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門少爺對爺爺嗤之以鼻,氣得爺爺拿棍就打,打出了一個千古英烈

夏明翰,1900年出生在湖北秭歸一個封建大家庭裡,祖父夏時濟中過進士,任過(清)戶部主事,外祖父是清末翰林,曾任國史館秘書。祖父為他取名明翰,號桂根,希望他走科舉之路,加官進爵,光宗耀祖,可夏明翰的志向並不在此。

1917年,夏明翰在學校組織成立了革命團體“砂子會”,用詩歌和漫畫揭露賣國軍閥的醜惡嘴臉、宣傳反帝愛國思想。

名門少爺對爺爺嗤之以鼻,氣得爺爺拿棍就打,打出了一個千古英烈

一天,他回家後發現簷下張燈結綵,以為有什麼喜事,結果瞧見堂屋牆上掛著嶄新的字幅—“德蓋衡嶽,譽滿湘南”。那是北洋軍閥吳佩孚親筆寫給他爺爺夏時濟的,意在籠絡官紳、樹立名望,夏時濟如獲至寶,竟打著赤膊相迎,以示“坦誠”。

夏明翰對爺爺的奴顏媚骨相當不齒,扯下那張字幅,揉成一團丟了出去,結果正好砸中夏時濟的腦門。夏時濟氣得破口大罵,拎起木棒就要打他,母親陳雲鳳及時護住他,義正詞嚴地指責公公攀附軍閥。夏時濟自知理虧,耷拉著腦袋走了。

當晚,夏明翰畫了一幅諷刺吳佩孚的漫畫,並題詩道:“眼大善觀風察色,嘴闊會吹牛拍馬,手長能多撈名利,身矮好屈膝磕頭。”弟弟、妹妹看後拊掌大笑,陳雲鳳建議再加一句“心思在喪權辱國,槍炮供屠殺同胞”,兒女們齊聲贊同。夏時濟恰好經過,喝道:“不知尊卑!”然而回答他的只是一片鬨笑。

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的洪流席捲全國,夏明翰帶領進步學生及工農代表到處查辦日貨、懲治不法商人,還想在家裡也來一次革命,可家中日貨卻不見蹤影。他們四處尋找,發現那些日貨藏在酒房裡,就趁夏時濟不在家時把它們燒了個精光。夏時濟聞訊趕來,氣得捶地大罵。

名門少爺對爺爺嗤之以鼻,氣得爺爺拿棍就打,打出了一個千古英烈

吳佩孚被夏明翰攪得坐臥不寧、傷透腦筋,便想把侄女嫁給他,以便降住這匹野馬,夏時濟舉雙手贊同。夏明翰和陳雲鳳極力反對,但夏時濟到底是一家之主,陳雲鳳不想鬧得太難堪,勸兒子從長計議,並透露吳佩孚常去一家叫“點香閣”的妓院鬼混。

夏明翰心生妙計,花了幾天工夫摸清吳佩孚的行蹤,並於某天夜裡一路尾隨,走進與他對門的廂房裡。近五更時,聽見對門有了響動,夏明翰忙溜出門,把一個又圓又滑的吹火筒放在樓梯口,然後躲在一旁。吳佩孚果然踩到那個吹火筒,“暢通無阻”地滾下樓去。

吳佩孚宿妓摔傷的醜聞很快傳開,成為街頭巷尾的笑柄。夏時濟是個封建衛道士,最怕遭人嘲笑,結親之事從此不再提起。

吳佩孚咽不下這口氣,加上夏明翰所在學校的校長與奸商、惡紳聯合起來迫害進步學生,他便指使官府下了“株連夏氏全家”的警告。夏時濟寢食難安,沒幾天就病倒了,後來在吳佩孚的威逼下決定“大義滅親”,將夏明翰困於家中私牢,要在幾天後把他沉塘。

陳雲鳳在私牢的窗外痛哭不已,夏明翰讓她去找父親生前的好友、衡陽議會事長譚家佑,請他依計而行。傍晚,譚家佑來到夏府,對夏時濟說:“我們打算為吳大帥立一座功德碑,碑文非您提筆不可,請您今晚去議會商討碑文內容。”夏時濟受寵若驚,吩咐心腹嚴守私牢,然後離家而去。

名門少爺對爺爺嗤之以鼻,氣得爺爺拿棍就打,打出了一個千古英烈

之後陳雲鳳在菜中加了瀉藥,放倒夏時濟的心腹,救出了夏明翰。夏明翰難抑悲憤,用斧頭砍倒後院的一棵桂花樹——它被夏時濟視作保佑官運亨通、財源興旺的“寶樹”。

夏明翰找到在衡陽指導學生運動的何叔衡,和他一起來到長沙,結識了仰慕已久的毛澤東,並在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為工農階層奔走呼號。

1927年,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夏明翰被捕,在刑場上,敵人問他還有什麼話要說,他大聲說:“拿紙筆來!”然後寫下那首大義凜然的就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梁賢之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