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己與成人:我為什麼選擇道家?

摘要]那些一心以成人為念、思量偌大功德的人,道不能道,德尚未得,這種自帶優越感的想法本身便是不知道的明證,不退而自修,尚待何為?

在修行的路上,很多人會面臨一個困惑:優先成己還是優先成人?是在一邊專心把自己修好,還是捨己為人、甘願為眾生犧牲?

成己與成人:我為什麼選擇道家?

成己還是成人是修道時常見的困惑(資料圖)

其實人們想多了,這個問題根本算不上問題:當修行者困惑於這種選擇時,毫無疑問他應當優先成己;若修行者無此困惑,一心以成人為念,那麼他也當先去成己。何故?無它,度德量力耳。

人們在修己一身的過程中便有很多種道路的選擇——道路或是前人修造的,或是自己開闢的——但是,不論有多少種,人只有一雙腿,路最終也只能走一條。這條路是否能通往終點?修行者曾在這條路上走了多遠?這條路是否便捷?雖然人們會預設出些答案,但實際上,未到終點前,一切都是未知的——即便不同路徑間存在事實上的差距,也非未至者所能辨別。於是,修道者只能先相信自己的選擇,並親身嘗試,直到遇見那條對自己可行的路,達到終點。

成己與成人:我為什麼選擇道家?

修行之路可行與否應由修行者自身實踐決定(資料圖)

這種思路事實上做了三點預設:一、道是存在的;二、人什麼也不知道;三、所有的人都會到終點,即複道。

道的存在是一切關於修行的討論的基礎——原始部落的圖騰崇拜,或是修行人追求的玄妙至道,或是科學家探索的終極規律,都僅僅是不同人群對於道的不同體認——如果道不存在,那麼世界就只是徘徊在無邊的黑暗中,荒誕而令人絕望。所以,幾乎所有人都相信道的存在,這也是人們生活的意義所在。

至於第二點,主語是“人”,人什麼也不知道;若有開悟者,洞悉了一切,那麼,他便不再是作為人的存在。神有沒有可能把一切曉喻人類呢?不排除這種可能,關鍵在於,人類並沒有足夠的判斷能力來分辨神與人的智慧,我們只隨機地相信,並且大家經常為自己的信念找出種種理由。

成己與成人:我為什麼選擇道家?

神有可能已經把大道理開示給了人類,但缺乏判斷力的人們選擇相信的往往出於隨機(資料圖)

最後一點包含在第一點之中,當我們相信道的存在時,也就同時相信一切都在它的掌握之中。人類自身也是如此,一直在道之中,與其他萬物的差別在於知與不知——即是否有意識地瞭解道的狀態。所以,不論如何,人到最終一定會以某種形態體認至道,即我們所謂的複道。

修行就是悟道的過程,而道路是無處不在的,那麼,所謂的修行方式的不同不過是便捷程度有所差別而已,並無對錯可言。回到最初關於成人與成己的問題,我們會發現,成己是自修的過程,而成人則已經預先假定了自身已經悟道——自己都沒有道,拿什麼去成全別人呢?所以,當修行者困惑成己還是成人的時候,說明本身修道未成,自然也就不必糾結了。從另一方面說,那些一心以成人為念、思量偌大功德的人,道不能道,德尚未得,這種自帶優越感的想法本身便是不知道的明證,不退而自修,尚待何為?

成己與成人:我為什麼選擇道家?

成人是以成己為前提的(資料圖)

再從另一方面講,每個人在大道中都有他自身的軌跡,每個個體與其周圍之間互相有什麼影響是無法確定的。人們所期望的盡善盡美不過是一廂情願,無情的天道既不會因堯而存,也不會因桀而亡。人皆自成,非待他成。如果人們有什麼是能為眾生做的,便是早日成己。而所謂的示範效應其實是很難實現的:縱觀古今中外,墮於紅塵中人對得道之士的企羨大多止於表面上的逍遙自在,而非修行者追求的玄妙至道。

修行是一件孤獨的事,這是它永遠不會改變的本質。所以,我選擇相信誠懇地把這個道理表述出來的道家,而非那些站在制高點上指點別人應該如何如何的種種家派——當其思量成人時,自家便先個不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