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復工的江浙滬

育龍網絡大學

硬核復工的江浙滬

復工以來,江浙滬地區硬核復工手段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無論是包機、包高鐵、包車的人類歷史上首次大規模集中接員工返程的壯舉,還是給錢減稅免租貸款打通交通中梗阻的一攬子政策,都在給人一種感覺。

這個地區正在以飽和式的救援、用盡一切手段幫助企業復工復產。

為何要如此拼命?

先直接放出江浙滬在保持經濟總量、貢獻中央財政收入、賺外匯能力、消費救國等方面表格好了,對全國的重要性一目瞭然,無可替代。

江浙滬穩,則全國無憂矣。

具體下面分析。

江浙滬主要經濟指標全國佔比

經濟總量

以上海為龍頭的江蘇、浙江經濟帶,是中國經濟最為發達、經濟總量規模最大、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板塊,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強勁引擎。

2019年,江浙滬三地以全國約50分之一的土地、10分之一多的人口,貢獻了全國五分之一的GDP,簡單來算,也就是江浙滬地區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能拉動全國經濟增長0.2個百分點。

上海在經濟上一直是一個“超級巨人”,穩居中國城市首位。

2019年,上海全市生產總值達3.82萬億,再次鞏固了中國第一大經濟城市地位。國內能對上海形成挑戰的只有北京。

另兩個一線城市,深圳2019年GDP為2.69萬億元,廣州GDP為2.36萬億元,距離上海還差了一個無錫。

不過在2020年結束時,2萬億元級別的陣營將再添加新成員,不出意外就是蘇州。蘇州在2019年GDP實現1.93萬億元,增長6%,距兩萬億目標僅一步之遙。

其實,江蘇萬億元城市GDP不止有蘇州,還有南京和無錫市,2019年GDP分別為1.4萬億元和1.18萬億元。

江蘇還有6個城市超過5000億元,4個城市GDP也都超過3000億元,為國內唯一都超過3000億元的省份,這是國內任何省份都無法比擬的。

硬核復工的江浙滬

在浙江,也有兩個萬億元城市,即杭州市和寧波市,均為副省級城市。

杭州2019年達1.54萬億元,寧波2019年GDP為1.2萬億元,溫州GDP為6600億元,紹興、嘉興和台州也超過5000億元,因此,浙江有6座城市超過5000億元。江浙滬總和大約20萬億元,佔全國總量比例大約為20.22%;並有6個城市超過萬億元,16個城市超過5000億元!

5000億什麼概念,妥妥的西部省會城市的水平。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

多家機構預測,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GDP達到6%左右的增速。

2020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實現明年預期目標,要堅持穩字當頭”,強調“確保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

無論是GDP增長6%左右,還是“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沒有江浙滬地區經濟穩定增長。無論其他地區再怎麼實幹奮進,都是萬萬不可能的。

財政貢獻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會議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為今年的財政政策指明瞭方向。

3月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完善“六穩”工作協調機制,其中提到,決定加大對地方財政支持,提高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能力。

同時,疫情之下,以擴大基建規模穩定投資進而拉動經濟增長的思路再次受到矚目。

截至目前,僅北京、福建、河南、雲南、江蘇等七地發佈的2020年重大項目清單,總投資額就超過了25萬億。我們知道,拉動增長,基建最直接有效。全國gdp約百萬億,基建投資每加碼一萬億,就能拉動1個百分點的增長。

硬核復工的江浙滬

花錢一時爽,一直花錢,可就沒錢了。

我們的財政已經不像原來那也充裕了。

2019年中央提出減稅降費2萬億目標,全國大規模開啟減稅減費模式,全年實際完成約2.3萬億元。

經濟下行疊加減稅降費導致財政形勢極為嚴峻。

2019年財政收入19.04萬億元,財政支出23.89萬億元,赤字率4.89%,創2004年以來新高。(來源:中銀國際證券研究)

2月26日,財政部一條不起眼的消息,說不定會成為今年疫情之外的最重磅新聞。

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二者將整合成新開徵的房地產稅,由人大預工委和財政部共同組織起草。

不過,遠水解不了近渴。

在今年抗疫情、保增長的大背景下,財政缺口只會更大,錢從哪來?

大頭還得靠江浙滬。2018年,江浙滬三地共計上繳中央財政3.09萬億元,佔中央財政總收入的16.9%。

如果光算中央財政收入中的地方財政收入(9.79萬億),這個佔比要高達31.6%,江浙滬地區貢獻了全國近三成的地方財政收入,近三成啊!

外貿和外資

外匯儲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六穩”中,兩個穩和外匯相關(穩外資、穩外貿)。

大家最常見的,人民幣的幣值就是由外匯儲備撐著的。

同時,作為一個礦產、精密儀器、糧食等進口大國,也必須有穩定的外匯進行流轉交易。

外匯哪裡來呢?通常有三種途徑。

一是企業出口賺的。加入WTO後十幾年,每年幾千億美金的貿易順差是中國外匯儲備不斷增加的最主要原因。

二是外資企業投資中國換的。外幣是不能在中國直接使用的,必須和央行兌換成等值的人民幣。

三是全球華人寄回家的。比如浙江青田有很多華僑,在國外賺了錢,寄回國內的美金英鎊等,也得換成了人民幣才行。

風從海上來,潮湧江浙滬。

江浙滬因開放而興,也因開放而強盛。江浙滬有著全國佔比近40%的頂尖民營企業家。

2019年中國民營500強企業,浙江92家,江蘇83家,上海14家,佔比38%。

硬核復工的江浙滬

廣大企業家們篳路藍縷、艱苦創業,摸爬滾打掙來的外匯,一定程度是是支撐經濟的基石。

無論是出口,還是外商投資,江浙滬都佔到全國的半壁江山。

2019年,江浙滬完成出口額8.75萬億元,佔全國的50.8%;實際使用外資585.7億美元,佔全國的43.4%。

上世紀90年代,鄧小平由浦西望向浦東,醞釀出又一個春天的故事:“浦東面對的是太平洋,是歐美,是全世界。”

同樣是上世紀90年代,蘇州以其開放包容的底色征服了李光耀,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蘇州工業園區被譽為全球“國際合作的成功範例”。

感謝辛苦出口賺外匯的江浙滬企業們。

也感謝高瞻遠矚的江浙滬政府,打造了外資佈局中國市場的首選之地。

消費救國

2月28日,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全文正式對外發布。

其中提到,內需特別是消費對於穩定經濟運行的壓艙石作用明顯。

同月,國家商務部發布消息: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2萬億元,增長8%。

連續六年保持經濟增長第一拉力,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57.8%,拉動GDP增長3.5個百分點。

甚者有專家表示,我國經濟已由以往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拉動轉向主要依靠消費和內需支撐的發展模式。

那麼,誰是“壓艙石”最大的穩定器呢?

依然是江浙滬。

硬核復工的江浙滬

2019年,江浙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7.6億元,佔全國的18.4%。

2019年,江浙滬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是4.14、4.99、6.94萬元,超出全國平均水平2~4萬不等。

收入的增加,也意味著消費能力的提高。

從快遞總量和收入上,也能看到江浙滬地區源源不斷的購買力。

2019年,江浙滬完成快遞總量221億件,佔全國快遞業務總量的1/3(34.9%)以上,快遞收入佔全國37.6%。

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正在源源不斷轉化了消費能力。

展望下半年經濟,因疫情被壓制的消費將迎來一波集中爆發,加上下半年是傳統消費旺季,消費形勢將呈現穩中有升態勢,將為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發揮重要作用。

江浙滬發揮好消費領域的龍頭和引擎作用,既重要,也緊迫,既現實,也必要。

請加油買買買,為全面小康盡一份力。

硬核復工的江浙滬

育龍網絡大學以線上教育、線上諮詢和線下培訓的三位一體運營,為中小企業經營者和創業團隊提供系統的總裁素質培訓、企業運營諮詢、企業營銷策劃服務,具有多年的運營經驗豐富的客戶案例,千人以上的會員基礎。

育龍網絡大學夢想直播間開啟線上直播模式,通過公益直播課程進行持續化教育、學習、培訓,提升個人素質,激發上進心,助3億有夢想的人實現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