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輕裘:風咋起,從故事中竊取點營銷創意滿足下現實的功利


衣輕裘:風咋起,從故事中竊取點營銷創意滿足下現實的功利

白天一個人在院子裡讀了一部分堀辰雄的《起風了》一書,很吸引人,沒有讀完也不便談感悟,但許久未曾讀小說而失落的那種情境代入感倒是被激起來了,雖然在讀之前多少有些功利心。

“之所以會讀到這本書,一是偶然看到;一是女主人公節子得了肺病,和未婚夫在山中療養院渡過的人生最後一段時光的感悟和認知,或許也是新冠肺病疫情肆虐期的我們所體悟的另一種現實”

雖說《起風了》也被宮崎駿編製成了動漫電影,但情節似乎側重點不同,有些出入,也一直保留著沒有去看,因為這是個傷感的故事。不過在這個星光滿天的晚上,趕點時間熬點夜碼字,讓我們拋開內容,看點故事,也從故事中竊取點營銷創意滿足下現實的功利,畢竟,明天還得下地栽椒苗。

今天,我們將分享下講故事的庫,在其中保存所有這些被稱為“原型”的東西。

所謂原型就是用於繪製故事的基本的輪廓。

我在這裡就分享下外國的營銷高手內維爾對於營銷故事的說法,如果有朋友想要了解其他關於故事的寫作公式之類的,我會在另一篇文章總結下專門分享給大家。

舉個例子,爛故事:

內維爾在一個寧靜的郊區長大,生活中的一切都很美好。 故事結束。

當然,這也算故事,但是我們正在嘗試在這裡編寫一個好的故事。一個真正的好故事必須是塊狀的,它不能平坦且平淡。

因此,讓我們在這個平淡的故事中增加一點兒懸念:

內維爾在一個安靜的郊區希爾頓長大,一切都很棒,生活是美好的。但是有一天,天空中出現了一些東西。

它看起來像藍天中的綠點,希爾頓的人們每天都抬頭仰望天空,看到綠點越來越大。數週以來,這種情況一直在發生,沒有人知道那是什麼。這給他們原本陽光明媚的生活帶來了不確定性。

在這個問題出現的第4周, 內維爾正在用望遠鏡看著綠點,發現了一些東西。

內維爾看到了從未有人注意到的東西。從那天開始,內維爾成為地球上最危險的人。這就是發生的事情……

現在,這變成了一個故事,而不僅僅是一個陳述。

我花了很長時間才意識到的一件事是:

角色必須先經歷巨大的挫折,才能獲得巨大的勝利。

克服挫折才是一次巨大的勝利。

偉大的勝利只能首先有重大的損失。

這個講故事的建議對於我們賣東西時想自圓其說的時候很有用。增加一些戲劇性和一些想象力總是會使營銷變得更有趣,更有利可圖。

所以,你可以試著打造一些故事原型。

故事原型類型:

其實,很多的故事在我們的文化中是可以引起共鳴的,也是通用的路子。幾乎所有的故事都屬於以下類別之一(所謂輪廓就如同思維模板的東西,):

1. )主人公克服了XX:

克服XX的故事原型

主人公必須消滅XX。他殺死了一個名叫XX的令人恐懼的怪物。

在這個故事情節中,主人公必須摧毀怪物以恢復世界平衡。

“怪物”可以是你故事中的任何內容:

競爭對手

疾病

業務問題

這個故事的目的是展示“怪物”的惡性,然後最終展示如何擊敗“怪物”。

舉個例子,以下假設“怪物”是業務問題的示例:

主人公是個推銷員,跟蹤數百個客戶時遇到了很大的問題。

主人公經常會給同一個人打兩次電話,或者忘記跟進。這使主人公看起來很不專業,並因此沒有業績。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主人公購買了一個名為XX的軟件,可以跟蹤所有這些情況。

現在, 主人公能夠遊刃有餘處理所有的業務問題。

多虧了XX, 主人公的業績比上一個月增長了30%。

該故事原型是可以在銷售頁面或演示中展示的。

2. )主人公進行了一項任務:

這個故事原型很有趣,也很有實操性,建議多讀幾遍。

主人公與一群朋友一起出發,尋找重要的東西,面臨許多阻礙前進的障礙,然後最終到達目的地。

這裡利用郵件分段敘事的方式,來推銷產品:

電子郵件1:主人公制作了一批很有趣的T恤。 主人公高興的推出他們的T恤商店。

電子郵件2: 主人公開通T恤商店,堅持了一段時間發現沒有訂單。

電子郵件3: 主人公對此非常沮喪,並開始懷疑他們的能力。 主人公不確定他們是否適合創業,並且幾乎打算放棄了。

電子郵件3:然後主人公得知可以利用微信群和小程序的營銷組合進行爆單。

電子郵件4: 主人公的微信群組開始增長,主人公每天銷售2件T恤。數量不多,但這只是一個開始!這使得主人公又有了動力。

電子郵件5:6個月後,主人公每天售出40件T恤,使 主人公的月收入超過7,000!

電子郵件6: 主人公是很高興終於有“成功”的喜悅,主人公想幫助別人做同樣的事情,通過他摸索出來的經驗,贈送模板,策略,和詳細的操作腳本來幫助更多人實現這一業務。

3.)主人公的翻轉經歷:

這個故事原型帶點喜劇的感覺。

示例:

電子郵件1: “嗨,我叫主人公 ,但我失敗了3次,但沒有取得1次成功。這是故事...。”

電子郵件2: “我的第一筆生意是在網上銷售手鐲。我最初叫的是主人公的手鐲店,並將其發佈在網上。一年之內,我售出了價值約3,4000的手鐲。問題是:我沒有利潤!

電子郵件3: “我的第二家公司是在閒魚上出售二手古裝的商店。這是主人公的折扣古董店,我會購買二手古裝衣服,然後在線出售。我只是把照片貼出來,並希望有個好的開始。那個生意賺了一些額外的現金(也許是每月1000元,但我花了太多時間買衣服。我希望在那之前我學會文案寫作,以便更好地出售衣服。”

電子郵件4: “我的第三家公司是一家專門的汽車零件商店,它一直使我的淨收入保持在每月6,000左右,並且我將其全時間運行,直到它緩慢死亡為止(最終,競爭使保持更多的收入變得更加困難)。

電子郵件5: “我的下一個業務(也是最成功的業務)有點意外。因為有這些做網站的經驗,我在建站方面表現出色。我開始定製自己的主題,最終人們開始詢問是否可以購買我的主題。我創建了一個名為主人公的自定義主題店的新網站,僅開始銷售3個主題。在我的第一個月,我賺了2,000元。到第6個月,我賣出8000!”

電子郵件6: “在這封電子郵件中,我想向你展示我為主題業務製作的第一個銷售頁面。”

這樣的故事對人們來說是有教育意義的,但是對於失敗了多少次也很有趣,這使人們知道幾次失敗的經歷幫助你尋找到完美的生意!

4.)主人公經歷了一次悲劇:

這個講的就是悲劇故事。

(對內維爾來說,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幾年前,我被搶劫了,搶劫犯偷走了我所有的計算機。這使我比想像中更加生氣。

被搶劫使我感到極大的痛苦。這讓我耿耿於懷,徹夜難眠,想到了要以暴力方式報復搶劫犯......。

他是在一個軟件論壇撰寫這種經歷的,該軟件是一種跟蹤設備位置的軟件(我現在在所有計算機上都擁有),你可以想象有自身遇到的這種經歷會受到多少人的圍觀。

當某人經歷挫折,然後是勝利,然後是挫折……..他們的生活本質上是在勾勒出一個完美的“悲劇”故事。

關於“悲劇”故事中角色的經驗法則:

觀眾可以向主人公學習 。

觀眾可以通過主人公進行識別東西的好壞。

觀眾為 主人公獲勝而加油。

觀眾有充分的理由關注主人公的故事。

即使主人公可能存在缺點, 主人公仍要學會克服這些缺點。

這就是為什麼歷史上幾乎所有主要的流行電影都以一個孤兒(或一個被社會拋棄的人)開頭的原因。

講故事的好處就是為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然後銷售我們的產品,你或許等急了吧,下面看看這些人的實例。

那麼,我們如何通過一個好故事來銷售好產品呢?

希望從內維爾的朋友的這些故事有些許啟發:

馬特故事原型:

“馬特·凱普尼斯22歲時是一名學校老師,然後他決定遵循傳統的公司職業,並開始從事醫療保健管理工作3年。他發現這項工作非常無聊,而且他工作的隔間似乎每年都在變小。

他很少有休假時間,所以在他三年級的時候,他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去泰國度假。在那兒他遇到了一群澳大利亞揹包客,他們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旅行,他真的嫉妒他們!

這是一個轉折點。

他立刻知道他想辭掉工作去旅行。於是他回家,給了他六個月的假期,然後開始了為期兩個月的全美公路旅行。他對旅行的渴望仍然存在,所以他即興進行了一次無回程的歐洲旅行。

從那時起,他遊歷了110多個國家/地區,出了4本書,27個旅行指南和1,500篇博客文章,之後他成為:Nomadic Matt。”

很多人可能會因為工作而感到無聊,並渴望在死之前看看外面的世界。因此,有關他如何辭職去旅行的這個故事與廣大聽眾息息相關。

這是內維爾自己的故事原型:

“在高中時,內維爾想成為一名醫生,卻在計算機上表現出才能。該班級為內維爾設立了一個獎項,名為“最想成為一名醫生,卻選擇了計算機!”

對計算機和網頁的不斷修改使他在高中時期開始了自己的第一筆生意。然後在大學裡,他通過撰寫有關他所有的商業冒險活動並將收入發佈到網上來建立了最早的開放式金融博客之一。

到大學結束時,他有了博客和幾個小企業,它們的收入相當可觀。內維爾沒有遵循大學畢業後的傳統工作方式,而是全職從事企業家工作。從那以後,他從未找到工作,並繼續經營在線業務。”

這個故事讓人們知道關於內維爾的一些背景,為什麼他選擇了這條路。如果某人對創業之路感興趣,那麼這個故事情節會讓他們知道他可能是可以跟隨的人。

這是關於他的好友帕特·弗林的另一個示例:

帕特·弗林故事原型:

帕特·弗林是一位建築師和一個有家室的人,對兩者都感到滿意……但是,在2008年,房地產市場發生崩盤,他被解僱了。

他做了一個小生意,每月賺大約2,000美元/月,並開始公開發表博客,介紹他的經驗。他的博客開始蒸蒸日上,並最終成為他的全職業務。

他談論了他如何進行過渡以及他所採取的所有運營步驟(包括錯誤的決策)。

儘管他的故事並不那麼引人注目,但與絕大多數人息息相關。

想來讀到這裡的朋友很不盡興,覺得沒有收穫到有價值的東西,其實我們要做的無非就是為了抓住客戶的注意力,引起對方的好奇心,要做到這一點,故事的確是好方法。

回想一下我們見過的,做過的所有在產品銷售過程中的事兒,無論是優惠活動,贈品裂變,情境式體驗銷售等等,本質上是一樣的。

畢竟,所有複雜的表象都是為了產生迷惑效果。

“即使起風了,也要好好的活下去”--《起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