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討伐董卓的結局:孫堅橫死,袁紹成最大贏家


群雄討伐董卓的結局:孫堅橫死,袁紹成最大贏家


先來看一下東漢末的天下大勢:總體來講,關西的董卓勢力和益州的劉焉勢力暫時趨於穩態,這兩夥要先放一放。關東方面,已經打亂營了。但是,雖然亂,還是有主線的。


第一條主線,是袁紹集團和袁術集團的搏殺。袁紹雖然被董卓竊取了第一齣大戲的票房,但最終的局面走向還是可以接受的。


因為他袁導的名聲以及製片能力還是得到了市場認可的,而且他兄弟袁術由於收攬了沒規矩的孫堅,所以士族集團們普遍是買袁紹的賬的,大量的士族人才奔向了袁紹陣營。


袁紹方面佔領了士族市場,袁術那邊則破罐破摔的開發出了編制外的野路子,繼孫堅後,各種山賊土匪黃巾軍都跟袁術結成了統一戰線,當董卓將關東市場讓出來後,初期的演化方向,漸漸變成了他們袁家哥倆的對手戲。


袁術走出聯盟孫堅的臭棋時人家袁紹在幹啥呢?袁紹在佈局下一盤大棋。袁紹和冀州牧韓馥打算謀立幽州牧劉虞為新的大漢皇帝。不愧是大導演,再次大手筆。這事呢,袁紹諮詢了投奔他的曹操。


曹老闆對此表達了反對意見:因為董卓不是東西,所以咱們聚義天下無不相應,現在幼主很可憐,而且並沒有昌邑王當年的那混蛋表現,怎麼能輕換新君呢!


董卓代表的朝廷對關東失去控制之後,各路諸侯私刻大印成風,給小弟們各種發印發符節去搶地盤,但造假這事還是袁紹乾的最大,他連玉璽都敢刻。


袁紹拿著自己刻的的一個玉印跟曹操顯擺,說這是濟陰人王定發現的玉印,這上面寫著“虞為天子”,又發現有兩個太陽出於代郡,看來劉虞當代立啊。


曹操呵呵一笑。


袁紹還派人給曹操做工作,現在天下豪傑群英哪裡還有蓋的過袁紹的!你咋就不跟袁大哥唱雙簧呢!


此時寄人籬下的曹操沒有跟著捧臭腳,沒表態。


袁紹後來還寫信給兄弟袁術,說:“獻帝不是靈帝的兒子啊!咱得學習周勃好榜樣廢了這野孩子立大司馬劉虞當皇帝啊。”

群雄討伐董卓的結局:孫堅橫死,袁紹成最大贏家

袁術那邊比較明白,你這貨在拍第二季“權力的遊戲”,我特麼可不搭理你了,要立皇帝你上南陽立來,立的那位離我那麼遠又成你遙控我了!


袁術說了一堆君臣大義的話,把袁導的合作邀請給拒絕了。


袁紹跟他兄弟再次回信,說咱全家都讓人殺了,你咋心這麼大呢!


袁術繼續官方回信:“皇帝聰明睿智,這孩子外號小周成王,董卓禍亂是本朝的小小厄運,你咋能說人家是野孩子呢!殺咱全家的是董卓,跟皇帝有啥關係呢!


在這個問題上,袁術極其政治正確的表明了一個大漢的態度,義正言辭的拒絕了他哥哥的另立建議。


我現在是朝廷的後將軍!


你丫就是一個渤海太守!


我才是咱家的正根!


你個丫鬟生的還沒完沒了的折騰上了!


袁術在孫堅幫他得到南陽後,在最開始對他哥哥袁紹是有著一定優勢的。


袁紹自打從渤海郡收兵起義後一直駐紮河內,糧草由韓馥供應,而袁術這因為南陽富裕啥也不愁,麾下的孫堅又是大炮轟一切的主兒,而且他還結交了幽州的軍閥公孫瓚來對付袁紹,並經常發表“這幫癟犢子不跟著我混反而跟著我家的家奴屁股後面”的不團結言論。(群豎不吾從而從吾家奴乎)


誰敢跟你混啊!張諮那墳頭還熱乎呢!


最開始是抱怨,後來袁術開始打算要了袁紹的命,他在和公孫瓚書信時寫出了:“紹非袁氏子”的可怕新聞。


袁術打算從品牌上徹底打倒他兄弟,讓他徹底失去混社會的最高級武器。

群雄討伐董卓的結局:孫堅橫死,袁紹成最大贏家

這也標誌的二袁的正式決裂。


二袁決裂後不久,發生了一件大事。


荊州風雲第二季轟轟烈烈的上演了。


昨天我們說了,孫堅打董卓的時候,袁紹曹操方面對豫州進行了偷襲,袁紹派曹操的部將會稽周家開始打孫堅的退防不及,搶奪孫堅在豫州的地盤,也就是潁川。


隨後孫堅回師打跑了這次偷襲,然後和袁術軍鋒所指,轉而奪取劉表所割據的荊州。


這次軍事行動有倆原因:


1、劉表跟袁紹結盟了。


袁術跟袁紹撕破臉了,劉表讓袁術感覺丟面子和實打實的危機了。


2、劉表被認為是軟柿子。


袁術認為劉表好捏,孫堅好使,自己黃雀在後;


孫堅則認為自己在潁川這個四戰之地危機太多了,沒完沒了的總被惦記,還是初戀荊州惦記的人更少,此時袁術已經和自己聯盟,不再有後顧之憂。


孫堅和袁術在雙方的各懷鬼胎但利益一致的情況下,開始南下打荊州。


孫堅又離開了潁川去南方尋找未來,雖說這一年多的逮誰幹誰得罪一大堆人啥也沒得著,但猛虎南下後依舊是攻無不克,劉表被孫猛虎咬的極其狼狽。


孫堅在鄧城、樊城大敗劉表部將黃祖,併成功渡過漢水圍困襄陽,隨後黃祖想搞一把偷襲,但又讓孫堅給禿嚕了一通,黃祖潰退,孫堅猛追。


群雄討伐董卓的結局:孫堅橫死,袁紹成最大贏家


依著孫堅的戰鬥力,孫堅自荊北再一路趟回去只是時間問題,但就在這時,戰局發生了180度的調轉。


191年四月,孫堅追殺黃祖時跑猛了,疏忽大意單槍匹馬過峴山時(單馬行峴山),被黃祖軍射殺。


群雄討伐董卓的結局:孫堅橫死,袁紹成最大贏家

孫堅死的時間取自《漢紀》和《吳歷》中的初平二年(191年),裴松之做過詳細考證,並非《三國志》中的初平三年,《資治通鑑》中司馬光在比對後也選取的初平二年。


孫猛虎就這樣早早的離開了這波瀾壯闊的漢末舞臺。


孫堅作為全軍統帥的方面軍司令,卻幹出了“單馬行峴山”的李雲龍行為,讓人嘆息意外的背後,他的行為和結局似乎又透露著那種必然。


《道德經》中有這麼一句話:“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老子說:“過分強猛豪橫的人不得好死,我把他當做我理論的宗旨。”


有沒有道理呢?


我覺得有道理。


有的人突然手握權勢之後會展現出極強的破壞力和毀滅性。


看上的東西就要搶過來,沒有規矩,沒有原則,不服就幹你,乾死你為止,


史書中每當出現這樣的橋段,他的傳記通常也就快到頭了。


孫堅這輩子“勇摯剛毅,孤微發跡”,因為對大惡魔董卓態度堅決,所以在史書蓋棺論調時得到了“忠壯之烈”的評語,給了“輕佻果躁,隕身致敗”的客氣輓聯。


但是,從他大炮轟一切的人生之路來看,他這輩子所過之處破壞力太強,對不服從自己的勢力連根拔起,沒有妥協,沒有原則,看上的東西用盡辦法總要得到,大不了就滅了你。


他狂暴的人生之路除了漢末第一等的戰鬥力之外,他夫人在嫁他之初吳家給出的那句評語其實更為貼合他的人生底色。


“吳氏親戚嫌堅輕狡”


孫堅雖然離開了歷史舞臺,不過他的這份驍勇遺傳給了他的長子。


父親對於男孩的性格養成極其關鍵,如果父親足夠成功且被孩子崇拜視為榜樣的話,父親的為人處世和性格脾氣會極大程度上的被複制到兒子的身上。


孫堅遺傳給他這份武勇基因外,還有那相同的性格與宿命。


裴松之在孫堅父子結局時,意味深長的引用了東晉孫盛的一段評語“孫氏因擾攘之際,得奮其縱橫之志,業非積德之基,邦無磐石之固,勢一則祿祚可終,情乖則禍亂塵起,安可不防微於未兆,慮難於將來?”


核心一句話:缺大德定下的基業,有點風吹草動就崩了。


太原孫盛在夷狄亂華的飄搖江左指桑罵槐調侃孫氏之前,晉明帝司馬紹在聽完王導講完祖宗的創業史後掩面伏在床上,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


物過,剛則易折;做絕,勢必不久。


劉表因孫堅之死開始扭轉戰局,荊襄全境轉危為安,而袁術方卻折損了戰力最強大砍刀。


襄陽乃中國之腹,天下巨防!憑他自己的那點能水,是過不了漢水的。


30年後,決定中國歷史走向的一戰,將在此打響!


群雄討伐董卓的結局:孫堅橫死,袁紹成最大贏家


一方在墜落,另一方在升起。


袁術斷臂的191年,袁紹鯨吞了冀州。


袁紹在諮詢了很多盟友後發現重立新帝的提議普遍沒人贊同,還因此跟袁術徹底鬧掰了,於是打算先幹了再說,成立大河北共榮圈,派了前任樂浪太守張岐等帶著他們的提議到幽州向劉虞奉上皇帝的尊號。


劉虞堅決不同意。


袁紹這幫又給出了下一步方案,你要是不當皇帝也行,你就先主持尚書事務,代表皇帝封爵任官,劉虞表示皇帝我不幹就是為了不背鍋,我可能去行使天子權力嘛!你們再逼我我就去投奔匈奴!


袁紹在謀立劉虞不成後,開始進行下一步,打算擠走韓馥。


韓馥幹這個冀州牧已經一年多了,基本上算是紮下根來了。


但是袁紹最早離開洛陽的時候,就是直接逃奔冀州地界上來了。


袁紹的思路從最開始就比較明確。


我要做第二個劉秀。


韓馥也是能感覺到這個氣氛的。


在袁紹屯兵河內後,樵縣曹操,上黨張揚這幫都來投奔大名鼎鼎的袁紹,而不是他這個實際的軍糧給養提供者,冀州牧韓馥。


韓馥對袁紹是很有看法的,並且一直在暗暗的減少對袁紹方面軍的軍糧供應,你沒有糧食我看誰還拿你當大哥!(馥意猶深疑於紹,每貶節軍糧,欲使離散)


袁紹對韓馥的下絆子也加緊了謀劃,雙方翻臉的時刻,是韓馥的大將麴義和韓馥鬧翻了公然反叛,還擊敗了韓馥的討伐軍。


袁紹馬上給韓馥遞上了橄欖枝,隨後又給公孫瓚寫信,相約共取冀州。


公孫瓚隨後表示贊同,說我要去打董卓,帶兵南下準備“借路”冀州。


然後袁紹開始將隊伍往東帶,駐紮在了延津。


群雄討伐董卓的結局:孫堅橫死,袁紹成最大贏家


面對南北夾擊之勢,韓馥感到了巨大的危機感。


這個時候,袁導安排的演員們開始北上鄴城。


陳留高幹、潁川荀諶等一大幫士族傳銷團伙開始去遊說韓馥,去了以後就嚇唬人家:公孫瓚朝您這殺過來了,袁紹那邊又引軍向東,也不知這倆人是要幹啥,我替您擔心吶!


韓馥問:咋整呢?


荀諶說:“公孫瓚手下燕、代之兵鋒不可當,袁氏是時代領袖肯定不會居於您的身下。冀州是天下之重資,如果兩雄併力謀奪您的冀州,我估計您就真懸了。


袁家是您的故交同盟,我替您著想建議您把冀州讓給袁家。


在雙雄爭冀州的這個關頭,讓袁家得了冀州是一個非常合算的決定。


您既有讓賢之名,還會被袁家感激與厚待。


您快別猶豫了,讓吧。


韓馥在內心煎熬後同意了。


他的長史耿武、別駕閔純、治中李歷全都在勸他:“冀州帶甲百萬,谷支十年,袁紹要是沒有咱們養活,他都活不過春天,咱一斷奶餓死他就和餓死和孩子似的,咱也不知為啥您要把冀州讓給他!


韓馥給出了最終的結論:我本就是袁氏故吏,而且才幹確實不如袁紹,這種讓賢的高風亮節自古都是佳話,同志們咋這麼說我呢?(吾袁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讓,古人所貴,諸君獨何病焉)


韓馥的都督從事趙浮、程奐本來率領著強弩萬人屯河陽,聽說韓馥要把冀州讓給袁紹,於是順著自黃河飛奔東下。


當時袁紹在朝歌清水口,趙浮的萬人軍團從上游駕著數百艘船從袁紹軍前全副武裝打鼓敲鑼的路過,然後回到了鄴城。


群雄討伐董卓的結局:孫堅橫死,袁紹成最大贏家


到了韓馥那趙浮等人說:“袁紹軍中無糧,我從他那路過,看到他軍無鬥志,我請求帶兵去頂住他,十天內他的軍隊必定因為無糧而土崩瓦解!有啥可怕的!


韓馥最終到底是沒同意,派兒子拿著冀州大印送到了黎陽袁紹的手中。


袁紹至此驚險的做成了冀州牧。


韓馥草包是一方面,但在他做抉擇時,其中重要的一項理由是:我家世代是人老袁家的門生。


袁家的背景光開始不斷放光芒。


在曹操打出五年後的那張牌之前,他袁家的招牌是無往不利的。


當一個品牌經營了百年,它是蘊含著巨大底蘊與強烈能量的!

廣平人騎都尉沮授在袁紹拿下冀州後跟袁紹進行了一次深入的談話:


“將軍你弱冠登朝,名聲遠播海內,只要是您導的片子那都是大製作大手筆,現在嚇跑韓馥總攬冀州之眾威震河朔,您又一次讓市場和業界看到了您名導的實力。


雖然現在東有黃巾,西有黑山,北有公孫,但那都不叫事,現在您應該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眾,迎大駕於西京,覆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復,以此爭鋒,誰能敵之?以您的水平,幾年之後成此功不難。”


沮授對袁紹說出了他當年早就規劃好的想法,袁紹也很深情的對沮授說“這就是我心裡想的啊!(此吾心也)


其實呢,我們很多時候和別人聊天時會出現那麼一種情況。


別人說了一大堆,只要有一句說到你心坎裡去了,你別的話基本上就聽不進去了,隨後就一直在回味討論那句話。


袁紹對於沮授興奮在於哪呢?


沮授說“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眾”,讓他做東漢末的劉秀,這是他打從洛陽跑出來後的人生規劃,所以有這麼一位明白人跟他談這個事,他覺得找到了知己,所以興奮地回答“此吾心也”


但是呢,沮授其實說了兩件事,剛剛那是第一件。


第二件事是“迎大駕於西京,覆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復,以此爭鋒,誰能敵之?”

群雄討伐董卓的結局:孫堅橫死,袁紹成最大贏家

這是史書中首次記載的“挾天子而令諸侯”版本:


”“迎大駕而令天下”。


沮授其實早早的就對袁紹說出了兩步走的戰略規劃:


第一,當河北王。


第二,迎回天子,隨後以天子的名義打各種不服,誰還能幹的過你?


沮授可以說是袁紹陣營中,史書有載的最厲害的一位戰略家,他幫袁紹早早的想明白了最順天時地利人和的一套戰略思想。


背靠天下河北金角,人口和兵源都是天下第一(西北的人口對比河北劣勢太大),然後利用你袁家四世三公的優勢和漢家的招牌,後面幾乎就是穩贏了。


但是呢,在袁導的劇本中,卻並沒有將董卓手中的獻帝放在自己的劇本中給個角色。


早在獻帝西遷後,董卓派了遣大鴻臚韓融、少府陰循、執金吾胡母班、將作大匠吳循、越騎校尉王瑰等來勸袁紹這幫人都散了吧。


董卓派的這幫人都是士族自己人,但是由於袁家剛剛被董卓滅門,袁紹腦子一熱對於這夥來勸和的自己人們下了狠手,派王匡將胡母班、吳循這幫都給殺了。


其實從這個時候就看出來袁氏兄弟的手腕了,袁紹始終本人沒髒手(紹使王匡殺班、瑰、吳循等),袁術則親自殺的人(袁術亦執殺陰循),包括袁紹奪冀州,是你韓馥送給我的,我自始終至終也沒對你宣戰,也沒跟你發生武裝衝突。


這幫被殺的人嚴格意義上是朝廷的人,袁紹殺的從法理上來講是漢臣,結下了第一個樑子。


隨後袁紹又寫劇本擁立劉虞做皇帝,但劉虞死活不同意,目的沒達成,卻和朝廷結下了第二個樑子。


從袁紹的角度來看,其實當時是沒有錯的,獻帝在董卓手裡肯定是弄不回來了!這張牌肯定是永遠攥在人家手上自己這永遠是被動的,所以他要另立。


但是,風水是輪流轉的,你現在絲毫沒有希望的板上釘釘也許有一天會突然送到你眼前,而且今天跟你說這話的沮授在四年後仍然會給你提醒,對你說出”“迎大駕而令天下”的升級露骨版:“挾天子而令諸侯”


人生有時會考驗你一項能力:你是否有臉將自己曾經撕破的臉再縫回去。


屆時,那將成為決定你袁紹一生成敗的最重要一次抉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