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諸葛家的最後對決,三國的歸宿之戰

煮酒論三國上回說到在淮南二叛過程之中表現出色的文鴦、當然司馬姓氏陣營之中的也有表現出色的人、這個人就是諸葛誕、諸葛誕與諸葛亮和諸葛瑾三人是堂兄弟、才能被稱為龍虎狗,當然這個狗並不是鄙視的意思。

司馬、諸葛家的最後對決,三國的歸宿之戰


諸葛誕還和司馬懿是兒女親家,司馬家高平陵事變後諸葛誕人生得到了新的機會,嘉平三年(251年),太尉王凌計劃起兵推翻司馬懿的淮南一叛之中、諸葛誕被司馬懿提拔成鎮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公元255年,對於諸葛誕來說可謂是人生的巔峰,因為幫助司馬師平定了淮南二叛,處理掉了毌丘儉和文欽,諸葛誕被司馬師封為徵東大將軍,位極人臣。

司馬、諸葛家的最後對決,三國的歸宿之戰

可惜也就是這樣一年、提拔諸葛誕的司馬師,因為平叛過程之中、被文鴦帶兵襲營的驚嚇、導致眼疾復發、死在回到洛陽的路上,其弟司馬昭繼其兄位。

司馬、諸葛家的最後對決,三國的歸宿之戰

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個人有著本質的區別、司馬師為人沈穩,司馬懿將“高平陵之變”計劃告訴司馬師與司馬昭後,司馬昭擔心得整晚都睡不著,而司馬師卻像平常一樣安睡。事變當時,司馬師親自率兵屯司馬門,控制京師、最關鍵的一點是司馬師參與過司馬懿幾乎所有的謀劃,而繼承司馬懿的權力後司馬師自己也有著各種建樹和戰功,而司馬昭,除了東興之戰的慘敗以及司馬師在人生的最後階段不得不將權力賦予司馬昭以便於他繼承司馬家的地位以外,幾乎沒有過任何實際的軍事和政治鍛鍊,司馬昭繼承司馬師其實並沒有很能服眾的地方。

司馬、諸葛家的最後對決,三國的歸宿之戰


這時候繼位的司馬昭及其需要建立軍功名聲來服眾,這時候長史賈充經過考察之後為司馬昭推薦了建立複姓諸葛的徵東大將軍諸葛誕。理由是諸葛誕不服司馬昭、為免司馬昭氏奪權時諸葛誕領兵反抗,應該選擇先下手為強、司馬家可以說與諸葛家是天生宿敵、當初司馬昭的父親司馬懿關隴抗蜀數次西征活活熬死蜀漢丞相諸葛亮、立下大功、司馬昭的大哥司馬師外拒絕東吳、擊潰東吳丞相諸葛恪立下大功。

司馬、諸葛家的最後對決,三國的歸宿之戰

為了避免對司馬家帶來政治上的不好影響、司馬昭把持的曹魏朝廷降旨,封諸葛誕為司空,入洛陽。這是賈充為司馬昭提出的建議,目的就是逼諸葛誕反叛。

司馬、諸葛家的最後對決,三國的歸宿之戰


當諸葛誕到接到入朝任職的命令之後、自然明白是司馬昭擔心功高震主,去了就如呂后誘殺韓信一樣的結局,不去司馬昭就有理由發兵攻打自己,經過考慮之後,諸葛誕殺了揚州刺史樂綝(五子良將樂進之子),發表討賊檄文,打出了清君側的名號、聚集兵力15萬,固城自守。

司馬、諸葛家的最後對決,三國的歸宿之戰

司馬昭隨即調動青徐荊豫各州乃至關中兵共計26萬,由於擔心皇帝曹髦的才幹能力,不放心洛陽無主,又拎著曹髦和太后(千古奇觀),前往壽春鎮壓。進軍路上,司馬昭虎狼之心盡顯無遺∶泰山太守常峕稱抱恙不出—殺!百戰功勳滿寵之子滿偉以疾不出—貶為庶人!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司馬、諸葛家的最後對決,三國的歸宿之戰


司馬昭知道諸葛誕必然不敢貿然北上,勢必割據淮南。淮南兵力眾多,因此不宜閃電戰模式,很有可能會是拉鋸戰。這樣對於司馬昭來說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諸葛誕帶著曹魏兵馬反叛,曹魏國內可調動二十六萬人馬基本上已到達極限,其他地方很難派遣大量人馬支援前線,並且一但拉鋸戰形成僵局,對於司馬昭來說內部和外部壓力都不小,因此司馬昭迅速集結兵力,親自帶兵鎮壓。

司馬、諸葛家的最後對決,三國的歸宿之戰


諸葛誕看過了王凌毌丘儉的失敗、此戰準備周全,兵精糧足,選擇了最穩妥的,堅城固守,以待生變,聯動吳蜀,據城夾擊。況且諸葛誕熟知淮南氣候,每年適時定有大雨,倘若司馬昭採取圍城之策,幾十萬大軍泡冷水澡,打落湯雞,可再好不過。

司馬、諸葛家的最後對決,三國的歸宿之戰


到六月司馬昭兵臨城下,這場戰爭不僅是魏國內部的權力爭奪戰,也是三國爭霸的一個風向標。此戰中,蜀、吳兩國都等待來了渴望已久的“天下有變”的局面,東吳投入了八萬兵力陸續前來支援諸葛誕、蜀國姜維也再次北伐。壽春之戰影響到的兵力之和超過了五十萬。倘若諸葛誕東吳獲勝,司馬家將遭受重創。更不提姜維對隴右虎視眈眈。司馬家獲勝,實力的變化:魏國的強勢和蜀吳的沒落、則三分歸一大局已定。


司馬、諸葛家的最後對決,三國的歸宿之戰


諸葛誕的戰略思路已然比較周全,蜀國渴望勝利、吳國垂涎淮南,但壽春好像是司馬懿家的福地一般、淮南一叛之中司馬懿在壽春擊敗打著清君側的反叛太尉的王淩、刷到聲望、淮南二叛之中司馬師誅殺打著清君側的反叛的毌丘儉、趕走了揚州刺史文欽,也成功刷到聲望、淮南三叛時候司馬昭又完爆了諸葛誕的聯盟軍。

司馬、諸葛家的最後對決,三國的歸宿之戰


諸葛誕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方面、首先、圍城固守可以。但最好有外圍猛將帶一路精兵牽制,成掎角之勢,這樣對方很難佈置好包圍網、不然一旦被困城,很難與外來的援軍呼應延伸,司馬昭採用的就是用重重壘牆斷絕諸葛誕和東吳援軍,其次剛愎自用,斬殺良將,壽春城岌岌可危之際,諸葛誕仍舊記掛著昔日與文欽的小嫌隙或小怨恨、並且斬殺前來支援自己的文欽、導致文欽之子文鴦出城投降、其三諸葛誕過分看重天氣,認為每年都要下大雨,導致淮河水位暴漲,司馬昭如果要長期圍困諸葛誕,一定會被河水把軍營淹沒,諷刺的是司馬昭圍城十個月壽春未下一滴雨、城破之時,卻天降大雨。不經叫人感嘆、諸葛亮在祁山與司馬懿相鬥十個月未曾下雨,在上方谷眼看司馬懿等人將葬身火海,天降大雨,將大火撲滅。


司馬、諸葛家的最後對決,三國的歸宿之戰


另外就是諸葛誕過分依賴吳蜀兩國,而兩國此時之力早非曾經之吳蜀。姜維雖有洮西大捷,但適時剛經歷段谷之敗。吳國此時內亂不止。統帥無能。若是以丁奉為主帥,陸抗、朱異為副將;亦或從壽春北線打出缺口,水道供應,拖延時日,或許尚有勝機,但此時東吳三軍統帥是二十五六歲的膿包權臣孫綝、戰場上瞎指揮,戰敗之後一怒之下斬了大將朱異,然後臨陣脫逃返回東吳,別說支援諸葛誕,就是自家的三萬大軍和一票將領都丟在壽春不管了。估計司馬昭這邊的大將此時都能聽到他發自心底按捺不住的笑聲了、如此情況之下壽春之敗情理之中,之後姜維聽聞諸葛誕兵敗,退兵漢中。

壽春之戰後,使司馬氏成功剷除擁護魏帝的勢力。此後朝廷上很少有實力派支持魏帝,士大夫紛紛擁護司馬氏,司馬昭成功走向篡位大道。

司馬、諸葛家的最後對決,三國的歸宿之戰

不過事情並沒有結束,投降的文鴦在咸寧三年(277年)三月,臨危受命,都督涼、秦、雍州三州軍力,大破禿髮樹機能,使得胡人部落有二十萬人歸降,名聞天下。公元280年,東吳降晉。諸葛誕之子諸葛靚因在東吳為質逃過一劫、司馬炎聽說了倒是真去看望了這位發小,要封他做侍中。諸葛靚哭著發誓終生不為官,不面洛陽而坐。不過諸葛靚的兩個孩子都成為了東西晉重臣。而諸葛誕的一個女兒嫁給了琅琊王司馬伷,生下了琊恭王司馬覲、武陵王司馬澹、東安王司馬繇。東安王司馬繇,常恨當年文鴦背叛諸葛誕,致使諸葛誕敗亡、屠滅三族。誣告文鴦謀反,文鴦因而遇害被夷滅三族,司馬覲則生下了一個孩子,叫司馬睿、西晉北滅之後,衣冠南渡後在建康建立了東晉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