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戚继光故里

唱腔铿锵遒劲、顿挫有致

表演紧凑流畅、跌宕起伏

剧情恢弘大气、寓意深远

大型新编历史京剧《戚继光》

每一次的演出都给我们带来了

太多太多的惊喜与震撼

让看过的观众大饱眼福,大呼过瘾!

直到现在,戚继光热依旧持续升温中

戚继光 | 重走戚继光故里

摄影鸣谢:丹桂影坊

通过前几期的内容

相信小伙伴们对我们的这位民族英雄

已经有了不少了解啦~

但是通过影视、戏剧作品

以及书籍来了解戚继光

是不是总觉得缺了点真实感?

一起重走戚继光故里

去往戚继光的出生地——烟台蓬莱

听青砖黛瓦讲述时光里的戚继光

赶紧来康康吧~

戚继光 | 重走戚继光故里


戚继光 | 重走戚继光故里

蓬莱阁下的抗倭名将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登州(即山东蓬莱)人。一生多才多艺,是明代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戚继光在长达40年的军事生涯中,战无不胜,其中受命在东南沿海领导抗击倭寇十余年,最终扫平了倭患,后北调抗击北元蒙古十余年,给后人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


出身

戚继光 | 重走戚继光故里

戚继光故里

戚继光是典型的“官六代”,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年仅17岁的戚继光就当上了明朝登州卫指挥佥事之职(相当于登州军分区副司令),正四品的将军,管理登州卫屯田事物。官位是世袭而来,这等好事,还要追溯到其祖上戚祥。当年跟随傅友德、蓝玉南征云南,战死沙场,拿到了朱元璋颁发的“长期饭票”——世袭罔替。只要老戚家子孙后代一直延续,这个登州军分区副司令的职务就不会丢,到戚继光已历六世,均籍居蓬莱。

戚继光 | 重走戚继光故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诗词诵读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19岁的戚继光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著名爱国诗句,表达了他卫国保民的决心;后来去京城考武进士,考试没结束,就跟所有的考生一起被兵部左侍郎杨守谦拉到了战场。当时戚继光写了一篇文章——《备俺答策》,在军中广为流传,也引起了上级的注意。

戚继光 | 重走戚继光故里

蓬莱阁下的备倭都司府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继光进署都指挥佥事,负责山东备倭。在登州任职期间,戚继光司理登州屯务、整顿机构、严肃军纪、清理钱粮,督修海防设施,加强军事训练,使山东海防固若金汤。


发迹

戚继光 | 重走戚继光故里

戚继光纪念馆内景

戚继光虽然能文能武,但起初的那几年过的还是比较平淡。真正开始发迹,是从“抗倭”一事起的。为什么明代倭寇会猖獗?小编在这里先跟大家交代一下历史背景。

当年,郑和七下西洋,航程之远、规模之大、威势之赫,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但花的银子也像水一样,哗哗地流。毕竟不是以贸易为目的,哪怕芝麻大点的国家,只要愿意俯首称臣,象征性地纳点贡,就能换回大把的银子,结果,大明威加海内,三十国来朝,但国库也差不多空了。所以,郑和过世后,下西洋的盛况也就戛然而止,甚而至于实行禁海,哪怕老百姓想到海里捕点鱼也不行,抓到是要杀头的。

戚继光 | 重走戚继光故里

戚继光纪念馆馆内一角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你不让渔民捕鱼,日子怎么过呢?渐渐地,海盗多了起来,并且日益猖獗,不但在水路要买路钱,还时不时登陆浙江福建,干些打家劫舍的勾当。

据记载,当时日本还在所谓的“战国时代”,各路诸侯占据个把乡镇、县市,就自称“大名”,你攻我打,乱的一团糟。所以,那时的倭寇里面不乏日本人,但成分复杂,但就这么一帮乌合之众,明朝政府军却镇压不住,还闹出了几十个倭寇打到南京城的笑话。在这紧急关头,咱们的主角戚继光闪亮登场了。

戚继光 | 重走戚继光故里

戚继光抗倭事迹馆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继光调任浙江都司佥书,自此开启了他东南沿海抗倭的战斗史。岑港之战算是小试牛刀,虽说打赢了,戚继光发现手下的兵都是些老油条,要么喜欢在开仗之前讲条件,要么就是动不动临战逃跑,想让这些老爷兵出大力,还真有点困难,于是戚继光决定组建自己的军队。


组建戚家军

明朝时的义乌,山多地瘠,种不出粮食,那时又不流行经商,所以穷得很,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座矿山,外乡人还要过来抢,义乌人自然要拼了老命。据说不管男女老少,拎个板砖、拿个锄头,就敢上去打。几千人规模的群架动辄发生,一打就是几年,明朝政府不管,当人民群众内部矛盾处理,却不小心震撼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偶尔路过的戚继光。

戚继光觉得义乌民风实在太彪悍,二话不说,就地征兵,这也是戚家军神话的开始。

戚继光 | 重走戚继光故里

各路士兵听说招募纷纷前来应聘,一个个巧舌如簧卖弄自己的战功,可戚继光一个也没要,他心里自有妙招。他吩咐手下在城内外张贴让人大跌眼镜的招募广告:“个高的不要,机灵的不要,凡是脸皮白净的、伶牙俐齿的统统不要。”

戚继光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脑子活络的人坐不住了,不要机灵人,好,那就找傻瓜。他们恶作剧地从四邻八乡纠集了一堆木讷愚钝之人,自己混在人群当中,得意地等着戚继光出丑。没想到,坐镇点兵台的戚继光,看到这群人,脸上竟露出了笑容。他满意地看着一个个赤着脚,五大三粗、皮肉结实的乡野之人,拍拍他们的肩,简单地问了几句,把思维正常、身体健全的都留下了,同时,火眼金睛的他也把那些脸上涂着锅灰、伶牙俐齿的人统统剔除了。

戚继光 | 重走戚继光故里

戚继光 | 重走戚继光故里

戚继光军事著作《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

戚继光按照自己的治军之法,经过几年的精心训练,把这些常人眼里的木讷愚钝之人,训练成了一支听指挥、肯吃苦,敢打敢拼的队伍,并拥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号——戚家军。戚继光组建的抗倭队伍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悍,经历上百次的大小战斗,战无不胜!


戚家军战绩


戚家军神到什么程度呢?

一起来看几组数据

台州花街之战:斩首308颗,生擒2名倭首,其余淹死和未割首的数目不详。解救老百姓5000多名,戚家军阵亡3人。

白水洋之战:全歼2000多名倭寇,斩首344颗,生擒5名倭首,解救老百姓1000多人,戚家军阵亡3人。

长沙之战:消灭倭寇3000名,解救百姓1200多人,斩首不多,此战主要为解救百姓。

福建横屿岛渡海之战:消灭倭寇1000多名,斩首348颗,俘虏29名。解救百姓800多人.戚家军阵亡13人。

牛田之战:击溃数千名倭寇,斩首688颗,戚家军无一阵亡,解救老百姓954名。

林墩之战:烧死和淹死倭寇3000名左右,斩首960颗,俘虏26人,解救百姓2120人,戚家军阵亡69人。

福清葛塘之战:消灭300多名倭寇,斩首150多颗,戚家军阵亡20人。

平海卫之战:斩首2622颗,解救百姓3000多人,戚家军阵亡16人。

仙游之战:击溃10000余名倭寇,杀死倭寇1000余,斩首498颗,解救百姓3000多人,戚家军阵亡24人。

王仓坪之战:击溃倭寇近万名,斩首177颗,救出百姓3000人,戚家军无一阵亡。

蔡丕岭之战:击溃倭寇7000余名,杀死1000多名,斩首160多颗,戚家军阵亡31人。

戚继光 | 重走戚继光故里

戚继光纪念馆内戚继光抗倭指挥场景复原

戚继光曾说过:“水陆大小数百仗,未尝一败。”的确,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戚家军没有一次败绩。在冷兵器时代,双方贴身肉搏,戚家军能够取得“以一敌百”的成绩,世上少有。不得不说,戚继光真是将兵事做到了极致,令人钦佩!


发明狼筅和鸳鸯阵法

戚继光 | 重走戚继光故里

戚继光兵器馆(图/@司图博行)

戚家军战斗力为何如此之强?不仅在训练上军纪严明,在兵器和战法上,戚继光也没少琢磨,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发明了狼筅和创立鸳鸯阵。

据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军器解上·狼筅解》记载:“狼筅乃用大毛竹,上截连四旁附枝,节节枒杈,视之粗可二尺,长一丈五六尺。人用手势遮蔽全身,刀枪丛刺必不能入,故人胆自大,用为前列,乃南方杀倭利器。”

戚继光 | 重走戚继光故里

图/浙江卫视中国蓝

狼筅长一丈五六尺,也就是说达到了四米五以上,看来戚继光是为了以长制短。据载,戚继光在当地父老的建议和帮助下,就地取材,取“节密枝坚”大毛竹的上半截,经油浸火烤,使其坚韧如铁,斜削其端,尖如利刃,还刻意留下九至十一枝小竹叉。

可以想见,战场上四米多的狼筅能使倭寇难于近身,视线不清,刀削无效,装备了狼筅的戚家军占尽便宜。

为了对付倭寇常用的蝴蝶阵,戚继光在另一抗倭名将唐顺之鸳鸯阵的基础上,发明了专门应对倭刀兵的鸳鸯阵,让被称为狼筅手的“竹枪”兵组合成数个战斗小组,各种兵器相互配合作战,这使戚家军战斗效能大大增加!

不仅这些,鸳鸯阵最后还配备一名火器兵,专门负责远距离杀伤敌人。“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

“鸳鸯阵”运用灵活,抑制了倭寇蝴蝶阵以及倭刀优势的发挥,使“戚家军”在与倭寇的作战中,每战皆捷。

戚继光 | 重走戚继光故里

《纪效新书》中详细介绍了鸳鸯阵的阵形以及战场运用,现如今在戚继光故里兵器陈列馆中还展有 “鸳鸯阵”模型。


晚年

戚继光 | 重走戚继光故里

戚继光 | 重走戚继光故里

戚府

常言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宦海更是如此,甚至可以说官场比战场还凶险万分。内阁首辅张居正在明朝也是位人物,知人善用,很欣赏戚继光的才能,隆庆二年(1568年),将蓟镇的防御完全交给戚继光。在张居正的支持下,戚继光大刀阔斧地进行军事改革,开始了长达16年的戍边生活,将蓟门防线建设得固若金汤,使得十六年间蒙古骑兵根本无从进犯,百姓安居乐业。

戚继光 | 重走戚继光故里

戚继光故里后花园

正是源于张居正对戚继光的欣赏,才让戚继光有机会在战场上“大展拳脚”,将明朝的边防事业做得有声有色。但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清算旧党,戚继光因此遭到弹劾,被贬谪广东。之后的命途更是坎坷,最终于万历十五年腊月初八日(1588年)与世长辞。

戚继光一生历事三朝,身经百战

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在戚继光战斗、出生过的地方

当地百姓或勒石颂功、或建祠纪念

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存

在以上内容中

我们已经随着戚继光的一生

浏览了一部分戚继光故里的景点图片

接下来,一起来看看更加详细的

有关戚继光的景点介绍吧~

戚继光 | 重走戚继光故里

目前,在戚继光的故乡——蓬莱也保留有诸多与戚继光相关的遗迹、遗存、纪念馆等。如:戚继光登州城练兵地——蓬莱水城、明朝廷为表彰戚继光抗倭功绩而敕建——戚继光牌坊、崇祯年敕建——戚继光祠堂以及戚继光忠骨埋藏地——戚继光墓等,现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戚继光 | 重走戚继光故里

蓬莱水城,位于蓬莱丹崖山东麓,原为宋代刀鱼寨旧址。明洪武九年(1376年)始建,依山麓地形构筑城墙,疏浚小海,引海水入内,用以停泊船舰,操练水师,抵御倭寇侵扰。主要建筑有水门水闸、防波堤、平浪台、码头、敌台(炮楼)、灯楼、护城河等,是明清两代重要的海防要塞。也是我国建筑较早、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海港和古代海防设施。

戚继光 | 重走戚继光故里

戚家牌坊,位于戚继光故里。牌坊共分东、西两座,东面的叫“母子节孝”坊,是朝廷为褒扬戚继光的祖母和他的父亲而立;西面的叫“父子总督”坊,是朝廷为表彰戚继光和他的父亲的功绩而建的。为蓬莱市仅存的石雕坊,也是明代石雕艺术的重要实例。

戚继光 | 重走戚继光故里

戚继光祠堂,位于戚继光故居西北角,原名表功祠,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重修,系三进院家庙式建筑,有门房、过堂、正祠各3间,内供奉有戚继光塑像。2006年,被共青团中央公布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现蓬莱水城、戚继光牌坊、戚继光祠堂全部对外开放。

戚继光 | 重走戚继光故里

戚继光墓位于蓬莱市南王街道芝山南麓,该墓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坐北向南。据清《蓬莱县志》记载:“自戚继光曾祖戚祥即袭登州卫指挥,至戚继光凡七世,皆葬于蓬莱芝山南麓”。1966年,芝山林场工人无意间发现该墓,1967年,芝山林场工人又发现戚继光墓志,墓志由盖和底两部分组成,盖为篆书,为兵部侍郎汪道昆所书《特进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孟诸戚公墓志铭》,底为小楷,刻有戚继光生平事迹,现藏于烟台市博物馆。

戚继光 | 重走戚继光故里

戚继光纪念馆位于原蓬莱水城的备倭都司府内,于2019年6月13日正式开馆。蓬莱市组织国内戚继光研究专家学者,总结提炼了“矢志报国、保境安民、务实创新、使命担当”的戚继光精神内涵。纪念馆通过“将门世家”“勋垂东南”“望著幽燕”“流芳华夏”等专题,采用壁画、雕塑、多媒体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展陈戚继光发明创新的狼筅、虎蹲炮等百余件兵器展品以及水师船模等,再现了戚继光山东海防备倭、闽浙沿海抗倭、蓟州边关戍守、案头著书立说的历史画面。

戚继光英勇抗倭、爱国保民的精神

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想要了解更真实的戚继光

不如多去戚继光故里走走

真真切切地领略

这位民族英雄的精神世界

本文内容结合网络

书籍记载等资料整理发布

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大家多多指正哦~

戚继光 | 重走戚继光故里

丨声明:部分图片转自公共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