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帝国坟场”之称的阿富汗,有史以来,哪些大国在这里折戟沉沙?

大马哈鱼12


作为一个几乎位于亚洲中心位置的国家,阿富汗东接中国、东亚,北边是当年苏联的直接统治区域,往南则与印度洋南亚地区相连,往西则直通中东石油大国。历史上的帝国,不论是为了掌控世界格局,还是近代为了石油资源,阿富汗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也使得它屡遭帝国入侵,历史上的波斯、突厥、唐朝等都曾统治过这里,而同样有大量帝国曾在这里折戟沉沙,从而使得其获得了“帝国的坟墓”这一称号。

△阿富汗地理位置

唐朝:恒罗斯之战后丧失统治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之一,阿富汗对于大唐来说极为重要,它的北边乃是突厥等游牧民族,南边则是印度半岛诸国,西边则是通往波斯大食的道路,因此阿富汗可以说是唐朝丝绸之路上极为重要的一个节点。

因此,唐朝攻灭西突厥之后,随着吐火罗的突厥王朝向唐称臣,唐朝便于阿富汗地区设立月氏都督府。此外,大唐还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至咸亨五年(674年)封流亡来唐的波斯末皇之子卑路斯为波斯皇帝,设置波斯都督府于波斯东部与阿富汗境内。

天宝十年(751年)四月,为了遏制大食的东进,以攻为守,高仙芝率军从安西出发,在翻过帕米尔高原(葱岭)、越过沙漠,经过了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于同年七月抵达并围攻恒罗斯城,早已准备进攻安西四镇的阿拉伯人立即组织十余万军队赶往战场。

高仙芝率领的唐军与阿拉伯军队在恒罗斯河两岸相持五日,结果葛逻禄部众突然反叛,与阿拉伯军夹击唐军,导致高仙芝失败,只剩下数千人返回。此后,随着唐朝内部爆发安史之乱,唐朝再也无力控制此地,葱岭以西之西域诸国尽皆归于阿拉伯,使得此后中亚地区逐渐伊斯兰化。

蒙古:成吉思汗西征的第一次大败

从1215年左右消灭了古尔王朝之后,阿富汗地区便被兴起的花剌子模所统治。1219年秋,蒙古开始大举入侵花剌子模,虽然札兰丁请求统兵抵抗,但阿拉丁还是选择了逃往西境避战,结果成吉思汗先后攻占不花拉、撒马尔罕,并派哲别、速不台追击阿拉丁。

△成吉思汗西征路线

1220年终,阿拉丁病逝,其子札兰丁继位。次年初,札兰丁返回都城玉龙杰赤,但因部分大臣排挤并图谋加害而逃往哥疾宁集结大军,进驻八鲁湾(今阿富汗喀布尔之北),并歼灭了蒙古的千人先锋队,成吉思汗得知之后,派大断事官失吉忽图忽率三万骑兵攻打札兰丁。

双方列阵于八鲁湾战场,由于蒙古军的人数少,失吉忽都忽连夜让每个骑兵的马背上绑一个毡子做的假人。第二天札兰丁的士兵看到敌人突然增加了许多,以为蒙古援军已到,便想逃跑。札兰丁坚决制止了可能发生的溃乱,大声命令:“还是我们的军队人多,从左右两面包抄过去!”

△札兰丁·明布尔努

札兰丁率军冲出,企图将蒙古军包围在中央。失吉忽都忽挥兵抵抗,眼看就要被包围,只好撤军。但是地面凹凸不平,有许多坑洞,加上蒙军列阵于峡谷之中,兵力无法展开,在密集的箭雨中,蒙古军纷纷落马,死伤惨重,而这也是蒙古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败。

大英帝国:三次入侵均宣告失败

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英国殖民者为了与沙俄争夺中亚控制权,曾企图将阿富汗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曾先后于1839年至1842年、1879年至1880年和1919年三次入侵阿富汗。然而,强悍一时的“日不落帝国”,三次入侵却均已失败告终。

1839年,在阿富汗逐渐倒向沙俄之后,英国随即以阿富汗拒绝与大英帝国缔结反对波斯和沙俄的同盟为借口,派遣了一支2.1万人的军队(包括英国人和印度人)公然入侵阿富汗,虽然英军一度攻占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且沙俄拒绝了阿富汗的求援,但不到两年的时间,阿富汗人的游击战便迫使英军不得不于1942年10月12日撤回印度。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英俄两国在阿富汗两翼持续扩张,阿富汗再度被迫倒向沙俄,并拒绝了英国使团来访。1878年11月,英殖民军3.5万人兵分三路入侵阿富汗,阿富汗为了迫使沙俄实现出兵援助的承诺,而故意采取分兵不防守的姿态,谁知沙俄当时主要精力在欧洲,根本不愿与英军在阿富汗交战,结果阿富汗战败并成为英国的附属国。但仅仅数年,英军便因阿富汗人的顽强抵抗而于1881年4月再度撤军。

1919年,随着印度解放运动爆发和俄国的十月革命,阿富汗开始争取彻底独立,英国不愿放弃阿富汗而再度派遣3.4万人入侵阿富汗。阿富汗虽然装备不如英军,但战斗意志却十分顽强,再加上得到了印阿边境少数民族起义军的支持,英军举步维艰。1921年11月22日,英阿签订和约,英国承认阿富汗独立。

苏联:战争持续九年最终被迫撤军

上世纪五十年代,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围绕普什图斯坦问题发生严重争端,两国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苏联利用这个机会,表示坚决支持阿富汗的立场,并对当时亲美的巴基斯坦进行打击,迅速将阿富汗笼络到了苏联的大家庭之中。

从1973年至1979年9月,苏联在阿富汗先后发动三次政变,先是国王查希尔被首相其堂弟达乌德推翻,其后几年达乌德又被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推翻,紧接着塔拉基又被哈菲佐拉·阿明推翻。而这些政变均是由于阿富汗当权者不愿听从苏联摆布而被推翻的。

1979年9月底,苏联开始以“支援阶级兄弟”为由对阿富汗出兵,然而强大的苏联却就此深陷于阿富汗各个势力的游击泥潭当中,难以速战速决。直到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最终决定终止一直没有结果的阿富汗战争,并于1988年5月开始从阿富汗撤军,1989年2月15日苏联政府就从阿富汗撤军结束发表声明,阿富汗战争至此结束。

在这场历时9年的战争中,阿富汗有130多万人丧生,500多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苏联先后有150多万官兵在阿富汗作战,累计伤亡5万余人,耗资450亿卢布。

美国:战争持续18年仍未能彻底掌控局面

1994年,奥马尔在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境成立塔利班政权,并于1997年基本占领全国,虽然塔利班政权相较于之前的军阀政权要正规许多,但却因残忍暴力、歧视女性、抵制现代化、仇视异教徒等方针,使得这个国家长期处于压抑和恐怖之中。

2001年,“911事件”爆发后,美国总统布什向世界宣布美军要在阿富汗打一场样式很特殊的反恐怖战争,以彻底消灭制造9.11事件的幕后黑手及其同盟者塔利班武装。这场战争中,与阿富汗作战的国家主要有美国以及英国、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北约国家,吉尔吉斯斯坦、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为美军提供了后勤支援并在战后派遣军队驻扎阿富汗(驻阿韩军在2007年发生韩国人质被绑架事件后撤离阿富汗)。

然而这场持续了十几年的战争,美国除了付出美元和美军尸体外,仍然未能彻底掌控局面。2011年,随着本拉登被美国特种部队击杀,奥巴马于2012年访问阿富汗,并与阿富汗签署了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后于2014年12月29日正式宣布阿富汗战争结束。

2020年2月29日,美国与塔利班在卡塔尔多哈签署和平协议,持续长达18年之久的阿富汗战争是否真的就此结束,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香茗史馆


我来说说!

阿富汗位于亚洲腹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阿富汗山地高原占国土面积的五分之四,人口以普什图人为主,信奉伊斯兰教。

历史上波斯、突厥、柔然、亚历山大、蒙古、月食等都曾战领统治过阿富汗。大唐帝国也曾经占领此地并设都护府,加以统治。阿富汗本就不是一个文明传承的国家,而是一个周边大国势力觊觎的角斗场。

近代先是大英帝国从1839年到1919年间,三次入侵阿富汗,由于阿富汗有反抗基因和利用多山地形开展游击战争的丰富经验,以及一直就垂涎阿富汗的沙俄的支持,在阿富汗人几十年拼命抵抗下来,最后英国的三次入侵都以失败收场。

二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阿富汗内部派系斗争严重,前苏联瞅准时机,于1979年出动8万大军,在大批飞机坦克的协助下悍然入侵阿富汗,苏军迅速战领阿富汗全境。但是接下来的十年时间,可说是苏联人的梦魇,阿富汗人民的反抗基因被激活,他们游击战艺术和坚决反抗精神,让苏联大兵难以消受。苏军曾一度增兵至十二万,也未能扑灭阿富汗人的反苏之火。最后戈尔巴乔夫只得下令撤军,结束了这场历时十年;苏军阵亡5万多;耗资400多亿卢布,没有捞到丁点好处的战争。

苏联人灰头土脸的败退后,美国人又盯上了阿富汗这块是非之地。1996年阿富汗"塔利班”逐步占领大部阿富汗国,到2001年“9.11”后,这支由基本学生组成军事集团,自称是“世界上最干净的伊斯兰“,被美国人视为恐怖组织,出兵进剿。美国的高科技现代化武装的军队开进阿富汗,塔利班抵挡不住,退入山区。于是英俄在阿富汗的霉运转嫁到了美国人的头上,美国人搜剿塔利班,见不到人影,可塔利班袭击美国人的兵站和傀儡政府的目标,屡屡得手,十八年下来,耗资几千亿美元,搁下了几百条美国大兵尸体的阿富汗战争,弄得美国人焦头烂额。

特朗普不得不放下身架,来求塔利班谈判,以期在阿富汗脱身。

日不落的大英帝国;雄极一时北极熊苏联;和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遭遇,让世人不得不慨叹阿富汗这块贫穷的山地,就是“帝国坟场"!





沧州老夫子


从古至今世界上的强大帝国和超级大国,都没有彻底征服过阿富汗,让他们憎恨,折服和伤心而退。

阿富汗在古今战争历史上,被人们习惯称为“帝国坟场”、“强国伤心地"和“大国绞肉机”等。

阿富汗全称: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首都喀布尔,面积6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256万(2O15年统计),宗教信仰伊斯兰教,使用语言为普什图语和达里语等,GDP2OO多亿美元,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阿富汗全国五分之四的面积为山地和高原,平均海拔3500多米的兴都库什山脉横陈境内,是中亚与南亚间的重大障碍。风蚀地貌同时造就了纵横交错的岩洞与峭壁,构造诡异。除了当地人以外无人知晓。丘吉尔年轻时曾经在此调查,被复杂的地形搞得焦头烂额。即使是科技发达的现在,也没有 一幅地图可以准确描绘出阿富汗,尤其是阿富汗和巴巴羊交界处的地形,这里复杂的溶洞和地下长廊成为了阿富汗的“胡志明小道”。

世界上各大国,各个文明人口经济的主要地区都处于温暖湿润滨海地带和海外的岛屿。中亚一带尤其阿富汗,对于任何一个文明和国家来说,都是距离其人口经济中心距离遥远而交通不便。成本很高。这就让很多侵略国家,劳师远征,后勤供应不济,交通补给线拉长,很容易受到攻击。如果短时间内结束不了战争,就很容易陷入困境。

阿富汗周围强国林立,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入侵阿富汗,势必会被周边其他国家敌视,或多或少的为阿富汗提供援助。当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出于对苏联人的忌惮,阿富汗游击队在和苏联人作战的时候,美中英法印,从来都是要武器给武器,要资金给资金。所以苏联到解体,都未能彻底征服。

阿富汗虽然只有约2993万(2007年1月人口普查)人口,却有20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各民族又分为若干个大部族或集团,下面又分成众多的小部族或家族世系。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各部族间相互隔绝,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部族的内部事务由各自的首领管理,而且大多数部族拥有自己的武装,矛盾错综复杂。阿富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家,而是部落的联合,地方权力掌握在各部族长老手里而非地方长官。就算你打倒了中央政府,依然要面对各地部族的不断袭击

阿富汗的民族构成主要以普什图族为最多,其次为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哈萨拉族、土库曼族等。

阿富汗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洲西南部,伊朗高原东北部,是中亚的一个内陆国家。西部与伊朗接壤,北部和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相连,东部与中国和克什米尔(巴基斯坦控制区,有争议)相邻,南部与巴基斯坦相接。

阿富汗地区在世界古代历史上,曾经是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沙皇帝国、蒙古帝国和大唐帝国等争夺、控制、占领和侵略的战略要地。

在近代和现代世界历史上,又有日不落的英国、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对阿富汗进行疯狂的军事占领和侵略。但是他们都妄想彻底征服阿富汗,现在只有美国还继续苦苦挣扎不断增兵,不吸取沉痛的历史教训,结果是不可能像美国想像的那样“美好”,等侍美国的将是要么主动撒军,要么被动撒军。

那么是什么重要原因,让阿富汗成为“帝国坟场”的哪?其重要原因是:

1,阿富汗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勇敢彪悍的民族特性。

在1839年~1919年的80多年里,英国为了与沙俄争夺中亚的控制权,扩大殖民地范围,先后三次入侵阿富汗,动用3~5万不等的兵力,最后在阿富汗人民的英勇顽强抵抗下,英军每次入侵阿富汗几乎都是全军覆灭,惨败收场。

1921年11月22日英阿两国停火谈判,签订了协议,英国承认阿富汗独立。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日不落”超级强国,都没有战胜弱小的阿富汗,可见阿富汗人民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勇敢彪悍的民族。

2,阿富汗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是极其的特殊。

苏联为了支持阿富汗亲苏的卡尔迈勒政府上台,在1979年12月27日开始大规模入侵阿富汗,至1989年2月15日开始全面撒军,在近1O年的时间里,苏联动用了15O多万的各军兵种部队,伤亡5万多人,损失2OO多亿美元的代价,最后以彻底惨败撒军收场。阿苏战争最终成了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苏联惨败的重要原因除了第一点以外,就是因为苏联的现代化、机械比军兵种无用武之力,在阿富汗以高山狭谷,沟壑纵横占8O%,河谷平原占20%交通不变,后勤给养难以补充的不利条件下,阿富汗人利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顽强抵抗使苏联人彻底失败。

3,阿富汗人学习和运用游击战术,是最成功的典范之一。

在美国发生911事件以后,于2OO1年1O月7日,以美国和英国为首的北约部队,对阿富汗以“反恐"的名义发动了侵略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兵力最多时有15万多人,今天仍有近万人,据不完全统计美军己死亡五千多人,伤二万多人,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亿美元。

阿富汗人民凭借掌握娴熟的游击战术,利用熟悉本地的地形地貌,化整为零,对美军等北约军队采取灵活多变,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在明处和喑处声东击西,小规模袭击美军,阿富汗人民给美军以重创,使美军焦头烂额疲于奔命,伤亡惨重。

总之,英国人、苏联人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都没有战胜阿富汗人民,美国今天依靠更加强大的军事实力,更加先进的武器装备也不可能彻底战胜阿富汗人民。

历史己经证明了:阿富汗人民是不可战胜的,阿富汗是“帝国的坟场”。








乏味的生活1982


最早征服阿富汗(当时称作巴克特里亚)的是波斯帝国。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灭波斯后,大军翻越兴都库什山脉,将阿富汗收入帝国版图。阿富汗部落奋起抗击,他们躲在悬崖上,投下巨石将一些马其顿的征粮队葬于高山深涧。英国,1839年英国为了争夺阿富汗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利益的驱动下英国先后对阿富汗发动了三次侵略战争。但由于阿富汗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作战,加上阿富汗人民的游击战略,让大英帝国灰溜溜地走了,不仅没有争夺成功,也失去了统治阿富汗的权利。苏联作为大国也对阿富汗不甘示弱,率兵近十万,对阿富汗发动了长达十年侵略战争。可结果是苏联不仅损失惨重,伤亡人数过半,同时也受到了各国的谴责。苏联也不得被迫撤退,停止对阿富汗的侵略。在苏联撤退十年之后,美国人也抬起了傲娇的头,借当时“9.11”事件入侵阿富汗,然而美国嚣张的气焰在长达十年的侵略战


课后小书袋


当然是有“帝国坟场”的阿富汗了。近代以来,先后有大英帝国,苏联和美国入侵阿富汗,虽然推翻了当地政权,但是没有完全掌握阿富汗局势,最后只能狼狈撤出。

英国阿富汗战争

1837年,英国人虽然已经牢固地控制了印度,但是,英国人开始担心俄国从开伯尔山口和波伦山口入侵印度,扩张其帝国。英国派使节到喀布尔,希望和阿富汗国王多斯特·穆罕默德·汗结盟,以对抗俄国。当时,锡克帝国刚刚夺去了阿富汗重镇白沙瓦,多斯特·穆罕默德希望得到英国人支持,收复此城,但英国人却拒绝支持他。俄国随后亦派遣了使节到喀布尔,并表示支持多斯特·穆罕默德收复白沙瓦。


英国希望利用前国王叔佳取代多斯特,印度总督奥克兰制定了入侵计划,于1839年入侵阿富汗。英国政府轻易而举攻占伽色尼,多斯特逃亡,叔佳成为阿富汗的国王。多斯特希望收复失地,但因缺乏信心,主动向英军投降,被押送至印度。

然而国内的反抗仍然不断,1841年英国人决定取消停止向各部落发放补助金,更激起更大规模的反抗,英国驻喀布尔总督被杀,多斯特的儿子阿克巴汗率兵反抗,英军眼见无力挽回,决定在1842年1月撤军。战争结束后,多斯特回到阿富汗当国王,阿克巴汗为宰相。1845年阿克巴汗被一名英国间谍毒杀。多斯特在位期间致力统一阿富汗,1863年收复了赫拉特,重新实现统一,但九天后他便与世长辞。


俄土战争期间,俄国企图取得英属印度,俄国使节强行进入阿富汗并签订同盟条约。英国亦不甘示弱,提出同样要求,但被拒绝。英国使节强行进入阿富汗,使被阿富汗军队阻止,英国决定对阿富汗宣战。战争开始时英军取得巨大胜利,1879年占领了喀布尔,国王希尔·阿里汗逃亡往俄国,但俄国已签订柏林条约,与英国修好而拒绝,郁郁而终。


阿富汗各地都发生起义,新国王穆罕默德·雅库布汗领兵反抗,英军败退,签订《甘达马克条约》,英国控制阿富汗的外交,并于1881年撤离阿富汗。1880年新国王阿布杜尔·拉赫曼汗登上王位,并重新统一了分裂的阿富汗,然而他统治期间国内少数民族的反抗声音不断。


1901年哈比布拉汗成为国王,在马赫迈德·塔尔齐的提议下进行了现代化改革。塔尔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兴建学校和图书记馆、兴修道路,引入现代机器,废除商品专卖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塔尔齐极力建议国王加入同盟国一方,来摆脱英国对阿富汗的外交控制,但哈比布拉汗只肯保持中立。塔尔齐的改革受到保守派的反对,因此过程并不顺利,国王需平衡两方利益,1919年2月20日哈比布拉汗遭暗杀。


阿曼努拉汗在塔尔齐和军队支持下成为国王,并争取摆脱英国人的控制,此举受到英方的不满。阿曼努拉汗先向苏俄靠近,苏俄承认阿富汗的主权,并建立友好外交关系,同时阿曼努拉汗支持印度的反英抗争。


1919年5月,英军向阿富汗进攻,但碍于地形限制,装备精良的英军反成失利的一方,于是英军派轰炸机轰炸喀布尔。阿富汗受到空袭,而英军亦在战场上失利,因此双方都希望和谈。于8月8日双方正式签订《拉瓦尔品第条约》,英国承认阿富汗的主权和独立。

苏联-阿富汗战争

1979年12月末苏联入侵阿富汗,导致长达九年的战争。苏联原预计在3个月内结束。此次入侵被认为是其对外政策的重大失败,苏联的由盛转衰,其为解体原因之一。

1973年阿富汗共和国成立后,苏联大力支持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等激进政党,力图使阿富汗在经济上更加依赖苏联,令其反对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密切关系的巴基斯坦。因此,虽然历届阿富汗政府都曾尝试改革,但均以失败告终。


1978年四月革命中,人民民主党激进分子推翻阿富汗政府,暗杀了其第一任领导人,组织新政府并由党总书记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出任国家元首(革命委员会主席)。新政府的无神论立场及其推行的变革引起民间反对者组织的武装反抗。塔拉基在1979年9月被其副手部长会议主席(总理)哈菲佐拉·阿明在政变中取而代之,哈菲佐拉强调国家自主性、外交独立等,显然并不是勃列日涅夫政府所中意的人选。

在苏方警告无效后,同年12月27日阿明与家眷等遭苏军特种部队杀害,苏联支持的另一名左翼分子巴布拉克·卡尔迈勒上台并出任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人民民主党政府的内部斗争导致权威大减,反政府武装日益壮大。

卡尔迈勒随即要求并接受苏联增加援助镇压反政府武装,准备已久的苏联军队大举入侵阿富汗开始战争。最终在9年持续不断的游击战,以及美国等国的援助下,阿富汗个别武装组织击退苏联而告终,然而富裕的城市与学校成为废墟,大批学者与菁英移民,阿富汗的未来几乎被苏联摧毁殆尽,也因为战后残破不堪,很快再度陷入了内战之中,并造成宗教极端组织壮大。

美国阿富汗战争

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美国指控基地组织本·拉登位幕后指使,并且要求给与庇护的阿富汗塔利班交出本·拉登遭到塔利班拒绝之后,美国决定向阿富汗动武。

2001年10月7日,美国和英国已组成联军进入阿富汗境内与当地的北方联盟接触,双方其后达成协议,合作推翻塔利班政权,并在当天晚上进行空袭,攻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多个据点。美国在首轮空袭中采用了不同种类的武器,据美国军方公布,共动用了50支导弹、15架战机和25枚炸弹。

2001年11月9日,马扎里沙里夫战役开始。马扎里沙里夫在阿富汗北方是一个大型城市,塔利班在马扎里沙里夫有较强的群众基础存在。美国轰炸机地毯式轰炸塔利班部队的阵地。下午2时,北方联盟部队攻下了城市的南部和西部,并且控制了城市的主要军事基地和机场。战斗在4个小时后结束。到日落时分,塔利班残余部队向南部和东部撤退。

战斗结束后,大批塔利班支持者被处决,在整个马扎里沙里夫开始出现抢劫。马扎里沙里夫战役后,北方联盟迅速拿下了北方地区的5个省份。塔利班在北方地区的势力开始瓦解。

11月12日晚塔利班部队在夜色的掩护下逃离喀布尔市,11月13日北方联盟部队抵达喀布尔市。喀布尔的陷落标志着塔利班在阿富汗全国的瓦解。在24小时内,所有的阿富汗沿伊朗边境各省,包括关键的城市赫拉特,都被北方联盟攻下。当地普什图族指挥官和军阀接管整个阿富汗东北部,包括关键的城市贾拉拉巴德。


2009年12月1日新就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了结束这场旷日费时的战争,宣布在6个月内将向阿富汗增兵3万人,到了2011年5月1日·本拉登终被美军击毙,战术目标达成后,虽然2011年7月美军主力已经开始逐步从阿富汗战场撤出,然而美军无力控制住阿富汗偏远地区,在政治层面与塔利班与其他恐怖组织也还在谈判,亲塔利班成员在阿富汗仍然四处活动,使阿富汗至今仍时不时持续发动恐怖袭击,直到2015年美军才宣布主要部队撤军完毕。

2017年特朗普接任美国总统后,解除过往奥巴马政府对美军施加的限制,以加强打击恐怖分子的能力。2017年8月,特朗普批评巴基斯坦为塔利班和其它恐怖组织提供安全庇护,特朗普表示美国一直在向巴基斯坦提供大量援助,可是巴基斯坦却在窝藏美国正在打击的恐怖分子,特朗普宣称“这必须改变。而且必须立即改变”。

2020年2月29日,经过多轮谈判后,美国与塔利班在卡塔尔签署结束阿富汗战争的和平协议。协议重要内容包括;美军将会在135天内逐步撤军,将驻扎兵力从1万2000人降至8600人;塔利班则承诺不再发动针对阿富汗政府的袭击;阿富汗政府则认同塔利班的人权和地位,但保留释放塔利班数千名囚犯的谈判。


2020年3月2日,塔利班与阿富汗政府就囚犯问题打破承诺,发动恐怖袭击攻击阿富汗宪兵部队,但强调不会攻击外国部队。隔日,美军展开回应塔利班的军事行动,对塔利班发动小型空袭,但和平协议并没因此中断。


鄜延路节度使李


位于亚洲腹地的阿富汗是一个近代史上多灾多难的国家,因为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谁占领它谁就可以南下印度洋,西达地中海,如此交通枢纽让许多妄图称霸世界的国家都对他有非分之想,可最后都先后以失败告终,成就了其帝国坟场的神话

第一个入侵阿富汗的是地球上曾经威名赫赫的日不落帝国英国,英国为了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决定夺取位于亚洲心脏地带的阿富汗。1838年11月侵阿苏军由印度殖民地出发越过兴都库什山脉,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一路势如破竹攻入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但阿富汗军民不甘就此束手投降,很快爆发了起义将英军歼灭。作为当时头号强国的英国绝对不会善罢甘休,随即派遣军队再次入侵阿富汗,这次阿富汗军民吸取上次经验并未与英军接触,兵不血刃的英军很快进入了阿富汗,但英军随即发现这是为他们精心准备的死亡陷阱,他们已经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为了避免重蹈覆辙,英军主动撤出了阿富汗。

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为了挽救衰落的命运,再此入侵阿富汗,此时背后有苏联撑腰的阿富汗决定和英军硬碰硬的打一仗,最终彻底获胜彻底断绝了英国人的野心。而英国在经历阿富汗战争后,属于它的殖民地纷纷独立,从此日不落帝国终结了它作为地球老大的地位。

第二个入侵阿富汗的国家,也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曾经的地球老二苏联。为了夺取印度洋的出海口,苏联于1979年12月27日出动大型运输机280架次,运送5000名苏军进入首都喀布尔,实施了斩首行动,一举摧毁了阿富汗的中枢神经。随即与次日以六个师的兵力,分东西两路进入了阿富汗。

但不甘心从此沦为苏联附庸的阿富汗各派武装,利用境内连绵不绝的山脉,对苏军发起了游击战。在长达十年的消耗战中,庞大的苏联被榨干了所有的战争潜力,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撤出阿富汗后曾经不可一世的苏维埃联盟分崩离析。

目前为止最后一个入侵阿富汗的是自称为新罗马帝国的美利坚合众国,就像曾经所有野心勃勃的帝国一样,美国对阿富汗这个战略要冲的渴望深入骨髓。2001年发生的911事件正好为其进入阿富汗提供了绝佳的借口。但自2001年美军便深陷阿富汗这个泥潭不能自拔,在投入巨额的金钱和巨大的人员伤亡后,2012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撤出阿富汗。

曾经意图称霸世界的三大强国都在此留下了足迹,但却依次以失败而收场。阿富汗崎岖的地形阻挡了大规模军事力量的投入,并且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有如此实力可以保障足以控制阿富汗兵力的补给。而每一个进入阿富汗的国家,都有另一个不愿意它在此站稳脚跟的国家,在背后支援阿富汗反抗。在这个不足七十万平方公里里的土地上成为了帝国扩张的极限,在染指阿富汗后每一个帝国的命运以惊人的速度运急转直下,衰败无可避


白羽摘雕弓


非常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英国在占领印度等南亚地区后,开始在中亚地区和南下的沙俄势力展开角逐。英国于1839年到1919年三次发动对阿富汗战争。英国国力在一战中损失严重,第三次阿富汗战争中彻底失败。整个过程将近一百年,英国始终没能征服阿富汗,同时随着一战结束开始没落。

其次,1979年阿富汗内部发生军事政变,亲苏联的政府垮台。苏联出兵阿富汗,着手重新建立政府,陷入了长达十年的战争。1989年苏联接受日内瓦协议,全部撤出阿富汗,两年后苏联解体。

其实,“帝国坟墓”这个说法的出现是为了警示美国,特别是美国陷入泥潭不可抽身而出时,被广泛提及。

是不是美国的坟墓暂且不说,结果是阿富汗不但没有进入西方社会盼望的正规,而且显得更乱,与此同时美国损兵折将,经济遭受重大打击,严重削弱了美国的国力,这是真的。

总之,阿富汗地理形势复杂,有利于展开游击战,即便是军事力量优势特别明显,也很难显现优势,三个大国先后陷入战争泥潭。


中原一条虫


近代有三个,19实际的英国,80年代的苏联跟最近的美国

历史上也有几次,跟我们有关系的唐朝恒罗斯战役,铁木真四次征讨也是铩羽而归。


山人迟暮史海探究


前苏联,前期,前苏联的攻击很快,后期就陷入了,游击战,当然有其它国家援助,在者美国,也在阿富汗载了个大跟头,有不足之处望条友,加一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