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我所願》:超能力?我不想要!我只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

關於青春,人們有太多的回憶,太多的情緒,幾乎每個人的青春故事都可以拍成一部電影。

最近看的一部電影既是科幻片,又是現實主題的影片,將青春這個話題再一次推向熱搜,讓人不禁唏噓:可這就是青春啊~

這部於2020年2月26日上映的影片《非我所願》第一季是以網劇的形式呈現的,每集大概20分鐘左右,一共才7集,總的來說就像是1部長電影。雖然很多網友看了這部劇之後褒貶不一,但我卻不這麼認為。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孤僻的白人女孩希妮身上發生的離奇故事。希妮是一個單親家庭的高中生,在學校裡因為性格原因被人認為是怪胎,希妮只有一個好閨蜜迪娜,她們曾經無話不說,親密無間。

然而,某一天,希妮變了,希妮意外地發現自己身上出現了“超能力”,希妮可以通過意念控制別的事物!這樣的超能力讓希妮感覺到害怕,她不敢告訴任何人。就在希妮以為自己能夠控制住這種“超能力”時,這種“超能力”再次失控,同學因之而亡。希妮進退兩難,未來又該何去何從?

在荒謬的科幻劇情之下,導演把青少年的成長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另外一種獨特的形式展示了出來。這樣的超能力與其說是奇幻能力,不如說是青少年成長焦慮的外顯形式。本文將從故事主題、故事元素、故事意義3方面進行解讀,共同體會導演這部荒誕作品的真實魅力。

《非我所願》:超能力?我不想要!我只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

01、以“自我”為中心的3個故事主題,使得故事情完整而又不累贅

如果一個故事當中蘊含有多個主題,那麼很容易讓人分不清楚主次,甚至會覺得有點四不像。彼此之間獨立,又相互聯繫的主題,可以讓影片顯得飽滿而又不贅述。

  • ①家庭關係:自我關係的建立起點

我們大多數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在不停地跟別人打交道,而這個人最開始就是我們的家人。家庭關係就是自我關係開始建立的一個起點,從某種意義上看,家庭關係的建立甚至會影響到此後一系列關係的建立。

悉妮和她媽媽的關係其實並不好。希妮不理解為什麼媽媽總是要自己幹這幹那的,她抱怨媽媽什麼都要讓他做,就像弟弟的小保姆一樣,都快成他媽了。她自由自在,她渴望被照顧的感覺。這時候的希妮開始對自我有了朦朧的意識,慢慢地覺得自己應該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是希妮

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和家人之間的的這種關係要如何去經營。希妮的自我還不會和別人相處。而在這個過程中,希妮作為一個孩子,也沒有得到媽媽的正確教導,媽媽試圖讓孩子理解自己的事情,但卻忘了孩子也有自己的需求。

在所有自我關係的建立當中,家庭關係的建立是其他關係建立的關鍵基礎。如果一個孩子在家庭關係當中,能夠與家人建立比較好的關係。那麼,在自我意識覺醒或者與其他人建立聯繫的時候,就會相對容易得多。

《非我所願》:超能力?我不想要!我只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

  • ②成長迷茫:自我意識的探索

在自我意識慢慢覺醒的時候,人們會逐漸開始對自我關係進行探索,開始對生活出現的迷茫,從自己身上找答案,或者是開始試著自己去尋找答案。這是一個自己與自己對話的階段。

在學校心理醫生的建議下,希妮決定給自己一個機會,她開始寫日記。她在日記裡記錄的都是自己無法說出口的教事情,包括自己的困惑,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煩惱。希妮選擇的是向日記本訴說,而沒有和自己的家人說訴說,也沒有向好朋友訴說,這時候的西妮已經有了自我的意識,開始把自己和別人區分開來,開始意識到有些事只能自己一個人承受,有些問題只能自己一個人去解決,那些無法言說的困惑只能自己一個人去尋找答案,去找解決方法。這是很多青少年都會經歷的階段。

人們從呱呱墜地長到青少年,從別人問什麼說什麼到開始有自己的秘密這個階段,其實就是自我意識逐步復甦的階段。而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會逐漸的把事情歸結到以自我為中心。

《非我所願》:超能力?我不想要!我只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

  • ③人際交往:自我關係的延伸
  • 如果說家庭關係的建立是自我與他人之間發生聯繫的被迫行為,那麼人際交往可以說是自我與他人之間發生聯繫的主動行為。 這個過程當中,已經完成了自我意識的朦朧探索,也初步具備了與他人建立聯繫的基本技能,這些全部是自我與他人發生聯繫的基礎。人際交往是自我關係的延伸。

    在影片當中有這樣一個設置,性格孤僻不愛跟別人說話的希妮竟然和活潑熱情的迪娜成了好朋友。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兩個截然相反的性格相反的人會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直到我想起陳小春和應採兒,同樣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人,但是他們仍然走到了一起。陳小春說是因為在應採兒身上看到了自己內心的自己,應採兒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這時候我才意識到,希妮和迪娜同樣也是如此。

    希妮抱怨自己的媽媽不能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自由自在的玩耍,在迪娜隨時能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時劉璐流露出羨慕的眼神,其實希妮很羨慕迪娜無拘無束的樣子,她也希望自己能夠活出這樣的自己。當她看見開心的迪娜時,就像自己也自由自在地笑一樣。這個時候的迪娜其實就是類似自己內心自我的映射。

    《非我所願》:超能力?我不想要!我只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

    02、合理運用幕節奏、雙重假結尾故事元素,使情節設置更加巧妙

    好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讓人慾罷不能。如何讓故事變得跌宕起伏,其中有很多技巧,這部影片中幕節奏和雙重假結尾就用得很妙。

    • ①正負價值衝突的幕節奏,使得故事更具動感

    一個故事如果節奏平平淡淡的,那就很容易讓人看不下去。適當的時間來一個低谷或者小高潮,可以讓情節變得更有衝擊性,使故事更富有韻律感。

    影片當中的後面幾幕,希妮聽了醫生的話之後,覺得自己是因為心理問題才會出現這樣的超能力,只要自己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那麼自己就不會被這種超能力所困住。這此後的希妮也開始學著慢慢的去控制自己的情緒,一直愁眉苦臉地打希妮第一次眉開眼笑地去上學。看到這裡,故事馬上就要結束了——我們以為/我們期望。

    因為在我們的文化傳統裡面,團圓美好的大結局是最常見的。而且之前的困擾希妮的事情已經被解決了,至少我們看起來是這樣的。

    然而事實上並不是,導演的幕節奏用得很好。幾乎在所有的故事節奏都是一個突然而來的意外打破了原本平靜的生活,而當生活重歸平靜的時候,那麼故事也就接近了尾聲,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希妮微笑著上學的時候會覺得故事就要結束的原因。一個小衝突後面緊跟著一個大沖突的效果遠不如一個小衝突被解決了緊跟著一個大沖突來得更加刺激,這就是幕節奏控制得好。

    《非我所願》:超能力?我不想要!我只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

    • ②雙重假結尾的運用,增添了故事的戲劇性

    享譽世界的電影藝術大師希區柯克對於假結尾尤為著迷,甚至常常不按常理出牌,將假結尾放在很早的地方。不過假結尾的設計地方非常重要,如果運用不好,很可能就會鬧笑話。

    故事當中的最後一幕,希妮原本馬上就要平靜的生活,又因為同學的離奇死亡,生活再起了波瀾。不知所措的希妮獨自一個人跑到郊外的一個小木屋上面,望著遠處的黑暗,心裡暗暗思索著自己的究竟何去何。在這裡我們以為導演是打算給我們留下一個開放式的結局,然而這時候另一個黑影出現,兩人竟緩緩對視!這樣的結尾,給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為結局之時,另一個意外又打破了她現有的心緒,原本掀起的波瀾有望平復,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看完這部劇之後,會覺得這部劇像是一部超長預告片,就像用一整部劇在為第2季在做鋪墊一樣。

    這最後的沉默思索以及此前的微笑上學,都是假結尾,在最後不到20分鐘的時間裡,創造了兩個假結局!將整部劇的戲劇性提升到極致!

    《非我所願》:超能力?我不想要!我只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

    03、影片全程喪、燃,然而,神秘的科幻外衣之下是真實的青春大雜燴

    親情、友情、愛情、煩惱、焦慮,慾望,幾乎青春期的典型表現元素都可以在這部劇中找到,這部科幻劇,就像是一個青春大雜燴,神秘而又真實。

    一般來說,影視作品往往會被賦予一定的意味,帶著導演獨特的思考。而這部所謂的超能力科幻劇,也不例外。

    • ①單親家庭孩子缺失的愛

    影片中希妮覺得自己喜歡女生。這一點網友覺得很生硬,但我卻覺得這個情節合情合理。因為在媽媽的眼中,爸爸就像是一個甩手掌櫃,媽媽總是向希妮灌輸一種思想:爸爸不是一個好人。希妮本身就期望像一個正常的孩子一樣,享受父愛,然而,在媽媽的影響下,希妮渴望被愛的本能要同自己的潛意識“對男性的排斥”鬥爭,這就間接地導致希妮性取向模糊。

    在武志紅的《為何家會傷人》曾經提到過這樣一個案例,有位母親懷疑自己的女兒是同性戀,在諮詢溝通過程當中,武志紅髮現這位母親經常當著女兒的面指責自己的丈夫,甚至嘲笑自己丈夫。而這樣的行為會導致孩子看不起爸爸,最終表現出不願意認同男性的思想。

    根據調查報告顯示,近幾年離婚率攀升,父母因為各種原因離婚倒是爽快,可最後承受苦果的卻是孩子。單親家庭的孩子,除了上述中的模糊取向外,也更容易出現性格孤僻,“過度懂事”,易暴易怒等情況。這部影片雖然帶有科幻色彩,但卻披露了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問題,很有現實意義。

    《非我所願》:超能力?我不想要!我只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

    • ②呼籲人們關注青少年的成長焦慮

    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迷茫疑惑,但是他們並沒有讓父母知曉,或者父母知曉了之後選擇忽視,然而忽視不代表不存在。這部影片以一種戲謔的口吻,向人們展示了一個高中生的荒謬青春,其實是想引起人們對青少年成長焦慮的重視。

    影片當中的這一點表現的最明顯的是希妮,一旦她在成長當中遇到焦慮無法解決、無法控制住自己情緒時,她的超能力就會出現。這時候的超能力被認為是成長焦慮的一種外顯形象影片用一種極其隱晦的形式把成長焦慮給釋放出來,說明青少年成長過程當中焦慮的強大破壞性。

    而在現實生活當中,青少年在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麻煩的時候,往往會以暴力或者其他的方式發洩,甚至會去尋求毒品方面的刺激來麻痺自己。這些危害對於青少年來說,絲毫不亞於影片中可怕超能力所帶來的強大破壞力。

    在這樣的荒誕外衣之下,是導演的用心良苦。導演想告訴人們,關注單親家庭的孩子,關注青少年成長中遇到的問題,不要因為自己讓孩子的一生充滿遺憾。

    最後說幾句:

    當我們用另一種眼光來看待電影的時候,更容易看到電影深層次的東西。尤其是我們在觀影過程中,如果能在發現一些反常,不合常理的地方時,嘗試著去多想想為什麼,也許也能窺探一二,那或許就是導演真正的意圖。

    影片是一種藝術,藝術來源於生活。誠然,這是一部荒唐無稽的影片,但誰又能肯定地說自己的青春不荒唐?畢竟,這就是青春啊~

    《非我所願》:超能力?我不想要!我只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