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京人的遠征


維京人的遠征

北歐歷史上曾經有一個傳奇的國家,那就是維京人。 從8世紀到11世紀的時期在歐洲被稱為“維京時代”。 維京人是海上霸主,比太陽從未落山還早。 維京海盜的龍船戰斧使歐洲感到恐慌。 儘管擁有如此強大的戰鬥力,維京人在歐洲歷史上僅幾個世紀就輝煌了,並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

當談到維京人時,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維京海盜”。 他們依靠龍船和戰斧掠奪和掠奪其他國家的財富,在中世紀的歐洲製造了數百年的恐怖。 但是維京人不僅是海盜,而且還有多種身份,例如農民,商人,殖民者,航海家以及某些大洲的最早發現者。

維京人的遠征

直到今天,維京人仍然有許多未解之謎,甚至“維京人”一詞的由來也不為人所知。 在公元9世紀,他們被稱為“北方人”,“丹麥人”,“挪威人”或“異教徒”,而盎格魯撒克遜人則直接將它們稱為“海盜”。 “維京人”一詞最初僅用於指代維克地區的人,但後來逐漸用於指代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人,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現在廣泛地稱為維京人。 。


維京人的生活環境

北歐蜿蜒的海岸線上有許多峽灣和島嶼。 海上交通條件很好,但山川多山,交通不便。 耕地面積十分有限。 莊稼和牲畜也很難在這樣的土地上生存。 。 結果,維京人自出生以來就面臨著一系列生存測試。 人口膨脹,資源稀缺,天氣惡劣。 當有限的耕地無法支撐不斷增長的人口時,他們就在從海上擴張的道路上。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豐富的森林資源為維京人提供了建造大量軍艦的木材。 在此基礎上,他們建造了維京人的海上軍艦,即領先艦艇。 龍舟在每個細節上都體現了維京人精湛的造船技巧。 弓是用木頭雕刻的龍頭,船體也雕刻有龍圖騰作為裝飾。 這是因為龍象徵著他們文化中的勇氣。 ,力量與恐懼。 船體龍骨的材料取自高而直的樹幹。 龍骨的中間彎曲以增加承重。 龍骨的兩端逐漸變窄以形成流線型通道,以減少在水中航行的阻力。 這樣的龍舟可以容納四十人。

維京人的遠征

由維京人設計的龍舟具有吃水淺和轉向靈活的特點。 隨後,它在維京海盜的海外掠奪戰爭中大量使用。 維京人也從最初的掠奪逐漸發展到征服大陸和島嶼的開始,以便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 這項大規模行動不僅開啟了維京人對歐洲的征服,而且還加速了其他歐洲國家對維京人的同化進程。

維京人的遠征


維京人的遠征

維京文化

維京人相信北歐諸神。 他們相信戰爭死者可以進入精神大廳,在那裡他們可以與奧丁一起喝酒。 在這種信念的驅使下,維京人在戰場上尤其勇敢英勇,無懼死亡。

根據歷史資料,維京人於8世紀末在英格蘭北海岸發動了進攻。 他們選擇的第一個目標是修道院。 襲擊期間,維京人像狼一樣用鮮血清洗整個教堂,還砍掉教堂的祭壇,帶走了所有寶藏。 經過十多年的小規模掠奪,維京人開始了大規模的戰鬥和征服行動,其足跡遍佈歐洲大陸,甚至到北美和北極。

儘管維京人的探險隊有著燃燒,掠奪和暴力的一面,但他們在海外擴張中也有和平的活動,例如發展商業貿易和促進文化交流。 不可否認,維京人在當時為歐洲貿易和文化的融合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維京人不是一群野蠻人,他們也有一些美麗的道德品質。 例如,他們對同齡人很慷慨和忠誠,甚至比當時的其他種族更加尊重婦女。 維京人不僅崇拜戰士,還尊重工匠。 他們的船,武器,農具甚至牲畜的衣領都精心雕刻有精美的圖案。 他們不僅將它們視為工具,還將它們視為藝術品。 現在存放在大英博物館中的劉易斯作品是維京人的作品。 這些作品是用海象牙雕刻而成的,具有精確的切割方法和優美的裝飾線條,這是斯堪的納維亞的早期元素。 它與羅馬元素完美融合,體現了維京人的精湛藝術和精湛的牙齒雕刻技術。

維京人的遠征

格陵蘭島上的維京人

說起維京人,就不能不提到在他們歷史上有名的那位“紅髮埃裡克”,他也是最早發現並命名格陵蘭島的人。公元982年,埃裡克從冰島啟航,前往格陵蘭探險。船從東到西繞格陵蘭海岸航行,直到發現一處無冰的地點後,他才登陸。埃裡克在那裡住了3年多,於公元985年回到冰島,聚集了一批願意移居格陵蘭,並建立斯堪的納維亞殖民地的家庭。他給這個地方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綠色的土地”(即Greenland,音同格陵蘭),以便移居者聽起來更富有吸引力。其實,這個島並不像它的名字那樣充滿著春意。那裡氣候嚴寒,冰雪茫茫,中部地區的最冷月平均溫度為攝氏零下47度,絕對最低溫度達到攝氏零下70度,是地球上僅次於南極洲的第二個“寒極”。

維京人的遠征

回到冰島後,他將格陵蘭島描述為一個擁有豐富資源和美麗海灣的地方,併成功吸引了25個船舶跟隨者跟隨他定居格陵蘭島。 公元986年,紅髮埃裡克(Red Hair Eric)和來自冰島的第一批定居者定居在格陵蘭南部。 從那以後,更多的定居者從該島的維京人斯堪的納維亞遷出。 人民形成了東西兩個定居點,最大的人口為3,000至5,000。

1408年,婚禮在格陵蘭的赫瓦爾人教堂舉行。 這場婚禮是島上維京人的最後記錄。 此後,格陵蘭島與歐洲的溝通中斷了,新聞不再來了。 科學家在島上的放射性碳測年表明,到1400年,格陵蘭島西部的定居點被廢棄,1450年,島上東部定居點的居民也消失了。 據此,科學家認為,在1480年至1500年之間,格陵蘭的維京移民最終滅絕了。

維京人的遠征

格陵蘭首都“努克”


維京人消失

目前,關於格陵蘭維京人的消失,仍然有許多假設。 大多數人認為,氣候變冷是導致其消失的最重要因素。 傑拉爾德·戴蒙德(Gerald Diamond)在《崩潰:人類社會的明天》一書中指出,文明社會將崩潰的五個原因是:

1.人們對環境的影響。

2.氣候變化。

3.與鄰居朋友的關係。

4.與敵國的關係。

5.政治,經濟和文化因素。

這五個破壞社會的框架都適用於維京人居住的格陵蘭島。

格陵蘭島和其他極地地區一樣,經歷了多種氣候變化。 當維京人第一次到達格陵蘭島時,那是中世紀的溫暖時期,公元1300年小冰河時代的到來使該島上的維京人生活陷入了困境。 寒冷的天氣和短的生長季節導致用於畜牧業的草料供應短缺。 維京人只能依靠海豹和魚類為生,但他們在這一領域缺乏技術。 冰線向南移動也迫使他們與歐洲的貿易中斷,他們無法從外界獲得木材和鐵,只能依靠當地資源。

維京人的遠征


根據科學家的推測,消失在海外的維京人群體的消失過程將是漫長而痛苦的。 因為考古學家從對當地維京人的碳同位素分析中發現,當維京人第一次到達該島時,他們所吃的食物中只有20%是海鮮,而到了它們即將滅絕時,吃海鮮的比例就達到了 高達80%。 他們推斷,寒冷和營養不良是維京人死亡的兩個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