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中的真男子,宰相中的真宰相

廉希憲是大蒙古國至元朝初年著名政治家,畏兀兒族,燕南諸路廉訪使布魯海牙之子,因父曾任燕南諸路廉訪使,故改漢姓"廉"。


男子中的真男子,宰相中的真宰相

廉希憲幼時身體魁偉,舉止不凡,十九歲入侍忽必烈王府,他篤好經史,經常手不釋卷,因看《孟子》時被忽必烈問對答如流而被稱為“廉孟子”,由此知名於世。

他雖為畏兀兒族,但卻喜好儒學,關心儒生。元憲宗九年(1259年),跟隨忽必烈攻打宋朝鄂州,廉希憲率儒生百餘人拜伏于軍門,請求忽必烈在軍隊渡江後能由官府出錢為被俘的儒生贖身,此舉救下五百餘人。他不但是傑出的政治家,還曾在忽必烈面前三射三中,被稱為“文武全材”。

而他也無愧於廉字,不與大奸臣阿合馬同流合汙,阿合馬善辯,與人爭論常不落下風,但廉希憲卻能義正言辭的指責阿合馬令其啞口無言。在自己染病時,醫生開出藥方需以白砂糖作藥引,而在當時的元代砂糖是非常珍貴的東西,阿合馬得知派人送來二斤想要拉攏他,而他拒收並說:“即使此物能救人性命,我也絕不靠奸人的贈送來活命。”時至今日,砂糖已成為了尋常之物,但在那樣的一個年代,這小小的砂糖,也會成為驗證人心之物。

至元十四年(1277年),廉希憲因病久不愈,被召還京都,江陵人民哭著為他送別。他離開後,江陵人為他畫像建祠,同年五月,廉希憲回到上都,他兩袖清風,離任時隨身之物只有自己的琴和書而已。

廉希憲只活了五十歲就去世了,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清正廉潔,為政也剛直不阿,不愧是王世貞所說元代三仁之一,若他不是如此早逝世,元朝應該會發展的更好。死後諡號“文正”,這個諡號是做官的文人夢寐以求的,這也表明了他乃是當時文人們楷模,伯顏評價他為“男子中真男子,宰相中真宰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