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TED一樣演講2:打造頂級溝通者的祕訣

在一份涵蓋700多份職業的詳細分析報告中,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總結出,因為自動化,我們今天47%的工作將會消失。再強調一遍:人類近一半的工作崗位將在未來10年逐步消失。這是一個延伸的過程,開始於藍領工人,即用雙手工作的人,他們的工作現在正被機器取代。在不久的將來,自動化可能會取代全球1.4億名知識型員工,“更智能”的認知系統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完成他們的工作。研究表明,不同國家和地區,從運輸到科技,從醫療到零售,從法律到金融,幾乎所有領域都面臨著相同的風險。

數據專家安東尼·戈德布盧姆說:“如果你能夠傳達你的想法,引起別人的注意,那麼你不會很快被替代。”億萬富翁沃倫·巴菲特說:“不同尋常的人會脫穎而出,並不是因為他們有200的智商或是別的。如果公開演講時能收放自如,你就會脫穎而出,結果會遠遠超出你的預期。這是一項資產,將會持續五六十年。如果你不喜歡公開演講,它就會是一種負債。”

如何學會演講,成為高效的溝通者,表達你的思想?請看這本書《像TED一樣演講2》。

在本書你將學習可操作的具體方法,學習如何鍛鍊人類獨有的這項技能。打造頂級溝通者的秘訣針對的是行動者、實幹家,他們是探險家和冒險者。這是為那些想要推動自己事業和世界前進的人而寫的。

在21世紀的知識經濟中,沒有機器、軟件或機器人可以複製你的思想。但是,如果你不能說服別人認同你的想法,那麼你的想法就無關緊要了。

本書是為那些相信自己的想法很重要的人而寫的,是為那些想要在思想時代獲得競爭優勢的人而寫的,沒有哪臺計算機會取代你,也沒有哪個競爭對手會超過你。掌握說服的藝術,你將無可替代。你會觸動別人的內心,你會不斷成長並大膽引領他人走向未來,你會將潛力發揮到極致併成就偉大的事業。


情感原則

故事是我們說服別人時最好的語言工具,這一點菲爾·奈特十分清楚。奈特在偉大領導者的工具箱中添加了一個秘密武器:情感。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說法,情感通過吸引觀眾的興趣達到說服的效果,而故事是我們吸引觀眾的最直接的方式。耐克員工通過記住過去的故事,從而受到鼓舞去創造未來。

情感是大腦的古老機制,會幫助我們記住重要的事,忘記其他的事,因為畢竟不是每件事都同樣重要。如果你每件事都記得清清楚楚,大腦會很難運轉。有些記憶會被存儲起來,而有些則不會。

來點兒壓力?我們去哪兒找呢?這個方法就是講故事。故事中嵌入緊張的情節,嵌入衝突和障礙,就相當於施加了一點兒壓力,讓聽眾保持全神貫注。故事是不可抗拒的,因為我們天生就通過故事思考,通過故事理解周遭世界,通過故事分享創意。掌握講故事這門古老的藝術,你將在現代世界脫穎而出。

如果你想讓別人把打開他們心門的鑰匙交給你,就給他們講個故事。如果你想讓他們把新車的鑰匙交給你,也可以講個故事。故事是我們將思想傳遞給別人的最佳工具。故事會引發大腦釋放神經化學物質,迫使我們注意說話者,同情他們,理解他們,並對他們的想法感到興奮。人類渴望故事,需要聽故事。故事是不可抗拒的,講故事的人魅力無窮。


受眾行動的三類故事

有三類故事你可以並且應該加入希望說服別人採取行動的對話或演講中。它們是:

·有關個人經歷的故事

·有關顧客或客戶的真實故事

·有關品牌或公司歷史上標誌性事件的故事

有關個人經歷的故事

不管是自己經歷挫折後取得成功的故事,還是由悲轉喜的故事,都很有力量。把奮鬥和成功當作修辭手段,我們能夠彼此建立更深入、更有意義的關係。

有關顧客或客戶的真實故事

作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中發展最快的公司,畢馬威發現講故事可以賦予員工目標感。

有關品牌或公司歷史上標誌性事件的故事

你的標誌性故事是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誌性故事,每家企業、每個創業公司或品牌也都有自己的標誌性故事。


影響標誌性故事的七個要素

“標誌性故事是一種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不斷地被利用的重要資產,它可以在公司內外提供靈感和方向。”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營銷學教授戴維·阿克和斯坦福大學工商管理研究生院的營銷學教授詹妮弗·阿克寫道。“標誌性故事是獲得關注、與人溝通、說服別人、改變行為和促成討論的有力方式。標誌性故事幾乎總是比簡簡單單傳達事實或特徵更有效率和影響力。”

阿克表示,一個有影響力的標誌性故事包括以下七個要素:

(1)它得是個故事。標誌性故事就是一個有開頭、中間部分和結尾的故事(問題解決)。


(2)它得引人入勝。阿剋夫婦表示,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是發人深省、新穎有趣、內容豐富、令人愉快的”。


(3)它得真實。故事的角色、場景和挑戰必須真實。一個聽起來不真實的故事會被認為是虛構的,可能會損害講故事的人的可信度。


(4)它得有細節。生動或重要的小細節會增強故事的真實性。


(5)它得有驚喜。對電影而言,就是轉折,


(6)它得引入能夠引起共鳴的角色。聽眾應該可以從故事的主人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7)它得有衝突和張力。所有偉大的故事都由衝突和張力構成。如果沒有掙扎或衝突,故事就會變得很無趣。一位能夠引起聽者共鳴的主人公克服了重重障礙,最終取得成功,這種故事是不可抗拒的。

標誌性故事會幫助你、你的產品和品牌脫穎而出。這是形成差異化的一個因素,因為沒有兩個品牌擁有相同的故事。你的標誌性故事是什麼呢?


故事的情感原則

·在沒有情感訴求的情況下,也就是沒有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的情況下,說服不可能發生。


·故事是我們構建情感訴求的最佳語言工具,因為人類天生喜歡故事。


·下次演講或推銷時你可以使用三種類型的故事:(1)有關個人經歷的故事;(2)有關顧客或客戶的真實故事;(3)有關品牌或公司歷史上標誌性事件的故事。


三幕式故事結構

作家布拉德·斯通利用一個久經考驗的講故事的方法來建立信任。他遵循的結構幾乎所有成功的好萊塢電影都用過,即三幕式結構。著名編劇悉德·菲爾德在1979年出版的《電影劇本寫作基礎》一書中推廣了這個結構。

這個結構並不是菲爾德構建的。他分析了數百部成功的電影,發現它們都遵循一種戲劇結構,這是我們的老朋友亞里士多德首先發現的。菲爾德說:“講故事的時候,必須設置好角色,介紹戲劇性前提(故事的內容)和戲劇性情境(行動的環境),還要為角色設置需要面對和克服的障礙,然後克服這個障礙。”菲爾德說,最重要的是,講故事是一種可以學習並應用於任何領域的技藝,包括商業在內。

悉德·菲爾德說,偉大的故事都用了下面這個結構,這種模式也適用於偉大的商業演講:

像TED一樣演講2:打造頂級溝通者的秘訣

三幕式結構

約瑟夫·坎貝爾1949年出版的《千面英雄》“可能是任何理論家都能總結出通用公式的一本書”。湯普森指出:“坎貝爾追溯了數千年的歷史,說明在人類會寫字之前,我們就在一遍又一遍地講述同一個英雄故事。”坎貝爾認為,每一個史詩般的英雄故事幾乎都是相同的:一位英雄踏上旅程,通過了重要的試煉,最後得到提升。


故事的三幕式結構

·下次演講或展示的時候,遵循經典的三幕式故事結構:開端、衝突和解決。這個結構和講故事一樣古老,並且效果非凡。


·設置英雄在成功完成任務之前所必須克服的障礙,讓觀眾處於懸念之中(繃緊一根弦)。


·講故事時要有戲劇弧線,即張力、衝突和快樂的結局,以此觸發觀眾的大腦釋放催產素。


一語中的

熱門電影或電視劇開始時總有一行吸引人的“一句話梗概”。沒有一句話梗概,一切都白談。一句話梗概用來說服別人接受某個想法。有吸引力的一句話梗概會用盡可能少的詞說明主角、角色的目標以及衝突。

一句話梗概很有效,因為它說的就是重點,正是大腦所渴望的東西。華盛頓大學生物學家約翰·梅迪納表示,人類的大腦不會記錄一件事的每個細節。大腦更擅長觀察模式,總結一次經歷的大意,也就是要點。


少即是多的原則

偉大的演講都有一個主題,所有其他內容都是用來支撐這一重要信息的。


下次演講的時候,你可以想象是在給好萊塢電影設計一句話梗概。如果你要用一句話說服別人支持你的觀點,只能用一句話,你會說什麼?


在演講的前15秒鐘就要介紹你的創意。


語言——越簡單越有效

確定一個主題是打造引人入勝、簡明扼要的演講的第一步。要把800頁的內容壓縮成14分鐘的演講,

·下載一個文本可讀性檢測軟件,比如應用程序“海明威”。這些移動或桌面工具使用可靠的算法來判斷文本的可讀性。這些工具會告訴你,你輸入的文本最低需要什麼教育程度才能讀懂。如果裡面有太多的行話,等級會較高。詞語越簡單——這也是我們的目標,等級越低。請記住,在這種情況下,越低意味著越好。


·編輯,編輯,再編輯。肯尼迪身邊有著世界上最偉大的演講稿撰寫人,但他仍然通過編輯、再編輯來改進講稿。偉大的溝通者會讓他們的演講聽起來輕鬆自如,因為他們付出了很多努力使其達到這種效果。


·要知道,觀眾會在大約10分鐘後開始走神。有些神經科學研究發現,注意力持續的時間會長一點,但並不多……最多15分鐘。似乎有一個內在的進化原因,導致人們在一段時間後會注意力分散。簡言之,大腦覺得無聊了。所以要說到點子上,而且時間不能拖得太久。


如何讓故事擁有說服力

亞里士多德在《修辭學》中指出,最有說服力的人會在演講中插入大量隱喻和類比。他說,這些修辭手段會激發聽眾的興趣,讓他們採取行動。修辭讓語言變得甜美清晰,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說法,它們“讓學習變得愉快”。他說,隱喻具有“異國情調和迷人的特質”,讓你的想法擁有說服力。

類比是一個涵蓋較為廣泛的術語,用於比較兩種不同的事物,表明它們之間的相似性。類比會迫使聽眾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一個想法。在日常用語中,有幾種形式的類比,隱喻就是其中之一。隱喻是一種文學手段,我們用一種東西來描述另一種東西,用一個詞代替另一個詞的意思。

掌握古老的說服藝術需要理解類比的藝術和科學。沒有類比,就沒有說服力。類比會迫使人們擺脫傳統思維。當一個想法或概念與以前的完全不同時,需要非常規思維才能說服別人接受。“類比之所以有用,是因為它能變不熟悉為熟悉。” 波拉克寫道,“類比能夠把陌生的地帶變成我們熟悉的地帶,從而幫助我們在新的地帶馳騁。”

亞里士多德曾寫道:“成為隱喻大師是迄今為止最偉大的事……它也是天才的一個標誌。”普通的溝通者會採用直白的講稿,而演講天才會用類比將自己與別人區別開來。


用類比思維講故事

·類比和隱喻會讓你的演講擁有“語言美”。


·要開始關注類比和隱喻,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它們。


·要想找到創意,你可以讀一讀沃倫·巴菲特每年一次的致股東的信和約翰·波拉克的《創新的本能:類比思維的力量》。


激發創意的四種方法

以獨一無二、不同尋常的方式傳達想法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並激發他們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但是,在你提出一個原創想法之前,你得先有一個新穎的想法。通過神經科學,我們對歷史上創意最多的人的瞭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他們的經歷可以幫助我們每個人想出最好的點子。


有創意地講故事

·一個人不可能想有創意就能有,必須創造理想的條件,有頓悟才能有創意。


·把不同領域的想法聯合起來,聽聽電影配樂,讀讀書或散散步,以此來開啟你的大腦,當你去一個陌生的國度旅行時這樣做就更好了。


·在為自己的創意準備演講時,不要一上來就做幻燈片。在創建幻燈片或文檔之前,先置身於一個創意空間,好好想想故事的各個元素。要知道,人們不會被幻燈片感動,而會被你故事中的情感因素感動。


克服恐懼

面對恐懼,這是克服並最終征服它的唯一方法。克服恐懼後,取而代之的是與觀眾建立聯繫所帶來的快樂。你應該為分享自己的想法而高興。畢竟,它們有可能會改變世界,這是十分令人興奮的事。

·偉大的溝通者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練就的。從歷史人物到今天的商業領袖,世界上很多最鼓舞人心的演講者都克服了焦慮、緊張和怯場。你也可以的。


·神經科學家已經確定了兩種方法,可以幫助你在壓力之下有突出的表現:認知重評和排練。


·認知重評就是重新審視你對自己和生活中所發生的事的看法。將負面思想轉為正面思想是獲勝的關鍵。一旦你改變了內心的想法,就必須花時間練習。一遍又一遍地練習演講能增強你的信心,讓你為重大日子做好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