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6《雷米奇遇記》:從視聽、畫面、和情感分析影片治癒效果

通往成功的路很難走,但因為他的優秀,有一天他一定會大步流星的走到那兒。


豆瓣評分7.6的《雷米奇遇記》是改編自十九世紀法國作家埃克多·馬洛創作的長篇小說《苦兒流浪記》。影片於2019年11月份在中國上映,用飽含真摯感情的治癒系故事,收割了觀眾的眼淚與廣泛好評。


影片中情節和人物的設定都深度表現了治癒系童話的精髓和內涵,唯美的畫面和考究的設計,讓人淪陷在影片的氛圍中不可自拔,實在是一部集家庭、親情、成長於一身的奇幻冒險電影。


影片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雷米被養父賣給街頭藝人維塔利斯,隨著他一起四處流浪賣藝的生活。在旅途中維塔利斯發現了雷米的天籟歌聲。於是走遍全法國展開一段偉大的冒險旅程,在這段旅程中,雷米也一直接受著維塔利斯的鼓勵和關愛。

《雷米奇遇記》上映後之所以能得到大眾的好評,除了觀眾對原著的偏愛心理,也在於這是一部直擊心靈,點爆大眾治癒心理的原著二次加工。雷米的命運是不幸的,經歷曲折坎坷的他,內心卻始終保持著善良、單純、勇敢的向上品質。導演正是借這部影片表達一種正能量的溫情故事,讓兒童以及觀影的成年人領悟到成長的治癒力量。

這部影片從名字上就能看出這是一部圍繞“治癒”展開的故事,比起苦兒、流浪等詞的悲觀色彩,奇遇就表現出了一種不以為苦的樂觀精神。因此,今天我們就從影片的視聽語言、攝影畫面、以及情感走向三方面分析這部電影的“治癒”效果。

豆瓣7.6《雷米奇遇記》:從視聽、畫面、和情感分析影片治癒效果


視聽語言:天籟童聲,記憶中的搖籃曲,是一種堅持的精神力量

這部影片對於觀眾的聽覺來說,確實是一種享受。影片裡恰到好處的旋律,總是能把控住觀眾的淚點,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聽到音樂的旋律,一下子就被帶到場景中。影片的敘述並不拖沓,而選用音樂作為全片的一條主線,是導演烘托治癒情感的一種創作手法。

①看似幸運的天籟童聲,實則是展現了成長中遇到困難時的積極態度

影片中的雷米是一個身世頗為不幸的男孩,可以說他的遭遇非常讓人同情,一個小男孩在生活如此的逼迫下能重塑自我嗎?天籟童聲的設計就是一個伏筆,就好像“上天給你關了一扇窗,就會為你打開一扇門”,美妙的歌聲就是拯救一個不幸孩子的稻草。

同時這部影片也展現了一個發現自我的過程,一個不被命運看重的人,竟然還有一個可以引以為傲的嗓子,可以說是成長路上最大的精神安慰和支柱了,也是雷米探尋自己內心的一次情感昇華。

當然,影片的這個部分最讓感覺走心的地方是,雷米這個角色的設定,演員和片中的角色在音樂方面是貼合的,出演雷米的一角的瑪勒姆·坎帕,是巴黎合唱團的一員,音樂天賦過人,所謂的天籟童聲就是出自他本人之口,可見導演在演員的選擇上也是很謹慎的。

②記憶中的搖籃曲,是追尋希望的一點期盼,也是對故鄉的精神羈絆

影片一開始,雷米的腦海裡就有一曲抹不去的搖籃曲,要知道,他對父母是沒有任何印象的,但殘留在腦海裡的曲子,彷彿在告訴雷米,你終有一個可以追溯的目標,你終有一個地方要去探尋。

影片如此的設定,其實也在強調一種由內散發的豐盈感,一種笑對生活的勇氣。

有的觀眾評論說,搖籃曲其實是雷米心中的幻想,雷米可能是為了給自己一點光感臆想的。作為小小的失去了父母的雷米來說,搖籃曲不在乎是不是真的存在,而是通過流浪的故事走向,表現雷米歸家的堅定和堅持之心。

所以,當搖籃曲響起,戳痛的不僅是孩子心裡不想離開母親的脆弱的心,還有一種母親心中對孩子不在身旁的擔憂和心疼。

影片用不露骨的表達手法,夾雜在音樂中釋放出來,雷米的天籟之聲,記憶中的搖籃曲觸及的是濃濃的骨肉親情,也是觀眾心中最脆弱最柔軟的地方。

豆瓣7.6《雷米奇遇記》:從視聽、畫面、和情感分析影片治癒效果


攝影畫面:油畫般的歐洲風情,考究的服化道,與影片溫情治癒相得益彰

這部影片最為考究的地方是畫面帶來的強烈衝擊,我們能看到中世紀古堡的神秘,以及油畫般乾淨奪目的天空,我們能感受到馬車,斗篷的歐洲風情,也能在舒緩的山坡得到一種通透的身臨其境之感。

①神秘的古堡,是窺探內心的未知和可能

電影中,我們很容易就能融入意境裡,中世紀的歐洲風情帶有一絲浪漫,而這些卻與雷米無關。古堡的色彩是神秘的,象徵著未知的可能性,和草原胡泊相比,它似乎帶著一塊麵紗,這正和雷米的身世設定不謀而合。

雷米一直想知道有關自己的一切,現實的殘酷讓他心裡萌發出一種積極的正面心態,保留一絲對未來的浪漫期待,是相信世界依然美好。

我認為,導演大篇幅的給予畫面如此豐富的色彩,是為了創造一種暖心的治癒場景,這和影片題目採用奇遇記一詞的表現手法如出一轍,是想傳達一種愛的延續和追尋。


②服化道的考究,從外在走向人物的內心

無論是影片中的服裝,還是道具,再到人物的妝容,我們都能看到它是十分貼合的,沒有浮誇,沒有不合時宜,可以說是最大限度的完美的還原了歐洲時期的浪漫和風貌。

這裡我們能感受到,無論是色彩還是景物,都比黑白線條更能凸顯出對現實境況的拿捏。雷米的不幸是黑色的,選用彩色的畫面和背景設計,是讓人看到內心的陽光一直都在,這是導演想表現的內涵所在。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雷米雖然生活苦難多多,但是身邊並不缺愛,他是被愛包圍著的。

相比較原著,這部影片刪除了一些較為冰冷的情節,正因為如此,身為“棄兒”的雷米,在對比明顯的色彩畫面的襯托下,也就加重描述了雷米性格堅韌的一面,增添了治癒程度。

豆瓣7.6《雷米奇遇記》:從視聽、畫面、和情感分析影片治癒效果


情感走向:雷米的四種情,聚焦生命的意義


《雷米奇遇記》的最大一個特點就是治癒,能給人治癒最大效果的莫過於情。整部影片中藏著四種感情,這種情的溫馨動人,和雷米的天籟之聲,記憶中的搖籃曲共同譜寫了生命的意義,是在告訴觀影者一種態度:成長的力量,一定少不了內驅力。

①維塔利斯和雷米:如父如師如友的深厚情感

這部影片中情感最為豐富的當屬維塔利斯和雷米的之情,也是導演花費筆墨頗多的地方。他教會了雷米知識,唱歌,如何去表演,雷米第一次表演時就緊張的摔了一個“狗吃屎”,觀眾們嘲笑著雷米的滑稽,維塔利斯的一句“這樣開啟自己人生的第一次表演也不錯啊”!就巧妙的化解了雷米的尷尬和羞怯。

維塔利斯是想傳達給雷米一種樂觀的心態,而此處的伏筆也深扣後面的情節:雷米麵對殘酷的生活,依然有信心面對。

影片中有一處更為深入的表達,當麗斯的母親提出要把雷米帶在自己身邊時,維塔利斯說:“我教他在我身邊學習怎樣過艱苦的生活,對他說來,這比起你叫他離開我過那種其實是奴僕的生活要有用得多了。”

從這裡我們看出,導演是想借影片傳遞一種培養孩子性格的觀點,他認為,條件艱苦,是可以更好的鍛鍊孩子的途徑。這也是導演想通過影片向家長的一次喊話。


《雷米奇遇記》這部電影所強調的精神,是對真善美的一種追尋和頌揚,同時也是對假惡醜現象的抨擊。殘酷險惡的社會,讓心地善良的人們遭到不不公平的對待。但依然有可貴,難得的品質流露出來,這才是電影治癒,溫暖的表達效果。


豆瓣7.6《雷米奇遇記》:從視聽、畫面、和情感分析影片治癒效果


②雷米與小猴子心裡美、小狗卡皮上尉間:一種朋友般的陪伴之情

在對主人公雷米的人物塑造上,並不是只有苦難,小猴子,小狗的加入,給雷米的角色增添了一絲純粹的愛。《雷米奇遇記》不僅展現了一段美好而純粹的人間真情與真愛,還呈現出了一幕人與動物的感人之情,是一種無言的默默的陪伴。影片中有一幕就詮釋了雷米和小狗之間的深厚情誼。

當狼群虎視眈眈,雷米亟待幫助之時,小狗奮不顧身勇敢的擊退群狼,它沒有被暴風雪嚇倒,而是焦急的尋找路人對雷米及時施救。那個場面的感人至深,治癒效果妥妥的滿分。

機靈、有趣的小猴子是雷米與維塔利斯的搭檔,其實更像是家人,影片更注重真情的流露,旨在表達真情能打動一切,能帶走陰暗,打敗困難。

更重要的是,無論是小猴子,還是小狗,導演的意圖無非是通過影片傳達,雷米的奇遇之旅,並不是孤身一人。有笑容有淚水,是治癒效果的一種深刻的創作手法,它更能戳到觀眾的內心。

③父母之情:從未見過,卻割捨不斷的濃濃骨肉情

在人物的設定上,雷米從未見過自己的父母。記憶中揮之不去的搖籃曲,冒險經歷中一次次的困境中堅持的體驗,以及後來找到親生母親等等。導演都試圖用最簡單的平鋪直敘的手法展現骨肉親的無法割捨,一種內心深處的指引。

雖然影片不曾有跌宕起伏的橋段,依然不影響引爆觀眾的淚點,這種不摻雜質的母子情,像是一抹陽光,灑在每個人的心裡,不禁催淚,也治癒人情。


總結:《雷米奇遇記》這部影片沒有走煽情的路線,卻處處抓人淚點,不經意間讓人融入影片的氛圍中。

細心的觀眾會發現,整部影片的構成步伐很穩,思路清晰,更像是作者在娓娓敘述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巧妙的是,導演故意在一些不露痕跡的環節做了一些留白。所以,你會發現,總是一個不經意,甚至沒有特別淚點的劇情下,你依然被感染,依然被感動。

整部影片從視聽效果,服化道等方面都做足了鋪墊,所以你能輕鬆的融入那個年代的氛圍毫無違和感。它塑造的每一種情都極具感染力,每一份情都美好而純淨,乾淨的透明。

所以,這部影片從頭到尾都在傳達一種治癒精神,暖心效果。雷米在苦難生活中堅持不懈的態度,和小猴子,小狗之間劃不開的友誼和陪伴,和維塔利斯之間割不斷扯不斷的師徒情,父子情。一切情節設計都讓影片處處顯得溫情飽滿而充滿力量感,面對生活的挑戰,雷米清楚明白的傳達了自己的人生態度。我相信,這部影片自然也能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治癒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