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愤交加!我读蓝博洲先生《寻找祖国三千里》,走不丢

自1895年,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日本割占台湾后,台湾已经差不多125年没有回归到中华大陆了。两岸政治隔离,又曾经军事对抗。直到今日交流依然有限。也因此,我们对台湾的很多历史和人物处于一种模糊的认识之中。偶然间发现了《寻找祖国三千里》这本书,阅后五味杂陈。感慨;悲愤;震惊;惋惜。一个个名字以鲜活的形象感召我,令我无法平静。感谢蓝博洲先生,他拥护祖国统一。不辞辛苦,深入访谈,很多资料沉淀了几十年,才在当事人同意或者去世后公布。尽最大努力做到了口述历史的还原和保护当事人的责任。同时,蓝博洲先生还查阅了大量的已解密档案,引用当事人的书信。因此这本书真实可信,尽量详实,值得和大家分享。


悲愤交加!我读蓝博洲先生《寻找祖国三千里》,走不丢

蓝博洲


实际上大陆人民对台湾民众在日据时期,日本对台湾的统治和剥削,以及国民党到台湾初期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坦白说,我们不但不熟悉,而且还有一部分误解。这之中台湾民众的复杂心态,曲折经历,斗争和牺牲,是一部令人唏嘘的历史。当然这个历史过程中,也有背叛国家民族和自己政治理想的败类;或者在侵略者淫威下,不得不顺从生活的普通人群,对此历史已有公论。


台湾被日本霸占后,直到1945年被收复之前,人民的反抗从未停止。从1895年到1915年这是第一个斗争时期。20年艰苦反抗后,台湾人民的反抗被暂时镇压。明石元二郎就任台湾殖民总督,这是日本实施南太平洋扩张的开始。残酷镇压后,怀柔手腕上场。要想篡改人的历史观,首要是进行欺骗教育。从这时候起,台湾人开始被禁止使用汉文,很多报纸停止或缩小汉文版面。被迫学日语,学日本礼仪,开始成为日本人榨取经济果实和提供战争资源的基地。


侵略殖民的日本人怎么可能真的造福台湾人民呢。学校也要分开,日本人和台湾权贵专用一类学校,其它台湾其他人入师资教学差的学校。即便是低档次的本地人学校,本地人也不能拿第一名,还要插入一些日本孩子进来,这些日本学生经常殴打中国人。到1922年,表面上宣布台湾本地人和日本人可以在一起上学。但是国籍民族和经济差距不同的群体怎么可能在一起呢?


悲愤交加!我读蓝博洲先生《寻找祖国三千里》,走不丢

台南二中


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台湾学生变成日本人。进行军国主义教育,向天皇照片鞠躬。日语教育之深使得全岛48%的人都会日语会话书写,还推行台湾人改日本名字。到1943年6月,被迫改称日本名字的台湾人已经有十多万。即便这样,后来成为台湾学运领袖之一的陈炳基都一直以“祖母要自杀”为由坚决不改姓名。1944年4月,17岁的陈炳基被捕了,日本宪兵把他的衣服剥光吊起来用竹剑、木刀殴打,连着十多天都受到审讯拷打和灌水,打昏了就泼冷水激醒后再打,前后被关押了两个月才因为未成年被“暂缓起诉”,交给学校当局监管。


悲愤交加!我读蓝博洲先生《寻找祖国三千里》,走不丢


现在很多人认为台湾有几十万上百万日裔,其实这里有相当一部分是改了日本名字的台湾人。当然确实有部分台湾人甘心做日本臣民。大陆,台湾的亲日分子还互相勾结,像汪精卫曾从大陆派出交流生到台湾,其场所叫兴亚寮。这种背景下,也确实有很多学生去日本留学。但留学的学生中也是各种思潮,积极寻求解放台湾的也很多。


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展开后,日本的思想进入了极端黑暗时期,对外“东亚新秩序”,对内“国民精神总动员”。四百多名左派人士和相关政党被排斥,被禁止。因殖民缘故,不少台湾学生在日本留学,但是经常被日本人欺凌,台湾学子悲愤凄凉,很多人希望回到祖国大陆。日本的殖民严密而紧迫 ,如果不是二次大战日本战败,台湾必定被殖民同化。书中记载的很多人物 虽然内心反日爱国,但竟然不太会说母语,不熟悉写汉字,可见被殖民程度之深。


文化同化,改换礼制,精神奴役,经济掠夺之后;1941年起,为应付战争在日本全岛设立六十六个军事训练场,每年训练一万以上学生参战,还有3000人被迫参加增产挺身队去生产。为了尽量扩大参战人力,还设立五十所妇女训练所,负责医护。到1942年,进行志愿兵征集,迫使17-30岁的青年参战。为防止汉族和少数民族串联,单独把少数民族变为高砂义勇队。不去就会背上非国民帽子,成为叛逆者。


悲愤交加!我读蓝博洲先生《寻找祖国三千里》,走不丢


面对这样的情况,除了一部分人以去日本,大陆上学,去大陆做生意等办法逃避兵役。其他人无可奈何。所以大多数从台湾征集的士兵都是被迫的,当然这里也有一部分死心塌地或者为了利益为日本战斗的。比如:台籍日兵徐东波就曾经说:“1943年夏天,我23岁,在报纸上常会看到刊登入伍的通知及新闻,有 160 元的薪俸,就在这种半勉强、半志愿的心情下,我向日本军队报到。”台籍日兵陈根发,也谈到了当时“钱”对于吸引他加入“皇军”的诱惑力:“他们承诺给去(菲律宾)马尼拉的人每个月120日圆,这是我在台北做卡车司机的月收入的两倍。”


但大多数都是被殖民者心态,不想去又不敢不去。到了战场上,生死之间也只能拿着武器搏命。据说20.7万台籍日军中:将近12.6万人作为军夫,8万人作为军人直接参战;在服役的属地方面,20.7万人中:有6.1万人被送往菲律宾和南太平洋的其他地区,3.3万人被送往中国大陆。


还有一部分人积极反抗,比如:台北二中的李沛霖 杨友川 严永贤 林水旺等成立激进反日团体列星会。目标以暴力让台湾脱离日本统治,主动对日本人攻击。1936年日本浪人殴打从大陆返回的台湾资本家领袖林献堂。本来秘密结社的列星会正打算因为林献堂被打,组建更广泛团体。但因为李沛霖,杨友川殴打并刺伤日本人,导致殖民当局警觉,被拘捕。


斗争更坚决的如吴思汉,本身学业优秀,在日本也会有发展。但他在台湾在日学生的帮助下经过朝鲜只身返回大陆。一路上,被日本人抢夺财物,目睹难民的惨景。滞留河南,差点被国民党县长杀害。万幸这个县长查明他们所说属实,终于从朱阳关搭乘军用卡车,从西安到达重庆。然而重庆政府不但不感兴趣,反而打算把他弄回台湾空降去寻找不存在的游击队。幸好这时候的战争的进程发生了变化,吴思汉得以幸免。台湾光复后,他返回台湾,发表了《归国记》引起轰动。


悲愤交加!我读蓝博洲先生《寻找祖国三千里》,走不丢


台湾光复后 吴思汉加入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斗争,这一类人还有王万得,李水井,辜金良和郭琇琮等等,他们发展了各地各行业的党组织和党员。1949年10月后转入地下,同时在阿里山和台北进行地下活动。1950年2月后,组织各地暴露的党员聚集到阿里山。1950年5月2日被捕。1950年11月28日被杀害。


家境颇好的林如堉渡海来到大陆。考进了日本设在上海的东亚同文书院。这个书院本来是打算培养中日双语人才,也就是所谓知中派和知日派。在这里,共产党员王学文将中西功,西里龙夫,白井行幸,尾琦庄太郎等日本人培养成隐蔽战线的英雄。林如堉和这里的陈伯熙,王康绪成为朋友。并结识了从基隆来的吴克泰(詹世平)。后来王康绪去了淮南苏皖边区参加新四军,林如堉去福建打游击,后参加了国民党海军。(从后面林如堉参加台湾的共产党活动来看,我们也有理由认为他实际上是共产党员)。


悲愤交加!我读蓝博洲先生《寻找祖国三千里》,走不丢

后排孩子既是林如堉


悲愤交加!我读蓝博洲先生《寻找祖国三千里》,走不丢


1945年台湾光复后,去大陆时进入国民党系统的台湾人开始返回,如张士德搞三青团。而台湾的进步人士在目睹了国民党接收的丑剧后,极度失望。各种学生进步组织如:台湾学生联盟也成立了。于是斗争又转入了国共之间的战斗。1945年11月,国民党陈仪停止各类人民团体活动,但是进步学生和具有正义感的人民已经在台湾共产党员组织下团结起来,并组织了二二八运动。


悲愤交加!我读蓝博洲先生《寻找祖国三千里》,走不丢


由于缺乏武器和准备,组织民众的工作才开始不久,计划不周,更缺乏自己的武装力量,二二八运动失败了。国民党疯狂反扑和绞杀,开启了30年戒严时期。由此,台湾再一次暂时被阻隔在祖国大陆之外。


我在网络做了一些阅读,发现当时坚决去大陆的人为数不少。如:游帧德,李苍降、蓝明谷,蔡川燕。更有呂芳魁到达晋察冀革命根据地,參加八路军。李中志(原名李金财)返回台湾后,参与组织二二八运动。朱天顺,在大陆日占区从事秘密工作。林栋,来到太行抗日民主根据地。据说为实现台湾光复,先后回归大陸參加抗日,和同胞並肩作战的台湾爱国志士,有几万多人之多。震撼啊。感叹着他们啊,这些为了回归祖国拼了性命的人!

而蓝先生不也是这样一个追寻祖国的人嘛。

每个正直的台湾人寻找祖国的路,都是一部感人的叙事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