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差點丟掉江山,殺名臣將領,治國有道無術,憑孝心治天下

靖康二年也就是1127年四月,金軍先後把宋徽宗、宋欽宗父子擄走,同時還帶走皇家后妃、皇子、宗室、貴戚等3000多人。宋朝皇室的無數金銀財寶,包括寶璽、輿服、法物、禮器、渾天儀等也被蒐羅一空滿。這就是歷史上的“靖康之變”,北宋由此滅亡。


宋欽宗弟弟,也就是宋徽宗的第九子趙構,南撤在臨安建都,拉開南宋序幕。

他差點丟掉江山,殺名臣將領,治國有道無術,憑孝心治天下

宋高宗—趙構

作為南宋第一人,宋高宗趙構他沒有理由向金國屈服,更沒有理由不想收復宋朝的江山。更何況被金兵擄走的人當中,不僅有他的父親,他的哥哥,他的妻妾,以及他最為掛念的生母。

作為一個朝代的開國之君,他的想法,又不能等同於一般的朝臣和一般將領,但是在宋高宗的恐懼心理當中,是有很多內容的,他恐懼的是南方的金人,宮中功高蓋主的武人,也恐懼萬一還朝的親人,凡是對於他的皇位有所影響的種種,都會使他寢食難安。

心懷報國的岳飛,曾經兩首《滿江紅》抒發著愛國情懷,一首起首句為“怒髮衝冠”,另一首則是“遙望中原”。如果是遙望中原,已經是南宋陳民的共同心願。那麼宋高宗的心裡則有些與眾不同。那就是身為宋朝之君,作為離別之人,他望得更為深切,更為悲傷。

他差點丟掉江山,殺名臣將領,治國有道無術,憑孝心治天下

—岳飛—

之所以要在風波亭害死岳飛,當然是宋高宗乞和的緣故,但是岳飛曾上書趙構清立資宗,確立繼承人的舉動,讓高宗以為岳飛逼他退位,這無疑為岳飛在精忠報國的背後,有隱含的其他原因。而且岳飛戰功顯赫,百姓擁戴,民心所向,很有可能危及到自身。
作為一國之君,宋高宗力主求和。這不僅是因為他從小受到儒家教育的思想影響,還有另一端原因。在從十三經的經典當中,有一部著作《孝經》,宋高宗尤為看重此書。

他差點丟掉江山,殺名臣將領,治國有道無術,憑孝心治天下

—韋太后—

宋高宗的生母韋太后原是宋徽宗身邊的侍女,因為生了龍子才被封為韋賢妃。靖康之難當中,徽欽二帝與趙宋皇室被擄去北方的時候,韋賢妃也在其中,宋高宗與自己的生母一向有著很深的感情。因此,宋金兩國每次議和的時候,遠方的那位宋高宗的生母,變為籌碼之一。
紹興7年即1137年,宋高宗派使臣王倫前去北方,迎合宋徽宗的遺骸回國。行前,宋高宗對王倫的囑咐,仍然是,金人若能歸還韋太后,割地賠款在所不惜。
關於趙構的母親,正史上面沒有過多記載。據說,先是在金人那裡受盡了折磨與屈辱,後來又被金國的蓋天大王——完顏宗賢無意發現,將其據為夫人。後來,經宋高宗所應許的諸多條件為交換,在北方飽受了15年的顛沛流離的韋太后,這次歷經曲折,回到臨安。

他差點丟掉江山,殺名臣將領,治國有道無術,憑孝心治天下

迎接韋太后的時候,宋高宗動用了南宋一朝的最高禮節,不僅宋高宗親赴臨平迎接,而且讓韋太后乘坐皇帝的鑾駕進城。據記載,韋太后南歸之日,僅當天前往臨平迎接的儀仗隊伍,就組合了2483人,自北宋覆滅,金國向南宋送還俘虜,這是第一次。韋太后被擄往北宋的時候,只有40多歲,而現在已不復當年容貌,已經垂垂老矣。
宋高宗父親徽宗死在金國,希望遺體能夠回國,對高宗來說,他還是顧及到母親在金國,迎回母親和他的願望。

他差點丟掉江山,殺名臣將領,治國有道無術,憑孝心治天下

—秦檜—

當時大奸臣秦檜認為,若將此二事為條件與金國結締合約為條件,符合大義,因此求和,就不會受到任何人的非難質疑,便可以迎回母親,完成宋高宗的心願。藉此,宋徽宗遺體回國之時,接回韋皇后。
由此可見宋高宗對母親的孝心和愛戴如此深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