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中止弔唁孫中山的原因

段祺瑞中止弔唁孫中山的原因

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謹以此文紀念孫中山逝世95週年。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平因病去世,舉國哀悼。3月24日,在北平中央公園(今中山公園)社稷壇大殿舉行公祭,數十萬人前往弔唁。據3月22日《大公報》載,時為中華民國臨時執政的段祺瑞定於24日下午三時,親赴社稷致祭,並已通知治喪處,但事實上最終他並沒有來。事後,對他中止弔唁的原因曾有多種說法。

段祺瑞中止弔唁孫中山的原因

當時,段祺瑞對外的解釋是,他原本定於24日親祭弔唁,事前也曾擬定禮單,儀式頗為隆重。是日除各部總、次長外,並每機關遣派代表二人隨祭,更由執政府指定由王頤孫、袁齡為禮官。正午十二時,自吉兆衚衕執政府至中央公園,沿途皆派有軍警特別警備,五步一軍,十步一警。執政府方面照料喪事人員並且在中央公園門首預先僱一小轎,以便段祺瑞下汽車後至社稷壇乘坐之需。但在穿著禮服時,段祺瑞忽覺皮鞋太小,洗腳後再穿,更覺不能入,故急派代表前來代祭。段祺瑞親自撰寫的祭文曰:“嗚呼,玄黃操黷,川獄茫茫。群龍戰野,風起雲驤。不有俊豪,認能自決。嗚呼先生,實為人傑。即躬其實,不有其名。來如龍見,去若鴻冥。功成不居,厥志愈偉。垂老兵間,豈系得已。飄然北上,語我以誠。方期安坐,共話澄清。天不憖遺,溘然長逝。不敏如餘,敦與圖治。豪情勝概,照眼猶新。盱衡世變,倍念前塵。過隙不留,摶沙易散。永閟玄房,虛瞻金範。天風蒼蒼,海水琅琅。靈先爽熠,奠此椒漿。嗚呼尚饗!”

這一說法與1936年12月8日《玫瑰畫報》的《段合肥吊中山先生軼事》一文大致相同。段祺瑞於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並舉行公祭,該文作者叔禺有感而發,聯想起當年曾受命繕寫答謝書之事。文稱:24日中山先生在北平中央公園舉行公祭,時段祺瑞任臨時執政,是日下午三時,特定為執政親臨弔奠之期。政府及軍警大員一百餘人均已到齊,雍容肅穆,恭候執政之來臨。而段祺瑞因極具誠意,事前特齋戒沐浴,適新置之皮鞋過小夾腳,步履維艱,臨時只好改派內務總長龔心湛代祭。事前治喪處主任李協和(名烈鈞)特備謝詞一篇,措詞極為得體,事先李曾命餘繕寫,以資應用。其辭曰:“邦國不幸,元首上賓,舉國悲哀,山嶺安仰。中山罹病之始,承執政府派員視疾延醫,厚誼隆情,靡不周至。今日開弔,復蒙執政躬臨祭奠,並致哀詞,家族及治喪同人,實深感德。回憶辛亥建國,中山倡之,而合肥和之;馬廠起義,則合肥倡之,而中山和之;是中山與合肥在民國已往之歷史,已有至大之關係,為全國人所敬仰。曹吳亂國,聯合興師。合肥與中山又共扶國難,是合肥與中山在最近歷史,其密切之關係,更有異於尋常者。中山與合肥實為吾國兩大天柱,茲不幸折其一矣,後此兩公應負之責,則合肥一人應負之。羹沸頻天,四百兆同胞陷於水深火熱者,不獲綏濟須臾,想合肥視民如傷,必有以慰九泉良友海內同胞者,烈鈞代表同人致募賢者之意耳,惟合肥察焉!”

而1925年3月29日《申報》的《段執政中止親祭中山之原因》一文則稱:段祺瑞在去年冬天就執政職著禮服時,並未聽說他的皮鞋太小,且以段執政而只蓄皮鞋一雙,當然為必無之事。故無人不知其為飾詞也。後從執政府方面得到消息,謂段氏本擬親往,在十一時許,有一不知姓氏者,忽以電話報告,謂民黨某派分子,今日已有預備,如段氏親往,恐遭危險。又有人警告,謂梁任公、王來、衛興武前車可鑑,執政今日往祭,彼等青年氣盛之徒,恐言詞不遜。我以禮往,彼以暴來,將奈之何?不如遣人代祭,較為妥當。段氏深以為然,遂命龔心湛代往。

另一種說法是:早在1924年,段祺瑞作為國民政府的執政邀請孫中山北上商議國事時,他與孫中山就有過幾次交鋒。在孫中山病重期間,段祺瑞並不十分關心,一次沒有親往近視。孫中山先生病逝世後,段祺瑞也曾反對靈柩移厝社稷壇,並派代表通知國民黨,代表進入內屋後,主持公祭的李烈鈞當面責問道:“社稷壇為國家所有,非執政所得而私,總理首創共和,執政乃得安居宮苑。今總理踐約而來,不幸病逝,治喪於社稷壇,執政尚能異議耶?”代表不敢辯論,段祺瑞也只能默認。24日北京臨時政府全體閣員及文武官員百餘人前來祭靈,段祺瑞答應前來祭奠,李烈鈞遂親自撰寫答謝書,措詞立意,恭敬穩練,用心良苦。但當聽到段祺瑞藉詞不來時,李烈鈞極其氣憤地說道:“此輩昏用老朽,焉能主持國事?諸位青年,今後應當注意改造時勢,必須鄭重人選!”祭奠結束後,李烈鈞將答謝書交給段祺瑞的代表帶回。段祺瑞讀罷,非常後悔沒有參加孫中山的祭奠儀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