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真人秀院校扒皮,這麼好的學校被歧視?

大學真人秀院校扒皮,這麼好的學校被歧視?

非常令人意外,騰訊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帶給法學生的第一個“收穫”竟然是院校歧視

《令人心動的offer》播出後,八名參加節目的法學生素人就受到隆重禮遇:院校、學歷、成績、實習經歷,甚至國籍、私照、生活興趣被網友扒得一乾二淨。

大學真人秀院校扒皮,這麼好的學校被歧視?

“選的什麼垃圾啊?”

“我的媽呀,黑料滿天飛麼這不是?”

“???這就是節目組說的優秀精英法學生?這學歷背景?“

“……這學校也就一般般吧,這就叫精英之戰了,無語了。“

……

對素人們的諸多質疑和唱衰,湧現在知乎、豆瓣等社區。

大學真人秀院校扒皮,這麼好的學校被歧視?


那麼,扒出來了什麼呢

“何運晨本科是浙江工業大學的,研究生在北航法學院,哦對,聽說研究生還延畢了?”

“西南政法的鄧冰瑩小姐姐,號稱年級第四,卻沒保研?

“所謂的華政何以琛,本科是非法學專業的,連法律檢索都不會,用百度查?”

“那個上外的李晨,翻考法碩的考試分析,是在搞笑嗎?他的簡歷更適合去做新媒體行業而不是法律吧?”

“北大那個女博士,澳大利亞籍的留學生身份進入北大,這個含金量?忽悠誰呢?號稱明年提前畢業,到現在為止知網上沒有檢索到任何核心論文,真能提前畢業?”

“最神奇的是那個大連海事的女生,本科是大連外國語的英語專業,研究生是大連海事的法律碩士,大家去查查這倆學校和專業的分,是有多水啊?”

“全員不到一半人通過了司法考試,節目組真是尬吹…”

“號稱學霸擔當的那個人大的,校內成績據說只是中游,用他代表人大的精英水平合適麼?”

所有的種種疑問都指向的一個終極疑問 ——

“為什麼不像最初的韓版一樣,選擇國內最頂尖法學院的超級學霸,來一場神仙打架?這些學歷、院校、實習、成績的背景上都有諸多不足的實習生,有什麼好看的?”

說白了,這不就是學歷歧視和院校歧視?

正如一位知乎答主所說的:

大學真人秀院校扒皮,這麼好的學校被歧視?

但平心而論,即便是飽受質疑的郭旭所在的大連海事大學,在眾多法律院校中已經算不錯了,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為B級,與中央財經大學、黑龍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同級,比大連海事大學好的,僅有28所法學院校。

大學真人秀院校扒皮,這麼好的學校被歧視?

連律師嶽屾山也說,大連海事大學的海商法非常牛,這樣的院校還被網友群嘲,置其他普通法學生於何地?

大學真人秀院校扒皮,這麼好的學校被歧視?


對素人殘忍,就是對自己殘忍

其實參加節目的八個學員,本身就只是普通的法學生而已,雖然參加節目的目的各異,既有想通過節目提高個人知名度的,也有真正想收穫寶貴實習經驗的。素人並不是明星,

沒有義務承擔如偶像藝人般的百般扒皮挑剔。

網友的無差別扒皮,傷害的是真正想通過參加節目學到東西的學員。

而正如有知乎er說,那些對素人學員百般挑剔的網友,給出一套他們認為的法學生頂配,彷佛每個人的課外活動/履歷/成績/本科學校/研究生學校/等等等等都完全可量化,然後加加減減得出結論,你是一流法學生,你是二流的,你是辣雞應該被回收,不應該上電視。

這彷彿在直言不諱地告訴大家和所有法律專業的學生,你們就是有三六九等的,在這個行業的裡成功是有範式的。

這種思想是刻薄的、僵化的,缺乏一個法學生應該有的包容心態。

而且,對這些素人的殘忍挑剔,難道不是對自己的殘忍嗎?當律所HR拿著你的簡歷,對院校學歷一通品頭論足,對你的工作能力毫不關心,你還坐得住嗎?

我們總是對律所招聘中出現的院校限制嗤之以鼻,為什麼反而到了綜藝節目中,卻一個個化身那些令人生厭的HR,對素人的院校出身苛刻無比?

其次,節目的核心是“新人的職場冒險”。

固然韓版的《good people》主打高強度競爭式的職場秀,以選手們的激烈競爭為主要賣點。但其實騰訊引進後的改版,宣傳的是“新人”的“職場初體驗”。側重點本身就不一樣。

正如一位知乎答主所說的:

大學真人秀院校扒皮,這麼好的學校被歧視?

一味用韓版如何如何,來規範中版如何如何,這跟那些吹毛求疵的“原著黨”有什麼區別?如果中版和韓版一樣,還有什麼必要來看中版?享受“再看一遍”的樂趣嗎?

如果節目中的素人一切都已經是完美的出廠配置,那麼所謂的職場成長記也就失去了意義,我們在這樣的節目中,也就很難看到自己的影子。

大學真人秀院校扒皮,這麼好的學校被歧視?

院校歧視什麼時候能停止

在素人被扒皮背後,其實是法學圈子裡院校歧視、學歷歧視的思想作祟。

用院校和學歷證明自己的實力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給同一所院校或同一種學歷的同學貼標籤。

“五院四系”比非“五院四系”強,法本比非法本強,學碩比法碩強,全日制比非全日制強……法學圈子裡這些鄙視鏈不要太多。這些鄙視鏈的產生多數是有一定原因的,比如“五院四系”與非“五院四系”,因為生源和師資的差距,兩類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整體上確實是有差距的。

但問題在於,將這種鄙視鏈用於評價個體,就會失之偏頗。比如,“五院四系”法學院畢業的A同學,一定會比非“五院四系”畢業的B同學更優秀嗎?不見得,因為個體和整體不能一概而論。

說回節目中的素人,鄧冰瑩沒有保研就不夠優秀?不一定,她沒準想申國外院校,或者考清北人政的研究生,或者為了法考放棄保研,都有可能,我們並不知道更多信息。僅憑沒有保研,根本無法得出她不夠優秀的結論。

全員不到一半人過法考就不夠優秀?拜託,節目製作的時間與法考本身就是衝突的,參加節目的素人沒過法考不是很正常嗎?而且許多國外JD、LLM沒過法考,國內頂級律所照樣笑納,法考並不是唯一衡量法學生能力的標準。

節目中有一個素人李晨,讓我印象深刻。李晨所在的上外法學院,第四輪教學評估沒有它,最近軟科發佈的法學學科排名也沒有它,說白了,上外法學院就是非常普通的一所法學院校。

李晨在節目中表現出來的侷促、緊張,寫法律分析報告半天下不了筆,最後還超時交作業,這才是絕大多數普通法學生初入職場的狀態吧。

中國的法學生真人秀,選了幾個院校學歷不怎麼樣法學生,來展現最廣大的普通法學生初入職場的樣子,我覺得沒有問題。

而且,並不是只有頂尖法學院出身才配成為頂尖律師。我在紅圈所金杜的官網上隨便找了幾個合夥人的簡歷:

大學真人秀院校扒皮,這麼好的學校被歧視?

大學真人秀院校扒皮,這麼好的學校被歧視?

非法本、普通法學院校,這些標籤並沒有阻止他們成為頂級律師。學歷院校並不會限制一個法學生的可能性。

大學真人秀院校扒皮,這麼好的學校被歧視?

知乎上有人說,看《令人心動的offer》看到的是一群進取的年輕人,敢於抓住一切機會展示自己,暴露自己的缺點,勇於在挫折中成長。

大學真人秀院校扒皮,這麼好的學校被歧視?

我相信,看到積極東西的法學生一定是大多數,畢竟大多數法學生,可能都沒有資本來嫌棄節目中八個學員的院校和學歷。

如果你僅僅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法學生,卻沉迷於扒別人的院校學歷,我只想問一句,

都是學法的,相煎何太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