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毒王”坑了一个省,1亿人的唾骂远不如罚他几万,更能让他刻骨铭心


“新毒王”坑了一个省,1亿人的唾骂远不如罚他几万,更能让他刻骨铭心


9小时前 · 《医师报》官方账号 健康问答专家

来源:智谷趋势(ID:zgtrend) | 青岩

为什么国人坑自己人这么狠?

就在昨晚,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在全球“大流行”。这个宣告的潜台词就是,各国政府已经错过了控制住疫情最佳窗口期。

于是,中国人对疫情的担心终于演化到了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担心能否有效控制疫情在国内的传播;第二阶段,当中国境内控制住的时候,境外却爆发了,主要担心转向境外输入。

关于这个第二阶段,很多自媒体在写文章的时候,称之为“钟南山最担心的事……”。

3月11日,湖北当日新增确诊新冠病例降到了个位数。与此同时,中国以外的累计确诊超3万,死亡超过1500人。

当疫情已经蔓延到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很多都处于爆发前夜,唯有中国已经初步控制了疫情,那么危险来自哪里也就不言而喻了。

过去十天里,境外输入已经成为中国新增确诊病例的主渠道之一。

其实,当疫情在国外一些地方出现爆发迹象的时候,国内网络上早有人在疾呼要管好“国门“。

但自那时起,我就有一个疑问:到底什么人会成为输入型病例的主力?

1、 是把疫情当成大号流感,而不怎么在乎的发达国家的国民?

2、 或者,准备到中国来避难,甚至蹭免费治疗的不发达国家的国民?

3、 还是,中国人中那些混不吝的人?

但事实证明,最坑的果然是我们自己的同胞。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通告:

截至3月11日24时,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85例,全部是中国人。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当疫情在全球爆发的时候,别说85人了,就算几百上千中国人回来避难、治疗,也都属于正常,没什么好指责的,但前提是不能恶意隐瞒,违法犯罪,甚至让无辜者遭殃。

国人最担心的诸如外国人把病毒带回中国,来中国蹭免费医疗,来中国躲避疫情……没有成为事实。结果,反倒是自己人中颇出一些祸害。

说什么好呢?

这两天,全河南省9600万人都在骂一个人

被骂的这位“郭某鹏“是郑州市交通运输局执法支队接收的劳务派遣人员。他被骂,不是因为,疫情期间,他在公路上干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比如拦截了别的省的口罩,扣了摊贩的运货车,或者弄出了天价罚单什么的,仅仅是因为他出了趟国。

出国本来没什么,他偏偏去了意大利;

去意大利也不是多大的事,他穿行3个国家,换了4个航班,1趟高铁;

换了这么多交通工具好歹是必须,回家嘛,偏偏回来后跟没事人一样,连续两天坐地铁上下班;

没有自我隔离也就罢了,最关键的是他还发烧了;

更恶劣的是,当其出入境记录被排查出来,警察、社区工作人打电话不接,上门核实,张嘴满口谎话,直到瞒不下去了,送进医院,一查是阳性确诊。

这个案例最最奇葩的地方在于,他不是长期生活在外或者恰好出国时碰上的疫情的中国人,而是本土中国人专门出了趟国,挥了挥手,没带回一片云彩,却带了一身病毒。

郑州人、河南人那个气啊,就别提了。

郑州已经连续19天新增0,河南连续13天0新增,大家盼星星盼月亮一样,即将等到“解放“的一天,结果近1亿人的努力全被这个死老鼠给嚯嚯了。

他一个人目前造成了1个确诊,24个密切接触者重点隔离观察,一百多号人全国协查,那两天和他一起乘坐地铁的数百已经复工的当地人自行在家隔离,他工作单位的大楼整栋封闭,生活的小区也要消毒。

河南人送了他一个外号“郑州毒王”,并愤而把他送上热搜榜单。

一个普通人,不是明星,不是民怨极大的官员,就因为出了趟国就上了热搜,而且一下子两条,不知道要让多少流量明星羡慕死。

当然,被河南人骂可能是他最大的不幸。

论骂人,河南方言在中国各地方方言中也许是最具特色的,简单、直接、高亢,一口吐沫砸地上摔成十八瓣,钉是钉铆是铆,而且音调丰富,九转十八弯,极具听觉冲击力。

除了“憨憨“、”憨比“,这些外来语,网上送给他的别号有”信球“、”龟孙“,这都是中原方言,”信球”中的”信“的意思是傻,”球“的意思是头,当然也可以有其它的理解。

还有一些骂人的话,实在不方便形诸文字。有兴趣自己上网找,读那些骂他的留言,如果能直接在脑海中翻译成河南话的发音,就是“小岳岳“的腔调,相信您一开始的义愤填膺很快就会变得很欢乐。

对国内防疫构成主要威胁的,主要是从境外回来的中国人

目前来看,所谓外国人会带着病毒蜂拥而至,属于自我感觉太好。当然,这也是拜境内外航线很多停运,边检部门的努力所赐。

当下,对国内防疫构成主要威胁的,主要是从境外回来的中国人。

事实上,85个输入型病例中绝大多数还是自觉自律的,要么是乘坐商务包机回来,落地集中隔离;要么做足了防护,到家自行隔离;要么是入境时主动申报,服从防疫安排。

目前来看,境外输入病例中有欺瞒、刻意规避行为的还是少数。

而且,这些人基本都已经被当地公安机关立案调查。

而在现实中,隐瞒涉疫行程和病史,并导致疫情扩散的主要还是发生在国内疫情传播期间。

目前,对于这一类违法犯罪行为,中国主要还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刑法来实行责任追究。

绝大多数处罚主要依据的是刑法第三百三十条,对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人,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处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规定的处罚算比较重的,但在现实中,很少会判到2年以上,更多的是6个月以内的拘役或刑事拘留。

很多地方,还会加上计入个人征信记录,影响个人贷款、信用卡办理和消费等等。

在惩罚方面,建议可以参考国外的类似案例,考虑更轻的限制自由的处罚,加重经济处罚。

新加坡最近发生了两起违反传染病防治的案例。

一起是一名拥有永久居留资格的中国籍男子违反居家隔离14天的规定,结果直接剥夺永久居留资格,并且不得再入境新加坡。一下子至少几十万投入打了水漂。

另一起是一对来自湖北的夫妇向有关机构提供了虚假的动向和地点信息,被告上法庭,将面临最高6个月刑期以及1万新币的罚款(约50000人民币)。

中国疫情防治中,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对于隐瞒行程病史的人,当然可以给他本人提供免费检测和治疗,但其本人应该承担由于隐瞒造成的直接损失。

新冠肺炎治疗,轻症平均6000元,重症十几万,危重症50万起。由于隐瞒造成他人感染的,那么可以综合考虑治疗费用、社会综合防控成本等,处以和这些损失相当的惩罚性罚金。

疫情防控关键阶段,1亿人的唾骂可能远不如罚他几万,更能让责任人刻骨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