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親自閱卷,他被改為大清唯一連中六元考生,奪了秦檜後人狀元

古代科舉考試,縣試、府試、院試第一名為“案首”,俗稱“小三元”,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即“大三元”,六次考試均為第一名即為“六元及第”,俗稱“連中六元”。

自科考以來一千多年中,做到“連中三元”的,倒有十多位,而連中六元(即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均為第一名)的考生自打科舉制度形成以來,只有兩個考生獲此殊榮,一個是明朝考生黃觀,另一個就是清朝的錢棨[qǐ]。

乾隆親自閱卷,他被改為大清唯一連中六元考生,奪了秦檜後人狀元

出身書香門第的錢棨從小研習八股文,專心舉子業。而且十分刻苦用功,夜讀常常到五更天。少年時,錢棨曾多次參加童試,但都落榜。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他才以第一名考中生員,成為長洲縣秀才的"案首"。接著參加鄉試,卻又是連連失利:六進考場,六次落榜。可他毫不氣餒,乾隆四十六年,錢棨參加會試,又奪會試第一名。

至此,錢棨已經“連中五元”,接下來是最重要的殿試。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殿試結束後,主考官把前十名的卷子呈上去,乾隆這時候已經70歲高齡了,勉強看完幾份卷子,嘆了口氣,說:“我大清朝立國一百多年了,還沒出來一個三元,可惜啊,可能我這輩子都看不到了。”

乾隆親自閱卷,他被改為大清唯一連中六元考生,奪了秦檜後人狀元

主考官回稟道:“有個考生叫錢棨,江蘇蘇州人,去年考中了江蘇省的解元,今年又剛考了個會元,這次殿試考得也不錯,排在第十名。”

乾隆連忙把第十名的卷子抽出來,看了幾行就大加讚賞,連聲說:“這就是狀元之才!我大清終於出來一位三元了!”於是,原本第十名的錢棨,幸運地成了狀元,也是大清唯一連中六元的考生,不只給自己爭了光,也給乾隆爭了光,給大清朝爭了光。

乾隆親自閱卷,他被改為大清唯一連中六元考生,奪了秦檜後人狀元

值得一提的是,原來的第一名叫秦承業,他老爸秦大士在29年前曾高中狀元。所以,大清雖然多了一個“三元”,卻也少了一對“父子狀元”。可惜因為祖先有個叫秦檜的,惹得老皇帝厭惡至極,讓錢棨因此撿了個大便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