文的“故事”

之後在2007年發行《李可染作品選》特種郵票的時候,除了採用李可染先生的簽名外,還在下方簽印了一枚“”字印文。當時這符合中國傳統繪畫創作的設計,獲得了相當多的好評,並且也成為這類郵票設計的固定元素。

《吳冠中作品選》郵票上那枚印文的“故事”

但是在《吳冠中作品選》的郵票之上,只保留了一枚“

”字印文,而吳冠中先生的簽名,只在郵票版張上運用。(這也是很多小夥伴糾結的根源)。

《吳冠中作品選》郵票上那枚印文的“故事”

之前的直播訪談中,設計師王虎鳴曾經談到,手寫的“吳冠中”三字簽名也曾經也作為設計元素,只不過排版效果不佳,於是手寫簽名只安排在郵票版張。但是那一枚“”字印文,卻在郵票和版張上,都得以保留,那麼這一枚“

”字印文有何故事呢?

《吳冠中作品選》郵票上那枚印文的“故事”

2007年發行的《李可染作品選》郵票,使用的是印文為“李”;2009年發行的《石濤作品選》郵票,使用的是印文為“石濤”;2016年發行的《劉海粟作品選》郵票上的印文為“劉海粟”,那麼這個吳冠中的這枚“荼”從何處而來呢?

《吳冠中作品選》郵票上那枚印文的“故事”

《吳冠中作品選》郵票上那枚印文的“故事”

《吳冠中作品選》郵票上那枚印文的“故事”

這個“荼”不僅僅出現在印文之上,而在選用的三幅油畫作品上,也看到“荼”字的簽名。這一個“荼”字,是吳冠中先生20歲,準備留學法國的時候,給自己取的一個筆名,並且從此陪伴了自己近七十年的藝術生涯。

《吳冠中作品選》郵票上那枚印文的“故事”

荼者,嚐盡世間之苦也。當時年方20歲的吳冠中,正直年少風華,彷彿擁有無限的精力。他無限崇拜梵·高、高更,崇拜他們的作品,也崇拜他們那顆並未被苦難所擊倒的熱愛之心,於是取名為“荼”。

《吳冠中作品選》郵票上那枚印文的“故事”

彷彿猶如命中註定一般,老人在西方遊學,歸國之後,遭受了巨大磨難,一生飽受堅信。正如當年他辭別恩師的時候的所言“我吃了三年西方的奶,但卻擠不出奶。我必須回自己的山裡去吃草,才能有奶。藝術的學習不在歐洲、不在巴黎、不在畫室,在祖國、在故鄉、在家園,在自己的心底。”

《吳冠中作品選》郵票上那枚印文的“故事”

瓜藤

高粱與棉花

《吳冠中作品選》郵票上那枚印文的“故事”

吳冠中在那個特殊時間,在李莊創作的作品,是吳老一聲藝術創作的轉折點,從之前單純追逐形式審美到追求符合人民群眾的審美。面對磨難,之後的吳老只是點評四字“嚼透黃連”。

《吳冠中作品選》郵票上那枚印文的“故事”

老人一生常說“我負丹青”,他真的辜負了丹青嗎?是他揹負了中國丹青的使命,是他要把油畫努力實現民族化的夙願,是他希望能夠推翻各國對於美的成見。正因如此,他被譽為“中國畫壇最後一位大師”。


參考文獻:《我負丹青》

整理:8090集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