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不进城市是我,回不去故乡也是我


融不进城市是我,回不去故乡也是我


01

曾以为不论走到什么地方,遇到多少麻烦事,自己至少有一个让心安定的地方。

随着年纪的增长,有些东西不知不觉变了样。环境当然有变化,但更多的还是因为,不断积累的阅历,让我们不再能用同一种色彩去衡量这个世界。

家乡承载着少年时期的记忆,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令人魂牵梦萦。遇到喜悦的事情,想与家乡并肩,与父母分享;遇到难过的事情,想在家乡感受着熟悉的空气和父母的安抚。

进入社会的时间越久,那样的感觉会越来越淡薄。我们成长了,也意味着要承受越来越多的压力。我们再也不能凭借内心的是非黑白,去评判一切。

慢慢的,我们学会了多角度去看世界。知道的逐渐增多,久而久之,早已记不起来,当初面对一些事情的简单心情。

小时候渴望早日脱离自己的小城,觉得外面的一切,会比之前拥有的好上一万倍。

后来呢,没有父亲语重心长的叮嘱,没有母亲不停的唠叨,我们终于能够成为真正的自己,终于可以自己掌控很多事情。那时候我以为自己自由了。

原来儿时眼中,成年人的自由,还背负着许多可见和不可见的事物。原来也不是每个成年人,都像孩子眼中的那样厉害。

每个人心中都有解不开的结,每个人都要面对数不胜数的烦恼。一个再要强的人,在生活这个难度系数极高的游戏中,还是免不了灰头土脸。

融不进城市是我,回不去故乡也是我


02


在很久之前,家乡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温暖又轻松的地方。回到那里,我不用思考很多复杂的事情,只需要想办法让自己快乐。

其实那不过是因为,还没到承担社会责任的年纪,还有人在背后为自己遮风挡雨,才有底气说自己有一条退路。

可是在到了一定的年纪,对待很多事情的看法,真的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不再把家乡当作避风港,父母也不再能让我感受到力量。

大概是从一年里偶尔的回家,发现他们一次比一次沧桑开始的;大概是从以前自然而然的互动,到现在刻意表现热情,却又有些笨拙的时候开始的。

我把儿时走过的路,统统又走了一遍。一排排老房子被拆掉了,砌了高高的围墙,穿着校服的学生,来来往往;10年老店里的小伙子,现在也有了孩子,同样的口音,却多了愁容。

在母校附近,与一群学生在人流中走着,恍惚间我以为,那条被我走过成千上万次的路,将我拉回了数年前。

耳边还是同样的嘈杂声,但眼里不再是同龄人,看着一张张稚嫩的脸庞,终于不再怀念那样单纯的时光。

与父母分开生活这么多年,小城里也换了一批又一批人,走在路上我只会觉得自己格格不入;当年学校的样子,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突然多了几分陌生感。

融不进城市是我,回不去故乡也是我


03


我总算找到了一个能说服自己的理由。原来自己这些年,不停的怀念,并不是我对这座小城有多少眷念。

很多地方都有我的童年回忆,但有趣的终究只是那时候的自己和小伙伴。我对家乡谈不上有多么热爱,大概是因为父母在那里。

现在也算是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他们在,我就有归属感。

不知道在外漂泊的人,是不是都有这样的心情。大部分时候,都是两点一线,不是上班,就是在家。虽然偶尔也有娱乐活动,但总觉得底气不够。

回到家乡,同龄人很多都在外地,自己依然是陌生人。只有回到有父母在的房子里,心里才会有一些放松感。

只是这些轻松也不过一瞬间。毕竟到了一定年龄,父母会操心的东西更多,难免会让人产生一些压力。

可能他们并没有直接了当,但无形中还是透露了自己的期待。

对于回家这件事情,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觉得温馨快乐。很多人都是只要父母健康,就是最大的安心吧。虽然知道陪伴的重要性,但也不得不为现实妥协。

不用再纠结在家乡好,还是外面漂泊更好。在还未成家立业的阶段,不论身在什么地方,都会产生许多迷茫,也很难有归属感。

当然,我们的一生都会在迷茫中兜兜转转。

面对不愿接受的现实,我们都想逃避,但也不愿让父母看到我们千疮百孔。我们能做的,大概就是接纳一些改变不了的现实,弥补自己的不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