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記》之三:拿大漢開國皇帝“開涮”的司馬遷

在人們的眼裡帝王一定是威嚴的、莊重的,但司馬遷筆下的大漢開國皇帝卻是充滿痞性的。請看司馬遷是怎麼開涮劉邦的。

呂公(劉邦後來的岳父)招待沛縣境內的豪傑官吏,當時蕭何記賀禮,並對諸人說,進不滿千錢的坐在下堂。

高祖為亭長,素易諸吏,乃紿為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蕭何曰:“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諸客,遂坐上坐,無所詘。——《高祖本紀》

讀《史記》之三:拿大漢開國皇帝“開涮”的司馬遷

參加宴會不帶錢還謊稱出了大錢,做上了上座。加上蕭何的“註解”,劉無賴的形象呼之欲出了。儘管如此,卻得到了呂公的賞識,把女兒(呂后)嫁給了她。

讀《史記》之三:拿大漢開國皇帝“開涮”的司馬遷

漢二年春,楚軍大破漢軍,劉邦全家老小盡逃亡。

漢王道逢得孝惠、魯元,乃載行。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項羽本紀》

劉邦嫌兒女拖累,車跑不快,所以將這兩個孩子推下馬車。多虧夏侯嬰將孩子救上車。劉邦一路上連續這樣推搡了三次!

讀《史記》之三:拿大漢開國皇帝“開涮”的司馬遷

這哪是父親做的事?應上升到道德批判的層面了。劉邦做皇帝以後撫今追昔,不知有沒有對孩子們感到愧疚?

劉邦圍攻項羽,相守數月,項羽把劉邦的老公親太公抓來,要挾劉邦,聲稱要烹掉太公。

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而幸分一杯羹。”——《史記·項羽本紀》

讀《史記》之三:拿大漢開國皇帝“開涮”的司馬遷

劉邦這是攻心術,多麼狡詐,有勇無謀的項羽哪是他的對手?

司馬遷這樣“調侃”大漢開國皇帝確實夠大膽的了,所以司馬遷在世時,《史記》並沒有面世。為什麼這麼寫?其一,這是因為“不虛美”“不隱惡”,尊重歷史的“實錄”精神,是貫穿《史記》全書的基本原則。其二,比起劉邦,司馬遷把同情給了失敗英雄項羽。司馬遷寫作上很有講究,“黑化”劉邦的小故事多見於其他人物傳記,《高祖本紀》中的劉邦依然是“寬大長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