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拔青山氣蓋中原,兵敗垓下烏騅嘶鳴

導語

說到項羽大家都會直接想到,那是西楚霸王、是讓秦軍聞風喪膽、讓江東浪兒為之欽佩的人傑。從他'

彼可以取而代之'的豪言壯志到那'破釜沉舟'的英雄氣概,以及'美人消逝烏江自刎'的慷慨悲壯。

項羽,一個完美詮釋英雄主義,戰無不勝的戰神;一段愛情佳話的悲情種。雖是兵敗但人們並沒有因為成敗忘記他,記住了他獨有霸氣,無所畏懼的豪情,柔情似水的男兒情懷。讓後世對他高度評價和讚揚。

胸懷大志,力拔千鼎

項羽出生在秦末時代,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這也恰恰說明亂世造英雄。少年時期,其伯父就開始讀書練劍,但是沒有學多久就不學了,揚言要學就學萬人敵,之後教他熟讀兵法,也只是學個大概,並沒有深加研究。在秦始皇架船遊玩會稽時,對其叔父說"彼可取而代之"的大志。他的叔父也因此對他刮目相看。

在隨後農民起義天下大亂,項羽和他的叔父率領江東男兒在江南起義,為了增強起義力量和叔父項梁一起聯絡桓楚反秦。

桓楚刁難項羽讓其舉幾個人都未能舉動的大鼎,項羽面不改色,雙手握住鼎身,大喝一聲,三起三落高高舉起千鼎。真乃奇人也,驚訝了很多眾人,於是眾人紛紛滿口答應,合兵一起起義反秦。這就是後人敬仰的霸王舉鼎

力拔青山氣蓋中原,兵敗垓下烏騅嘶鳴

(圖一:霸王舉鼎)

群豪起義,亂世崛起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抵禦匈奴徵集數十萬平民修建長城,同時動員了軍民三十萬增兵南下,不斷征戰收復百越郡。又派用軍民和囚犯,為他動工建造一座巨大豪華的阿房宮殿。"獨夫之心,日益驕固"大概說的就是這樣的吧。最後農民生活苦不聊生,由敢怒不敢言到戍卒叫,函谷舉的反抗。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殺死看守囚犯的士兵,在大澤鄉地區糾集一些軍隊舉兵起義,拉開了反抗秦朝統治的篇章。之後各地紛紛響應,打著恢復六國的大旗自立為王。

這個時候項羽和他的叔父在楚地召集天下豪傑,在江南吳中率兵起義,

率領8000江東子弟兵北上,不久各地起義軍紛紛投靠。隨著大澤鄉起義被秦朝鎮壓,為了起義長久,進一步號召廣大民眾和起義軍,保證在師出有名的情況下,在其叔父和謀士范增的建議下,在民間找到楚懷王的孫子立他為王,項梁自號武信軍

力拔青山氣蓋中原,兵敗垓下烏騅嘶鳴

(圖二:大澤鄉起義)

鉅鹿之戰,破釜沉舟

公元前208年9月,秦國上將章邯取得戰爭勝利,與增援的王離軍隊匯合一起大敗趙軍,趙國殘部被秦軍包圍在鉅鹿城內,趙王派使者前去求援楚王和諸侯國,讓他們派兵解救。此時,秦軍勢力強大,諸侯軍都不敢有所作為,只有楚軍項羽毫不畏懼。之後楚王任命項羽為上將,並將另外兩支軍隊也交其掌握。

同年12月時,項羽派部下率兩萬軍隊渡河救援鉅鹿,取得小勝,之後項羽率所有義軍渡過黃河,下達命令全軍破釜沉舟斷絕軍隊後退的道路,抱著戰必勝敗則亡的決心。

這種大無畏不懼生死的勇氣,極大的增強鼓舞了軍隊的士氣,軍隊越戰越勇,先攻佔秦軍糧草道路,然後包圍王離所率的軍隊,經過幾次的激烈戰爭打敗秦軍,被秦軍包圍鉅鹿的局面就被項羽所瓦解。

當時項羽所率的義軍,士氣極高,所向披靡,戰鬥聲驚天動地,震懾了諸侯軍,軍隊上下無不對其仰視和敬畏。鉅鹿之戰破釜沉舟更是奠定項羽的統帥地位,從此成為了所有諸侯軍的上將軍,都歸其掌握

力拔青山氣蓋中原,兵敗垓下烏騅嘶鳴

(圖三:破釜沉舟)

楚漢之爭,四面楚歌

項羽一路滅掉秦軍兩大主力,劉邦集團乘勢攻佔咸陽,戰取關中

,秦朝被滅後,天下局勢大亂,鴻門設宴未殺劉邦,從此也拉開了楚漢兩大集團爭霸天下的局面。四年楚漢爭霸,前期項羽力壓諸侯軍,劉邦集團弱小。劉邦在巴蜀地區重用韓信、蕭何等人,整頓後方訓練軍隊,慢慢的把關中地區發展成為漢軍的地盤;

觀之項羽佔取了咸陽,並沒有奪取天下的豪心,只想回楚地當王,之後開始大肆分封諸侯,使天下局勢重回戰國時期,天下諸侯都以西楚霸王為諸侯伯王。同時,也為日後諸侯王反叛埋下伏筆。

公元前206年,劉邦集結50多萬軍隊進攻項羽彭城,項羽放棄齊國戰事,率領3萬精兵與漢軍對抗,項羽在軍事上能力天下無人可敵,漢軍被打的落敗,之後形成對峙局面,這就是霸王以少勝多的彭城之戰。

彭越擾楚,敗局已定

劃鴻溝為界時期,漢軍擔心項羽發展恢復士氣。公元前202年劉邦趁楚軍集團勢衰,撕毀盟約,共同邀約天下諸侯討伐項羽。

彭越王派兵擾亂楚軍後方,阻斷楚軍糧草物資,淮南王英布反楚。又派齊王韓信為討伐大將,因後方擾動,物資匱乏,喪失天時地利人和,固陵之戰奪取項羽都城,之後的陳下之戰和城父之戰更是打敗楚軍,一步步逼入絕境。層層兵力包圍項羽十萬楚軍於垓下。

在士兵和糧草很少的情況下,韓信設十面埋伏計策設下伏兵,意圖殲滅霸王楚軍,四面楚歌的心理戰術,更是使得楚軍士氣大衰毫無鬥志。垓下之戰更是決定了項羽兵敗命運的一戰,這一戰也奠定了漢軍集團獲得統一天下的勝利。

力拔青山氣蓋中原,兵敗垓下烏騅嘶鳴

(圖四:楚漢垓下之戰遺址)

霸王別姬,自刎烏江

垓下之戰,項羽兵敗,軍隊所剩無幾,面對漢軍數萬軍隊包圍之中,自古英雄愛美女,虞姬作為霸王最寵的美女,一直追隨項羽,面對霸王意氣已盡,為不獨活在楚軍營中自殺。

虞兮虞兮奈若何,從這就可以看出項羽大勢所趨,無盡的不甘和無奈,最後連自己的心愛女子都保護不了。霸王別姬是項羽兒女情長的情思。

項羽跨上烏騅馬,率領殘部八百餘將士突出漢軍包圍,一路殺至烏江,項羽不愧是西楚霸王,其一身勇猛非常人所及,面對無路可退依然毫無懼色,依然要斬將奪旗,一身血袍,一杆武器殺的漢軍不敢進其身,聞其言,由於兵力懸殊,八百將士終究難以抗衡劉邦數萬大軍,隨其戰死,其追隨忠心精神所在。最終楚霸王英雄末路,烏騅嘶鳴,霸王自刎

力拔青山氣蓋中原,兵敗垓下烏騅嘶鳴

(圖五:西楚霸王自刎烏江)

總結

歷史就是過去,只有我們真正瞭解過去,才能展望未來。項羽的一生大起大落本是註定的,一世繁華末路悲涼。他蓄勢起義劍指咸陽;鉅鹿之戰功臣封王;坑殺秦卒、燒阿房;起兵八年未嘗敗績。

爭霸落敗,是他剛愎自用,不用亞父;不肯江東,是他西楚霸王尊嚴所在,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烏江自刎也算得上是完美的結局。因此,他是鐵骨錚錚的漢子,即使窮寇末路也敢坦然面對。

他是英雄亦是霸王,而非梟雄和帝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