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的“對食”是什麼,和“菜戶”有什麼區別?

“對食”字面意思是相對而坐,面對面吃飯,這和歷史上專有詞彙“對食”是不同的。

“對食”由來

“對食”一詞,最早出現於漢代《漢書》一書中:

“官婢曹曉、道房、張棄,故趙昭儀御者於客子、王偏、臧兼等,皆曰宮(曹宮)即曉子女,……,房(道房)與宮(曹宮)對食。

宮中的“對食”是什麼,和“菜戶”有什麼區別?

隋唐以及後來的五代時期,詩作《宮詞》也曾對其進行描述:

“莫怪宮人誇對食,尚衣多半狀元郎。”

簡單來講,“對食”即宮中宮女之間或者宦官、宮女之間搭夥過日子

不同的“對食”

首先來說宮女之間的“對食”:歷朝歷代,宮女作為帝王從民間搜刮來,絕大部分都是妙齡少女,進入宮中,服侍皇帝、皇子、皇后、妃子,她們絕大部分的生活僅僅侷限於此,特別是地位比較低的宮女。她們得不到帝王或者皇族的垂愛,生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只能與相互慰藉,這在當代叫“女同”。

說起來,她們非常可憐。

宮中的“對食”是什麼,和“菜戶”有什麼區別?

接下來說宦官與宮女之間的“對食”:在這一方面和宮女之間的“對食”類似。宦官,即太監,或者“閹人”,他們自然是沒辦法娶妻生子的,然而他們一天天待在宮中,看著身體健全的人每天的生活豐富精彩,他們不免想入非非。於是促使他們和朝夕相伴的宮女搭夥做伴,即:

“宮掖之中,怨曠無聊,解饞止渴,出此下策耳。”

“對食”不同於“菜戶”

“菜戶”泛指宦官與宮女結成長期性的“夫妻”關係,它的最大的特點,是時間相對較長;而宦官與宮女之間的“對食”相處時間要短,更主要是臨時性的。

言外之意,宦官與宮女之間結成短暫的“對食”之後,相處一段時間後,形同“夫妻”才能被稱為“菜戶”。

宮女之間的“對食”不能稱為“菜戶”。

宮中的“對食”是什麼,和“菜戶”有什麼區別?

歷朝歷代朝廷對“對食”觀點

漢代,宦官勢力空前強大,他們“娶妻生子”的情形多見,正所謂"常侍黃門亦廣妻娶";

唐代,宦官娶妻,更是很普遍,相傳唐玄宗時代的大宦官高力士,見到美女就抓到宮來肆意玩弄,可以說是其中一個典型;

宮中的“對食”是什麼,和“菜戶”有什麼區別?

到了明代,草根皇帝朱元璋明令禁止宦官與宮女“對食”;

而到了清代,此類“對食”依然普遍,但是朝廷對此管束也非常嚴格。

遺風

不管是宮女之間的“對食”,還是宦官與宮女之間的“對食”,都見不得光彩,但是的的確確在歷史上像一枚硬幣的背面,衣服的“裡子”一樣存在著。

參考資料:《漢書》、《唐書》、《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