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县的女人狂欢节

白云,静谧安详躺在天空。倏地,它们象王母娘娘的瑶天池被孙悟空金棍棒搅了似的,一圈一圈的漂泊远去;树上的叶子飒飒作响,柳枝弹跳飘忽不定;田野上的麦子摇摇摆摆。洪洞女人肩挎着大盘鼓,行立八字步,挺胸起臂,擎槌打锣鼓,鼓打到高潮时,头发飘逸,鼓槌舞飞,乳房跳跃,腰腿腹臀部抖动的浑身肢体柔软与优美,充分展现出了洪洞女性魅力的风采;她们打的鼓皮弹跳尺余,震得黄土飞起,铙钹张合,闪烁金光,镗锣天惊,似如春雷!洪洞女人威风凌厉,撼天震地,捧天狂欢,一年一度三月三。

史书记载:三月三古称“上巳节”“踏青节”。 汉族人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发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互相祝福的“情人节”。少数民族三月三“对歌会”、“ 泼水节”、“歌曼舞”等等活动。

时入三月,风和日丽,草长莺飞,麦苗轻盈舞动,春天回到人间。在这温馨的春天,洪洞羊獬“三月三”接姑姑民俗活动拉开序幕。洪洞县羊獬接姑姑,迎娘娘走亲习俗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是纪念帝尧的两个女儿,帝舜的二位夫人娥皇与女英。其规模之大,跨洪洞县、临汾尧都区的几十个村庄、女性色彩浓重的一个狂欢节日;是亲情神亲基因潜在的一种文脉传承再现的动力。它始于尧舜,可推溯到追念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的远古时期。洪洞称女娲人祖母,伏羲人祖爷。据记载和传说,女娲、伏羲在洪洞这片热土上他们生活和活动了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女娲长眠于洪洞县赵城侯村,建有国庙娲皇圣母宫、女娲(娲皇)陵;伏羲在淹底乡卦地村创建先天八卦,推演太极阴阳定乾坤。其遗珍碑碣“伏羲画卦处”在卦地村重见天日,声名大噪。明姜镇伏牛村有伏羲庙,“伏牛坑”等等。女娲补天、抟土造人,伏羲画卦、驯服牛耕等这些故事讲述了女娲、伏羲实现理想,敢于创新,敢于斗争,勇于牺牲,自强不息,舍己为人的大无畏精神,他们的基因精髓早已根植入洪洞人的精神灵魂……。

三月三接姑姑、迎娘娘,洪洞万人敬香跪拜、扶抬銮驾、献艺狂欢,气宇轩昂的洪洞女人敲打的威风锣鼓,时而如潺潺流水,时而如黄河怒吼咆哮的涛声,撼天震地;她们打锣鼓的肢体与神态固然有女娲补天的英雄气概之遗风。在那锣鼓声中,在哪香火闪烁的光阴中,人们跪拜行礼,承传着尧舜文脉之遗风。

《洪洞县志》载:相传尧王定居洪洞羊獬村,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相嫁历山虞舜为妻。虞舜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首,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大忠臣、贤臣。《孟子·离娄上》云:“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为君者,不敬也。”娥皇、女英她们大仁大爱大善、相夫爱夫护夫,是二位贤圣,深受丗人尊崇。特别是在广大中国妇女同胞的心目中,形象高大,永远的楷模。人们怀念她们,纪念她们,将她们奉之为神。并为她们建庙造像,顶礼膜拜,敬称为“德配帝舜”、“有虞二妃”和“妫汭芳型”……。

娥皇女英在洪洞这方热土上生活过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她们出生在羊獬为姑娘,嫁给历山虞舜为妻(夫人),尧王禅让给虞舜,舜称帝,居住妫汭,建都万安;娥皇女英尊号为娘娘。羊獬、历山两地为她们建有专门殿堂,舜都万安便为娥皇女英建造宫殿,名为昭阳宫“娘娘庙”。祭祀二位贤圣。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这天,洪洞县的民众,特别是青年妇女,看得比“三·八”妇女节者更为重要。这一天到来之前在外地工作人员、打工者的大批及时回归,打扫庭除,拆洗被褥,购置服装、购买食品、鱼肉、烟酒茶等等,筹备接待亲戚事宜。三月三这天接姑姑、迎娘娘打锣鼓,威风锣鼓的声音是次要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抖出威风让人看。庙宇内的香火缭绕,众多进香者虔诚跪拜,神曲歌唱的美妙动听,戏台上的蒲剧艺术表演的有激情,演员出神入化……。

“三月三”这天洪洞人民堪比过春节,但比春节更为深入细致,这天举行“接姑姑,迎娘娘”仪式,深切怀念帝尧、帝舜,特别是娥皇与女英,以此方式表达对他们无限的敬意。这不仅仅因为她们是洪洞姑娘,也不是因为她们有了“娘娘”这个尊号,重要的是她们生于皇家,高贵无比。尤其是身居“娘娘”高位之后,她们并没有高高在上,脱离人民群众,丢失原初的纯朴善良。她们平易近人,关心民间疾苦,扶危济困,传授技艺。她们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在广大青壮年妇女的心目中,特别是在洪洞人民的心目中,她们永远年轻而不老,永远是十分可敬可亲的美丽女神,洪洞姑娘。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衍变,“三月三”这一天,早已演化成实际上的“洪洞女人”狂欢的传统节日。

洪洞县“三月三”接姑姑、迎娘娘民俗活动的其过程是羊獬至历山,历山至万安,万安至羊獬,沿缘了当年帝尧为女儿办婚事,娶女婿的原路线。过程大体如下:

1、农历三月初二日上午九时羊獬接姑姑千人队伍从唐尧故园(帝宫)出发,过汾河,一路途经10个村庄,热闹数十里,向西北方向直奔历山,并住一宿;

2、三月初三日,羊獬人接上姑姑从历山出发,向东北方向,路经四个村庄数十里,前往万安,也住一宿;

3,、三月初四日,羊獬人抬上姑姑銮驾,兴高采烈,从万安向东南经过12个村庄数十里,过汾河回归唐尧故园(帝宫)。仪式程序结束。这三段路程中,所经过的村庄,都备好酒菜、茶饭,热情款待。

如果你能够有机会,从农历的三月初二日起始,跟随参加羊獬接姑姑队伍,奔赴历山、万安之后又回到羊獬全过程的话,你将体会到触及灵魂深处的一些东西;不论是在路途上,村庄上、还是庙宇殿堂上你都会目睹许许多多十分感人的情节。凡是你所见到的妇女,她们身着盛装,个个满面生花,笑逐颜开,喜不自禁,欢欣鼓舞,呈现一派激情难收而又和谐温馨的场面。

沿途村庄迎亲锣鼓队,几乎全是女性,敲打得龙飞凤舞,腾云驾雾。但她们与羊獬接姑姑锣鼓队相逢合打时,羊獬锣鼓打的稳健,时有疾风暴雨,姑娘们的威风锣鼓当然不及羊獬男子汉的壮烈,但她们打的忘乎所以,几十颗锣鼓被姑娘们手中的鼓槌打的上下弹跳,空中飞舞,姑娘们腰臀腹剧烈抖动,双臂漫头过脑,胸前挽花,坐马势站得如同泰山落地,映晖出姑娘们阴柔雄健之美;几十面大锣被姑娘们从肩头横举过头顶,手持锣杈扬穗长击,上上下下,缠来绕去,一个个像玩命似的,腾在空中的铜锣像跃在人身上的金龙,发出震人心魄的威吼,好一幅阴阳太极、天人合一的壮丽画卷。敲着神采飞扬,观者如痴似呆,不论是舞者还是观者,人们忘记了一切烦恼,忘却了姓啥名啥,忘却了年龄,忘却了贫富,忘却了吃喝,激情狂欢“三月三。”打堂威风锣鼓,敲敲锣,拍拍䥽,抬抬銮驾,跪拜烧香祈福,图个吉祥安康。那三天,姑娘们狂吹的热浪席卷洪洞、临汾、山西、北京、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及海外侨胞的男女老少披红挂绿,艳状浓抹,载歌载舞春潮般地参与三月三洪洞“女人”狂欢节。

三月三人潮如涌,护着“姑姑娘娘”的銮驾,尤其是那些能挨得到抬上“姑姑娘娘” 銮驾的青年女性,立时喜从天上来,她们上下跳跃着,左右扭摆着,互相对眼朗朗大笑着,一种幸福的快感感染者来自京城的专家学者、传媒集团的记者。记者们跟随迎亲队伍前行,走着思考者,自问着,行走如飞的这些人们抬的是谁?谁有这么高的殊誉,他们在羊獬得到的答案是“羊獬姑姑,洪洞姑娘。”而在历山、万安两地的民众回答他们是“皇英娘娘,洪洞姑娘。”而较多的村庄则是异口同声的说“洪洞姑娘!娥皇女英。”记者们在笔记本上写下了神圣庄重的八个大字——洪洞姑娘!娥皇女英。

娥皇、女英是贤圣,是十全十美的中国女神,是中国传统妇女的象征,更是洪洞人的骄傲与象征,是洪洞人民的保护神。我们不忘三月三,就是要纪念她们,为她们过节,也为我们过节。希望我们中华的男士人人如同姚重华,妇女个个都像娥皇与女英。生子如帝舜,生女如二妃。”“三月三‘接姑姑、迎娘娘’”鉴于悠久历史的渊源,妇女在洪洞县境内,受到格外地敬重。近年来西洋节日渗入,传统节日遂被淡化,乃至被人忘却。

然而,在洪洞、在洪洞县的人民心目中,却对此毫无疏淡三月三,更无忘却三月三;随着时代的前进脚步,人们更加敬重 ,追忆三月三;三月三这个节日,方兴未艾,更加壮丽,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活动更加全民社会化;“三月三”接姑姑、迎娘娘是几千年承传再现国人亲情的一种精神灵魂,也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种感恩祭祀期冀的精神活动,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呈现方式。

三月三这个节日,人们越走越亲近,越走越亲和,越走越精神,越走越宽旷,越走越深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