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刀和戚家刀区别,你了解多少?

开宗明义:所谓苗刀,源自日本刀法及日本野太刀形制,刀法源流是日本刀法,刀制也完全仿自日本。

一定要说不一样,也无非是流传过程中有了些许差异,但其刀法、刀形的核心本源,都完全来自日本,这点毫无疑义。

苗刀和戚家刀区别,你了解多少?

此事之所以会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原因有二。一是无良厂家为了卖东西,于是各种编造。一是大批“爱国志士”爱国心切,恨不能凡事凡物均为我国所创,丝毫不搭界的也务必牵强附会努力用放大镜找出一丝有关痕迹,好以断言此乃我祖上所有,似乎不如此便不能扬我泱泱中华天朝上国之雄风和底蕴深厚,颇类鲁迅先生笔下那位“我祖上比你阔多了”的阿Q。于是各种努力各种编造谣言。

惟此心态,断不能使我国进步,哪怕一点点。

中国古代军阵实用之刀法剑法,到明朝基本已经失传。像何良臣、茅元仪、宋懋澄、戚继光这些名臣良将,在这个认识上出奇地一致。戚继光因此在《纪效新书》第一版中干脆不录任何刀剑法,一直到第二版时,才将得自日本的刀法改良后收录进去,定名为《辛酉刀法》。同时又仿倭刀形制造制军刀,这便是现今存世不少的戚家刀。

下面这口就是大名鼎鼎的戚家刀了。这口戚家保存十分完好,连刀卡都是原配,很难得。

苗刀和戚家刀区别,你了解多少?

而明代还有本《单刀法选》,被我国那些苗刀粉的“爱国志士”奉为圭臬。此书为明代武者宗师程宗猷所著,内云:“器名单刀,以双手执一刀也,其技擅自倭奴…余访其法…不吝授余,颇尽壶奥。”习此刀法所用五尺刀,就是仿的日本野太刀,此刀技来源与戚继光的不同,这是来自日本野太刀的刀技,程云:“今以倭刀为式,刀三尺八寸,靶一尺二寸,则长五尺。”

苗刀和戚家刀区别,你了解多少?

《单刀法选》节选:左提撩刀势:此亦开右边门户,彼枪札入,则将刀自下斜撩而上,进左步复成右提撩,听便砍杀。此二势乃倭奴之绝技也。

野太刀也叫大太刀,尺寸十分巨大,但在日本历史上也使用者较少。原因有两,一是制造十分不易,一是战国一过进入江户时代,这么巨大的军阵用器用途几乎没有了。这口就是大太刀了——山金造波文蛭卷大太刀,刃长:七尺一寸二分(约215.8cm),刀全长:一丈一尺三寸二分(约340cm)。

苗刀和戚家刀区别,你了解多少?

到清初,武者宗师吴殳作《单刀图说》,因其认为“唐有陌刀…其法不传。今倭国单刀,中华间有得其法者,而终不及倭人之精。”于是结合剑法改良出十八势单刀法。吴殳之师石电,是和刘云峰一起习的倭刀法,刘云峰又将倭刀法传给了程宗猷,因此程宗猷的《单刀法选》和吴殳《单刀图说》其实同出一源,都是是来自日本刀和日本刀技法。

苗刀和戚家刀区别,你了解多少?

到了民国,近代刀法宗师马凤图改双手刀为破锋八式,传入29军军中,是为大刀队之刀法起源(此与苗刀问题无关,纯属我向大师致敬,故多介绍两句)。其子马明达先生,原在兰州大学,现为暨大历史系教授,也是武术宗师,其在文稿中道:“先父…认为…称苗刀…应该就在曹锟设置苗刀营时期。当时很可能是出自对日本刀的忌讳…如沿用程宗猷、吴殳的单刀,又容易与一般的单刀混淆,于是便改了名字。然而不能不说这一字之改很不高明,十之八九出自某位浅人。”

马明达先生著作中认为,此名之改很可能出自当时对日本的忌讳,如沿用程、吴二人的“单刀”名又易与一般的传统单刀混淆,于是便改为此名,但他认为这很不合适——“武人往往不学,晚近以来传统武术术语多有被妄改者,如改“闪赚腾挪”为“闪展(或作‘战’)腾挪”之类,例不胜举,“苗刀”之改当属此类。

马明达先生又道,中央国术馆成立之初,马英图、郭长生两大师将原来传授的不同的双手刀法进行调整,参照古谱修定了一个套子,为便于流行于是继续使用“苗刀”名,改称为“二趟苗刀”。主要刀势与程宗猷《单刀法选》大部相同——这个记载,此足以说明晚清河北省内两支双手刀法的源头,都应出自程氏,或是直接源自“浙人刘云峰”,而刀法则就是倭刀法。

他针对近来苗刀之尘嚣,曾道:“当今海内以苗刀鸣世者不一而足…近年颇有些热闹气象。因为苗刀名气大,又有某种神秘感,加上商品经济给武术观带来的巨大冲击,于是,各式各样的‘苗刀’纷纷脱颖而出,专家们也就纷至沓来,著书立说。但恕我直言…不能证明你的苗刀货真价实。”

马先生身为苗刀发起及刀法修订的亲历者及当事人,对民国苗刀之起,及后来流传之刀法叙述,基本可彻底定论。再加上目前相当数量文献中记载的有关戚继光、程宗猷、吴殳、石电、刘云峰等几人所获所传刀法的资料交叉印证,这足够形成铁案,无需再作他想了。

所以,苗刀之名,起自民国。目前国内流传的大多是中央国术馆时期修订出的二趟苗刀法。苗刀的形制和刀法,传自明清时期程宗猷、吴殳,源头都是日本,实际就是改动过的日本野太刀法。

戚家刀则是源自普通日本刀,无论是形制还是技法,都和所谓苗刀没有关系。有关系的,只是都来自日本,而已。

苗刀和戚家刀区别,你了解多少?

苗刀

苗刀和戚家刀区别,你了解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