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瓶假酒流入市場,拼多多究竟能不能免責?

日前,有媒體曝光稱蘇州警方查獲了一家假酒廠。起因是消費者在拼多多上購買軒尼詩的酒水,發現味道不對。向廠房投訴後,廠方偽裝消費者購買並化驗,發現卻為假酒,然後向警方報案。

蘇州警方偵查後確認假酒,同時搗毀上游工廠,抓獲嫌疑人,銷燬廠房。據軒尼詩方透露,至少有2000瓶假酒流入市場,涉案金額巨大。

2000瓶假酒流入市場,拼多多究竟能不能免責?

消息發出後不久,拼多多官方做了回應。拼多多稱出售假酒的店鋪,在5月份已經被拼多多關注,9月份關店處理,這個店鋪銷售的假酒數量很少。爆出假酒新聞是有人黑拼多多。

那麼,這次拼多多假酒事件的真相如何?拼多多在這次事件中能否因為打假努力而免責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2000瓶假酒流入市場,拼多多究竟能不能免責?

一、 撲朔迷離的真相

從拼多多的回應看,我們看到的事情過程是這樣的。造假者在5月份就已經被拼多多發現有問題,拼多多偽裝顧客購買了酒品去化驗。

而媒體曝光說的是消費者是夏天才購買的軒尼詩酒水,既然拼多多在5月份發現這家商鋪有問題,那麼消費者是怎麼在夏天買到酒的?

從新聞媒體曝光的情況看,消費者發現酒不對後找到品牌方投訴,品牌方也偽裝顧客購買了酒品就行化驗。

而拼多多說這家店鋪一共只賣了幾瓶,消費者和品牌方已經買了兩瓶了,拼多多偽裝神秘顧客買了一瓶,這家店鋪難道生意這麼差?造出來的假酒在拼多多一共賣了幾瓶,就是發現問題的顧客和品牌方偽裝顧客,拼多多偽裝顧客買的,其他人都沒有買或者買了就退貨了?

拼多多的回應,從邏輯上很難解釋。如果一個商家在拼多多好幾個月只賣了幾瓶酒,它在拼多多開店的意義何在呢?

這個商家究竟賣了多少瓶酒?上游製造的至少2000瓶假酒,有多少是通過拼多多渠道賣掉的?通過哪些店鋪賣掉的?

這些關鍵問題,我們並沒有看到拼多多有力的回覆。拼多多也沒有承諾自己平臺銷售的軒尼詩酒水沒有這2000瓶假酒。

對於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拼多多並沒有回覆。

二、 令人不安的格式條款

在這些假酒新聞中,最讓消費者不安的還不是2000瓶假酒的問題,而是這些假酒事件背後所暴露出來的拼多多免費的問題。


2000瓶假酒流入市場,拼多多究竟能不能免責?

2000瓶假酒流入市場,拼多多究竟能不能免責?


在拼多多的服務協議中,我們白紙黑字的看到,拼多多對商家發佈的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準確性、及時性、有效性做保證。然後拼多多不承認法律責任,連帶責任不承擔。

同時,拼多多自己明確說了因為互聯網技術和人力侷限性,拼多多除了有明顯過錯外,對商品信息導致的糾紛也不承擔任何責任。

即使在這次假酒事件出現以後,拼多多的處理也就是扣了商家5000多元賠給了消費者。

這個服務協議與賠償組合起來,消費者就不寒而慄了。

一個平臺,上面發佈不真實、不合法性、不準確、不及時性、無效的消息,這個平臺不負責,你不能告它連帶責任。

那不就是商家隨便發假貨信息,你買了假貨只能告商家,不能告平臺嘛。

你要確定是假貨,需要一個漫長的鑑定過程,需要成本。但是你鑑定完了,經過漫長的過程。從假酒事件看,最後也就是拼多多扣了商家的保證金賠給你。

而你因為假貨遭受的損失,可能遠遠超過這點保證金。特別是食品這類東西。

假酒已經很可怕了,這次是消費者感覺味道不對,找品牌方投訴。如果造假酒的技術太爛,酒發酵不好,製造出太多的甲醛,把消費者喝出大病,甚至喝失明瞭怎麼辦?這遠不是5000元多保證金能賠償的。

拼多多免責,連帶責任都不負。被害消費者不過能得到拼多多扣商家的保證金,而商家跑路了,消費者找誰報案呢?

拼多多這種免責,與這次假酒事件結合起來,很難不影響消費者的信心。

三、 打假不應該成為免責藉口,平臺應為消費者負責

在假酒事件中,拼多多官方回應稱自己有監控平臺,已經為打假作出了努力。自己也承擔了售假商家的抗議壓力。

但是有打假動作,不代表平臺能免責。事實上,拼多多雖然發展勢頭很猛,但是虧損在擴大,口碑也一致不佳,這與拼多多平臺的形象有很大關係。

誠然,對於互聯網平臺,要監控億萬商家,規範商家行為絕對合法合規是有困難的,但是平臺不應該以此為藉口不承擔商家售假的連帶責任。

只有平臺承擔了連帶責任,賠償購買假貨消費者的損失,在利益計算下,平臺才會真正加強對商家入駐的審核,加強對商品的審核,加大打假力度,快速清理售假商家。

公司不是慈善機構,如果一個平臺縱容商家售假能賺10億,回頭承擔連帶責任要賠100億,它就必然出臺嚴厲的防範措施。消費者就對這個平臺有足夠的信心。

而當一個平臺不承擔責任,只是扣個保證金了事,縱容售假能賺10億,賠償消費者只扣商家保證金,自己一分錢不出。消費者就很難對這個平臺的產品有信心。

事實上,在如今互聯網信息公司的情況下,我們上企查查這種平臺一查,就會看到拼多多法律糾紛2679條,侵害商標專用權的訴訟1248條。點進去看訴訟內容,基本都是假貨糾紛。品類有化妝品,酒類,球鞋、手機……,其實不乏消費者熟悉的安踏、OPPO等知名品牌。


2000瓶假酒流入市場,拼多多究竟能不能免責?

這種現狀,這種協議,讓消費者很難對現在拼多多的打假放心。

法律糾紛量如此龐大,假貨問題確實嚴重。昨晚,由新浪科技發起及主持的微博話題#拼多多被曝售賣假洋酒#,更是引發全網關注,一度上到熱搜第四,不少消費者痛訴自己在拼多多上也曾買到假貨。在新浪科技發起的“你在拼多多上買到過假貨嗎”的投票中,更是有近1.3萬人選擇了“買到過”。

詭異的是,今天早上,新浪科技等重要媒體均刪除了昨晚事件報道內容,轉而連發數條拼多多的回應,諸如“只賣了三瓶”,“拼多多主動打假”以及“其他電商平臺借打假案例打拼多多”。售假是真,警方偵查也是真,但總不能靠推卸責任去獲得大眾的認可,作為消費者絲毫感受不到拼多多的悔過。也難怪有網友對此點評:“我可以賣假貨,但是不許你們批評我”。刪再多的鏈接,也刪不掉消費者的真實感受,轉移再多的視線,也不能改變售假的事實。

無論公關怎麼做,消費者利益受損是實實在在的。沒有公關,消費者自己也會用腳投票,用口傳播。這不是競爭對手的公關戰,而是老百姓的民心。拼多多不應該把自己的口碑歸罪於對手的公關。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希望拼多多能夠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