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帝國墳場”之稱的阿富汗,有史以來,哪些大國在這裡折戟沉沙?

大馬哈魚12


作為一個幾乎位於亞洲中心位置的國家,阿富汗東接中國、東亞,北邊是當年蘇聯的直接統治區域,往南則與印度洋南亞地區相連,往西則直通中東石油大國。歷史上的帝國,不論是為了掌控世界格局,還是近代為了石油資源,阿富汗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這也使得它屢遭帝國入侵,歷史上的波斯、突厥、唐朝等都曾統治過這裡,而同樣有大量帝國曾在這裡折戟沉沙,從而使得其獲得了“帝國的墳墓”這一稱號。

△阿富汗地理位置

唐朝:恆羅斯之戰後喪失統治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王朝之一,阿富汗對於大唐來說極為重要,它的北邊乃是突厥等遊牧民族,南邊則是印度半島諸國,西邊則是通往波斯大食的道路,因此阿富汗可以說是唐朝絲綢之路上極為重要的一個節點。

因此,唐朝攻滅西突厥之後,隨著吐火羅的突厥王朝向唐稱臣,唐朝便於阿富汗地區設立月氏都督府。此外,大唐還於唐高宗龍朔二年(662年)至咸亨五年(674年)封流亡來唐的波斯末皇之子卑路斯為波斯皇帝,設置波斯都督府于波斯東部與阿富汗境內。

天寶十年(751年)四月,為了遏制大食的東進,以攻為守,高仙芝率軍從安西出發,在翻過帕米爾高原(蔥嶺)、越過沙漠,經過了三個月的長途跋涉之後,於同年七月抵達並圍攻恆羅斯城,早已準備進攻安西四鎮的阿拉伯人立即組織十餘萬軍隊趕往戰場。

高仙芝率領的唐軍與阿拉伯軍隊在恆羅斯河兩岸相持五日,結果葛邏祿部眾突然反叛,與阿拉伯軍夾擊唐軍,導致高仙芝失敗,只剩下數千人返回。此後,隨著唐朝內部爆發安史之亂,唐朝再也無力控制此地,蔥嶺以西之西域諸國盡皆歸於阿拉伯,使得此後中亞地區逐漸伊斯蘭化。

蒙古:成吉思汗西征的第一次大敗

從1215年左右消滅了古爾王朝之後,阿富汗地區便被興起的花剌子模所統治。1219年秋,蒙古開始大舉入侵花剌子模,雖然札蘭丁請求統兵抵抗,但阿拉丁還是選擇了逃往西境避戰,結果成吉思汗先後攻佔不花拉、撒馬爾罕,並派哲別、速不臺追擊阿拉丁。

△成吉思汗西征路線

1220年終,阿拉丁病逝,其子札蘭丁繼位。次年初,札蘭丁返回都城玉龍傑赤,但因部分大臣排擠並圖謀加害而逃往哥疾寧集結大軍,進駐八魯灣(今阿富汗喀布爾之北),並殲滅了蒙古的千人先鋒隊,成吉思汗得知之後,派大斷事官失吉忽圖忽率三萬騎兵攻打札蘭丁。

雙方列陣於八魯灣戰場,由於蒙古軍的人數少,失吉忽都忽連夜讓每個騎兵的馬背上綁一個氈子做的假人。第二天札蘭丁的士兵看到敵人突然增加了許多,以為蒙古援軍已到,便想逃跑。札蘭丁堅決制止了可能發生的潰亂,大聲命令:“還是我們的軍隊人多,從左右兩面包抄過去!”

△札蘭丁·明布爾努

札蘭丁率軍衝出,企圖將蒙古軍包圍在中央。失吉忽都忽揮兵抵抗,眼看就要被包圍,只好撤軍。但是地面凹凸不平,有許多坑洞,加上蒙軍列陣於峽谷之中,兵力無法展開,在密集的箭雨中,蒙古軍紛紛落馬,死傷慘重,而這也是蒙古西征以來的第一個大敗。

大英帝國:三次入侵均宣告失敗

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英國殖民者為了與沙俄爭奪中亞控制權,曾企圖將阿富汗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於是曾先後於1839年至1842年、1879年至1880年和1919年三次入侵阿富汗。然而,強悍一時的“日不落帝國”,三次入侵卻均已失敗告終。

1839年,在阿富汗逐漸倒向沙俄之後,英國隨即以阿富汗拒絕與大英帝國締結反對波斯和沙俄的同盟為藉口,派遣了一支2.1萬人的軍隊(包括英國人和印度人)公然入侵阿富汗,雖然英軍一度攻佔了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且沙俄拒絕了阿富汗的求援,但不到兩年的時間,阿富汗人的游擊戰便迫使英軍不得不於1942年10月12日撤回印度。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隨著英俄兩國在阿富汗兩翼持續擴張,阿富汗再度被迫倒向沙俄,並拒絕了英國使團來訪。1878年11月,英殖民軍3.5萬人兵分三路入侵阿富汗,阿富汗為了迫使沙俄實現出兵援助的承諾,而故意採取分兵不防守的姿態,誰知沙俄當時主要精力在歐洲,根本不願與英軍在阿富汗交戰,結果阿富汗戰敗併成為英國的附屬國。但僅僅數年,英軍便因阿富汗人的頑強抵抗而於1881年4月再度撤軍。

1919年,隨著印度解放運動爆發和俄國的十月革命,阿富汗開始爭取徹底獨立,英國不願放棄阿富汗而再度派遣3.4萬人入侵阿富汗。阿富汗雖然裝備不如英軍,但戰鬥意志卻十分頑強,再加上得到了印阿邊境少數民族起義軍的支持,英軍舉步維艱。1921年11月22日,英阿簽訂和約,英國承認阿富汗獨立。

蘇聯:戰爭持續九年最終被迫撤軍

上世紀五十年代,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圍繞普什圖斯坦問題發生嚴重爭端,兩國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蘇聯利用這個機會,表示堅決支持阿富汗的立場,並對當時親美的巴基斯坦進行打擊,迅速將阿富汗籠絡到了蘇聯的大家庭之中。

從1973年至1979年9月,蘇聯在阿富汗先後發動三次政變,先是國王查希爾被首相其堂弟達烏德推翻,其後幾年達烏德又被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推翻,緊接著塔拉基又被哈菲佐拉·阿明推翻。而這些政變均是由於阿富汗當權者不願聽從蘇聯擺佈而被推翻的。

1979年9月底,蘇聯開始以“支援階級兄弟”為由對阿富汗出兵,然而強大的蘇聯卻就此深陷於阿富汗各個勢力的遊擊泥潭當中,難以速戰速決。直到戈爾巴喬夫上臺後,蘇聯最終決定終止一直沒有結果的阿富汗戰爭,並於1988年5月開始從阿富汗撤軍,1989年2月15日蘇聯政府就從阿富汗撤軍結束髮表聲明,阿富汗戰爭至此結束。

在這場歷時9年的戰爭中,阿富汗有130多萬人喪生,500多萬人流亡國外淪為難民;蘇聯先後有150多萬官兵在阿富汗作戰,累計傷亡5萬餘人,耗資450億盧布。

美國:戰爭持續18年仍未能徹底掌控局面

1994年,奧馬爾在巴基斯坦與阿富汗邊境成立塔利班政權,並於1997年基本佔領全國,雖然塔利班政權相較於之前的軍閥政權要正規許多,但卻因殘忍暴力、歧視女性、抵制現代化、仇視異教徒等方針,使得這個國家長期處於壓抑和恐怖之中。

2001年,“911事件”爆發後,美國總統布什向世界宣佈美軍要在阿富汗打一場樣式很特殊的反恐怖戰爭,以徹底消滅製造9.11事件的幕後黑手及其同盟者塔利班武裝。這場戰爭中,與阿富汗作戰的國家主要有美國以及英國、德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北約國家,吉爾吉斯斯坦、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國為美軍提供了後勤支援並在戰後派遣軍隊駐紮阿富汗(駐阿韓軍在2007年發生韓國人質被綁架事件後撤離阿富汗)。

然而這場持續了十幾年的戰爭,美國除了付出美元和美軍屍體外,仍然未能徹底掌控局面。2011年,隨著本拉登被美國特種部隊擊殺,奧巴馬於2012年訪問阿富汗,並與阿富汗簽署了戰略伙伴關係協議,後於2014年12月29日正式宣佈阿富汗戰爭結束。

2020年2月29日,美國與塔利班在卡塔爾多哈簽署和平協議,持續長達18年之久的阿富汗戰爭是否真的就此結束,還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香茗史館


我來說說!

阿富汗位於亞洲腹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阿富汗山地高原佔國土面積的五分之四,人口以普什圖人為主,信奉伊斯蘭教。

歷史上波斯、突厥、柔然、亞歷山大、蒙古、月食等都曾戰領統治過阿富汗。大唐帝國也曾經佔領此地並設都護府,加以統治。阿富汗本就不是一個文明傳承的國家,而是一個周邊大國勢力覬覦的角鬥場。

近代先是大英帝國從1839年到1919年間,三次入侵阿富汗,由於阿富汗有反抗基因和利用多山地形開展游擊戰爭的豐富經驗,以及一直就垂涎阿富汗的沙俄的支持,在阿富汗人幾十年拼命抵抗下來,最後英國的三次入侵都以失敗收場。

二戰後,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霸,阿富汗內部派系鬥爭嚴重,前蘇聯瞅準時機,於1979年出動8萬大軍,在大批飛機坦克的協助下悍然入侵阿富汗,蘇軍迅速戰領阿富汗全境。但是接下來的十年時間,可說是蘇聯人的夢魘,阿富汗人民的反抗基因被激活,他們游擊戰藝術和堅決反抗精神,讓蘇聯大兵難以消受。蘇軍曾一度增兵至十二萬,也未能撲滅阿富汗人的反蘇之火。最後戈爾巴喬夫只得下令撤軍,結束了這場歷時十年;蘇軍陣亡5萬多;耗資400多億盧布,沒有撈到丁點好處的戰爭。

蘇聯人灰頭土臉的敗退後,美國人又盯上了阿富汗這塊是非之地。1996年阿富汗"塔利班”逐步佔領大部阿富汗國,到2001年“9.11”後,這支由基本學生組成軍事集團,自稱是“世界上最乾淨的伊斯蘭“,被美國人視為恐怖組織,出兵進剿。美國的高科技現代化武裝的軍隊開進阿富汗,塔利班抵擋不住,退入山區。於是英俄在阿富汗的黴運轉嫁到了美國人的頭上,美國人搜剿塔利班,見不到人影,可塔利班襲擊美國人的兵站和傀儡政府的目標,屢屢得手,十八年下來,耗資幾千億美元,擱下了幾百條美國大兵屍體的阿富汗戰爭,弄得美國人焦頭爛額。

特朗普不得不放下身架,來求塔利班談判,以期在阿富汗脫身。

日不落的大英帝國;雄極一時北極熊蘇聯;和當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的遭遇,讓世人不得不慨嘆阿富汗這塊貧窮的山地,就是“帝國墳場"!





滄州老夫子


從古至今世界上的強大帝國和超級大國,都沒有徹底征服過阿富汗,讓他們憎恨,折服和傷心而退。

阿富汗在古今戰爭歷史上,被人們習慣稱為“帝國墳場”、“強國傷心地"和“大國絞肉機”等。

阿富汗全稱: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首都喀布爾,面積64萬多平方公里,人口3256萬(2O15年統計),宗教信仰伊斯蘭教,使用語言為普什圖語和達里語等,GDP2OO多億美元,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阿富汗全國五分之四的面積為山地和高原,平均海拔3500多米的興都庫什山脈橫陳境內,是中亞與南亞間的重大障礙。風蝕地貌同時造就了縱橫交錯的巖洞與峭壁,構造詭異。除了當地人以外無人知曉。丘吉爾年輕時曾經在此調查,被複雜的地形搞得焦頭爛額。即使是科技發達的現在,也沒有 一幅地圖可以準確描繪出阿富汗,尤其是阿富汗和巴巴羊交界處的地形,這裡複雜的溶洞和地下長廊成為了阿富汗的“胡志明小道”。

世界上各大國,各個文明人口經濟的主要地區都處於溫暖溼潤濱海地帶和海外的島嶼。中亞一帶尤其阿富汗,對於任何一個文明和國家來說,都是距離其人口經濟中心距離遙遠而交通不便。成本很高。這就讓很多侵略國家,勞師遠征,後勤供應不濟,交通補給線拉長,很容易受到攻擊。如果短時間內結束不了戰爭,就很容易陷入困境。

阿富汗周圍強國林立,無論是哪一個國家入侵阿富汗,勢必會被周邊其他國家敵視,或多或少的為阿富汗提供援助。當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出於對蘇聯人的忌憚,阿富汗游擊隊在和蘇聯人作戰的時候,美中英法印,從來都是要武器給武器,要資金給資金。所以蘇聯到解體,都未能徹底征服。

阿富汗雖然只有約2993萬(2007年1月人口普查)人口,卻有20多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各民族又分為若干個大部族或集團,下面又分成眾多的小部族或家族世系。由於地形複雜,交通不便,經濟、文化落後,各部族間相互隔絕,形成了各自獨特的文化傳統。部族的內部事務由各自的首領管理,而且大多數部族擁有自己的武裝,矛盾錯綜複雜。阿富汗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國家,而是部落的聯合,地方權力掌握在各部族長老手裡而非地方長官。就算你打倒了中央政府,依然要面對各地部族的不斷襲擊

阿富汗的民族構成主要以普什圖族為最多,其次為塔吉克族、烏茲別克族、哈薩拉族、土庫曼族等。

阿富汗的地理位置:位於亞洲西南部,伊朗高原東北部,是中亞的一個內陸國家。西部與伊朗接壤,北部和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相連,東部與中國和克什米爾(巴基斯坦控制區,有爭議)相鄰,南部與巴基斯坦相接。

阿富汗地區在世界古代歷史上,曾經是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沙皇帝國、蒙古帝國和大唐帝國等爭奪、控制、佔領和侵略的戰略要地。

在近代和現代世界歷史上,又有日不落的英國、蘇聯和美國兩個超級大國,對阿富汗進行瘋狂的軍事佔領和侵略。但是他們都妄想徹底征服阿富汗,現在只有美國還繼續苦苦掙扎不斷增兵,不吸取沉痛的歷史教訓,結果是不可能像美國想像的那樣“美好”,等侍美國的將是要麼主動撒軍,要麼被動撒軍。

那麼是什麼重要原因,讓阿富汗成為“帝國墳場”的哪?其重要原因是:

1,阿富汗人具有堅強的意志和勇敢彪悍的民族特性。

在1839年~1919年的80多年裡,英國為了與沙俄爭奪中亞的控制權,擴大殖民地範圍,先後三次入侵阿富汗,動用3~5萬不等的兵力,最後在阿富汗人民的英勇頑強抵抗下,英軍每次入侵阿富汗幾乎都是全軍覆滅,慘敗收場。

1921年11月22日英阿兩國停火談判,簽訂了協議,英國承認阿富汗獨立。英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日不落”超級強國,都沒有戰勝弱小的阿富汗,可見阿富汗人民是一個具有堅強意志、勇敢彪悍的民族。

2,阿富汗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徵,是極其的特殊。

蘇聯為了支持阿富汗親蘇的卡爾邁勒政府上臺,在1979年12月27日開始大規模入侵阿富汗,至1989年2月15日開始全面撒軍,在近1O年的時間裡,蘇聯動用了15O多萬的各軍兵種部隊,傷亡5萬多人,損失2OO多億美元的代價,最後以徹底慘敗撒軍收場。阿蘇戰爭最終成了導致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

蘇聯慘敗的重要原因除了第一點以外,就是因為蘇聯的現代化、機械比軍兵種無用武之力,在阿富汗以高山狹谷,溝壑縱橫佔8O%,河谷平原佔20%交通不變,後勤給養難以補充的不利條件下,阿富汗人利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徵,頑強抵抗使蘇聯人徹底失敗。

3,阿富汗人學習和運用游擊戰術,是最成功的典範之一。

在美國發生911事件以後,於2OO1年1O月7日,以美國和英國為首的北約部隊,對阿富汗以“反恐"的名義發動了侵略戰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隊兵力最多時有15萬多人,今天仍有近萬人,據不完全統計美軍己死亡五千多人,傷二萬多人,損失一千三百多萬億美元。

阿富汗人民憑藉掌握嫻熟的游擊戰術,利用熟悉本地的地形地貌,化整為零,對美軍等北約軍隊採取靈活多變,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在明處和喑處聲東擊西,小規模襲擊美軍,阿富汗人民給美軍以重創,使美軍焦頭爛額疲於奔命,傷亡慘重。

總之,英國人、蘇聯人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都沒有戰勝阿富汗人民,美國今天依靠更加強大的軍事實力,更加先進的武器裝備也不可能徹底戰勝阿富汗人民。

歷史己經證明了:阿富汗人民是不可戰勝的,阿富汗是“帝國的墳場”。








乏味的生活1982


最早征服阿富汗(當時稱作巴克特里亞)的是波斯帝國。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東征滅波斯後,大軍翻越興都庫什山脈,將阿富汗收入帝國版圖。阿富汗部落奮起抗擊,他們躲在懸崖上,投下巨石將一些馬其頓的徵糧隊葬於高山深澗。英國,1839年英國為了爭奪阿富汗豐富的自然資源,在利益的驅動下英國先後對阿富汗發動了三次侵略戰爭。但由於阿富汗的地理環境非常適合作戰,加上阿富汗人民的游擊戰略,讓大英帝國灰溜溜地走了,不僅沒有爭奪成功,也失去了統治阿富汗的權利。蘇聯作為大國也對阿富汗不甘示弱,率兵近十萬,對阿富汗發動了長達十年侵略戰爭。可結果是蘇聯不僅損失慘重,傷亡人數過半,同時也受到了各國的譴責。蘇聯也不得被迫撤退,停止對阿富汗的侵略。在蘇聯撤退十年之後,美國人也抬起了傲嬌的頭,借當時“9.11”事件入侵阿富汗,然而美國囂張的氣焰在長達十年的侵略戰


課後小書袋


當然是有“帝國墳場”的阿富汗了。近代以來,先後有大英帝國,蘇聯和美國入侵阿富汗,雖然推翻了當地政權,但是沒有完全掌握阿富汗局勢,最後只能狼狽撤出。

英國阿富汗戰爭

1837年,英國人雖然已經牢固地控制了印度,但是,英國人開始擔心俄國從開伯爾山口和波倫山口入侵印度,擴張其帝國。英國派使節到喀布爾,希望和阿富汗國王多斯特·穆罕默德·汗結盟,以對抗俄國。當時,錫克帝國剛剛奪去了阿富汗重鎮白沙瓦,多斯特·穆罕默德希望得到英國人支持,收復此城,但英國人卻拒絕支持他。俄國隨後亦派遣了使節到喀布爾,並表示支持多斯特·穆罕默德收復白沙瓦。


英國希望利用前國王叔佳取代多斯特,印度總督奧克蘭制定了入侵計劃,於1839年入侵阿富汗。英國政府輕易而舉攻佔伽色尼,多斯特逃亡,叔佳成為阿富汗的國王。多斯特希望收復失地,但因缺乏信心,主動向英軍投降,被押送至印度。

然而國內的反抗仍然不斷,1841年英國人決定取消停止向各部落發放補助金,更激起更大規模的反抗,英國駐喀布爾總督被殺,多斯特的兒子阿克巴汗率兵反抗,英軍眼見無力挽回,決定在1842年1月撤軍。戰爭結束後,多斯特回到阿富汗當國王,阿克巴汗為宰相。1845年阿克巴汗被一名英國間諜毒殺。多斯特在位期間致力統一阿富汗,1863年收復了赫拉特,重新實現統一,但九天後他便與世長辭。


俄土戰爭期間,俄國企圖取得英屬印度,俄國使節強行進入阿富汗並簽訂同盟條約。英國亦不甘示弱,提出同樣要求,但被拒絕。英國使節強行進入阿富汗,使被阿富汗軍隊阻止,英國決定對阿富汗宣戰。戰爭開始時英軍取得巨大勝利,1879年佔領了喀布爾,國王希爾·阿里汗逃亡往俄國,但俄國已簽訂柏林條約,與英國修好而拒絕,鬱鬱而終。


阿富汗各地都發生起義,新國王穆罕默德·雅庫布汗領兵反抗,英軍敗退,簽訂《甘達馬克條約》,英國控制阿富汗的外交,並於1881年撤離阿富汗。1880年新國王阿布杜爾·拉赫曼汗登上王位,並重新統一了分裂的阿富汗,然而他統治期間國內少數民族的反抗聲音不斷。


1901年哈比布拉汗成為國王,在馬赫邁德·塔爾齊的提議下進行了現代化改革。塔爾齊強調教育的重要性,興建學校和圖書記館、興修道路,引入現代機器,廢除商品專賣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塔爾齊極力建議國王加入同盟國一方,來擺脫英國對阿富汗的外交控制,但哈比布拉汗只肯保持中立。塔爾齊的改革受到保守派的反對,因此過程並不順利,國王需平衡兩方利益,1919年2月20日哈比布拉汗遭暗殺。


阿曼努拉汗在塔爾齊和軍隊支持下成為國王,並爭取擺脫英國人的控制,此舉受到英方的不滿。阿曼努拉汗先向蘇俄靠近,蘇俄承認阿富汗的主權,並建立友好外交關係,同時阿曼努拉汗支持印度的反英抗爭。


1919年5月,英軍向阿富汗進攻,但礙於地形限制,裝備精良的英軍反成失利的一方,於是英軍派轟炸機轟炸喀布爾。阿富汗受到空襲,而英軍亦在戰場上失利,因此雙方都希望和談。於8月8日雙方正式簽訂《拉瓦爾品第條約》,英國承認阿富汗的主權和獨立。

蘇聯-阿富汗戰爭

1979年12月末蘇聯入侵阿富汗,導致長達九年的戰爭。蘇聯原預計在3個月內結束。此次入侵被認為是其對外政策的重大失敗,蘇聯的由盛轉衰,其為解體原因之一。

1973年阿富汗共和國成立後,蘇聯大力支持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等激進政黨,力圖使阿富汗在經濟上更加依賴蘇聯,令其反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密切關係的巴基斯坦。因此,雖然歷屆阿富汗政府都曾嘗試改革,但均以失敗告終。


1978年四月革命中,人民民主黨激進分子推翻阿富汗政府,暗殺了其第一任領導人,組織新政府並由黨總書記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出任國家元首(革命委員會主席)。新政府的無神論立場及其推行的變革引起民間反對者組織的武裝反抗。塔拉基在1979年9月被其副手部長會議主席(總理)哈菲佐拉·阿明在政變中取而代之,哈菲佐拉強調國家自主性、外交獨立等,顯然並不是勃列日涅夫政府所中意的人選。

在蘇方警告無效後,同年12月27日阿明與家眷等遭蘇軍特種部隊殺害,蘇聯支持的另一名左翼分子巴布拉克·卡爾邁勒上臺並出任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總書記。人民民主黨政府的內部鬥爭導致權威大減,反政府武裝日益壯大。

卡爾邁勒隨即要求並接受蘇聯增加援助鎮壓反政府武裝,準備已久的蘇聯軍隊大舉入侵阿富汗開始戰爭。最終在9年持續不斷的游擊戰,以及美國等國的援助下,阿富汗個別武裝組織擊退蘇聯而告終,然而富裕的城市與學校成為廢墟,大批學者與菁英移民,阿富汗的未來幾乎被蘇聯摧毀殆盡,也因為戰後殘破不堪,很快再度陷入了內戰之中,並造成宗教極端組織壯大。

美國阿富汗戰爭

2001年9月11日,美國發生911恐怖襲擊。美國指控基地組織本·拉登位幕後指使,並且要求給與庇護的阿富汗塔利班交出本·拉登遭到塔利班拒絕之後,美國決定向阿富汗動武。

2001年10月7日,美國和英國已組成聯軍進入阿富汗境內與當地的北方聯盟接觸,雙方其後達成協議,合作推翻塔利班政權,並在當天晚上進行空襲,攻擊塔利班和基地組織多個據點。美國在首輪空襲中採用了不同種類的武器,據美國軍方公佈,共動用了50支導彈、15架戰機和25枚炸彈。

2001年11月9日,馬紮裡沙里夫戰役開始。馬紮裡沙里夫在阿富汗北方是一個大型城市,塔利班在馬紮裡沙里夫有較強的群眾基礎存在。美國轟炸機地毯式轟炸塔利班部隊的陣地。下午2時,北方聯盟部隊攻下了城市的南部和西部,並且控制了城市的主要軍事基地和機場。戰鬥在4個小時後結束。到日落時分,塔利班殘餘部隊向南部和東部撤退。

戰鬥結束後,大批塔利班支持者被處決,在整個馬紮裡沙里夫開始出現搶劫。馬紮裡沙里夫戰役後,北方聯盟迅速拿下了北方地區的5個省份。塔利班在北方地區的勢力開始瓦解。

11月12日晚塔利班部隊在夜色的掩護下逃離喀布爾市,11月13日北方聯盟部隊抵達喀布爾市。喀布爾的陷落標誌著塔利班在阿富汗全國的瓦解。在24小時內,所有的阿富汗沿伊朗邊境各省,包括關鍵的城市赫拉特,都被北方聯盟攻下。當地普什圖族指揮官和軍閥接管整個阿富汗東北部,包括關鍵的城市賈拉拉巴德。


2009年12月1日新就任的美國總統奧巴馬為了結束這場曠日費時的戰爭,宣佈在6個月內將向阿富汗增兵3萬人,到了2011年5月1日·本拉登終被美軍擊斃,戰術目標達成後,雖然2011年7月美軍主力已經開始逐步從阿富汗戰場撤出,然而美軍無力控制住阿富汗偏遠地區,在政治層面與塔利班與其他恐怖組織也還在談判,親塔利班成員在阿富汗仍然四處活動,使阿富汗至今仍時不時持續發動恐怖襲擊,直到2015年美軍才宣佈主要部隊撤軍完畢。

2017年特朗普接任美國總統後,解除過往奧巴馬政府對美軍施加的限制,以加強打擊恐怖分子的能力。2017年8月,特朗普批評巴基斯坦為塔利班和其它恐怖組織提供安全庇護,特朗普表示美國一直在向巴基斯坦提供大量援助,可是巴基斯坦卻在窩藏美國正在打擊的恐怖分子,特朗普宣稱“這必須改變。而且必須立即改變”。

2020年2月29日,經過多輪談判後,美國與塔利班在卡塔爾簽署結束阿富汗戰爭的和平協議。協議重要內容包括;美軍將會在135天內逐步撤軍,將駐紮兵力從1萬2000人降至8600人;塔利班則承諾不再發動針對阿富汗政府的襲擊;阿富汗政府則認同塔利班的人權和地位,但保留釋放塔利班數千名囚犯的談判。


2020年3月2日,塔利班與阿富汗政府就囚犯問題打破承諾,發動恐怖襲擊攻擊阿富汗憲兵部隊,但強調不會攻擊外國部隊。隔日,美軍展開回應塔利班的軍事行動,對塔利班發動小型空襲,但和平協議並沒因此中斷。


鄜延路節度使李


位於亞洲腹地的阿富汗是一個近代史上多災多難的國家,因為其重要的戰略地位,誰佔領它誰就可以南下印度洋,西達地中海,如此交通樞紐讓許多妄圖稱霸世界的國家都對他有非分之想,可最後都先後以失敗告終,成就了其帝國墳場的神話

第一個入侵阿富汗的是地球上曾經威名赫赫的日不落帝國英國,英國為了實現其稱霸世界的野心,決定奪取位於亞洲心臟地帶的阿富汗。1838年11月侵阿蘇軍由印度殖民地出發越過興都庫什山脈,憑藉先進的武器裝備,一路勢如破竹攻入了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但阿富汗軍民不甘就此束手投降,很快爆發了起義將英軍殲滅。作為當時頭號強國的英國絕對不會善罷甘休,隨即派遣軍隊再次入侵阿富汗,這次阿富汗軍民吸取上次經驗並未與英軍接觸,兵不血刃的英軍很快進入了阿富汗,但英軍隨即發現這是為他們精心準備的死亡陷阱,他們已經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為了避免重蹈覆轍,英軍主動撤出了阿富汗。

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為了挽救衰落的命運,再此入侵阿富汗,此時背後有蘇聯撐腰的阿富汗決定和英軍硬碰硬的打一仗,最終徹底獲勝徹底斷絕了英國人的野心。而英國在經歷阿富汗戰爭後,屬於它的殖民地紛紛獨立,從此日不落帝國終結了它作為地球老大的地位。

第二個入侵阿富汗的國家,也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曾經的地球老二蘇聯。為了奪取印度洋的出海口,蘇聯於1979年12月27日出動大型運輸機280架次,運送5000名蘇軍進入首都喀布爾,實施了斬首行動,一舉摧毀了阿富汗的中樞神經。隨即與次日以六個師的兵力,分東西兩路進入了阿富汗。

但不甘心從此淪為蘇聯附庸的阿富汗各派武裝,利用境內連綿不絕的山脈,對蘇軍發起了游擊戰。在長達十年的消耗戰中,龐大的蘇聯被榨乾了所有的戰爭潛力,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撤出阿富汗後曾經不可一世的蘇維埃聯盟分崩離析。

目前為止最後一個入侵阿富汗的是自稱為新羅馬帝國的美利堅合眾國,就像曾經所有野心勃勃的帝國一樣,美國對阿富汗這個戰略要衝的渴望深入骨髓。2001年發生的911事件正好為其進入阿富汗提供了絕佳的藉口。但自2001年美軍便深陷阿富汗這個泥潭不能自拔,在投入鉅額的金錢和巨大的人員傷亡後,2012年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撤出阿富汗。

曾經意圖稱霸世界的三大強國都在此留下了足跡,但卻依次以失敗而收場。阿富汗崎嶇的地形阻擋了大規模軍事力量的投入,並且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有如此實力可以保障足以控制阿富汗兵力的補給。而每一個進入阿富汗的國家,都有另一個不願意它在此站穩腳跟的國家,在背後支援阿富汗反抗。在這個不足七十萬平方公里裡的土地上成為了帝國擴張的極限,在染指阿富汗後每一個帝國的命運以驚人的速度運急轉直下,衰敗無可避


白羽摘雕弓


非常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英國在佔領印度等南亞地區後,開始在中亞地區和南下的沙俄勢力展開角逐。英國於1839年到1919年三次發動對阿富汗戰爭。英國國力在一戰中損失嚴重,第三次阿富汗戰爭中徹底失敗。整個過程將近一百年,英國始終沒能征服阿富汗,同時隨著一戰結束開始沒落。

其次,1979年阿富汗內部發生軍事政變,親蘇聯的政府垮臺。蘇聯出兵阿富汗,著手重新建立政府,陷入了長達十年的戰爭。1989年蘇聯接受日內瓦協議,全部撤出阿富汗,兩年後蘇聯解體。

其實,“帝國墳墓”這個說法的出現是為了警示美國,特別是美國陷入泥潭不可抽身而出時,被廣泛提及。

是不是美國的墳墓暫且不說,結果是阿富汗不但沒有進入西方社會盼望的正規,而且顯得更亂,與此同時美國損兵折將,經濟遭受重大打擊,嚴重削弱了美國的國力,這是真的。

總之,阿富汗地理形勢複雜,有利於展開游擊戰,即便是軍事力量優勢特別明顯,也很難顯現優勢,三個大國先後陷入戰爭泥潭。


中原一條蟲


近代有三個,19實際的英國,80年代的蘇聯跟最近的美國

歷史上也有幾次,跟我們有關係的唐朝恆羅斯戰役,鐵木真四次征討也是鎩羽而歸。


山人遲暮史海探究


前蘇聯,前期,前蘇聯的攻擊很快,後期就陷入了,游擊戰,當然有其它國家援助,在者美國,也在阿富汗載了個大跟頭,有不足之處望條友,加一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