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了,中国农村网络覆盖全球领先,上网课为何还要爬山坡?

在湖北省麻城市宋埠镇独山村的山坡上,西安翻译学院教师王媛搭起了一张简易的“课桌”,通过笔记本电脑给学生们上网课;在山东沂南县岸堤镇罗圈峪,住在山脚下的九岁男孩李始峰,在山坡上一个简陋的帐篷里上网课,冻得不行就站起来跳跳绳……

5G时代了,中国农村网络覆盖全球领先,上网课为何还要爬山坡?

5G时代了,中国农村网络覆盖全球领先,上网课为何还要爬山坡?

这一个个“停课不停学”的榜样十分励志,但听起来还是让人觉得心酸。虽然当地的运营商在发现这些问题之后,迅速地进行了解决,但人们还是会产生疑问:下电影只要几秒钟的5G时代都来了,为啥上网课还得满山找信号呢?

为了解答这个普通老百姓备受关注的问题,懂小姐日前采访了多位关注农村覆盖的技术专家,收获了两大观点:

第一,移动通信的农村覆盖不仅“没那么简单”,而且挑战重重;

第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中国运营商,已经把中国的农村覆盖做到了全球领先。

家里的信号为啥不好?

王老师和李同学,为什么要冒着寒冷爬山坡上网课?答案很简单:温暖的家中移动网络的信号都不好。其中,王老师在家中发现课件中的图片经常打不开,李同学则是在收看直播课过程中经常出现卡顿。那么,家中的信号为啥会不好呢?

农网覆盖技术专家表示,移动网络信号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二:弱覆盖和容量过载。

所谓弱覆盖,一种情况是指基站设计的覆盖面积过大,基站间距过大,处于基站覆盖边缘的手机信号相应就变得很弱。打个不十分恰当比方,当一个站在一个圆形的操场中央大声说话,离中央最近的人不仅能听清楚话语,还能够看清楚表情;站在操场边上的人不仅看不清楚发言人长什么样子,甚至都听不清楚说了什么。

5G时代了,中国农村网络覆盖全球领先,上网课为何还要爬山坡?

弱覆盖的另一种情况是基站信号遭遇了遮挡物的拦截,例如高大的建筑物,又如本文两个案例里的大山。其中,李同学的老家就住在山脚下,信号显然是被大山拦截了。

5G时代了,中国农村网络覆盖全球领先,上网课为何还要爬山坡?

所谓容量过载的情况,大家熟知的是一般会在大型活动(体育赛事、明星演唱会等)现场发生。

我们把基站比作一辆公交车,额定载客数假定为30人(坐20人、站10人),如果乘客数小于20人,那么每个人的乘车体验都非常舒适,可以随意活动身体(刷视频无压力);如果一下子涌上了30人,就会有10个人需要站立在狭小的空间内,稍微活动一下手脚都会影响到旁人,因此只能尽量保持不动(打电话没问题);如果有40个人时,那么就会有10个人上不了车(连电话都打不通)。

上网课造成的容量过载,则是疫情下出现的新情况。今年春节,“回老家”的人群大量涌向了边远地区、“额定载客数”原本就比较少的山村。如果只是打电话、刷微信也就罢了(站着也行),但伴随着“复课”,视频直播的需求一下子就来了(很多人不仅要上车,而且还要有座位),显然会让基站这辆公交车大大超载,从而影响到上网课的体验,包括卡顿乃至打不开。一方面,上网课对于视频质量和带宽都有一定的要求,视频清晰度至少应该在480P以上,对应的带宽就是2Mbps。另一方面,边远山村的基站容量是根据日常需求而设计的,数据显示32.4%的农村基站小区是无法无法满足远程办公/在线网课的视频体验。

山村为何不多建些基站?

“既然信号不好,那么多建基站就是了。”有人也许又会这么说。道理上这么说虽然没问题,但现实却不仅是成本挑战,在连绵不绝的大山里绝对是misson impossible。

基础设施落后乃至没有,这是农村建站面临诸多挑战的核心。

首先,基础设施落后,带来的是高昂的建站成本。中国的很多乡村具有多山丘、多河流、不通公路的特点,基站设备的运输主要靠人扛马拉,甚至需要“演杂技”般依靠溜索,难度不仅非常大且十分危险。

5G时代了,中国农村网络覆盖全球领先,上网课为何还要爬山坡?

其次,一些偏远山村的电网不稳,甚至有些地方没有市电,导致基站的电力获取成本非常高昂。

最后,基站传输获取难。目前,中国的城市已经拥有了丰富的光纤资源,但是偏远山村由于光纤铺设成本高昂,因此光纤仍是稀缺资源。为了建设基站,改用微波进行传输,但微波又需要高塔和坚固的基础,又引入 了新的建设难题。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还有4万个自然村没有移动网络覆盖。但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自然村的村民从条件恶劣的地区迁出,我国的自然村正在以100个/天的速度消失。

农网覆盖全球领先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用来形容某些偏远山区的基站建设一点都不为过。然而,建设难度大、建设条件苦、建设成本高,并没有阻挡住中国运营商进行基站建设的步伐,并最终做到了今天的全球领先。

从全球范围来看,十分之一左右的农村居民未被移动网络覆盖。GSMA数据显示,移动宽带网络(3G/4G)已在发达国家变得无所不在,但是,占全球13%(约10亿)的人口目前仍没有得到移动网络覆盖,并且他们主要居住在农村地区。

那么,中国的农村覆盖是怎样的情况呢?答案是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15年,中国正式启动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彼时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仅为31.6%;截至2019年6月,中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的比例均已超过了98%。从移动通信用户数来看,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全年净增从上年1.49亿户降至3525万户,总数达16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114.4部/百人,比上年末提高2.2部/百人。

中国98%的行政村通4G,绝对算得上是世界壮举。相信走出过国门的国人肯定有很多体会。中国网络覆盖范围与质量在全世界都处于领先水平。

之前网络上流传伦敦人在地铁里也不忘看书,很有品位。真正到英国坐地铁才发现,除了一些站台外,地铁里没有网络信号。英国运营商和政府刚刚达成协议扩展农村覆盖,在2025年将4G覆盖扩展到英国的95%,比原计划晚了三年。

以非洲国家加纳为例,目前其移动用户数达到了1600万,相当于总人口的53%。与此同时,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移动用户普及率平均仅为44%。值得注意的是,加纳的4G用户数还非常少,从GSMA提供的覆盖地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到4G覆盖范围仍不到一半。

5G时代了,中国农村网络覆盖全球领先,上网课为何还要爬山坡?

小型化基站或成“利器”

为了解决偏远山村老师、学生上网课的诉求,各地运营商应声而动,通过基站(大铁塔)调优或者是搭建临时小型基站的方式,第一时间给予了解决。

5G时代了,中国农村网络覆盖全球领先,上网课为何还要爬山坡?

5G时代了,中国农村网络覆盖全球领先,上网课为何还要爬山坡?

这其间,许多运营商工作人员不怕危险地爬屋顶、上树,就地取材地用木杆搭建临时基站。显然,这样做的优点是能够短平快地解决信号差的问题。如果有像临时基站一样好安装又不贵的小性基站,那么农村覆盖难的问题岂不迎刃而解?

据懂小姐了解,目前的确已有设备制造商推出了更低成本、建设难度更低,面向更偏远地区的

的小基站解决方案。据悉,搭建这种小基站只需要一根6米高的杆子(与搭建临时基站的木杆差不多),还可以在没有市电的地方使用太阳能供电。由此看来,偏远山村上网课需要爬山坡,终将成为历史。

在湖北省麻城市宋埠镇独山村的山坡上,西安翻译学院教师王媛搭起了一张简易的“课桌”,通过笔记本电脑给学生们上网课;在山东沂南县岸堤镇罗圈峪,住在山脚下的九岁男孩李始峰,在山坡上一个简陋的帐篷里上网课,冻得不行就站起来跳跳绳……

5G时代了,中国农村网络覆盖全球领先,上网课为何还要爬山坡?

5G时代了,中国农村网络覆盖全球领先,上网课为何还要爬山坡?

这一个个“停课不停学”的榜样十分励志,但听起来还是让人觉得心酸。虽然当地的运营商在发现这些问题之后,迅速地进行了解决,但人们还是会产生疑问:下电影只要几秒钟的5G时代都来了,为啥上网课还得满山找信号呢?

为了解答这个普通老百姓备受关注的问题,懂小姐日前采访了多位关注农村覆盖的技术专家,收获了两大观点:

第一,移动通信的农村覆盖不仅“没那么简单”,而且挑战重重;

第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中国运营商,已经把中国的农村覆盖做到了全球领先。

家里的信号为啥不好?

王老师和李同学,为什么要冒着寒冷爬山坡上网课?答案很简单:温暖的家中移动网络的信号都不好。其中,王老师在家中发现课件中的图片经常打不开,李同学则是在收看直播课过程中经常出现卡顿。那么,家中的信号为啥会不好呢?

农网覆盖技术专家表示,移动网络信号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二:弱覆盖和容量过载。

所谓弱覆盖,一种情况是指基站设计的覆盖面积过大,基站间距过大,处于基站覆盖边缘的手机信号相应就变得很弱。打个不十分恰当比方,当一个站在一个圆形的操场中央大声说话,离中央最近的人不仅能听清楚话语,还能够看清楚表情;站在操场边上的人不仅看不清楚发言人长什么样子,甚至都听不清楚说了什么。

5G时代了,中国农村网络覆盖全球领先,上网课为何还要爬山坡?

弱覆盖的另一种情况是基站信号遭遇了遮挡物的拦截,例如高大的建筑物,又如本文两个案例里的大山。其中,李同学的老家就住在山脚下,信号显然是被大山拦截了。

5G时代了,中国农村网络覆盖全球领先,上网课为何还要爬山坡?

所谓容量过载的情况,大家熟知的是一般会在大型活动(体育赛事、明星演唱会等)现场发生。

我们把基站比作一辆公交车,额定载客数假定为30人(坐20人、站10人),如果乘客数小于20人,那么每个人的乘车体验都非常舒适,可以随意活动身体(刷视频无压力);如果一下子涌上了30人,就会有10个人需要站立在狭小的空间内,稍微活动一下手脚都会影响到旁人,因此只能尽量保持不动(打电话没问题);如果有40个人时,那么就会有10个人上不了车(连电话都打不通)。

上网课造成的容量过载,则是疫情下出现的新情况。今年春节,“回老家”的人群大量涌向了边远地区、“额定载客数”原本就比较少的山村。如果只是打电话、刷微信也就罢了(站着也行),但伴随着“复课”,视频直播的需求一下子就来了(很多人不仅要上车,而且还要有座位),显然会让基站这辆公交车大大超载,从而影响到上网课的体验,包括卡顿乃至打不开。一方面,上网课对于视频质量和带宽都有一定的要求,视频清晰度至少应该在480P以上,对应的带宽就是2Mbps。另一方面,边远山村的基站容量是根据日常需求而设计的,数据显示32.4%的农村基站小区是无法无法满足远程办公/在线网课的视频体验。

山村为何不多建些基站?

“既然信号不好,那么多建基站就是了。”有人也许又会这么说。道理上这么说虽然没问题,但现实却不仅是成本挑战,在连绵不绝的大山里绝对是misson impossible。

基础设施落后乃至没有,这是农村建站面临诸多挑战的核心。

首先,基础设施落后,带来的是高昂的建站成本。中国的很多乡村具有多山丘、多河流、不通公路的特点,基站设备的运输主要靠人扛马拉,甚至需要“演杂技”般依靠溜索,难度不仅非常大且十分危险。

5G时代了,中国农村网络覆盖全球领先,上网课为何还要爬山坡?

在云南,中国移动基站建设人员通过溜索运输建设物资。

其次,一些偏远山村的电网不稳,甚至有些地方没有市电,导致基站的电力获取成本非常高昂。

最后,基站传输获取难。目前,中国的城市已经拥有了丰富的光纤资源,但是偏远山村由于光纤铺设成本高昂,因此光纤仍是稀缺资源。为了建设基站,改用微波进行传输,但微波又需要高塔和坚固的基础,又引入 了新的建设难题。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还有4万个自然村没有移动网络覆盖。但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自然村的村民从条件恶劣的地区迁出,我国的自然村正在以100个/天的速度消失。

农网覆盖全球领先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用来形容某些偏远山区的基站建设一点都不为过。然而,建设难度大、建设条件苦、建设成本高,并没有阻挡住中国运营商进行基站建设的步伐,并最终做到了今天的全球领先。

从全球范围来看,十分之一左右的农村居民未被移动网络覆盖。GSMA数据显示,移动宽带网络(3G/4G)已在发达国家变得无所不在,但是,占全球13%(约10亿)的人口目前仍没有得到移动网络覆盖,并且他们主要居住在农村地区。

那么,中国的农村覆盖是怎样的情况呢?答案是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15年,中国正式启动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彼时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仅为31.6%;截至2019年6月,中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的比例均已超过了98%。从移动通信用户数来看,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全年净增从上年1.49亿户降至3525万户,总数达16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114.4部/百人,比上年末提高2.2部/百人。

中国98%的行政村通4G,绝对算得上是世界壮举。相信走出过国门的国人肯定有很多体会。中国网络覆盖范围与质量在全世界都处于领先水平。

之前网络上流传伦敦人在地铁里也不忘看书,很有品位。真正到英国坐地铁才发现,除了一些站台外,地铁里没有网络信号。英国运营商和政府刚刚达成协议扩展农村覆盖,在2025年将4G覆盖扩展到英国的95%,比原计划晚了三年。

以非洲国家加纳为例,目前其移动用户数达到了1600万,相当于总人口的53%。与此同时,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移动用户普及率平均仅为44%。值得注意的是,加纳的4G用户数还非常少,从GSMA提供的覆盖地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到4G覆盖范围仍不到一半。

5G时代了,中国农村网络覆盖全球领先,上网课为何还要爬山坡?

小型化基站或成“利器”

为了解决偏远山村老师、学生上网课的诉求,各地运营商应声而动,通过基站(大铁塔)调优或者是搭建临时小型基站的方式,第一时间给予了解决。

5G时代了,中国农村网络覆盖全球领先,上网课为何还要爬山坡?

这其间,许多运营商工作人员不怕危险地爬屋顶、上树,就地取材地用木杆搭建临时基站。显然,这样做的优点是能够短平快地解决信号差的问题。如果有像临时基站一样好安装又不贵的小性基站,那么农村覆盖难的问题岂不迎刃而解?

据懂小姐了解,目前的确已有设备制造商推出了更低成本、建设难度更低,面向更偏远地区的

的小基站解决方案。据悉,搭建这种小基站只需要一根6米高的杆子(与搭建临时基站的木杆差不多),还可以在没有市电的地方使用太阳能供电。由此看来,偏远山村上网课需要爬山坡,终将成为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