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戚继光写了一篇碑记,记载了桃渚城敌台是明万里长城敌台先导

一、引子

他为戚继光写了一篇碑记,记载了桃渚城敌台是明万里长城敌台先导

▲桃渚古城入口处

笔者最近都在学习和整理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在网上无意之间查到一段资料:

《桃城新建敌台碑记》石碑原立于西城墙与北城墙的转角处,现竖在后所山上,并建有碑亭加以保护。石碑由碑和碑座组成,其中碑高160、宽82.5、厚11.5厘米,四周饰以缠枝纹;碑座高40,上端宽同石碑、下端宽88、厚37厘米;碑面文字共18行,满行34字。碑文为嘉靖四十年(1561年)邑人何宠所撰,虽碑面已漫患无辨,但桃渚《柳氏宗谱》和《郎氏宗谱》均录有原文。(此段文字来自百度百科)

他为戚继光写了一篇碑记,记载了桃渚城敌台是明万里长城敌台先导

▲图片来自“冲天一鹤”博客

而何宠是今椒江栅浦人,是笔者最近在整理栅浦人物系列一员。

何宠(1512-?)字汝锡,号文峰。父何从良,曾任进贤县尉。宠登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授无为知府,在任慈祥为政,和易近人,不事苛察而执法严厉。

时值倭寇骚乱,筑城浚池加强防御,百姓得以无忧。升刑部郎中,出知潮州。潮州亦倭患频仍之地,到任后,广泛听取意见,找出利病所在,迅速改革。自奉节俭,以坦诚和平易得民心,军务紧迫而百姓不以征发为扰,对骄兵绳之以法,整肃纪律。终以积劳成疾,卒于任上。病时,合郡奔走祈请,殁时全城罢市巷哭。

何宠二任地方官,在无为州离任后,州人建三贤祠(与巡按吴朋、通判冀之同祀,大学士徐阶为作记)纪念他的功绩。明天启时,又建专祠于墨池之东。任潮州卒后,州人建双贤祠,塑像于袁凤鸣并祀,后被奉为潮州城隍。

诗文皆佳,著有《文峰稿》,现临海桃渚所存的《桃渚城新建敌台碑记》,即是宠任刑部郎中时,为戚继光新建桃渚城敌台而作,桃渚城敌台作为万里长城敌台的先导,即赖此碑文记载。

此段文字来自百度百科)

二、寻找《桃渚城新建敌台碑记》

他为戚继光写了一篇碑记,记载了桃渚城敌台是明万里长城敌台先导

▲桃渚古城入口导示牌

碑文在网上的资料基本上都是引用为主,不完整。而此碑是在临海桃渚城,问遍身边文史工作者都不得获,唯有驱车一行到桃渚了。

上次去桃渚应该是16年前坐公交车前行,那次是以旅行为目的,而此次却是为文史资料而往。

长路漫漫天炙热,拉上好友同前行。

此行极度感谢郭书记、柳村长、朱老先生等人真诚、热心的帮助、指引、带领,才有了此篇文章的产生。

千年古城,民风淳朴,诚不欺我!

他为戚继光写了一篇碑记,记载了桃渚城敌台是明万里长城敌台先导

他为戚继光写了一篇碑记,记载了桃渚城敌台是明万里长城敌台先导

他为戚继光写了一篇碑记,记载了桃渚城敌台是明万里长城敌台先导

▲桃渚柳氏宗谱

在柳村长热忱耐心的帮助下,笔者终于看到《桃渚柳氏宗谱》,翻开目录,看到“敌台碑记”,再翻到第22页-23页,刻录着完整的《桃城新建敌台碑记》全文,由裔孙绕溪敬抄,也记录了碑在后山凉亭上。

他为戚继光写了一篇碑记,记载了桃渚城敌台是明万里长城敌台先导

他为戚继光写了一篇碑记,记载了桃渚城敌台是明万里长城敌台先导

他为戚继光写了一篇碑记,记载了桃渚城敌台是明万里长城敌台先导

▲桃渚柳氏宗谱

那为什么柳家家谱上有记录这碑文呢?原来在徐三见老师为柳家宗谱提跋上可见,当年柳家曾经的荣耀和辉煌。

乾《谱》主修柳允达于《鹤乔先生自序》中云:“曾记先严告余曰:“桃渚城筑自明正统八年(1443),......我始祖应时公,宁邑海游人,官指挥,奉命督造桃城,留守斯土,以功世袭千户。”

据柳村长介绍 ,现在桃渚城的几大姓分别是柳、郎、吴,由于时间的原因,郎家宗谱就没有去借阅了,若日后有机会,再借之阅读学习。

他为戚继光写了一篇碑记,记载了桃渚城敌台是明万里长城敌台先导

▲桃渚古城戚继光抗倭陈列馆

他为戚继光写了一篇碑记,记载了桃渚城敌台是明万里长城敌台先导

▲桃渚古城戚继光抗倭陈列馆

听笔者想进一步去看碑实物,柳村长带我们来到桃渚戚继光抗倭陈列馆,在朱希富老人的带领下,看到碑的拓片,而碑据村长介绍,已经毁了。

他为戚继光写了一篇碑记,记载了桃渚城敌台是明万里长城敌台先导

▲桃渚古城戚继光抗倭陈列馆

他为戚继光写了一篇碑记,记载了桃渚城敌台是明万里长城敌台先导

▲桃城新建敌台碑记(桃渚古城戚继光抗倭陈列馆)

全靠前辈们的努力,才能有这张完整的拓片留存,陈列馆最近在修建中,是处于闭馆状态,看到文章的读者请耐心的等待官方开馆的最新消息。

他为戚继光写了一篇碑记,记载了桃渚城敌台是明万里长城敌台先导

▲从左起:笔者、朱希富、柳村长

再次感谢柳村长和朱希富老先生的介绍和指导,才让笔者学习到这么多的宝贵史料。

三、明代长城台敌和桃渚城台敌

他为戚继光写了一篇碑记,记载了桃渚城敌台是明万里长城敌台先导

▲西安城墙敌台(图片来自网络)

明.长城敌台:

《明史·戚继光传》上记载:自从嘉靖以来,长城虽然已经修了,但是未建墩台。继光巡行塞上,议建敌台,略言:“蓟镇边垣,延袤二千里,一瑕则百坚皆瑕,比来岁修岁圮,徒费无益。请跨墙为台,睥睨四达。台高五丈,虚中为三层,台宿百人,铠仗糗粮具备。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在戚继光所著的《练兵实纪》中,对创建空心敌台的经过、修筑方法以及用途说得更为清楚。他先说以前的长城比较低薄,很容易倾圮,“间有砖石小台与墙各峙,互不相救。军士暴立暑雨霜雪之下,无所借庇。军火器具如临时起发,则远送不前;如收处墙上,则无可藏处;敌势众大,乘高四射,守卒难立。一堵攻溃,相望奔走。大势突入,莫之能御。今建空心敌台,尽将通人马处堵塞。其制,高三、四丈不等,周围阔十二丈,有十七、八丈不等者。凡冲处(即险要处)数十步或一百步一台;缓处或百四、五十步,或二百余步不等者为一台。两台相救,左右而立”。造台的方法:“下筑基与城墙平,外出一丈四、五尺有余,内出五尺有余,中层空豁,四面箭窗,上层建楼橹,环以垛口,内卫战卒,下发火炮外击敌人。敌矢不能及,敌骑不敢近。每台百总一名,专管调度攻打。台头、副二名,专管台内军器辎重,两旁主容军士三、五十名不等。五台一把总,十台一千总,节节而制之。”经过戚继光的督理,隆庆五年(1571年),蓟州一带长城敌台工程完成。据《太函集》卷五九《孟诸戚公墓志铭》载,全部经费只用了十万缗,比起原来估计的造价一百二十万来,节约了一百一十万。从此以后,在东起山海关,西到镇边(今昌平县西)的两千里长的防线上,矗立着1017座雄伟的敌台,随着地势,高下相间,突兀参差,蔚为壮观。

桃渚城敌台:

公后以东西一角为薮泽,蔽塞不通,因建敌台二所,城上有台,台上有楼,高下深广,相地宜以曲全,悬瞭城外,纤悉莫隐。以官府空基易价值償其费,人乐趋事,刻期台完,惠而不费,劳而不怨者乎!

四、附《桃城新建敌台碑记》

他为戚继光写了一篇碑记,记载了桃渚城敌台是明万里长城敌台先导

▲明何宠所撰之“桃城新建敌台碑记”(桃渚古城戚继光抗倭陈列馆)

《桃城新建敌台碑记》

夫德必有纪,昭不忘也!功以石铭,示不朽也!功存夫石,德感诸人,故亘天地、穷古今,未尝或爽也!

桃渚世受倭患,历兹三迁,于今视昔尤炽,夫为城社,忧民不护,其生有年,当宁厪宵旰之虑,推贤选公。

大参府南塘戚公有台、金、严之重任,公将胄也。少负才杰,磊落不羁,必欲赞大策,立大勋,以展试于世。念夫承平日久,边防废驰,人不知兵。公至补弊救偏,兴革利弊,立体统,树勤职,谨斥堠,练士卒,坠者修,废者举,增城浚濠,靡不周悉。桃渚前岁被围七昼夜,城几岌岌,时千户翟铨膺是城守,羽书告急。公统大兵压境,长驱以破巢穴,城赖以全,活者数万。斯视淮淝、渭桥、新塘之捷,不得专美矣。公后以东西一角为薮泽,蔽塞不通,因建敌台二所,城上有台,台上有楼,高下深广,相地宜以曲全,悬瞭城外,纤悉莫隐。以官府空基易价值償其费,人乐趋事,刻期台完,惠而不费,劳而不怨者乎!佥曰:桃城之立,始自侍郎焦公;而台之建,由于参府戚公,二公之功,其不朽矣乎。碑以记之,将与铜柱之标,岘山之思,剑阁燕然之勒,以自誇耶!公英敏天授,兼贵文武,且师行有纪,号令严明,秋毫无犯,封豕不惊,禁淹子女,则仁信智勇严备矣。若夫报功生祠,保安之楼,端于公望敌台。兹石聊增苍生之梦思耳!于公何足重轻。余于京师念闻公名,以谳狱事南行,父老口备公行,实适以勒石事来徵,故乐书之。公山东登州卫万户侯,讳继光,字文明,南塘其别号云。

赐进士第刑部郎中文峰何宠

嘉靖四十年岁次辛酉季春吉旦

【注:侍郎焦公-正统七年(1442年),朝廷遣户部侍郎焦宏、监察御史高峻备倭浙江。】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不妥之处,敬请方家多指教!

附录

【戚继光抗倭传说之一】东门岭头三冲炮

【戚继光抗倭传说之二】戚公亭新考

【戚继光抗倭传说之三】倭乱斑斑,斑过南山(内有视频)

莫道本土无文化,用心发掘鸣天下!

【“台州市本土文化研究会(筹)”招会员】

---END---

【文字:里长 网络】

【图片:里长、冲天一鹤、石德春、网络】

【感谢:椒江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感谢:椒江戚继光纪念馆】

【感谢:桃渚戚继光陈列馆】

【感谢:明月西楼 】

【感谢:郭书记、柳村长、朱希富等先生】

【感谢:椒江民间文艺家协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